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4552600000079

第79章 元定宗海迷失后摄政,丢儿子汗位(1)

定宗贵由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人称海迷失后,在丈夫死后她立即摄政,却没能把握住政局,最后不但自己的儿子没有继承父亲的大汗位,自己也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政治的残酷无情再一次体现得淋漓尽致。

(1)临朝听政无人听

贵由上台后,为了从母亲的手中夺回本属于大汗的权力,他几乎杀了母亲的所有亲信,并且将母亲软禁在宫中。

待这些事情做完后,贵由将目光又转到了朝廷。他更换了多名大臣,完成了朝廷必要的更迭。之后,他满腹雄心壮志,认为天下真正是他的了!他一心想使自己的名声超过父亲窝阔台,以得到众人的拥戴,但是他没有父亲的能力,四十岁的好年华都放在了沉湎酒色之中,就在他母亲脱列哥那去世的时候,他还在搂着女人消遣,毫无悲痛之意。过度的纵欲,使本来就不强健的定宗贵由,早早被掏空了身子,体力日渐下降,因此,他连政务都常常不予理会,甚至重大事情也交给手下亲信处理。

不过,他对于自己的汗位还是很在意的,他的眼中钉便是他的堂哥、成吉思汗的长孙拨都。贵由之所以对拨都耿耿于怀,主要是在他继承汗位时,拨都没有给他面子。

当年,拨都已经出发来参加忽里勒台大会,听到大会可能拥力贵由当大汗后,这位与贵由不和的哥哥,以有病为由,立即返回自己的封地。由于拨都是成吉思汗的长孙,从辈分上说,在孙辈里最大,他的缺席使得一些已经出发的部落首领也打了退堂鼓,返回了原驻地,这样,忽里勒台大会便流产了,而且一连三年没有办法召集起来。因此,贵由认为,之所以造成母后摄政五年,自己不能顺利即位,就是因为拨都拒绝参加忽里勒台大会。

公元1246年,决定贵由命运的忽里勒台大会召开时,拨都又一次缺席了。

贵由是在拨都缺席的情况下当选的,对此,他始终耿耿于怀。另外,在贵由即大汗位后,拨都也不听从朝廷招呼,自干自的,使贵由的威信受到了影响。所以贵由一直在寻找机会除掉拨都。

公元1248年,也就是当了两年多大汗的时候,贵由以养病为由,率领众多将士离开朝廷,来到自己的原封地叶密立。实际上,是从距离上靠近拨都,借以威慑拨都的势头。他这一次是否要讨伐对方,史学界并没有可靠的证据,只是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或者揣摩来下“结论”的,因此显得证据不足——贵由率领了众多将士前往。这一点被认为是要进攻拨都的最重要的证据,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外出巡幸时,率领的将士都不少,微服私访总是少数,而且是在宽松的政通人和的大环境下实现的,这种大环境在贵由刚刚新政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的,一来政局不稳,二来蒙古族本来就崇尚武力,贵由又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军队大将,他并没有多少文化,他根本就不相信什么文治,他只相信武治,所以随身佩刀,出门带兵也是正常的。

在贵由的大军基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贵由的侦察兵突然发现:拨都部队似乎已经有所准备,正全副武装迎面驶来。贵由马上命令部队停下来观察动静。

实际上,当贵由的部队即将出发和出发后,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的妻子唆鲁合帖尼便给拨都派去信使报信,说贵由要进攻拨都将其杀死。

拨都坐立不安,思忖之后决定迎战。他立即提高了警惕,整肃部队,打出迎接大汗的旗号发兵东进。很快,两军距离已经很近了,但是双方都停止前进了。

毕竟,双方都知道对方的意图;毕竟,双方身体里还流淌着他们共同的祖先成吉思汗的血液。就这样对峙着。

几天没有动静,天空中依然弥漫着战争的阴影。突然,从贵由军中传出消息,刚刚当了两年多大汗的贵由突然驾崩了。作为大哥、作为蒙古部落有威信的大哥拨都,立即退兵。贵由的部队也放松了警戒。

