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鞘翅目金龟甲中,有一类叫蜣螂的昆虫,俗名叫“屎壳郎”。它头部和肩部都长着尖角,全身像披着黑色盔甲,并有一对开掘式的前足。它多生活在农田、粪堆旁,最爱吃人畜的粪便。你听说过或看见过人们常说的“屎克郎滚粪球”吗?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有时你会在田野看到一只或一对屎克郎头朝下,用后足倒推着一个粪球向前滚动,或一个推,一个拉,用尽全身力气把粪球滚到隐蔽安全的地方去。它所做的这一切,就是在为儿女着想,因为它把卵产在粪球里边了,同时这也是为儿女们出生时准备的丰富食物。
生活环境安全,食料充足,这是屎克郎为儿女们奉献的一份厚礼,真可谓母子情深。目前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已从我国引进蜣螂,经大量繁殖后,用来清除草原上的牛粪,对保护牧草,减少蚊、蝇的孳生地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半翅目昆虫中有一类叫负子蝽的,生活在水中。身体扁宽,前足粗大有力,后足长而扁,适于水中划行,追捕水中小动物为食。雌虫临产卵时,先爬到雄虫体背上,用前足紧紧地抱住雄虫前胸背部,后足蹬在雄虫的翅膀上,把身体支撑起来,然后腹部末端下弯,先把卵产在雄虫前胸背板上,逐步向后移动,边产卵尾部边左右摆动,使产下的卵左右成行,前后成排,非常整齐。白色的卵粒,外面被雌虫分泌的黏液包裹着,既可牢牢地粘固在雄虫体背上,又可使卵不溶于水而受损害。一般一只雌虫可产100多粒卵,产完卵,母亲的身体很虚弱,已筋疲力尽了,再也无力把儿女们抚养长大了,从此便把哺育幼儿的重担交给父亲,而自己却拖着沉重的身体死去。父亲便驮着百余个小生灵到处游动,承担起保护子女的责任。不久,活泼可爱的子女便从父亲背上的卵壳中钻出来,并依附在父亲背上,再过一段时间,它们便离开父亲的体背,下水各自独立谋生去了。父亲体背的卵壳也脱落了,背负子女的任务才刚结束,它的体力也消耗贻尽而死掉了。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昆虫中,为了儿女情,父母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啊!
在革翅目昆虫中的听蠼螋,俗名叫耳夹子虫,它们长条形的身体,表皮坚韧,有较短的角质前翅,后翅膜质扇形,平时折叠在前翅下,有一对坚硬的钳状尾须。喜欢生活在石头下、树皮下、树洞、土缝及肥料垃圾堆中。一般夜间活动,与人类关系不十分密切。在雌虫交配后,还未产卵前,就用嘴和足忙着为子女挖一个8~10厘米深的小土洞,作为育儿室,并把里边修理得非常整齐,同时还从嘴中分泌黏液涂沫在洞壁表面,犹如装饰房间粉刷墙壁一样,显得更加光滑明亮。母亲认为做的育儿室很满意,便进入孕房,并用泥土把洞口封严实,在洞内开始作临产前的休息和准备。当产完一粒粒卵后,雌虫便像母鸡孵小鸡一样卧伏在卵堆上,不吃不动,约经20多天的耐心等待,小幼虫便出世了,并爬在母亲背上休息,有时兄弟姐妹们还相互追逐玩耍,可开心了。约三天后,夜深人静时,母亲便小心翼翼地把洞口打开,拖着劳累的身体为儿女们去寻找食物,离洞前,唯恐顽皮的子女偷偷溜出来,被伤害或丢失,还从洞外衔上把洞口堵好,才能放心地离去。当子女蜕一次皮长到二龄时,母亲才打开洞口,只允许它们在夜间外出到洞口附近活动一下,并学习找食物的谋生本领,当有个别顽皮的子女远离洞口时,母亲担心出差错,还用触角驱赶它们赶快回到洞口附近,如遇不听话的,还会咬上一口,以示警告它速回。直到子女蜕完两次皮到三龄时,才允许它们随意出洞,各奔东西,独立生活。耳夹子虫对子女的关怀照顾,可说是无微不至。
巧筑育婴室
在昆虫中,膜翅目的蜜蜂、胡蜂、泥蜂和蚂蚁,以及属于等翅目的白蚁等昆虫,都过着有严格分工的群体社会性生活,它们为儿女做的育儿室,可说是达到了巧夺天工,真可称得起是昆虫中的建筑师了。
家养蜜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另一种是意大利蜂,简称意蜂。它们构筑育儿的巢房是在木箱内,人工造的活动的木框上,由几千个巢房组成一个巢脾。巢脾上的巢房因用途不同,大小也不一样。巢房主要分工蜂房、雄蜂房和蜂王台,此外还有少量过渡类型的巢房。
工蜂房:在巢脾上最多,每个巢房都是六菱形的筒状,筒的底面由三个菱形面组成。各个巢房有规则地排列,相互都连接着。这种结构的巢房既牢固又节省材料,是用来哺育工蜂及存放蜂蜜和蜂粮的。
雄蜂房:是巢脾上靠下方稍大些的巢房,主要是培育雄蜂的,也能贮存蜂蜜。
母蜂台(王台):专门用来培育母蜂的巢房,多在巢脾下方,形状像一个花生向下垂着,外表有凹凸不平的皱纹。
过渡型巢房:在工蜂房和雄蜂房之间,以及连接巢框的地方,形状为不规则的多角形。主要用来贮存蜂蜜和加固巢脾。
