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说锋语——丑辑
45718300000037

第37章 《偷香洛利》——小说从作品到产品的初体验

(2009-10-0806:05:34)

《偷香洛利》是《洛利香水》的衍生物,或许她让《洛利香水》变成了第一部以香水基调解析作品人物性格的时尚小说,我也因此尝试了为自己的作品代言。

长假终于接近了尾声,《偷香洛利》也在文字上尘埃落定了。用商品时代的眼光看她就是《洛利香水》的一个说明书,强化我作品中的人物,是这个小说从作品到产品的初体验。说是初体验可能也只是针对我个人而言,因为从这个小说更名为《洛利香水》一直到“洛利香水试纸书签”的设计确定再到《偷香洛利》的策划写作,整个过程是我始料未及的,回头望去可能就是一个小说从作品到产品的制作过程,《洛利香水》可能因此会迟到一个月,但初体验往往是珍贵的也是值得期待的……

其实从文字到产品,《洛利香水》绝不可能是第一个。看看百家讲坛不就是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作品产品化、作家学者明星化的初尝试吗?只是她是更加(电视)产业化的,个人的智慧和制作根本无法企及。盘点一下我认识的很多作家,有老有新,有年轻的也有很多有资历的,写作又何尝能以维持生计?靠出书能够赚钱的前提就是先工业化,电影就是工业下的产物,而靠字维生的人,靠小说几乎无以为生;再就是画家的作品,为什么现在书画市场如此之热?那其实就是“画”作为作品变成商品的快捷性所决定的(我认为),一个画家日以继夜地按平方尺的售价创作,能画出多好的作品?如果旁边再多一个帮自己数钱和花钱的老婆?艺术就是这样慢慢地变成了商品,我们也就这样渐渐失去了真正的艺术。我们周围的影讯几乎都是在翻唱、翻拍!因为唱的人多了、拍的人多了而写的人越来越少!一个是因为写确实可能更难,但更加重要的是能写的人没有办法只是去写,因为能露脸能赚钱,很多有机会上戏的导演都成了演员,而演员为了也要赚钱也要生存又都成了拉赞助的制片。这其实是商品时代的奇迹,每个人因此在发掘着自己可以立足的潜质,而艺术也在变质,都在从作品到产品(商品),我又何谈是第一个呢?

最早的作品推销中最常见的就是在写作品的同时开个心理咨询的专栏什么的或者是网站,现在有博客,再就是出去讲课顺道可以卖卖书什么的,还有就是搞策划弄剧本,总之写字的人你再有多少年的功力也得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抠,费太多的脑子和时间,怎么也不如演员或者画家来得快!他们一旦大功告成产量和兑金率都相对要高些!写字的人靠稿费吃饭的人恐怕都过得过跟曹雪芹当年一般窘迫,而且那时候的北京西郊尚有个可以安身立命的所在,如今的房价地价,靠写字能在此上风上水之处置一处居所恐难上加难!我的工作室在2004年成立之初,就做过一个女性指导的网站,后来因为很多比它能够更快可以有效益的事情给搁置了。

好比是这个长假,对于大多数的公职人员(个别职业除外)来说,她是一个可以尽情享受国庆欢娱的节日,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它太长了!长得让很多亟待的事无从解决。因为什么事都是需要花钱的,所以得先去做那些能够赚钱的事,更别说学者、商者,就包括仕途的追求如何又不是在本位上提高自己薪水和社会定位上的含金量呢?

我在《偷香洛利》中增加了李丽这个人物的说明,她是一个大俗大雅的女人,我为她选择了一款限量版的午夜香试为解读,有种商品社会中的特殊味道!《洛利香水》写得就是一群在梦幻工业下生存的年轻人、年轻军人,我也是其中一员,在后工业时代的创作中去尝试一种从作品到产品的新小说方式,也是一种与时俱进?香水本就是一个奢侈之物,是花钱的事,所以不为赚钱只为适应这个时代和同我一样需要和喜欢她的人们,虽然我也不知道她对不对,好不好,但我用心去做了!能够酿制出怎样的芬芳我也拭目以待,或许在期待中的生活总能多些况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