关于贵由猝死的原因,多种资料上都含糊不清,《元史》中的记载也是遮遮掩掩。不过有几种说法值得主意:一说贵由是被老奸巨滑的拨都派人害死的;一说贵由饮酒时发生斗殴,被下属打死;前几年突然又出现一个说法,说贵由饮酒后,突然想起爷爷成吉思汗,因而心中为自己与大哥拨都的对峙感到深深的愧疚。由于非常激动,导致心脏出问题猝死。

几种说法似乎都不能解释贵由的猝死。但有一条值得注意,就是近年来所说的“心脏出问题说”。要知道贵由的父亲窝阔台由于不良嗜好过多,最终导致中风而死,中风在元朝自然是不治之症。从现在的医学水平可以得到初步判断,那就是贵由很可能遗传了父亲的心血管问题,在劳累、焦急或者大量饮酒的情况下,心脏出问题造成猝死是很有可能的。虽然他死的时候只有四十三岁,远比他父亲窝阔台五十五岁驾崩年轻了许多,但是遗传性疾病的重要特点是,年轻化、普遍化。

从日后贵由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对待贵由军中部属的态度看,她对贵由是因为身体原因突然死亡没有怀疑。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同样证明了这种推断:贵由大军向叶密立进发前,贵由给朝臣留下的理由就是因为身体不好,有慢性病,需要静养。

无论什么原因,贵由驾崩了,他没有对身后大事进行安排就走了,他不知道,他身后留下的汗位,让他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丢了性命。

贵由猝死的消息传到皇宫后,皇后斡兀立海迷失感到非常震惊和无助,作为一名没有城府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几乎不能应对这突然的重大变化。她除了立即派人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忽察和脑忽报信,希望他们尽快回朝之外,完全不知应该做什么了。

在亲信的提醒下,斡兀立海迷失几天后突然作出了一个非常荒唐的重大决定,那就是“自抱失烈门,临朝视事”。与此同时,斡兀立海迷失按照蒙古国的风俗,发布法令,封锁一切道路,命令在外征战的将军们就地停留,不得回朝,等待召唤。

照实说来,史书记载的斡兀立海迷失的“自抱失烈门,临朝视事”非常蹊跷。斡兀立海迷失有两个儿子即忽察和脑忽,当时已经成年,而且都在军队中任高级军官。他们虽然和母亲的关系一般,但毕竟是母子关系,是母亲的骨肉。但是,斡兀立海迷失皇后在她的夫君贵由大汗去世后,似乎并没有想到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大汗位,而是自己抱着阔出的儿子失烈门,临朝视事!“临朝视事”比较好理解,作为贵由的皇后,她当然不希望这时候天下大乱,或者说,按照蒙古传统的方式来处理大汗身后事。我们并没有得到斡兀立海迷失如何迷恋权力的有效证据,更没有她关于让某一个儿子继承大汗位的有效证据,这是非常有悖常理的。不让儿子继承大汗位,“临朝视事”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想当年,贵由的母亲脱列哥那临朝摄政,主要是希望窝阔台的大汗位不要被其他家族占据,她摄政五年,主要由于拨都等宗室不参加忽里勒台大会,不参加大会就不可能选举出合法的蒙古大汗!忽里勒台大会被拨都拖了三年!如果如期举行,那么脱列哥那临朝摄政最多也就两年时间,像成吉思汗死后一样。我们至今没有搞懂斡兀立海迷失“临朝视事”的真正含义。这是其一。

其二,“自抱失烈门”也是一个谜团。失烈门是元朝的一个典型的悲剧式的人物,他自小就表现出与凡人不同的优势,他的父亲是窝阔台的三儿子阔出,窝阔台曾经非常明确地表示要他继承汗位,但是这个年幼的孩子没有得到窝阔台的皇后脱列哥那的垂青,脱列哥那没有将汗位给孙子,而是给了大儿子贵由,这也同时印证了脱列哥那哈敦不愿当摄政的情况。失烈门没有接成窝阔台的班,由于他年龄小,还是一个懵懂少年,所以没有留下太多的遗憾。斡兀立海迷失是失烈门的婶子,在贵由去世后,失烈门的这位皇后婶子没有等自己的儿子回来,却抱着他听政!难道这位婶子真的希望失烈门继位,完成窝阔台的遗愿?真的不想让自己的某一个儿子继承夫君的汗位?

