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柳传志内部讲话
45679700000005

第5章 狠狠折腾出的人才(1)

在每一个行业都要选对领军人

在每一个行业里面要选对人,这个人必须要真能够独当一面。

当组织架构好了之后,我在每一个行业里面要选对人,这个人是不是真能够独当一面,这是非常重要的。有没有这么高的追求,有没有这么大的胸怀,有没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我相信在座各位,原来大学、研究生学什么到现在干什么的人已经不多了,很多人都是从这个行业进入那个行业不断学习,学习能力强不强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我主要注意培养不仅是干活,更是通过干活怎么带出人来,这是我觉得我最需要做的工作,选对人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柳传志在“第九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在柳传志看来,联想最需要3类人才:第一种是能够独立做好一摊事;第二种是能够带领一群人做事;第三种是能够制定战略。公司较小的时候,更多地需要的是第一种人才。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较多的是第二种人才。公司发展到比较大以后,第三种人才就尤显珍贵。

柳传志认为,联想控股多元化之所以能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联想在每一个行业选对了领军人,用他自己的话说:“首先,我们组织架构用子公司架构,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域;第二,把人选对,杨元庆做这个,朱立南做这个,赵令欢做那个。人不行,这件事就不行。第三个,给每个人足够的舞台,让他们觉得我就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才行,再把管理积淀输送到各个子公司去,这是我今天反思的结果。

“这些年来,我个人也是把重心放在业务上,主要是通过业务去发现人和培养人,能够发现和培养一个独当一面的人才,就能发展出一大片业务,于是更多的人有了更多施展才能的舞台,这个让我感觉特别好。”

在柳传志看来,符合联想要求的能够领军一面的人才必须符合6个标准:

一是共同信念和价值观标准;

二是忠诚与牺牲精神;

三是审时度势、独当一面的指挥能力;

四是搭班子、建队伍的管理能力;

五是团结多数、使集体成员通力合作的协调能力;

六是孜孜不倦、吐故纳新的学习能力。

只有符合这6个标准,才能够成为领军作战、制定战略的人。

在柳传志看来,联想吸引来的人才很多,但要使他们成为领军一面的人物,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培养。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纯为培养高级经理人才去培养人才,联想需要的人才是多专业、多种类的,平时要给年轻人更多的锻炼机会。

人才培养上,柳传志在联想使用的策略是:对做事要求与接受者现有的水平进行比较,如果任务太简单,则不利于他的成长;如果任务太难,大大超过他的能力水平,又会严重地挫伤他的积极性和锐气。因此,柳传志决定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跳起来能摸到”,也就是说在给部下授权或委托任务时,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他经过努力能够完成。总之,企业必须要给各类人才不断提供做事的机会,必须要为日益成长的人才提供施展身手的舞台,这既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又是留住出色人才的条件,也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力的推动。

如今,杨元庆引领联想集团,郭为领导神州数码,朱立南掌控联想投资,陈国栋主管融科智地,赵令欢执掌弘毅投资,这5个人成为联想有名的“五大少帅”,在各自的领域中领军一面,各领风骚,是联想快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拓展透析

进入21世纪,企业之间的主要竞争变成了人才的竞争,拥有人才、善用人才,企业就会不断创新,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企业就会不断发展壮大。因此,优秀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选拔,把网罗人才放在头等位置。

比尔·盖茨创建的微软帝国之所以能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万人,成为“迄今为止致力于PC软件开发的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比尔·盖茨对人才选拔的高标准。正如比尔·盖茨自己所说,“微软的成功,主要来源于汇聚英才”。

在比尔·盖茨看来,微软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要坚持一个用人理念——“始终寻找并聘请电脑工业中最出色的人才”,要知道,盖茨本人就对计算机有着极高的天赋,他雇佣的员工,如果整体能力不如他,起码也要在一方面十分突出。这项用人原则说起来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找最聪明的”。

