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酱油的酿造过程中,首先用曲霉把小麦中的淀粉分解成糖分,再用酵母、曲霉、细菌等发酵成酒精、有机酸和氨基酸等。所生成的酒精与有机酸结合变成酯类,这就产生酱油的香味。原料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的蛋白酶分解后,生成多种氨基酸,它可与碱结合而形成盐类,这是酱油中香味成分的来源之一。原料中的多糖被酵母菌、细菌发酵后,其产物与氨基酸结合就形成了酱油的颜色。
用豆类发酵时如果煮豆的程度比制酱时轻得多,不像制酱那样成泥状而是颗粒状,那么豆中蛋白质的变性和淀粉糊化的程度较轻。发酵时曲的用量也不像制酱那么多、发酵时间也不像制酱时那么长,使豆的水解程度远比酱低,这时就能制成和酱风味决然不同的另一种好吃的食品——豆豉。豆豉既可单独作汤,也是烹调鱼、肉时的调味品。
豆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这和豆豉中的豆豉菌有关。豆豉菌是一种有芽孢的细菌,它进入肠道里,与乳酸菌一样,能驱除肠里有毒的腐败菌,从而净化血液和促进新陈代谢。如果胃肠功能衰弱或者腹泻,只要吃豆豉或者给豆豉浇上热水,喝它的汁就有很好的疗效。
食用豆豉对人体有益无害,过年时,人们都喜爱吃抹豆豉的年糕,奇怪的是,吃的过量也不会积食。这是因为豆豉菌已经把大豆蛋白分解为氨基酸,不用消化器官再去消化。另外,豆豉菌里含有的胰蛋白酶的蛋白质分解酶也会减轻胃的负担。
豆豉的另一大优点是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B12的含量比生大豆多,尤其维生素B2的含量是生大豆的二倍,100克豆豉里竟含有0.8~1.0毫克的维生素B2。这可以充分满足一个成人每天维生素B2的必需数量。
豆豉是很好的健身食品,它不会因过量食用带来的副作用和障碍。因此,它是一种能放心食用的东西。可是,它毕竟是一种处于活动状态的食物,所以趁新鲜时候食用最好。不会因豆豉菌的作用使豆豉腐败,如果储存在冰箱里,长时间也不会变味。若是放置在恒温的环境,在豆豉菌的作用下,蛋白质分解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做酪氨酸的氨基酸结晶。但这种物质是无害的,即使吃了也没有关系。但由于豆豉独特的味道发生了改变,豆豉本身失去了平常的黏性,并且拔不出丝。所以,豆豉还是新鲜时吃最好。
醋
醋和盐、酱油一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调味品,所谓开门七件事,即:柴、米、油、盐、酱、醋、茶。据载,我国用谷物酿造食醋起源于商、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后魏科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就记载了30多种不同的做醋方法。
我国的食醋风味独特,酸而不呛,甘而不烈,口感醇厚,比欧洲人用啤酒、葡萄酒制醋的方法先进很多。我国食醋酿造的方法有两种,即固体发酵法和液体发酵法。所用的原料主要是淀粉如大米、高粱、薯干及小米等。所用菌种为糖化力强的根霉或黑曲霉;酒精发酵力强的酿酒酵母以及氧化酒精为醋酸的醋酸菌。
根据曲子、原料、操作方法及产品风味的不同,固体发酵法生产的食醋大致可分为大曲醋、小曲醋和麸曲醋三大类型。
大曲醋的主要原料是高梁,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的山西醋是该类代表。小曲醋是以大米、糯米为原料,以小曲为糖化发酵剂的,镇江醋是该类型的代表。麸曲醋是以麸曲为糖化剂,配以醋酸菌及纯酵母为发酵剂的,它是当前国内最普遍的生产方法,四川麸曲醋是该类型的代表。
然而无论哪种醋,都是先把米蒸熟,然后加水、曲子及酵母,保持适宜的温度,使之成为甜酒,在甜酒中拌入醋酸菌种,经过发酵,酒就被进一步氧化变成醋酸。醋酸的酸味很强烈,家庭用的食醋中只含有3%~6%的醋酸。在发酵过程中,醋酸杆菌还能产生一种叫乙酸乙酯的副产物,它是一种香料,因而醋有香气。
醋的酿造过程和造酒基本相似,造酒时如果掌握不好,酒会带酸味,就是有部分酒被醋酸杆菌转变成醋酸的缘故。醋酸杆菌使酒发酸变质,当然不好,但是人们利用它酿造醋酸,真是坏事变成了好事。如以啤酒做原料酿造的啤酒醋,在啤酒的主要生产国——德国,常被用来做蛋黄酱、调味汁等。与酒糟醋、米醋等相比,啤酒醋的香味更加浓厚独特。虽然没有放入碳酸和啤酒花,但作为原料的大麦含有很多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氨基酸,使营养更加丰富。
在苹果汁中加入酵母,进行酒精发酵,然后加入酒精和各种醋,再一次醋酸发酵即成苹果醋。许多国家酿造苹果醋,但以美国的产品既佳又香。苹果醋的味道近似苹果的香味,但氨基酸的含量少,所以不像其他酿醋那样有浓厚的味道,它具有苹果特有的淡淡的酸味。因此,它除了可用作调味汁外,还可与蜂蜜一起制成饮料饮用。
