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长寿养生
45760100000018

第18章 其他日常细节与养生

一、不同季节日常细节与养生

(一)春季

1.春季多梳头有利健康

中国古代《养生论》指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春天多梳头对养生具有特别的意义。春天是万物萌生、成长的季节,人体也不例外,它顺应自然,阳气逐渐升发,表现为毛孔开放,循环系统功能增强,新陈代谢速度变快,因此春季也适合梳头。此时养生的要点,就是要顺应天时,顺应生理,使肢体舒展,气血流畅。虽然每天梳理自己头发,只是“举手之劳”,却能疏理气血、通达阳气。

“发宜常梳”。在我国,梳头养生法由来已久。早在隋朝,医学家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除湿、使发不白的作用。许多古代医学典籍中也有梳头养生的记载,如《圣济总录·神仙导引》提出:“梳欲得多,多则去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延寿书》指出,发多梳能明目祛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这就是他通过梳头而保持良好睡眠的深切体会。

为什么梳头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中医认为,经络遍布人的全身,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器官的互相联系,气血的调和,都要通过这些经络起传导作用。人的气血通过经络而通达全身,发挥其生理效应,营养各个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健康。而人的头顶有“百会穴”,就是由于经络直接汇集于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得名。因此通过梳头,可以疏通经络气血,从而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的作用。所以说春天梳头符合春季养生强身的要求,能通达阳气,宣行郁滞,疏导气血,当然也就能强身壮体了。

养生梳头也有一定的讲究。春季梳头养生,必须要有耐心和恒心。梳头时,让梳子作用于头皮,反复进行,全头梳理。不论头中间还是两侧部位,都应该从额头的发际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每个部位起码应梳50次以上才会起作用,上限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准。时间以早晨最好,因为早上是人的阳气升发之时。梳子最好选择牛角梳、玉梳、木梳。

梳子的其他妙用

第一,梳子可以美乳。每天用木梳梳乳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丰乳方法,它可以促使乳房血液循环加快,具有增强乳腺分泌和排泄潴积乳汁的作用,对产后缺乳、积乳、乳痛、急性乳腺炎以及乳腺小叶增生等疾病都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第二,梳子可以美肤。沐浴时如果用软毛浴梳擦拭体肤,能清除体表老化的组织细胞,使汗腺、皮脂腺排泄通畅,还能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并可防治某些顽固性皮肤病,使毛孔清洁,神清气爽。

2.对付春困的方法

春天来了,人体细胞增强了活力,新陈代谢越来越旺盛,体表毛孔舒展,腠理疏松,血管变软,末梢毛细血管的供血量增加,而相应地流入大脑微血管的血液就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抑制性功能相对增强,于是人们就有了懒洋洋的感觉,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春困,这是季节变化带来的结果,并不是一种病。

对付春困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守春季养生原则,日常起居劳作,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精神、情志、气血也像春天的自然阳气一样,舒展畅达,生机勃发。

下面介绍一些对付春困的方法:

第一,适当运动。当困意袭来时,可以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起身活动一下肢体,因为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会使血液循环速度变慢,使大脑及内脏器官的功能受到限制,从而产生疲劳。适时的活动可以舒筋活血,恢复各器官功能,使大脑兴奋起来。

第二,利用视觉刺激来消除春困。走出室外,到郊外、泉侧、湖畔、山巅,举目眺望。如果需要长时间呆在室内,也可在室内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与花草,良好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消除春困。

第三,饮食调节。春困与人体蛋白质缺少、维生素摄入不足以及机体处于偏酸环境有一定关系,因此应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适当多吃一些鱼类、鸡蛋、牛奶、猪肝、鸡肉、豆制品、花生等食物,多食碱性食物中和体内酸性产物,以便消除疲劳,这些都有助于消除春困。

第四,规律起居。起卧有常,能调养精神,使人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起卧无常,长期下去会导致神气受伤,精神萎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头痛、感冒、失眠等现象,甚至会导致早衰而缩短寿命。为了适应这种生理变化,人们应该早睡早起,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有效克服春困。

(二)夏季

1.夏季洗澡的讲究

保持个人卫生对人体健康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生活细节。洗澡是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手段。其实洗澡也是一种运动,不管是谁,坚持经常洗浴是一个很好的健身方法。日常洗澡不仅可以清洁卫生,而且具有健身和美容的功效。

洗澡,养生学的术语叫做浴身。据考证,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沐浴”一词,“沐”指洗头发,“浴”指洗身体,经常洗澡,好处很多。

首先,可以缓解疲劳。唐《天隐子》中有一段关于洗澡的描述,点明了沐浴去垢、健身的双重作用:“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者,非汤浴去垢而已。益其法在节食调中,摩擦畅外者也。”意思是吃斋不光是戒荤吃素,它实际上还有以调节食和脾胃的作用;洗澡也不只是用热水洗去污垢,它还可通过摩擦皮肤,使人体肌肤通畅、血脉流通。

