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4573600000009

第9章 丛林明珠——玛雅城市(2)

这些金字塔或者层级细密众多,或者塔顶神殿特别宽广巍峨,犹如一座摩天大厦,它们在塔基连接庭院地面的部分还特地筑成一堵矮墙,在它上面雕刻凸出的深浮雕。最著名的就是东塔基墙上的美洲虎人的浮雕。它们连同庙堂墙上和门旁的各种雕刻,成为玛雅雕刻艺术最高水平的作品。与之相伴,象形文字梯道则是标志玛雅象形文字雕刻最高水平的作品。在石碑和祭坛的后面,延伸出一条刻有象形文字的阶梯,阶梯有10米宽,共有62阶台阶,台阶表面共雕刻着1500至2000个单符号,是玛雅象形文字书写最长的碑铭。每12个台阶的中心点上都有一个人神同型的坐姿雕像。

公元805年后,玛雅人不知出于什么的考虑,决定抛弃科潘城而向北迁移,随后科潘城变成一片废墟,渐渐被搁置了。科潘的衰退反映了玛雅文明的整体衰退。

与蒂卡尔的宏伟壮丽相比,科潘更有一种多彩之美。科潘城中心濒临科潘河而建,这是与没有河流的蒂卡尔不同之处。

科潘河直通科潘城下,东庭的欧诺按临河形成一道悬崖,更显得它的高台和金字塔的雄伟,在科潘河边仰望悬崖上的古城,景象更为惊人。加上城中心以外的众多宅邸、民居掩映于蓊郁的热带丛林之中,科潘的风光更是美丽妖娆。

别具一格的帕伦克

帕伦克是玛雅古国重要的城市遗址。它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坐落于丘陵山麓的旁边,背靠群山,前接平川,自然风光旖旎。这秀美的风景为城市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因此它的布局更侧重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帕伦克城市的建设并不是刻意而为,金字塔神庙随意地散落在丛林山麓之间。其中心,并不讲究布局的对称。金字塔和神殿除了雄伟壮丽外,还很注意平展宽广。尤其是它的中心广场,虽然没有金字塔,但有一座王宫。这座王宫厅房众多,并且有望楼高塔。整体风格洋溢着人间的热情与世俗的温馨,在玛雅古城中可谓别具一格。

帕伦克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奥尔梅克文明时期。在奥尔梅克文明时期,这里可能建立过一个王朝。到了玛雅古典时期后,帕伦克成为玛雅西部地区一个较大的城邦。公元599年和公元611年,帕伦克两次被卡拉克穆尔打败。公元615年,12岁的巴加尔二世登基,立志要把帕伦克建成一座富饶的城市。在巴加尔二世统治期间,帕伦克逐渐从衰退中缓过来,慢慢走向强大,不久成为玛雅西部的政治霸主,历史学家美其名曰把巴加尔二世称作“巴加尔大帝”。1952年,考古学家在一座高大的金字塔地下,发现了巴加尔陵墓以及巴加尔本人的遗骸。除此之外,还有更惊人的发现。在巴加尔石棺上还发现了一些图案,这些图案很像现在宇宙飞船。这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以为玛雅人可能与外星人有某种联系。但这种观点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认可,他们只是认为这只是普通的神话图案。

巴加尔之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继位,延续了帕伦克王朝的兴盛。今天帕伦克遗迹中的主要建筑物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9世纪之后,同玛雅其他城邦一样,帕伦克城市迅速衰落,并永远地被遗弃在丛林之中了。

帕伦克的广场是开放性的,在它的东面是那座著名的王宫,南面雄踞着藏有巴加尔陵墓的记铭神庙的金字塔,西面和北面都是茂密的丛林。在广场以东的山麓林莽中,分布着市民的店铺、商场以及宅邸街坊。它们零零星星地点缀在林间。难怪学者们这样形容帕伦克“就像是镶嵌在热带绿荫中的珠宝”。

帕伦克遗址最雄伟的建筑就是记铭神庙,它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筑,集金字塔、庙宇和墓葬于一身。这座建筑得名是因为这里藏有一大块铭刻石。其中的一座金字塔有9层高,高约25米。这座金字塔的9层台阶和一条细长而平缓的梯道设计得非常秀巧。但更让人惊叹的是它避开高耸的特色,而把塔顶神殿加宽了。一般塔顶神殿四方形,而且只开一个门,开3个门已经很少见了,没想到帕伦克的记铭神庙竟开了5个门。这样呈“一”字形的神殿看起来有点像中国的宫廷建筑,而它屋顶上的高大屏板也俨然中国宫殿的屋顶,稳重、庄重之中有一种开朗舒坦的情趣,这在玛雅建筑中实属罕见。千百年来,这座金字塔默默地耸立在原始森林之中,显得那么的饱经风霜、亘古。游客们爬上最后几级阶梯,可以进入“记铭神庙”的主厅,在其后墙上镶嵌着两块巨大的灰色石板,上面雕刻着620个玛雅象形文字。这些文字排列的极其整齐,好像棋盘上的一颗颗棋子,但他们形态不一,有的看起来像怪物的面孔,有的像人的脸庞,还有一些好像是某种神话怪兽,似乎在蠢蠢欲动,非常形象和逼真。这上面到底记载着什么,到现在也无人知晓答案。