醋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几乎所有有毒细菌,在醋里都存活不了30分钟。醋还具有促进食欲的作用,像梅干和柠檬一样会促进胃液与唾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吸收,使食欲旺盛。
味精
味精是一种具有强烈肉类鲜味的谷氨酸的钠盐。内含一分子结晶水,分子式是C5H8O4Na·H2O。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但味精用水稀释3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此,人们称之为“味精”。
味精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它不仅能为菜肴增添鲜味,还具有丰富的营养。我们食用谷氨酸钠后,能够通过胃酸的作用离解为谷氨酸,能很快被消化吸收,变成人体组织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质。而谷氨酸是一种高级营养辅助药,在医疗上有解毒、护肝、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少年儿童还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适量食用味精,能促进发育,增强体质。
1866年,德国人立豪森用硫酸煮面筋时首次获得谷氨酸。但是,世界正式生产味精是在1908年。我国最早生产味精的是上海天厨味精厂,于1923年用水解法生产。
水解法是用34%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水解产物,经脱色、浓缩之后得出谷氨酸再回溶于水用氢氧化钠中和,浓缩至谷氨酸的盐结晶析出。用面筋做原料生产味精很不经济,需要很多小麦磨成面粉,据计算,生产1吨味精需要10多吨水面筋,相当于40吨小麦,还必须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利用盐酸水解。这种方法耗粮多,用酸量大,对设备的腐蚀严重,也不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
后来微生物学家发现,在发酵世界里,还居住着一些,可使淀粉变成谷氨酸的“能工巧匠”,它们就是细菌类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从此以后味精的生产便由化学法转向了发酵法。
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也逐渐采用细菌发酵法从事味精生产。生产1吨味精仅用3吨淀粉和少量的尿素、氨水、硫酸铵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上又出现了特鲜味精,又叫强力味精。所谓特鲜味精,就是在味精中掺入5~10%的5′-肌苷酸和5′-乌苷酸,可把味精的鲜度提高几十倍。
肌苷酸和乌苷酸是属于核甘酸类的有机化合物。核苷酸是生命组成形式的精华,在生物的遗传变异、生长发育和蛋白质的合成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肌苷酸可以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症、肝硬化、冠状和动脉功能梗塞、风湿性心脏病等。乌苷酸可用于改善骨髓造血系统,治疗放射病,使白血球回升,还能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症等病。所以说,特鲜味精既是助鲜剂和理想的调味品,还是高效的营养辅助药和化学治疗剂。
过去一直进口肌苷酸和乌苷酸,其价格高达每千克200元。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成功地利用细菌(如产氨短杆菌926和谷氨酸棒状杆菌265)发酵法生产乌苷酸和肌苷酸,成本仅为每千克2~3元。
目前,市场出售的第三代味精——鸡精,鲜度比99%的结晶味精提高了1.58倍,不仅鲜美可品,还富有浓烈鸡肉的鲜味,受到人们的欢迎。
食用和药用真菌
山珍猴头
著名的食用菌猴头的模样不像一把小伞似的蘑菇,而是毛茸茸的圆球状,类似一只猴子的脑袋,故得此名。猴头子实体近球形或椭圆形,茎基狭窄,肉质鲜嫩呈白色,干后呈乳黄或淡褐色,直径5~10厘米,遍体密布着肉质针状的刺,向下直伸重披,刺长1~3厘米,直径1~2毫米,视如毛状。因品系不同或受外界条件影响(如温度、湿度、空气、光照等),猴头毛刺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子实体幼小时的色泽也各不相同,但成熟后特征完全一样。
猴头不仅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还具有许多独特的药用价值。它可治疗胃溃疡、消化不良及神经衰弱等疾病,对贲门癌、胃癌、食道癌等也有较好的疗效。市售成药有猴菇型“太阳神”口服液及“猴菇菌片”。