蜜蜂通过分泌蜡鳞在巢房上,构筑如此牢固精美、复杂科学的蜂巢。
胡蜂也叫马蜂,由于是野生的,它的蜂巢主要建筑在树木枝干上、屋檐下、树洞里或房屋内,也有在地下的。胡蜂群体中,也有女王、工蜂和雄蜂之分。一般在春天,女王到各处寻找衔叨木质纤维和碎纸屑,经咀嚼成纸浆状,便开始筑巢。选好筑巢地点后,先筑成一个短圆柱形基础,然后在此处逐渐扩大,倒悬挂在筑巢的物体上。每个蜂房口朝下,内产一粒受精卵,待孵化出幼虫后,由工蜂猎捕小昆虫或蜜糖等营养物质喂养,幼虫老熟化蛹时,成蜂便用纸浆做盖子将蜂房封闭,待蛹羽化为成虫时,自己咬破封闭的纸盖爬出来。雄蜂与幼女王交配后即死亡,只留成熟的雌蜂渡过寒冬,等到第二年开春时又重建新蜂巢。最大的蜂巢直径可达66厘米,这样一个多层的蜂巢倒悬挂在树上或岩石上,真好像是一座空中楼阁。这样的结构对免受天敌侵害和雨水冲刷十分有利。它与蜜蜂筑巢异曲同工,都可谓是昆虫中技巧高超的建筑师了。
繁殖力最强的昆虫
昆虫在长期进化发展中,能够保持久盛不衰,这其中的一个奥秘,是与它们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许多昆虫的一只雌虫一次生产下成百上千粒卵已是很普遍的现象。如危害玉米的玉米螟一只雌虫可产卵1250粒;危害棉花的棉蛉虫一只雌虫可产卵2700粒;一只介壳虫雌虫可产卵4500粒。获得高产称号的蜜蜂的蜂王,一天就能产2000~3000粒卵;白蚁的蚁后一昼夜可产卵3万多粒。它们的一生恐怕要产数亿卵了,它们的繁殖能力是多么惊人啊!
危害棉花的棉蚜及危害桃树等果树和蔬菜、烟草、花卉的桃蚜,它们的身体虽只有2~3毫米长,可是身体的形状和类型在一年中却有多种性行为的变化,而且繁殖下代的方法也非常奇特。生活在桃树和其他果树上的桃蚜,可分有翅孤雌蚜和无翅孤雌蚜,两种类型的蚜虫又能都产下有翅的雌性母和无翅的雄性母,同时分别可产生孤雌胎生无翅雌性蚜和有翅雄性蚜,后两者交配后可产下越冬卵。而在烟草上生活的桃蚜则孤雌胎生15~17代有翅迁移蚜(也叫侨蚜),迁至蔬菜上侨居繁殖5~6代后,便产生性母蚜,再产下有翅雌性母,迁返桃树上……如此形态不同的多类型,转移寄主生活及孤雌胎生和有性生殖相互交错的繁殖方式,使桃蚜一年可繁殖20至30代,其后代如果不死,恐怕要布满整个地球,到那时我们人类在地球上恐怕很难找到立足之地了。据有人推测,棉蚜在6~10月的150天中,所繁殖的多达6万亿亿只后代如果都活着,把它们头与尾相接起来,可绕地球3圈。
在大自然中,当然不会出现这种蚜虫布满全球的景象,原因是大自然中的气候千变万化,风、雨、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们采取综合治理害虫的各种措施,才使昆虫与其他生物长久保持生态平衡的状态下,互相制约又互相生存发展。
孤雌生殖的轮虫
科学家们在早期研究轮虫时,发现它们都是雌虫,根本找不到雄虫,这是为什么呢?直到1948年,一位科学家才偶然发现了雄性轮虫,而且数量极少。动物学家们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终于揭示了轮虫生殖的秘密。
原来轮虫在一年中会繁殖多代,而且多数世代是没有“父亲”的,完全雌虫单独进行生殖,故称为孤雌生殖。轮虫的生殖方式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很大,如果条件适宜,雌虫会产出大量的不需受精卵,这些虫卵落入水底后,可以直接发育为轮虫。在一年的生活中,轮虫会进行20至40代的孤雌生殖。
当环境条件比较恶劣时,轮虫才进行有性生殖,它们的有性生殖非常有趣;首先由雌虫产出需精卵,这种卵比较特殊,当它遇到了精子时,会与精子结合沉入水底,并且形成一个厚厚的保护壳,用来抵抗不良的环境,等待条件转好后再发育为成虫。若是需精卵未能遇到精子,它们会立刻改换性别,生殖为雄虫,在水中寻找雌虫进行交配,以便延续后代。雄轮虫的身体很小,而且结构简单,不吃食物,专行交配,几天内就会死亡。轮虫每年只进行1到2次有性生殖。所以人们很难找到雄虫。
轮虫的多代孤雌生殖和少量的有性生殖现象,是动物界中的一种适应方式。动物学家们认为,轮虫的生殖能够最有效的利用环境和时间的变化,因为在条件适宜时,孤雌生殖会使繁殖速度加快,后代数量剧增。当条件不好时进行有性生殖,可以改善后代的遗传质量,增强适应能力。当两种生殖在一年中交替进行时,后代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对种族的繁衍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轮虫家族极为兴旺,构成了最常见的水生浮游生物类群之一。
在动物界中,孤雌生殖并不是轮虫所特有的现象,我们常见的水蚤(鱼虫)、卤虫和蚜虫等都有这种生殖现象。
看不到新郎的叉虫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