这座神庙内有通道,下行30米就可以到达巴卡尔的陵墓。如果你站在殿前平台或者门洞中,往东北方向望去,就是帕伦克的王宫。它建立在高台之上,四边高阶挺立,王者气派十足。这个高台高达100米,宽80米,高10米。在高台的上面有几组按庭院组合的厅房,基本布局与一般玛雅宫室很相似,但是它的门洞、窗口比较宽敞明亮。在帕伦克宫殿,还有一个4层石塔,高15米。人们不知道其作用,后来推测可能是用来观测天文的,所以人们称它为“天文观测塔”。帕伦克宫殿内部装饰着风格华丽、技巧精湛的壁画和浮雕。宫殿通道的浮雕上,有体态优美的神像和国王雕像,其中就有描绘帕伦克国王巴卡尔加冕的情景,还有描绘其生平事迹的画面。

这些图案和雕像,使第一批来到帕伦克考古的欧洲人惊叹不已。随着帕伦克逐渐被人们了解,越来越多的盗窃分子前来,他们拆毁、搬运雕像。

今天,帕伦克古城遗址上遗留的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高雅大气的庙堂、精巧细致的石碑、神秘莫测的铭文、壮观伟大的金字塔以及大量的象形文字、绘画、雕塑等为人们研究玛雅文化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人们期盼有一天能打开玛雅民族消失的谜团。

浪漫的乌希马尔

乌希马尔位于尤卡坦半岛的西部。这里遍布石灰岩,因此建筑材料非常充足,建筑装饰也极其豪华。乌希马尔的兴盛大约在800年至1000年之间,距离古典期不远,其建筑较多地保留了古典期宏伟厚重的气魄,但也有不同于古典期的风格。乌希马尔城市的中心没有一个核心的广场,它的建筑群很集中,没有整体的规划布局,但每个建筑群本身的规划却相当严谨,形成外松内紧的特殊景观。

西班牙人首次来到这座玛雅古城观光时,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幅景象,无数巧夺天工的建筑物散落在草木稀疏的岩塬上,充满了诡异感。他们便给这些建筑取了各种诙谐浪漫的名字,比如,它们把那座雄伟却带椭圆形塔基的金字塔叫做“巫师之家”,旁边一座很大而又围成四方形的宫室被称为“女修士的四合院”,南面一座更大的建筑命名为“总督之宫”,还有一座更高大的金字塔叫做“大金字塔”,另外几间宫室又被称为“群鸽之房”、“乌龟之宅”等等。

乌希马尔建筑的精华在于它的宫室建筑,其代表就是“总督之宫”和“女修士的四合院”。总督之宫立于高达15米的石台之上,宫殿本身就是一座长100米,高8米,宽12米的石砌建筑,以横列形式置于高台内侧,所以在它前面形成一个150米的宽阔平展的台面,很有气势。西班牙人之所以把它叫做“总督之宫”是有来历的。这个横排成百米的宫殿,内部比较简单,只以前后房的形式划分为大小24个厅堂,正面开11道大门和两个凹的连拱,却没有任何窗户。除门洞尖拱之外,通体是饰满镶嵌图案的墙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檐上屏板,它围绕整个建筑物,形成一条连续的装饰带,用五颜六色的小石块装饰的图案非常漂亮。据说整个墙面所用的镶嵌石块有2000件之多,可见工艺的复杂和精致。

“女修士的四合院”,是一座四面围有宫室建筑的庭院,它的墙面镶嵌的图案更为美丽秀婉,似乎带有女性特征。西班牙人看见之后,把它比喻成女修士静修密闭之所。实际上,这种四合院才是玛雅宫室的正规形式。而像“总督之宫”那样的单间殿堂却多多少少掺杂了一些墨西哥的特色。

“女修士的四合院”宽76米,进深61米,它的方位基本上是按照东西南北的方向,我们也可以按照中国的惯例而称之为南北房和东西厢,但各房、各厢都比较规整,分别有70米和60米之长。它们也是只有门而没有窗。总计有90个房间,墙面全部饰以镶嵌图案,但比起“总督之宫”更为细密美丽,估计所用小石块大概有“总督之宫”的两倍,图案的变化也很多。此外,整个四合院大门所在之处,专门开设了一个高大的叠涩三角拱的大门,不但美观,而且雄伟。北房要比南房和东西厢都要高出一截,高台中央有一条很宽的台阶梯道,几乎占了庭院宽度的一半。北房一字排开11道门,它的厅堂最多,装饰也华丽,显示了玛雅匠师的独到之处。

独特的齐琴·伊查

齐琴·伊查与乌希马尔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城市的主要建筑都集中在中心部位,唯独缺少一个中心广场。与古典期的大邦相比,它的建筑物的尺寸和规模都很小,但在秀雅、美观方面却有独特之处。它的建筑群主要分布在一个宽500米,长800米的地段,可以把它大致分成两组——南北两组。南组以天文观象台为中心,被西班牙称为“螺旋塔”,北组以金字塔为中心,这个金字塔被西班牙人称作“堡垒”。这两个建筑也是齐琴·伊查最著名的建筑。