野生的猴头长在深山中,多见于老而未死的柞、栎、胡桃等阔叶树木上,或腐朽的树洞中。我国野生猴头主要产于东北地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分布。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目前已完全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和多种栽培方法。
茯苓
茯苓饼吃起来美味爽口,是北京有名的特产,来京作客的人常买几盒茯苓饼带回去馈赠亲友。
茯苓是一味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已将它列为“上品”。因茯苓可以健脾补中,清代慈禧时期茯苓是经常享用的补品之一。后来为了增添这一补药的美味,在太医的指导下御膳房精制成茯苓饼,慈禧以此赏赐大臣,茯苓饼渐渐成为清王朝末年的名点。
茯苓的菌核是茯苓的休眠器官和贮藏器官,可食用也可药用。菌核外皮薄且粗糙色深。菌核的形状不一,有卵形、扁圆形、球形、椭圆形和长圆形等等。菌核的重量相差悬殊,大核重达数千克,小核只0.5千克左右。菌核的表面有皱纹,呈棕褐色、黄褐色或黑褐色。菌核的内部呈白色或粉红色。含有多种糖和酸,贮藏着丰富的营养物质。整个菌核由少量棕色菌丝、无色菌丝、分生孢子、聚糖粘胶物质所组成。菌核长在地下的松根上,其中抱松根生长的茯苓中药称为茯神,它镇静安神的药效大于茯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茯苓的生活习性早就了如指掌,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有诗云:“草堂归来背烟萝,黄绶垂腰可奈何。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之下茯苓多。”既是对艰辛劳作的采药人的写照,也正确记录了茯苓的生长情况。根据茯苓的这种生活习性,采药人在采野生茯苓时,用一根带沟槽的铁探条插入松下的土壤,如拔上来时沟槽中有白色粉末,就可从地下挖出新鲜的茯苓。
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表面长出子实体和菌丝。子实体是茯苓的繁殖器官,生于菌核的表面,平伏状。茯苓的子实体大小不一,厚度为3~20毫米,无柄,初为白色,成熟或干后变成浅淡黄色,海绵状,多孔。孢子近圆柱形或长方体形,表面平滑,透明无色。
我国古代医学文献对茯苓记载云:味甘淡、性平无毒,能入心、脾、肺、肾四经。具有安神、健脾、利尿之功能。主治小便不利、体虚浮肿、脾胃虚弱、心神不安、健忘、梦遗白浊、心悸失眠等症,称茯苓为名贵中药。
现代药学家对茯苓进行的药物分析和药理试验,已证实茯苓除治疗以上诸病症外,还有较高的抗癌活性。茯苓中的原茯苓多糖的一级结构B(1-3)葡萄糖为主链,B(1-6)为支链,分子量为34万,水溶性低,无抗癌性;需经化学处理成为茯苓聚糖。或羧甲基茯苓多糖,它的高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水中溶解度增加,并具有较高的抗癌活性。给小鼠服用羧基甲茯苓多糖,促进了抗癌淋巴因子——白细胞调节素的增加。
除了茯苓夹饼,我国古今宫廷和民间还常制作多种名点茯苓糕供食用。
人间仙草灵芝
灵芝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补药,俗称灵芝草,其实它不是草而是一种真菌。
全世界已知的灵芝达百余种,在我国已记载的就有57种,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人们常说的灵芝,是指灵芝属中的代表种红灵芝(赤芝)。
灵芝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为透明白色,具有分隔和分枝,表面常分泌白色草酸钙结晶。子实体有菌盖、菌柄和子实层(菌褶下边)三部分组成。成熟的子实体木质化,皮壳组织革质化,有赤褐色漆状光泽和云状环纹;菌盖多为肾形或半圆形,近圆形的少见。菌盖下有侧生的圆柱状菌柄,偶尔也有中生的。菌盖背面为淡黄色,有无数小孔,呈管状,孢子就是从管内产生的,孢子褐色卵形。由于灵芝的种类不同,它的颜色和形态也不相同。
灵芝是中、高温型菌类,多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发育,以木材中的木质素作为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基础,属于木腐生真菌。野生灵芝常长在山地腐朽的树桩上,人工培养时,可以把灵芝培养在装有麸皮、锯末为培养基的玻璃瓶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生长50~60天即可采收。
灵芝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味珍贵药物,明朝名医李时珍在他写的《本草纲目》中对灵芝的药效做过较详细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