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鱼叉”反舰导弹是美国麦道宇航公司研制的全天候亚音速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用于攻击130公里以内的海面目标。飞行速度1170千米/小时,射程130公里,导弹飞行末段采用掠海飞行弹道,能同时根据所攻击目标的位置选择多种攻击航路。其特点是能使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获得高度机动的远距离反舰能力,可一弹多用,命中率高达95%,抗干扰能力强,射程远,是目前现役的西方反舰导弹中最先进的一种。从“鱼叉”反舰导弹的性能来看,它具有高速飞行、低空巡航的特点,具有比较强的攻击力,如果拥有它,大陆的众多海上目标将面临直接威胁,特别是它有可能用来攻击大陆的商渔船只、海上钻井平台等民用目标。
历史沿革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正式开始研发“鱼叉”系列反舰导弹。麦道公司作为主承包商,在70年代后期即研制成功空舰型“鱼叉”和舰舰型“鱼叉”导弹,随即转入批量生产,装备美国海军的飞机和舰艇。80年代初期,潜舰型“鱼叉”导弹开始服役。90年代,为了争夺国际市场,又发展了岸舰型“鱼叉”导弹,至此,“鱼叉”导弹成为能从舰艇、飞机、潜艇和岸基多种平台发射的全系列全方位的反舰导弹族。
“鱼叉”导弹研制成功后,为了适应新的作战需求和提高战术技术性能,在原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不断被改进。“鱼叉”各型导弹的系列代号有RGM/AGM/UGM-84 A、B、C……Blook 1(A)至1G等。其中RGM、AGM和UGM分别代表舰射、空射和潜射型,A、B、C表示改进的顺序号,Block 1(A)、1B、1C……表示采用不同中制导程序。在A、B、C……后面加-1、-2……表示从不同发射装置上发射的导弹。如1表示从“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上发射;2表示从“鞑靼人”航空导弹发射架上发射;3表示装备较小的舰艇,从MK140型发射架上发射;C-4表示从英国制的发射箱发射;5装在较大军舰上,从MK141型发射架上发射。
“鱼叉”系列反舰导弹的基本型为舰舰型(RGM-84A)。结构由弹身以及弹翼、舵面和稳定翼组成。导弹按功能来分包括弹体结构、推进系统、制导系统、引战系统和电气系统。“鱼叉”Block 1D导弹(曾被称为“鱼叉”BlockⅡ)提高了导弹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中作战的有效性,以及导弹的命中率和杀伤力,使导弹的服役期延长到21世纪。该导弹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装备,产量估计达到2000枚。原有5000枚非Block 1D技术的导弹将逐步送回工厂改装成Block 1D的技术状态。目前“鱼叉”Block 1D导弹只有舰舰型,编号为RGM-84F。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鱼叉”系列反舰导弹共生产了7217枚,包括试验用弹和回厂重新改装的导弹。各型“鱼叉”导弹的订购总数已超过5500枚,其中潜射“鱼叉”导弹1354枚,是各型中生产数量最少的。美国海军装备3836枚,其余的出售到20多个国家,每枚售价约100万美元,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创造效益最高、技术水平居领先地位的反舰导弹。为满足美国海军反舰导弹的要求,麦道公司正在制定改进“鱼叉”导弹的方案,将其称为“鱼叉”2000.它在海岸附近有更好的作战性能,能在船只密集、靠近海岸的海上或靠近海岸有干扰的复杂环境条件下与敌舰交战。
装备范围
装备该型导弹有美国、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攻击目标
包括潜艇、驱逐舰、大型战舰、巡逻艇、导弹快艇和商船等。
主要优点
弹翼和控制尾翼可折叠,便于由舰船、潜艇和飞机运载和发射。采用宽带频率捷变主动雷达导引头和先进的弹上计算机逻辑电路,因而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它的圆形平面相控阵天线可向任意方向转动45度,按正常工作方式,无论晴雨,对快艇一类的目标有相当远的探测距离。采用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和延时触发型及近炸型两种引信。利用延时触发型引信可使战斗部穿入舰艇内部才爆炸,以获最大破坏效果;近炸引信可使导弹贴舰面飞越时,立即起爆,以冲击波和破片重创舰上的设备和人员。可在±90度扇面内发射,中段巡航高度为61米,末段低于15米,接近目标时突然越升然后俯冲攻击目标,单发命中概率95%。
技术性能