洗澡的最大作用之一就是消除疲劳。一天工作以后回家洗一个澡会感到非常舒服。

因为人体血液中有一种疲劳物质名叫乳酸,人们在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含量很高,但如果在43℃水温浴池洗5~10分钟后,乳酸含量就会逐渐降低,而如果洗澡30至60分钟,则血液中乳酸会降低20毫克左右,就可以恢复到几乎不感觉疲劳时血中的乳酸水平。

其次,洗澡可以减肥。构成人体的成分中水占的比重很大,在60%左右。如果人变得肥胖,脂肪所占比重增多,但水分绝对量仍是最多的。这些水分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洗澡变为汗水被排出体外,从而使体重减轻。所以,洗澡减肥是许多减肥方法中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

出汗减肥法不光是减去体内水分,还可以消耗掉汗水汽化时所带走的热量,这对减肥来说很重要。

第三,洗澡可以使人的皮肤光滑,尤其是女性洗澡时,激素会快速地从血液中输送到皮肤部位,使肌肉变得白皙,皮下脂肪均匀,皮肤变得水灵。

洗澡除了上述好处以外,它还对于缓解、治疗一些常见病有着一定的功效。

食欲不佳时,用热水喷头刺激胃部,等身体变得暖和后,再用20℃左右的水在胸口周边转圈喷水,每冲五秒钟就休息一分钟,如此重复五六次,可以增进食饮。

患感冒而又不愿吃药时,可将全身浸泡在浴缸里,尤其要注意双脚,浸泡至脚面发红或身体微微出汗为止,如能在水中放些盐或者醋,疗效会更好。

风湿性腰部寒痛时,可以利用洗桑拿时产生的蒸汽,采用熏烘的方法治疗。具体操作方法是:让患者平躺下来,使不断产生的热蒸汽熏烘腰际,使腰部受暖而除去寒湿,长期坚持,可以散寒止痛。

洗澡优点虽然很多,但洗澡方法必须正确。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肥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肥皂有4种:硬皂,含碱多,像洗衣皂;软皂,含碱量在25%以下,比如各种香皂;过脂皂,不含碱;还有药皂。这4种肥皂功效各不同,适应的对象也不同。

硬皂适用于油腻型皮肤的人,因为它泡沫丰富,有很强的去污力;而软皂、过脂皂适用于干燥型皮肤及婴儿;药皂具有消毒、抑菌的作用,对皮肤病患者有一定疗效。如中老年人由于皮肤含水量偏低,经常瘙痒,可以选择含有石炭酸的药皂;油腻型皮肤和患痤疮的人可用含有硫磺的药皂;硼酸皂则适用于婴儿,因为婴儿的皮肤薄嫩。

此外,在使用肥皂洗澡时,不要擦得太多,因为搓擦泡沫过多,容易对皮肤造成刺激。

就洗澡的次数而言,最好是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早上在于保健,晚上在于卫生。晚上洗浴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能够睡一个高质量的觉。早上洗浴后,可以兴奋神经,洗澡后会感到神清气爽,人很快就能进入工作状态。

洗澡不仅要方法正确,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洗浴方式,而根据洗浴方式的不同,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全身浴法:洗浴者仰卧浸泡在浴盆或专门设计的矿泉浴池里,水要浸平身体,时间根据情况而定。

水温在42℃以上,洗浴时间在10~20分钟之间;水温35~37℃,浸泡时间可以在1小时以上。不管时间长短,都可以配合水下按摩法,又称浴摩法,也可用柔软毛刷轻轻刷摩局部皮肤。

半身浴法:洗澡时半坐浴盆或浴池的一角,根据需要,水面平脐或平腰,浸泡在热水中。上身应覆盖大毛巾,避免受凉。

喷浴(淋浴)法:是指用喷头喷射身体某一局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淋浴的好处有两点,一是预防感染;二是对穴位的“按摩”。喷浴时,浴头应该离皮肤约20厘米,逐渐移至15厘米,水温在40~50℃之间,每次喷射5分钟,随后入浴10分钟。

洗澡好处再多,如果不注意,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适当了解在洗澡时应该预防和避免的一些情况。

首先,洗澡时要注意避免晕澡。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洗澡时会晕堂,不过预防的方法很多,要注意洗澡的时间不要太久,因为汗液不断地大量排泄的同时,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也随之排出体外,从而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使人感到浑身无力,甚至休克。

不要在饥饿、水温过高、血压过低时洗澡。因为人在饥饿时,血糖降低,可出现低血糖性休克;在水温过高时,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一时性脑供血不足,发生虚脱。