从史书中很难找到可靠的有说服力的理由。唯一有据可查的记载便是,窝阔台曾希望失烈门继承汗位。

其三,史书记载,斡兀立海迷失热衷追逐权力,却又缺乏政治头脑。这句评价倒是非常贴切,“自抱失烈门”便可以解释,及至后来几乎是拱手将汗位让给别人,就更有说服力了。

事实上,贵由死后,斡兀立海迷失首先派信使与两个儿子联系,要他们回来商量贵由身后大事。接下来,她又怕大汗位旁落,便“自抱失烈门,临朝视事”;然后斡兀立海迷失又走出最失败的、最没有头脑的一招,就是向反对派拨都等人寻求支持,让对手看破了她心无主见,软弱好欺的真实情况。最后,在成吉思汗的长孙拨都和成吉思汗的小儿媳唆鲁合帖尼的联手下,推出了唆鲁合帖尼的儿子、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继承大汗,终使大汗位从窝阔台这一脉系丧失。

当拨都和唆鲁合帖尼得到斡兀立海迷失寻求支持的报信后,表面上体现出了比较大度的姿态。唆鲁合帖尼是一个真正有头脑的女政治家,她虽然没有摄政,但干预政治的程度却不浅。日后,她的四个儿子中的两个,即蒙哥和忽必烈都当了蒙古的最高统治者。

此时,她派人带去了对贵由去世的哀悼,并带去了一些诸如衣物等慰问品。拨都也已同样的方式悼念他的堂弟贵由。他为了表示心无政治,还嘱托斡兀立海迷失和诸位大臣一道共同治理朝政,避免蒙古帝国的分裂。同时,他以一个政治家的圆滑表示,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他将留在他的封地阿剌刺豁马黑(今新疆地区),不前往朝中悼念。他还向急需要支持的斡兀立海迷失表示,他已经下令他的晚辈全力支持斡兀立海迷失的临朝摄政。

斡兀立海迷失对拨都和唆鲁合帖尼的虚假支持当了真,对他们感激的同时,自然放松了警惕。

如果说斡兀立海迷失作为女流之辈缺乏头脑还多少可以宽容的话,他的两个儿子忽察和脑忽简直就是糊涂蛋了。贵由去世后,这两个儿子立即返回了朝中,虽然身在母亲旁边,但没有给母亲出任何好主意,也没有对斡兀立海迷失“自抱失烈门”提出任何异议,或许他们认为,那是母亲为了安定局面的一个表面举动,他们相信贵由的汗位只会在他们两个儿子中产生,因为窝阔台去世时召开的忽里勒台大会上,他们的祖母脱列哥那就以失烈门年幼否绝了窝阔台的遗嘱。

实际上,贵由和斡兀立海迷失这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不但没有团结一致,继承父亲的遗志,帮助母亲和国家度过难关,相反对母亲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上的安慰。他们各自为政,互相不服,甚至互相拆台。这就形成了斡兀立海迷失临朝摄政失灵,忽察和脑忽各自为政的“三足鼎立”的不正常现象,国家朝纲当然陷入混乱,许多大臣焦急万分,多次向他们母子三人提出建议,但没有得到任何人首肯。他们似乎都在等待忽里勒台大会的召开,但谁也不去张罗开会,三人的关系似乎处在一个暂时的平衡状态,等待着天上掉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