“鱼叉”反舰导弹为较小型的亚音速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出水潜艇、驱逐舰、大型战舰、巡逻艇、导弹快艇的商船等水上目标。可一弹多用,节省研制经费。本身可用作空对舰、舰对舰或岸对舰的反舰导弹。但既可用作空对舰和舰对舰、又能用作潜对舰的反舰导弹目前还只有“鱼叉”一种。该导弹适应性好,可从多种发射平台发射,因此能大量装备部队,迅速形成战斗力。导弹发动机进气口潜隐弹体内,适合潜艇标准鱼雷发射。导弹水下发射运载器是一种无动力运载器,在水下运行无声音,隐蔽性好,不易被发现。该型导弹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鱼叉”AGM-84是美军目前主要的反舰武器之一,是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1979年装备部队使用。这种高亚音速掠海反舰导弹有舰对舰和空对舰等型。其动力装置为一台涡喷发动机,因而它的射程较远,可达120千米。该弹长3.84米,弹径0.344米,发射重量为522千克。
制导部装有雷达导引头、数字计算机、自动驾驶仪等,用于搜索、捕获和跟踪目标。战斗部为高能穿甲爆破型,可穿入舰内爆破坏目标。
制导方式采用中段惯性制导和末段主动雷达制导。弹头处装有一台抗干扰性能较好的宽频带频率捷变主动雷达导引头。近年来,又为这种导弹研制了一种红外成像导引头,两种导引头可互换。
“鱼叉”导弹发射前,由载机上的探测系统提供目标数据,然后输入导弹的计算机内。导弹发射后,迅速下降至60米左右的巡航高度以975千米/小时数的速度飞行。在离目标一定距离时,导引头根据所选定的方式搜索前方的区域。捕获到目标后,“鱼叉”导弹进一步下降高度,贴着海面飞行。接近敌舰时,导弹突然跃升,然后向目标俯冲,穿入甲板内部爆炸,以提高摧毁效果。“鱼叉”导弹可用于攻击大型水面舰只、巡逻快艇、水翼、商船和浮出水面的潜艇等,其单发命中概率为95%。
主要特点是具有多用性、通用性和可靠性,各种飞机、舰艇上的发射架及鱼雷发射管都可发射。最大射程110千米,最小射程11千米,单发命中率可达95%。导弹长3.84米,弹径344毫米,主要由制导部、战斗部、发动机的尾舱段组成。
主要缺点
飞行速度低,巡航速度只有975千米/小时,在飞行过程中一旦被发现,增加了遭受拦截的可能性;主动雷达导引头辐射电磁波,对方电子支援设备能够探测和分析这种辐射,从而采取干扰措施。
实战表现
美国研制的一种全天候、远距离反舰导弹。又名“捕鲸叉”导弹,可从水面舰船和潜艇上发射,也可从飞机上发射。主要用于攻击出水潜艇、驱逐舰、大型战舰、巡逻艇、导弹快艇的商船等水上目标。
新型“鱼叉”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中段导航,保证飞行偏差小于15米,主动雷达导引头在末段导航,锁定目标后在距目标两行千米处跃升,高速俯冲攻击舰船薄弱的上部,重达230千克的穿甲战斗部穿入船只内部引爆所携90千克的炸药。
1986年,美军A-6型“入侵者”战机发射“鱼叉”导弹,击沉、重创利比亚舰艇各两艘。
毕竟是28年的“老兵”,“鱼叉”的弱点日益显露,一是射程不够远,负载机距敌舰太近;二是打击力不够强,对于大型舰船难以击沉;三是反干扰性能不足,敌舰船用箔条弹能降低“鱼叉”导弹的命中率;四是速度慢,容易被防空导弹及快速小口径火炮击中。
美军正在研制新式反舰导弹“斯拉姆”,希望取代“鱼叉”。制导部装有雷达导引头、数字计算机、自动驾驶仪等,用于搜索、捕获和跟踪目标。战斗部为高能穿甲爆破型,可穿入舰内爆破坏目标。“鱼叉”导弹系列中还有一种机载型,即AGM-84A空对舰导弹。该型弹长3.84米,直径0.34米,全弹质量522千克,最大射程110公里,巡航速度0.85倍音速。
发展现状
波音公司赢得73700万美元美国海军升级建造合同。该合同内容包括设计和研发“鱼叉”BlockIII型反舰导弹,该型导弹是为了增强海军水面战能力的新一代武器系统。其系统设计研发合同将为海军现有武器系统提供成套的升级计划。为海军的800套舰载和空射“鱼叉”导弹以及50套舰载发射系统进行升级。
波音公司“鱼叉”BlockIII项目经理吉姆·杨表示,该系统设计研发合同是“鱼叉”导弹计划的里程碑,是美国海军在“鱼叉”反舰导弹多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鱼叉”BlockIII将有能力为水面作战舰艇在近期以及中远期提供应对水面战威胁的解决方案。
装备新一代数据链系统的“鱼叉”BlockIII反舰导弹,在作战舰艇发射导弹之后,相比从前具有更强的操控性能,可以直接改善濒海以及开阔海域中导弹的命中精度。BlockIII型导弹的升级也为未来“鱼叉”导弹螺旋式发展留有余地,例如增强导弹射程和增加垂直发射能力等。
“鱼叉”BlockIII反舰导弹新增了多项能力,如飞行中变更打击目标,主动末端控制以及与未来网络体系结构联通等。该型导弹已经成为一种具备完全自主,全天候,超视距作战能力的先进反舰导弹。
舰载发射版本的“鱼叉”Block III反舰导弹将在2011年具备初期作战能力,同时其空射版本将在此之后形成战力。
最新动态