其次,洗澡的次数要因人而异。身体肥胖的人,皮脂分泌过多、出汗多,次数可以多些;冬天每周1~2次;夏季可以每天一次。每次洗浴后应稍事休息,待热汗散尽,再离开浴室。

再次,饭后不要洗澡。常言道:“饱不澡,饿不跑。”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饭后如果马上洗澡,会使全身血液过多地积中在皮下毛细血管,而使腹腔血液相对减少,长期下去,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损害有关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最后,患某些疾病时不能洗澡。发高烧时不能洗澡,否则病情会更严重。另外,即使没有高烧,疾病在急性发展期最好也不要洗澡。患严重心脏病、高度贫血、高压达180毫米汞柱(24千帕)以上的高血压、尿毒症、心肌梗死、急性肝炎、急性肾炎、外伤等患者都不应洗澡。

洗澡前要用棉球堵住外耳道,以防污水进入耳道,引起中耳炎。

夏天温度很高,衣服总被汗湿,人们每天都要洗澡,以便缓解这种酷暑带来的不适。但是夏季洗澡是有讲究的,洗澡不当,会导致各种皮肤病,所以夏季洗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注意洗澡水温

夏季洗澡水温主要由个人体质决定。体质较好的夏季可以洗冷水澡,长期坚持可以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增强体质。因为冷水能使人体的毛细血管先收缩后扩张,这样就锻炼了血管的弹性,可以防止血管硬化。但是体质虚弱或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的人不宜洗冷水澡,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热水澡能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毛孔开放之后,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腻。但是水温并不是越高越好,一般以35℃~40℃为宜,水温太高,轻者容易伤害皮肤,导致皮肤松弛,重者皮肤容易被烫伤。

第二,要注意洗澡次数

夏季洗澡次数要根据南北方的情况而定。南方夏季高温潮湿,人比较容易出汗,再加上环境湿度高,人们身上黏黏糊糊,经常会有一种汗出不畅的感觉,要想保持毛孔通畅,可以根据情况多洗几次澡;北方温度虽然也很高,但空气湿度不大,出点汗一会儿就干了,一天洗一次澡就可以了,否则容易导致皮肤干燥。

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洗澡的次数也要有所差别。一般来说,体质较好的如青壮年、运动员,或油性皮肤及有腋臭者,可以一天多洗几次;老年人、体弱多病的人、干性皮肤和皮肤娇嫩的婴儿不宜频繁洗澡,一天一次即可。

如果夏季洗澡过勤易得皮肤病。因为人的皮肤最外面是角质层,自动脱落的角质层与皮肤汗液混合的皮垢不会很多,每天洗掉这部分,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洗澡过勤,将角质层伤害,那么就会失去其保护皮肤的作用,皮肤细胞内的水分更容易蒸发掉,皮肤就会干燥。频繁洗澡的人大多有这样的体会,突然会感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奇痒难忍,总忍不住要抓挠,或者用热水烫瘙痒部位,但是这不仅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加剧瘙痒,如果皮肤破损,细菌和寄生虫就会侵入,可能会引起皮肤发炎等疾病。

第三,洗澡时肥皂的选择。

洗澡最好不要用洗衣皂,因为洗衣皂含碱较多,它的去污能力强,但是对皮肤也有一定的损伤,容易使皮肤干燥瘙痒,不适合用于洗浴。药皂通常在肥皂中加入一定的消毒药物,可以杀菌消毒,夏天油汗多的成年人用来洗澡,能够消除汗臭,但不能用于头面、会阴等敏感稚嫩的部位。儿童香皂中多加入硼酸和羊毛脂,对保护儿童皮肤有好处,但也不宜过多使用,否则会引起皮肤干燥。沐浴液相对来说,对皮肤的刺激性比香皂小,更适于人们沐浴。但是,不同肤质的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沐浴液,如干性皮肤的人不能选择适用于油性皮肤的沐浴液,否则会使皮肤更加干燥。

第四,洗完澡后要搽润肤露

洗完澡要等在身体干透时再全身搽润肤露。搽润肤露一定要全身进行,脚跟、手肘部位应重点涂擦。但是润肤露涂擦也应适量,否则就会阻塞毛孔。干性皮肤应选择一些具有保湿功效的润肤露,油性皮肤则应注意补水。

另外,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洗完澡后用一些爽身粉扑打在多汗部位可使皮肤舒适、凉爽。

第五,夏季洗澡的禁忌

首先,出汗后不宜立即洗澡。

人在大量出汗后,毛细血管扩张,如果立刻冲冷水澡,血管遇冷会急剧收缩,体内热量遭到外力的抑制,一时散发不出去,容易中暑。而且颅内血管非常丰富,对外界刺激很敏感,冷水突然刺激人体后,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就会出现头晕、头痛、眼前发黑,甚至呕吐现象。因此在出汗后马上冲冷水澡以便迅速降温的做法非常危险,容易引起身体的不适,极易留下病根。

