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说锋语——丑辑
45718300000083

第83章 我的文学向往

(2010-04-29 15:06:22)

最近看到很多批评作协的文章,这些批评无论有多么的尖刻和严厉也都是大家恨铁不成钢啊!毕竟作协是一个专业的机构,同时也是为大多数人所不见得多么熟悉的机构,这个机构曾经是文学的殿堂,是文学人的光环和圣地、也是大多数读者和热爱文学作品的人们所仰视和敬仰的地方呢!如今弄成这样,痛心的还是那些骂得最厉害的人吧!只是我倒觉得不必把它说到无颜存在吧?因为在这样一个连社会都在转型的大趋势下,我们不能为了几个小神小鬼的捣乱就拆了庙堂呢!

建议作协重组、换换班子和体制倒是不错,如何吸纳真正有思想和有作为的新一代作家和领导者才应该是大家要探讨的关键吧。而这里的重中之重是如何让写作者尤其是优秀的写作者来重视和参与这个机构的问题;其次是这个机构能为作者提供怎样的契机和有效的指导的问题。因为,毕竟能以写字为生的人已是具备了一定水准和认可的作者,这样的人是不会对麦霸或者哄客级别的假学究买账的呀!细想一想哪一行也不是那么好混的,你看王蒙先生那么个大家,对郭敬明极力推荐不还是遭到了非议吗?他的书确实是大卖了,可明眼人还是知道到底好还是不好啊!昨天看到了网上发的榜,我因为考电影学院MFA的剧作专业就在面试现场跟老师们争论过文学的市场化转型问题(主要针对我的时尚系列丛书)。那时候有个老师跟我提郭敬明的高点击率和杂志与书的大卖——我已是忘记是在考试,对我而言那根本是对我整套运作思想的侮辱,不说是拿10万块钱参加大赛就是拿20万去大会堂开个新闻发布会,对于一个策划工作室而言也不是不可以啊!哈哈,好在我榜上有名,不然一场面试争论到考试超时不说,我恐怕也只能去国外读书了,上年考了军艺我已是对母校的军事文学类教材大大地失望了啊!其实就文学而言,从教育到发展都是与社会发展一脉相承的,看到大家说作协无颜存在,我心里真的是难受,虽然我根本无意于加入,但毕竟文学是我血脉里的亲人,怎么现在弄到如此不堪?好比我总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即使有再多的机会首先我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我的国籍。

作家其实是一群对社会敏感而又痛苦的人,对他们宽容和宽松一些也许更加能产生让时代记得住的好作品。

作家是个很有特色的职业、这个职业其实是一个人先天就决定的,不是读多少书、写多少字能成就的。一个作家的敏感来自于他(她)先天就超凡的感知力;一个作家的痛苦来自于他(她)总是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问题的症结和实质。虽然相对于科学家和政治家,他们不是那么具象,甚至偏颇、极端,而文字最大的也是不能够超越的魅力就在于这个不具体。

看到作协问题的熙熙攘攘,也让我静下心来,思考和整理了一番自己的文学向往。

一、文学作品的指向问题。很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划时代、跨阶级甚至超越了信仰和国界,都是因为其深刻地指出了人类和人性共有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很多作家,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作家,他们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恰恰经历的是中国历史中一个独特时期的政治运动和“文化革命”,这就让这些作家的写作与国际化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脱离。我看的作品可能不够多,但让我失望的是,人性变态的丑恶、落后甚至野蛮,阶级斗争导致的人性缺失和单纯又非要弄得复杂的社会裙带关系。

我的向往是,一个作家应该能以一颗善良的心去揭发和展现人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刺激,回味、追求大起大落、意料之外而是细腻悠远、意味深长。

二、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问题。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写性最成功的男性作家还算是贾平凹了,他用此处省去的一些框框弥补了男性对于性的看大于听的先天不足,哈哈!

我的向往是,性描写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应该是给人在文字上的性奇妙体验,这种体验让读者更加能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全身心的人性走向。相对于那些外国文学名著而言,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哪个大家写的性,能让我这个读者满意,赤裸裸甚至脏兮兮的,简直不忍入目而且居然都是卖点?呵呵!

三、文学作品为谁服务?给谁看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成都邀请作家为自己这个城市写一部好书就遭到过众议。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集体创作、写样板戏和白毛女的时候了吧?但是我们现在市场上的作品中充斥的也不乏是些题材相近、看点相似和热点翻炒的老生常谈呢!《蜗居》让大家记住了因为它被禁了,越是禁就越是火呢,而且买房子对谁都是大事啊!《雾里看花》大家都知道,因为马未都拯救了《百家讲坛》,中国的五千年文明让家家都沾得上点老存货,万一值了钱可就是中彩了,还愁没有房?最近又开始要演n版的《杨贵妃》了,难道老百姓看不腻吗?还是先苦于作家们没有创造出新好的人物吧?现在的文学是为市场、为大众服务的,成了给老百姓看的啦,而我认为作协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在这一点上发挥出自己应该挺身而出的作用!

我的向往是:文学作品来源生活但还是该适当高于生活。作家应该能创作出社会发展进程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人物群体,倡导先人一步的社会理想和文化思想,在被知识前卫人士先接受和传诵的同时再去大众化和市场化。这样才能让文学在不失身份的前提下走进寻常百姓家。

四、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问题。文学作品已经无疑是在往网络传播和影视展现方式上发展了,一个不读字和不看闲书的民族是可怕的。就这个问题我曾经专门写过文章、不再赘述了。快节奏让人们都是有目的的阅读和有目标的选择阅读,我很怕出版社跟我谈这个目标阅读群体的问题,因为一个作家带着这样的枷锁去写作势必产生的就只能是商品了吧?!

我认为:一部作品,不管被大众认为好还是不好,它首先应该是一个作者以自己最大的热情和激情、感动和痛苦写下来的,如果一个作者能抛开自己的自怨自艾,跳出寻常模式和大众走向,写出不管是哪个年龄、哪个人群只要是认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明白、读得下去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只是这一个读得下去,确实需要作者精心打磨,一边为作品设计悬念一边为读者分类解读,或者常常是那些刚看起来有些不容易进入的作品才常常的回味无穷呢,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你的读者群越来越清晰,而一个作者所想要的表达的也越来越让这些留下来的读者越来越清晰了。

我曾为自己去电影学院是读剧作还是导演的问题思虑再三。因为我是带着自己的作品和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去读书的,是为了学以致用的。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文学,因为我认为,编剧一定可以当导演,而导演不见得编得了剧。

一个作家他(她)首先具备的就是自己先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那是他(她)对文学作为一个信仰和自己心灵慰藉的一种坚持和追求,不管自己算是个作家还是一个写作者、创业者,即使自己无意于加入也真的希望作协不要再让这些原本就先能感知了自己的渺小而又痛苦的人们去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