美国政府宣布将向巴基斯坦出售最新式的“鱼叉”反舰导弹及其配套设备。按照计划,巴基斯坦将耗资3.7亿美元,从美国购进总计130枚“鱼叉”导弹,其中50枚以潜艇作为发射平台,50枚从水面舰艇发射,另外30枚则是空射型。这笔庞大的导弹交易计划一经披露,立刻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尤其是南亚国家的高度关注。
巴基斯坦是“鱼叉”反舰导弹的老主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抗衡印度不断膨胀的海上力量,巴基斯坦就向美国采购了“鱼叉”反舰导弹,在一段时间内占据了印度洋上的主动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印度在反舰导弹方面重新回到了优势地位,印度海军拥有印俄合作研发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远程反舰攻击能力得到空前加强。与此同时,印度还从2001年起向以色列采购素有“犹太人的宙斯盾”之称的“巴拉克”舰载反导系统,近年来不断扩大采购数量并加强作战演练。面对印度人在海上攻防两方面的长足进步,加速提高反舰作战能力已经成为巴基斯坦军方的一致共识,并受到巴国领导人的重视。
尽管巴基斯坦方面急欲对现役“鱼叉”进行更新换代,但是这条升级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巴基斯坦在2005年就计划引进50枚新式“鱼叉”充实海军武器库。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发生在去年10月份的地震灾难迫使穆沙拉夫政府宣布推迟军事采购计划,“鱼叉”也随之成为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在2009年5月份举行的美国,巴基斯坦防务咨询会议上,与会的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塔里克·瓦西姆·加齐将军向华盛顿方面提供了一份“内容丰富的采购清单”,其中有关新一代导弹的内容赫然在目。可以肯定,此轮防务咨询会议为巴基斯坦引进新式“鱼叉”导弹借来了东风,也了却了巴基斯坦海军长期以来的一桩心愿。
“鱼叉”自1977年完成研制并批量生产以来,一直是各国海军眼中的宠儿。在印巴多年针锋相对的日子里,“鱼叉”一直担当巴基斯坦反舰力量的主角,在两国此消彼长的军事竞赛中享受着自己的冷暖人生。
巴基斯坦现役的“鱼叉”反舰导弹主要用于攻击130公里以内的海面目标,并具备对陆上目标的识别和攻击能力,具有高速飞行、超低空巡航的特点,曾经一度是巴基斯坦赖以对抗印度的“杀手锏”。
此次美国宣布向巴基斯坦出售新式“鱼叉”导弹的计划后,印度国内一片哗然,《印度快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毫不隐讳地指出,美国应该考虑此举对南亚稳定的长期后果以及对印度安全的影响等因素。
印度方面的反应充分说明了新式“鱼叉”导弹的威力,新式“鱼叉”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导航,飞行偏差小于15米,能够在锁定目标后跃升并高速俯冲攻击舰船薄弱的上部,由重达230公斤的穿甲战斗部穿入船只内部并引爆所携90公斤炸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发射前的程序设定,数枚“鱼叉”在从一个发射平台连续发射后,可以从不同角度打击同一个目标,以饱和攻击的方式突破对方的反导防线。
虽然美国国会还要对包括“鱼叉”在内的国防部军售方案进行最后审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军火输出的方式,美国人希望再次充当幕后操盘手的角色,依据当前的地区形势和华盛顿的利益着眼点,在南亚地区上演一幕名利双收的好戏。
加强对巴基斯坦的笼络。巴基斯坦地处南亚、西亚和中亚之间,不仅是美国国际反恐的主要盟友,更是美国从印度洋北上中亚的“跳板”,以及维持在阿富汗的基地和制衡伊朗的主要利用对象。在巴基斯坦对美印核协议心存疑虑的情况下,美国希望以出售新型常规武器系统的方式对巴基斯坦进行笼络安抚,进而便于双方在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合作。
对印度进行“敲山震虎”。尽管在6月4日开始的访问中,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上将已向印方转交了“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的所有必须资料,但是印度目前在斥资购进该系统的问题上仍然举棋不定。
此次美国售巴的新式“鱼叉”除执行反舰任务外,还可以有效地对设在海岸线附近的舰船基地、机场港口进行打击,美国人希望通过提升巴基斯坦的导弹力量,从侧面促成印度方面对“爱国者”的重视,进而为美国公司争取新的军火订单,利用印巴间的历史恩怨使南亚次大陆成为美国军工企业两头受益的巨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