“堡垒”的金字塔虽然不高,只有29米,但看起来让人过目不忘。建筑师们在充分运用玛雅文化传统的同时,也汲取了墨西哥文化的精华,使得这座金字塔不但看起来玲珑秀巧,而且和谐。虽然尺寸很小,但还是被分成了9层。在“堡垒”金字塔的四边,都有梯道,可以直接登上塔顶。塔顶神殿朝北的一面,有一座殿门非常大。为了支撑它,还加了两个龙形方柱。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塔体的装饰都一样。它的塔基宽56米,接近高度的两倍,所以坡度比较平缓,不像蒂卡尔金字塔那样陡直。神殿呈四方形,屋顶屏板占神殿立面高度的一半,但加上了两条宽大的檐边为饰带,显得简洁明快。整个金字塔给人一种和谐有力的印象。它的层级与梯道阶梯数目很可能与玛雅的天文历数有很大的关系。四边梯道正好把每边九层的格局从中央划开,而使每边数起来有18个层级,正符合玛雅一年18个月的历法;每个梯道有阶梯90级,四边四道共有360级,也正好符合玛雅历法中一年360天之数。玛雅人已经知道一年实际的天数为365天,他们在360天之外另加五天忌日以凑足这个数目。塔体各层都铺以石板,这些石板都是磨光的,而且纹路非常简单,设计也很新颖、独特,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独特,才被人熟知。

在“堡垒金字塔”的西北面,有一座全玛雅、甚至全中美洲最大的球场。这个球场的看台总长166米,宽68米,球戏场地长146米,宽36米。看台上的观众席因身份的不同而略有不同,有被称作美洲虎庙的显贵观众席。在球场旁边,有一个纪念失败者的骷髅坛。除了这座最大的球场外,齐琴·伊查还有较小的球场。

奇琴·伊查是玛雅人心目中的圣殿,其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500年到700年左右。奇琴·伊查典雅的建筑、高超的技术以及轻巧的浮雕都显示了玛雅人的才能,也证明了他们是天才创造者。

结实耐用的材料

中美洲各古代文明对石料情有独钟,建筑中多以石料为主。玛雅文明之前的奥尔梅克文明,因为处于沼泽低地,石料极其缺乏,没有办法,金字塔和高台之类的建筑只好用泥土堆砌;玛雅前古典期的建筑也很少使用石料。到了古典期,由于中央低地山丘多为石灰岩,开采方便,因此一些精美的大型建筑,无论台基、梯道、四壁,还是屋顶几乎都是用石料砌成。玛雅人善于将碎石,毛石和石灰、沙土混合起来,形成一种类似三合土或水泥的原料,把它们运在金字塔上。在其表面镶贴经过仔细加工的石材,砌成更为坚实美观的表面,十分美观。在白墙粉彩之外,还要装饰丰富的雕刻绘画,使得金字塔就像拔地而起,但处处透视着人工的奇迹。面对整齐坚固的砌面,陡直挺立的梯道,神殿上威武的国王雕像和无穷无尽的云龙浮雕等等,不由让人浮想联翩。

石砌建筑中,存在着一个技术问题,那就是拱的建造。拱券可使单个、较小的石块结合成一个巨大的力学结构,支撑起比单一石材大几十倍甚至数十倍的空间,可承受比最大的单一石材的横梁所能承受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重压,因此用了拱券石造建筑如虎添翼,既坚固耐用又能完成各种各样的负荷。玛雅建筑也广泛运用拱券,不过它们还不是通常的半圆形拱,而是用叠涩法建成的三角拱,它使石造屋顶或拱门的石材砌块从下到上依次凸出或排出一些,到顶部时两边合在一起,便形成三角拱。由于石块都是横列而且嵌入墙体部分要比挑出部分长得多,因此做这种拱的墙要更为厚实坚牢。

玛雅的三角拱通常是很尖的锐角三角形,但工匠们把拱缘砌成许多种花样,较常见的有三种尖拱,边角划一,但石材与灰料的配合却各有特点:有的是在拱缘略作锯齿形处理,有的尖如枪矛,有的开三叶花样,也有的接近半圆形,还有的尖顶截为平头或半圆状,处处彰显着玛雅工匠们雕刻技术的娴熟。

由于叠涩三角拱墙厚而尖高,因此它形成的空间显得狭长瘦高。由于这个原因,玛雅人的厅堂一般都不是很大,看起来就像两道厚墙夹着一个空隙,但许多厅堂连在一起仍能给人一种丰富而又有变化的空间感。由于采用三角拱,玛雅殿堂相对于屋顶的墙面显得很高很大,几乎与下面的厅房一样高,这样使得殿堂外观上更加雄伟坚实。实际上,这种屋顶构成的殿堂确实是比较坚固的,即使在热带雨林中,它也能抵抗狂风暴雨和湿气侵蚀。如果不是人为的破坏,它们经历几百年甚至千年之久都不会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