在比尔·盖茨的理解中,“聪明”的人就是指能迅速地、有创见地理解并深入研究复杂的问题的人。具体地说,“聪明”的人需要满足5个条件:第一,善于接受新事物,反应敏捷;第二,能迅速地进入一个新领域,并对其做出头头是道的解释;第三,提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正中要害;第四,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博闻强识;第五,能把原来认为互不相干的领域联系在一起并使问题得到解决。

比尔·盖茨之所以为微软定下这样高标准的人才选拔原则,根本原因在于微软所处的软件行业产品周期通常只有6~18个月,因此企业员工岗位责任和职位变动极为频繁,只有能够随时解决业内新问题并快速适应业务需要的人,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稳定。正如比尔·盖茨时常对软件开发人员说的:“4~5年后,现在的每句程序指令都得淘汰。”这么快的更新速度要求程序设计员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创新能力。

因此,即使微软公司每年会收到数以十几万计的求职简历,也保持着长期以来只雇用5%最顶尖的人才的做法。现在微软公司有220多名专职招聘人员,这些专职人员每年要访问130多所大学,举行7400多次面谈,而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招聘2000名新雇员。

可见,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企业在行业内快速地发展,并保持领先地位,那么,尽可能网罗优秀的人才,在他们的带动和帮助下,你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只有在赛马中才能识别好马

只有在赛马中才能识别好马,才能发现千里马。

我们对人才采取赛马中相马的策略,这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要有跑道,即为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要有跑道的划分,不能乱哄哄地挤作一团,必须引导他们有序地竞争;要制定比赛规则,即建立起一套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评估体系。

企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到再认识的过程。最好的认识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去做事。只有在赛马中才能识别好马,才能发现千里马。

——2013年9月10日柳传志接受中国企业家网采访

背景分析

1990年,联想已经走过6个春秋,尽管老一辈联想人正值年富力强,有能力担当要职,但柳传志看到了联想队伍中出现了不能人尽其用的现象,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年轻人才。

柳传志信奉“人才在动态中成长”的道理,他觉得,如果自己不给年轻人实践的机会,年轻人断然没有成长的可能。在他看来,认识人才和培养人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去做事。于是,柳传志提出了“在赛马中相马”的人才培养策略。

提出“在赛马中相马”的策略后,想到做到的柳传志就开始大量提拔年轻人,几乎每年都有数十名年轻人受到提拔。为了帮助这些年轻人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他们先会被安排在副职的岗位上,由一个资深的联想人担任正职,充当师傅的角色,等到年轻人成长起来,自然而然地就会接手“师傅”的角色。就这样,柳传志不断地把年轻人推到企业的前沿,派年轻人到香港顶替联想的元老,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任命年轻人担任总经理,奠定了联想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能量。

郭为就是一匹在“赛马”中突颖而出的“千里马”。1988年,郭为进入联想后,柳传志就拿出了他培养人才的法宝“折腾人”来磨炼郭为。1991年以前,柳传志先后让郭为担任过多种职务,如公关部经理、办公室主任等。到了1991年,柳传志把孙宏斌撤换掉,让当时任集团办公室主任的郭为担任集团公司业务二部的经理,收拾孙宏斌留下来的残局,这对当时年仅28岁的郭为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柳传志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郭为经受考验和磨难。

接手这个任务后,郭为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威胁,然而他顶住了各种压力,带领“五人小组”成功查出一些分公司账目混乱、疏于管理的问题,并果断撤换了成都、长沙和武汉公司总经理,关掉重庆分公司。一番调整后,这些分公司的业务很快好转起来,郭为也在联想里获得了一个“替老板堵枪眼”的评价。

柳传志对郭为的出色表现大为满意,很快就把他提升为集团公司企划部总经理,进入了11人的总裁室。但柳传志对郭为的“折腾”式培养并未停止。

1993年,联想财务出现问题,柳传志又把郭为派去抓财务工作,由郭为提出的“责任会计”概念一直沿用至今。

1994年郭为又被任命为联想集团大亚湾工业投资公司总经理,尽管郭为对房地产可谓一窍不通,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使得工业园区投资的业务明显好转。

1996年,香港联想出现亏损,郭为又被调去香港担任香港联想集团副总经理,整顿香港联想,迅速扭转了香港联想亏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