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家长经常鼓励孩子接触和体育有关的信息。比如,要求孩子留意报上或电视上的体育新闻,让他自编幼儿园的比赛报道,带他亲临赛场看球,或给球星写信等等,从而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热爱。
(6)宽容尤为重要
对这些手脚还不太灵活、体能还远远不够充沛、运动水平也无疑很低的小不点,只要动起来便是好样的。所以,美国人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绩,都会及时予以表扬。
3.父母要监督男孩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
体育锻炼重在参与,贵在坚持。开始的时候,男孩的意志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也不高,就需要父母在一旁进行监督和鼓励,让男孩坚持下去,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
育儿心经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因缺乏运动而引致的死亡人数,每年超过二百万。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男孩的体能,促进大脑和智力的发育,还能提高男孩的耐挫力。因此,家长应该鼓励男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给男孩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
长期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评价相对较高,容易在受挫后因为自尊体系受到冲击而产生两种极端反应:一种是可能会从高度自信的状态,进入自我否定的状态,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我们称为“内归因”,在情绪上可能表现焦虑、抑郁、悲伤、委屈等反应。第二种是孩子因为一直在鲜花与掌声中长大,自我感觉良好,当出现挫折与失败时,往往归结到外部环境,我们称为“外归因”,这时他们可能无法接受他人的指责,产生不满、愤怒、怨恨的情绪,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攻击老师、家长或同学。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给男孩设置一些挫折和障碍,把挫折教育渗透到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是必要而有用的。
1.给男孩设定一些任务
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顺从型”为“开拓型”,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根据男孩的年龄和能力,给男孩设定一些适当的任务,鼓励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应让男孩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我自己来”成为男孩的座右铭。
2.帮助男孩消除自满的情绪
刘涛是个十分讨人喜欢的孩子,对人有礼貌,学习成绩也很好,而且他的绘画作品多次作为对外交流的儿童画出国展览,周围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为了不让刘涛养成自傲的心理,父母决定给他创造受挫的机会。
一天,妈妈特意带刘涛去同事家里玩。这位同事的儿子斌斌比刘涛更优秀,妈妈希望刘涛知道人外有人,不要太骄傲。两个孩子见面后,玩得很投缘。但不一会儿,刘涛就有些不高兴了。原来,刘涛和斌斌玩智力游戏的时候,总是输。尽管斌斌热情邀请刘涛再玩,但是,刘涛却坚决要求妈妈带他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对垂头丧气的刘涛说:“涛涛,妈妈知道你不高兴,是不是因为玩游戏总是输?”刘涛瞥了妈妈一眼,没吭声。“你知道吗?斌斌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比你小一岁,但是,已经跳级了。”妈妈说。刘涛觉得有点好奇:“是吗?挺厉害的。”“是呀,斌斌是个优秀的孩子,但他从来不炫耀这些,总是努力地学习。”妈妈微笑着对刘涛说,“你也是个优秀的孩子,但学无止境,不要骄傲哦!”刘涛领会地点了点头。
总是得到赞美和表扬的男孩,难免会有骄傲自满的情绪,如果家长不能适时进行引导,一旦挫折来临,孩子很可能就会备受打击,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因此,家长要关注男孩的情绪,找到适当的时机和方法,消除男孩的自满情绪,帮助男孩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3.为男孩创设困难情景
没有困难,可以制造困难。在男孩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现实情景“制造”一些难题,然后让男孩开动脑筋,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去克服这些困难。家长可以让男孩独立参加“夏令营”、“磨难营”或学校、其他机构组织的探险、下乡活动,让男孩去体验和感受。家长还可以鼓励男孩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比如让男孩利用节假日打工赚钱等。
4.设置障碍要科学适度
父母在设置障碍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男孩的年龄和实际情况,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设置障碍应该越少,障碍发生的频率应该越抵。对于受挫较多的孩子,设置障碍应少,甚至可以不设障碍。障碍的设置应该具有渐进性,应该由小到大,由少逐渐增多,切不可一开始就给孩子一个下马威。当孩子排除障碍、战胜了挫折时,父母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强化孩子积极的行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养育男孩
如果孩子走惯了平坦路,听惯了顺耳话,做惯了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甚至会束手无策,这样往往容易导致失败。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以此来培养男孩的耐挫能力。
给逆境中的男孩以鼓励
约翰?贝曼说过:“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要陪伴他们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是每次挫折都能靠自己的力量战胜的。当他们遇到了超出能力的难题时,就急需帮助,家长应及时地站到他们面前,扶他们一把,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1.给男孩有力的情感支持