其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都很大,空气相对不流通,时间太长会出现胸闷、心绞痛等症状。因为夏季洗澡较勤,所以每天洗澡5到10分钟就可以了。

再次,过饱或空腹时不宜洗澡

吃饱后,全身表皮的血管会因受热而扩张,血液流向四肢,胃肠的血流量相对减少,如果此时洗澡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空腹时洗澡会消耗能量,很容易造成低血糖休克。

最后,不要用力猛搓

皮肤分泌的皮脂可以起到保护、滋润皮肤的作用,皮脂和汗液混在一起,具有杀菌能力。而热水会溶解皮脂,如果洗澡过勤,或用力猛搓,就会使皮脂大量流失,皮脂的抗菌能力就会减弱,皮肤的自我保护功能也会降低。

另外老人夏季洗澡要特别注意。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许多器官的生理功能也逐渐衰退,如洗澡不当,会引发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各水温不要过高,以免血管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到身体表面,影响心、脑等脏器的供血,这样极易缺氧,导致头晕眼花。水温也不要过低,老年人身体抵抗能力弱,容易伤风感冒。老年人皮肤变薄,皱纹多,所以更不能用力搓洗,使表皮受损伤。另外老年人洗澡时要注意地滑,以免摔伤。

2.夏季要预防中暑

炎炎盛夏,人们在高温车间工作,或在露天、田间劳动,如果不注意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很容易发生中暑,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一般来说,人的体温是恒定的,在人的大脑中有个体温调节中枢,专门调节体温,使体内产热与散热基本上维持在平衡的状态,所以不管外界环境温度怎样变化,人的正常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但是夏天,天气炎热,置身于高温环境中,人体散热受到影响,体内的余热大量蓄积。如果此时做剧烈的运动,产生过多的热量,体温调节中枢系统就会失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脱离高温环境,会很快发生中暑。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导致中暑的发生。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三种情况: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是指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这个时候中暑的症状还比较轻,如果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及时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是指体温超过38度,出现头晕、口渴、大量出汗、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如果处理及时,往往可在几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有生命危险。

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肌肉痉挛、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甚至昏厥或神志模糊,也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抽搐等现象,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症状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离开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同时要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也可以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躺,并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他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

老人、小孩、产妇更容易中暑,因为这些人的体质相对来说很弱。小儿中暑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发热、呼吸和脉搏加速,并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产妇在高温闷热的居室中,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很容易引起中枢神经性体温调节障碍。所以妇女产后应注意居室通风,衣着要适度,不要过多,被褥也不可过厚,应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预防中暑的办法:

第一,注意防晒

夏天出门前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中午的烈日下行走。因为此时阳光最强烈,中暑的几率也比平时高十倍。如果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出门,记得带上遮阳伞、遮阳帽和太阳镜,或者涂上防晒霜,带上充足的水以便随时补充身体缺失的水分。还可以随身携带风油精、十滴水等防暑降温药品,以备急用。夏季出门时最好穿棉、麻或真丝类的衣服,能够更好地散热。

第二,要注意补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当你感觉到口渴的时候,身体就已经缺水了。每天最好喝8杯水,出汗多的时候还可以适当喝一些盐水,以便补充一些盐分。另外茶水是消暑的最好饮品,因为夏季人体出汗较多,容易缺钾,而缺钾会使人感到疲乏,如果这时喝一些茶水,可以补充人体流失的养分,振奋精神。

另外,平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甜瓜等含水量较高。

第三,要保证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温度高,流汗多,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热量消耗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可以有效地预防中暑。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防止中暑。

(三)秋季

1.天高气爽防秋乏

从生理学来讲,正常人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气流以及气压等综合气候条件配合下,机体才会感到舒适。盛夏季节,天气炎热,给人的机体带来了许多生理变化,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大量出汗使人体内的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神经的紧张活动增加,如果再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使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适度的补偿,在夏季,人体就会受到很多伤害。

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综合气象条件下,人体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种生理变化实际上是身体机能的一种自动调节,可以维持机体的平衡。进入9月以后,烦热的夏天悄悄被秋天所接替,此时,气候凉爽宜人,秋高气爽,而人体各种生理系统也发生的相应变化,身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恢复了日常的平衡,消化功能恢复常态,心血管负担得到减轻,人体能量的代谢达到基本的平衡,因而机体进入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人体因此会感到非常舒适,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自秋分以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基本上是“阴阳相半昼夜均”。秋季的夜间,最容易入睡,睡眠深沉而香甜,但是,清晨醒后仍会感到疲乏,还想继续睡下去,机体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种状况就是“秋乏”。这种情况并不是生病的表现,而是补偿盛夏季节带给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也是机体功能在秋季气候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

