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低碳生活:为了我们的地球家园
45665900000029

第29章 做个环境友好型低碳小公民(9)

为了实施这个战略和计划,日本从生产生活环节和社会整体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同时推进,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上,通过5个步骤来实现:①尽可能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如生产产品时减少废料、能耗和市场需求不畅的商品,选择和购买产品时尽可能简化和减少包装;②物品再使用,如空啤酒瓶可反复使用;③对那些不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再循环利用,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④应用焚烧炉作为热源产生热量,对其进行利用或发电;⑤最终填埋的废渣废物不污染环境。

(4)环境保护经费方面

日本2000年GDP为4·76万亿美元。其中,用于环境保护的经费为253亿美元,单此项开支,就相当于当年中国全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费的2·3倍。日本环境省掌握的经费为21·6亿美元,经费主要用于水体治理、水体和土壤保护费用约为大气治理的6·5倍,为固体废弃物治理的6·2倍。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使日本成了世界上环境污染控制最严厉的国家之一。

2.21世纪日本环境保护的新动向

自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循环型社会在德国、日本等国开始得以提倡和实行。日本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都随之出现了新的动向。

首先,在全世界整体产品(IntegratedProductPolicy,IPP)环境政策的大背景下,日本开始实施从“末端控制”转向“源头控制”,认为这是一直实行“废弃型”经济体制已经达到极限的必然结果。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工矿企业的废弃物数量和质量就已经达到了没有堆放场所和无法处理的地步。采取“源头控制”的目标,就是构筑一个新型的循环经济社会,以便不使地球承担过重的负担。而实施“源头控制”,就是对产品的生产,从设计阶段开始考虑废弃物问题,使废弃物量达到最小化。

其次,引入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4000环境管理评价系统、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管理审核(EnvironmentManagementAccounting,EMA)等综合评价方法。日本企业对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的参与非常积极。截至2001年年底,已有5338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至2004年10月,有16699家企业通过认证,认证企业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现已成为环境的国际共通语言,其运行模式是通过持续改进环境绩效来满足有关法律和其他要求。LCA则是一种针、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工具。它通过对能量和物质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废物排放进行辨识和量化来进行,这种评价贯穿于产品、工艺和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随着环保理念的升级,它又为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渐渐取代。EMA将会计引入环境保护,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成本。例如,日本富士通公司提出一种设想,认为企业的会计系统要包括环境会计报告书,通过公共的环境会计服务器与公众进行数据共享,经营者必须进行有效的环境投资判断,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从而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环境经营和节能市场的发展。环境经营的概念从20世纪60年代的工厂环境对策,转换为20世纪末的提供对环境无害的产品,到如今发展为通过提供软件和服务贡献社会。日本富士通公司为21世纪的世界环境设计了题为“21世纪绿色生活”(GreenLife21st)的前景规划。该公司提出“全部绿色化”的口号,即以环境经营为基础,提供环境解决方案,开发对环保有贡献的产品,实现工厂的“零”排放,从而营造一个绿色的地球环境。富士通的环境经营特点是建立“庭园式工厂”,即外观不像工厂,但却进行工厂的活动。基本确立环境管理系统,并整体引入环境经营框架的战略目标。

3.日本环境教育的生成与完善

日本国民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素养往往令世人叹服,这与日本国民长期以来所接受的环境教育密不可分。日本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一方面是因为政府高度重视,并在政策上加以支持,使环境教育被顺利有效地纳入到学校教育之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校在实践中注重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从而使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等有效地得以内化,形成一种综合素质。

(1)定位:综合教育

在日本,环境教育始于公害教育,日本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进入80年代后,环境教育已成为日本解决环境问题、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必然途径之一。1987年,日本文部省发表了关于环境教育的白皮书,提出“以社会科和理科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的指导,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1989年,日本又在新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当中,最大限度地充实、改善和加强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指导力度。另外,在新设的“综合学习时间”中,谋求通过体验的、问题解决的学习,加深关于环境问题的跨学科的综合学习。为了推进学校的环境教育,日本文部省于1991年、1992年和1995年陆续编辑出版了教师用的《环境教育指导资料》(小学和初高中编以及事例编),它标志着日本中小学环境教育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时期。

《环境教育指导资料》(小学和初高中编)指出,环境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关心环境及环境问题;立足于综合地理解和认识人与人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掌握能够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思考力和判断力等,形成对环境采取负责任的行为和积极的态度的意识;同时从保护环境的立场出发,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方式及作为人的应有的生活方式。

日本“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会”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做的事情就是要在少年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进行以下方面相应的指导: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爱护动物,尊重生命;懂得水、煤气、电等资源的有限性;了解身边地区的自然状况,进而创造良好的环境;正确对待身边发现的环境问题,自己不要成为环境的破坏者;了解自然的生态系统,保全并改善环境;以广阔的视角考虑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003年7月25日,日本政府又制定并颁布了《增进环保热情及推进环境教育法》。在这部法律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推进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两者相互补充。

基于上述认识,日本的环境教育不是仅仅传授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还要激发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从而对环境采取负责任的行为和积极的态度。也就是说,日本政府将环境教育定位于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因此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要对受教育者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由此可知,在日本,环境教育不是被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贯穿于现存所有学科的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课程领域。

(2)实施:贴近实际

基于上述认识,在日本展开环境教育的过程当中,不同教育阶段有不同的渗透重点。在小学阶段,学校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通过直接体验来培养学生对环境和自然现象的理解,使学生形成对环境的热爱情感;在初中阶段,环境教育主要渗透在学习中,让环境教育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高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主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