父母的信任和支持,能给男孩带来巨大的勇气和力量。父母在生活中,应该给予男孩有力的情感支持,让男孩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事,父母始终和他同在,只要他需要,父母一定会在第一时间给予他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汶川地震发生后,父亲赶到儿子的学校,看着倒塌的校舍,忍不住跪在地上失声痛哭。哭了一阵之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身,向废墟走去。几个小时候,在人们的帮助下,他救出了自己的儿子,还有另外几名孩子。儿子见到父亲后说:“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正是父亲的这句话,坚定了男孩活下去的信心,让男孩战胜了死亡和恐惧。
2.鼓励逆境中的男孩
在逆境中,很多男孩都容易产生消极反应,他们往往会垂头丧气,甚至采取退避的方式回应逆境。这是做家长的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在这时,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鼓励,帮助男孩树立信心,引导男孩走出逆境。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强忍住内心的悲痛,对他进行鼓励和帮助。她拉着巴雷尼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从那以后,母亲只要一有空,就陪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母子两个常常累得满头大汗。体育锻炼弥补了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他在母亲的影响下,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残酷打击。通过刻苦学习,巴雷尼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他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他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3.“3C”原则帮助男孩走出困境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还教给家长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做出困境。这个“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调整”指的是一种心理上、情绪上的调整,目的是帮助男孩认识到“困难并不等于绝境”。例如,男孩在数学比赛中失败了,做父母的可以这样“调整”孩子的心态:“我知道考得不好你心里很难受,但你的其他课程考得非常不错呀。”让男孩能对挫折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会过分夸大,从而不放弃希望。
“挑战”指的是给孩子一种心理挑战,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例如,家长可以继续这样安慰伤心的男孩:“一次考试不好,心里确实不好受。但妈妈知道你是一个上进的人,不管在什么考试中,你都会试图考得更好,妈妈相信你在下次的数学考试中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给男孩一个新的希望,让他有努力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
“承诺”指的是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同样这个事例,家长可以这样说:“你觉得考得不好让妈妈很失望,但其实,妈妈一直是以你为荣的。不管你考得怎样,只要你认真去考了,妈妈都为你感到骄傲。”这其实就是对男孩的一种信任和支持,鼓励男孩更好地振作。
事实上,家长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关键,就是对孩子的努力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然后更好地找到合适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
育儿心经
逆境中的男孩更需要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父母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孩子,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让他对挫折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然后鼓励他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勇敢地前行。
让男孩学会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他把一个空香水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注满清水带进教室。心理学家打开瓶盖对学生说:“这是一瓶进口香水,看谁最先分辨出它的味道。”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是玫瑰香味,有的说是茉莉香味,有的则强调是玉兰香味……因为教师的“暗示”,学生们从一瓶清水里闻到了不同的香味。
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按照刺激的来源,暗示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像前面提到的“香水事件”就是他人暗示,而如果自己用某种观念来影响、改变自己的认知、行为和情绪,就是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自我激励,它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人需要不断地自我激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一旦他受到激励,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在1972年墨西哥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一位黑人选手在左膝盖受伤的情况下,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跑完了全程。当他到达终点时,其他选手早已回去休息了。对他来说,跑不跑到终点,都已经没有名次了。但是他还是坚持跑完了全程。当他跑到终点时,一位记者问他:“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跑完全程的?”他回答:“我只是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