在秋季,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秋乏。

条一,饮食调节节。

维生素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秋天水果和蔬菜非常丰富,比如西红柿、茄子、梨、葡萄、柑橘等,都能帮助克服疲倦。

秋乏与体液偏酸也有关系。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碱性食物包括苹果、海带及新鲜蔬菜等。

含钾丰富的食物能维持细胞水分,增强细胞活性,有助于机体恢复生机,如干果、豆类、海产品等。而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它能增强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如茶、咖啡、巧克力等。

第二,适度运动

秋季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精神状态。但秋季锻炼一开始强度不要太大,应根据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千万不要过度运动,否则将会增加身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第三,保证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是解秋乏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良好的睡眠不仅能使体力恢复,保证健康,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所以要顺应人体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做到起居有常。

第四,其他解秋乏的简单方法。

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有助于消除疲劳。

每天洗脚按摩脚心,可以通络活血,解除疲劳,缓解秋乏。

伸懒腰也可以解除秋乏,因为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有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同时,由于上肢、上体的活动,能使更多含氧的血液供给大脑,使人顿时感到清醒舒适。

2.防秋燥

农历立秋至立冬期间被称为秋三月,秋季天气干燥,会使人们出现咽燥声嘶、干咳无痰、口唇干裂、心烦口渴、皮肤干燥、大便干结,或头痛、鼻燥、咳嗽气喘、关节疼痛等表现,中医称之为“秋燥综合征”。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容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所以说自我保健防秋燥就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防秋燥呢?

第一,饮食调节

多食水果

水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防秋燥了有一定的功效。比如说梨,性微寒,味甘,有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咽干舌燥、肺燥干咳,或噎嗝反胃、大便干结、饮酒过多等症状。秋天每日坚持吃两个梨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秋燥。梨还有清热、镇咳的功效,对于心脏病、高血压、口渴便秘、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梨还是肝炎、肾病患者秋令的保健果品。

甘蔗也是防秋燥不错的选择。因为甘蔗具有滋养、解热、生津、润燥的功效。在秋燥时节,饮甘蔗汁最好,而且它对发烧伤津、胃热口苦、大便干燥、小便不利、肺热咳嗽、妊娠反应呕吐等非常有益。

少辛多酸

“辛”是指辣味,它可以分为热辣味、麻辣味和辛辣味三种,秋天应不吃或少吃辣椒、花椒、生姜、桂皮、葱及辛辣烧烤食品。秋天适当吃点酸味食物,有保护肝脏的作用,预防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

多喝白开水

秋燥经常会使咽喉炎症加重或咽喉干燥发痒,喝凉白开能湿润咽喉,减轻局部炎症,起到良好的止咳作用;凉白开还能稀释患者气管内的黏稠分泌物,使痰液易被咳出。很多中老年人因秋燥便秘加重,排便用力诱发中风的也不少,所以要多喝白开水,除了白天补足水分外,坚持晚上睡前和清晨起床后喝杯凉开水,可以缓解便秘。

研究表明,煮沸后自然冷却到20℃~25℃的凉开水,含氯量比煮沸前低一半,微量元素几乎保持不变。新鲜凉白开的生物活性与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子非常接近,极易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发挥其特有的生物活性,提高脏器脱氢酶的活性,使体内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加快新陈代谢,使积累于肌肉中的乳酸较快减少,消除疲劳,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多吃清补食物

秋天可多吃些百合、蜂蜜、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冰糖银耳,可以治疗支气管炎的咳嗽、痰多,另外,银耳对于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症,也有一定的疗效。多吃银耳还可使皮肤白嫩而富有弹性,改善秋燥造成的皮肤干燥、瘙痒。

第二,精神调节

阴虚的人,肝火旺盛,时间长了,会损耗阴津。到了秋季,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从而顺应“秋收”的需要,平静地度过“多事之秋”。

秋天天气干燥,易出现口苦咽干、出鼻血、感冒等,儿童要尤为注意,需要多吃一些润燥生津、清心安神、清热解毒及助消化的食物,如食用一些果汁、番茄、牛奶、菜汤及稀饭等,以补充因汗液蒸发而丢失的一部分维生素B、C等,增加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食品,而且,多吃南瓜大有好处。

木耳、胡萝卜、梨、白菊、芝麻等也都是儿童秋季可以防燥的很好的辅助食物。

柑橘、柿子,味道可口,含有在丰富的维生素C、柠檬酸、苹果酸和钙、磷、镁等矿物质及多种胶质物,具有润肺、健脾的功效。

儿童防止秋燥还可以多食用以下几种食物:

芝麻木耳汤

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然后和用温水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锅里,加水煎煮,有很好的润燥作用。

秋梨汤

把新鲜大鸭梨带皮洗净后,切成块状,然后再用水煎煮成梨汤,有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的作用。

胡萝卜粥

把胡萝卜洗净后切成小碎块放入锅里,加上粳米和水,慢火熬煮。经常食用可防止皮肤、眼睛干燥。

3.秋季要节制房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天应该“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季气候逐渐转凉,应该保持思绪的宁静,做到心神安定,心情开朗,所以秋季人应该“收敛神气”,尽量减少性生活来适应寒冷的气候,达到“保精”的目的。

女性在秋季常常会出现性欲减退的现象,通常表现为性交时阴道干燥。养生学家认为,这是由于秋季气候干燥所致。因为阴道干涩,性生活的情绪和愉悦程度就会大大降低,有时阴茎与阴道摩擦会产生疼痛甚至受到损伤。所以在这个时期应增加性前嬉戏的时间,为性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或者试用一些润滑剂,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对男子来说,由于节令气候的关系,性生活时,可能会发生偶尔或者暂时的“继发性阳痿”。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尽量放松,精力集中,就可以消除气候影响而顺利行房。这只是一时的性兴奋不足,是由阴茎海绵体充血不足所造成的。

男性阳痿的发病率在秋季往往会高于其他季节。据统计,在1102例阳痿病人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的共有772人,它的分布情况是:秋季386人,占50%;冬季231人,占30%;夏季116人,占15%;春季39人,占5%。说明在秋季阳痿的发病率较高。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男女双方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因此相互埋怨,否则一方情欲消沉,极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更会影响性生活的进行。所以说,一定要对性生活进行适应的心理调节。

第一,性动机要合理

合理的性动机应该建立在深厚的感情基础上,才能保证性生活的和谐,所以性动机不应该是以自己为中心、含混的。内心有太强的控制欲,盲目地追求完美,或一味自我压抑,而只想让对方高兴的心理都对身心健康不利。

第二,可以进行适当的性幻想

秋季人们可以借助性幻想,产生更好的“性”趣,因为适当性幻想有助于夫妻感情。从某种程度上讲,性幻想越虚幻,它的不良影响就越小,相反,如果越具体真实,对现实性爱甚至婚姻的威胁就越大。

第三,要有健全的性生理

房事与身体、心情都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生活节奏快,人们整天都非常劳累,如果在性生理方面不注意调节,纵欲或是压抑,很容易让双方都陷入不满之中。

第四,相互体谅

当心情不佳或者受到季节因素、身体状况等的不利影响时,同样会影响夫妻性生活和和谐度,因此,在性生活中双方应注意多关注对方的情绪感受,体谅对方。

(四)冬季

1.冬季浴足好处多

足底按摩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理疗保健方法。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很重视对双脚的锻炼和保养,并运用足部泡脚按摩的方法(足疗)来防病治病。中医保健理论记载“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理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湿灼”。这正是对足浴功能的最好诠释。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部即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仅踝关节以下的穴位就多达60个。如果经常用温水洗脚,可以刺激足部穴位,增强血液运行,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除邪的目的。

民间流传着一名谚语:“热水洗脚,胜吃补药。”只要坚持每天泡脚15分钟就能起到保健作用,头痛病患者把双脚浸入40℃左右的热水中,约15~20分钟后,头痛会明显缓解。对于感冒发热所引起的头痛,热水泡脚还有助于退热。在泡脚同时不断用手按摩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及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有助于降低血压。并且,经常坚持热水泡脚对脾胃病、风湿病、失眠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由此可见,坚持科学的足疗,对于缓解现代城市人群的各种职业病,对人们的日常保健,都大有裨益。但是要想使浴足达到保健的效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水温与按摩方法

洗脚时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40℃~50℃左右,水量以淹没脚踝部为佳。双脚放入温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按摩时动作要缓慢、连贯、轻重适宜。刚开始速度要慢,时间要短,等适应后再逐渐加快。

中药泡脚效果更好

足浴时,在热水中加入某些药物,还可以防治脚臭、脚癣、脚干裂、脚汗过多、足跟痛、冻疮、四肢不温、下肢浮肿麻木、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及夜尿频等疾病。气虚的老人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可以将菊花、桑枝、枸杞子、丹参等与冰片少许煎药泡脚。一些老人冬季需要活血补肾,可选择当归、红花、川断等中药治脚。有些老人到冬天皮肤干燥、容易皴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选择桂枝、银花、红花等中药。方法是:上述中药每样取用15~20克,用砂锅煎煮,然后将煎好的药液去渣倒进盆里,再加入热水,每天浸泡30分钟。

不要使用碱性肥皂

洗脚时应尽量避免用碱性强的肥皂,以免去脂过多,使皮肤干裂。平时洗完脚要用毛巾擦干,然后搽些无刺激性的油脂或护肤膏。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泡脚要注意时间不能太长,最多半个钟头,否则双脚局部的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尤其是老人有可能因脑供血不足而昏厥。

饭后不宜马上泡脚

饭后半小时内不应泡脚,因为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老人营养不良。

泡脚后不要马上睡觉

泡脚时,由于静坐使身体其他部位血液循环变慢,泡完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然后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睡觉效果最好。

某些疾病患者在泡脚时,应根据自己的病情视情而定。

心脑血管患者

高水温会使神经受到刺激,加速血液流量,短时间内增加了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容易使病情加重,因此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不适宜用过热的水烫脚。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神经容易发生病变,末梢神经无法正常感知外界温度,而且这种神经病变非常隐蔽,患者经常难以察觉。神经病变后的糖尿病患者感觉不出水温,极易被烫伤。而且浴足的水温过高,很容易引发足部感染,加速糖尿病病情的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洗脚时最好先由家人试好水温,再把脚放进水里,温度不要超过37℃。

脚上有冻疮者

脚受到极冷风寒的侵袭后才会被冻伤,当温度低于身体正常耐受程度时,皮肤、肌肉会处于僵硬状态。如果这时突然用热水烫脚,会使温度从极冷到骤热,皮肤、肌肉经受不起几十摄氏度的巨大温差,只会加重冻脚的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肌肉和骨骼分离。所以,冻脚后应用手适度揉搓,使脚发热,然后再泡脚,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用热水加温。

2.冬季行房事当心

冬季气温骤降,天寒地冻,万物皆好潜藏,人们也相应地减少活动,这是天人相应的养生行为。在冬季,房事调摄也应适应这种变化掌握“养藏”的原则。冬季季节变化对房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应减少劳动的强度,性兴奋和冲动也应随季节而衰减。《礼记·月令》所说:“仲冬之月……君子斋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所以传统中医学提倡冬重要保精。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生三宝,其中又以精为根基,《素问·金匮真言论》就指出:“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古人还有一些关于保精方面的经验之谈:“善保梢者多高寿,过损精者必早衰”,“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冬季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减弱,抵抗力下降,一些慢性病诸如气管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容易复发或加重。这些慢性病不但可以严重削弱人体的机能活动,也影响性功能,有些慢性病患者在行房后症状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古人有“冬至宜禁嗜欲”之戒,慢性疾病患者尤其注意。

冬季是进补的时节,冬季主要是食用羊肉、狗肉、鸡肉、牛肉、鸽子、鹌鹑等温辛热类的食物,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有的人还进行药补,主要的药材有人参、鹿茸、阿胶、狗鞭膏等,但是药物都有偏性,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一定要对症进补。对房事调摄,冬令进补既是一个良好的时机,但又必须正确处理。有些人稍有性功能障碍表现,就盲目服用相应的补品,只会适得其反。

冬季男性藏精御寒可以适当摄入营养丰富、温肾填精、易于消化的食物,因为它们对身体确有好处。如羊肉,可以补虚益肾,提高免疫力。也可以食用药膳调理,如牛肉200克,鲜山药250克,用水煎煮,肉烂熟后,食肉饮汤,益肺补肾。

冬天蔬菜品种很少,应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如白菜、胡萝卜、白萝卜、豆芽、油菜等,还要多吃含钙、铁、钾等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香蕉、芝麻酱等。

另外冬季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食疗。但是如果本来就有病,要遵照医嘱,不可盲目食疗。比如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淮山药、葛粉等作为食疗品,而应选择粳米及其他含糖较多的食物。动脉硬化、冠心病、腰囊炎、痛风病患者不能摄入高蛋白、高脂肪、多糖分的食品,如甲鱼、桂圆等,否则会加重病情。

冬季行房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要因人而异

现代性医学专家研究指出,有规律的性生活对人的健康有益。因此,在冬季进行适当的性生活还是必要的。至于性生活的次数,应该因人而异,一般在性生活第二天,双方如果感觉身心愉快,精力充沛,就说明性频率是合适的。在性生活第二天,双方如果出现头昏眼花,身体疲乏,畏寒怕冷的现象,就说明性生活过频。总之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第二天的感觉决定性生活的频率。

次数要有所控制

随着季节的交替,应自觉地调整性生活。冬季气候寒冷,万物枯萎,禽兽潜踪,阳气藏封。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人类的性生活也必须严格控制,应尽可能减少性生活的次数。若在冬季恣情纵欲,致使体内阳气过多地向外发泄,就会很容易导致肾虚气弱,以致患病,有害健康。

不要强行入房

行房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强以入房。房事既给人以欢愉,也消耗体力,并在性交时相应地分泌大量的腺液和激素,所以古人有“一滴精,十滴血”之说,虽然有些过分夸大,但冬季如果强行入房,对人体的健康的确不利。《内经》就指出:“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冬季本来是补肾养精的时节,如果伤肾耗精,一些疾病也会随之而来。尤其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则可导致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要避免酒后入房

在天寒地冷的冬季,许多人都喜欢喝酒来御寒,其实,这是错误的。有的人甚至以酒助“性”,事实上这种做法更不可取。自古以来医学家就告诫人们不要“醉酒入房”。现代医学证明,酒精是一种性腺毒素,过量饮酒会导致性腺中毒,血中睾丸酮水平降低70%~80%,男子易发生阳痿、不育等病症。

注意预防感冒

冬季气候寒冷,夫妻过性生活时稍不留心,就会引起伤风感冒。而且症状还比较重,病程也较长,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冬季夫妻过性生活,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避免感冒。

二、四季皆宜的日常休闲活动

(一)下棋

下棋是一种益智健脑的活动,业余时间杀上几盘,可增加生活的情趣,有益于生活的调节,又有利于智力开发。尤其是体质较弱的人和中老年人,他们不宜做剧烈运动,下棋是一种很好的活动。《梨轩曼衍》指出:“围棋……养性乐道之具也。”其他棋类也有同样的功能。

下棋时,精神集中,意守棋局,心无杂念,一心对弈。喜欢下棋的人,深知“乐在棋中”。

总之,下棋不仅是智力游戏,更是一项有利身心、延年益寿的文娱活动。下棋的好处很多,使人有精神寄托,可养身怡性,锻炼思维,使身心舒畅。因此自古有“善弈者长寿”之说。

弈棋趣味性很强,对人具有非凡的诱惑力。但这项活动也和参加其他娱乐活动一样,需要适度。如果下棋成瘾,不知节制,连续作战,内耗太大,对身体健康很不利,尤其是冠心病患者不适合持久下棋。

如果人们持久下棋,会使人体处于静态,呼吸往往表浅,血液循环也会显著减慢,这样,人体吸入的氧气就会减少,血流速度也会变慢,冠状动脉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血液供给,就会使冠心病患者发生痉挛而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同时,冠心病患者持久下棋时,用脑较多,氧气和血液相对地集中到脑组织,给脑部带来压力,而冠状动脉和心肌的氧气,血液就会相应地减少,容易促使冠心病发作或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此外,冠心病患者持久下棋,精神高度集中,过分思虑,会造成大脑和神经高度紧张,而当支配冠状动脉的神经紧张时,便可使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同样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发生严重的后果。

下棋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而且坐下来后活动量小,血液下行,流动减慢,会出现下肢疼痛、浮肿等现象。坐着的时间过长会使胃蠕动减慢,影响消化和食欲。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危害外,我们还应该明确“胜败乃兵家常事”,下棋必然有分胜负、争高低的性质,不要过于计较胜负,否则有害无益。《避斋闲览》指出:“本图适性忘虑,反致劳思伤神,不如其已。”对于胜负,应淡然处之,胜不骄,败不馁。

此外,下棋时还有一些禁忌。

第一,不要边吃东西边下棋。俗话说:“病从口入”,边吃东西边下棋,容易感染各种肠道疾病,也会引起消化道疾病。

第二,不要饭后立即下棋。饭后立即下棋,会增加大脑供血需要量,从而减少了消化道的供血量。尤其是老人由于消化液少,会使消化功能降低,如果消化道供血量少,会影响对食物的消化。

第三,下棋时切勿吸烟。有的人一边下棋一边吸烟,严重污染环境,不但对自己身体不利,还会给他人健康带来危害。

第四,下棋千万不要情绪波动。老年人血管弹性差,下棋时,精力高度集中,情绪波动过大,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病症。

第五,不要不分场所。有的人下棋不分场所,或在马路边,或就地而战,长此以往,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第六,下棋时坐得时间不要太长。颈部肌肉和颈椎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使肌肉劳损,发生头痛、肌肉酸痛及颈椎病。另外,还可导致臀大肌和坐骨神经痛,以及下肢出现麻木、浮肿等。

下围棋时精神高度紧张,很容易引起身体疲惫,而且长时间坐着,必然会引起各种疾病。因此,我们在下棋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小动作,以缓解下棋带来的不利因素。

长时间站立和久坐的人会感到脚下酸胀和麻木,严重的会出现下肢静脉曲张,这是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活动所引起的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而造成的。

在下棋时,最好不断地抬起两脚脚跟,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抬脚后跟可以对小腿后部肌肉进行收缩挤压,每次收缩挤压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心脏每次跳动排出的血量。经常踮踮脚,不仅可避免下肢酸胀和麻木,也可以活动四肢和头脑,消除长时间用脑高度集中、突然站立而发生眼前发黑、头脑发晕甚至摔倒的现象,有利于自身健康保护。

下棋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法,但也要合理利用,才能达到既定的目的。

(二)种花养草

栽花种草是一项轻松有趣的体力活动,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且能够活动筋骨,增强体质,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栽花种草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好处与花草本身的功能有关。

1.花草可使人心情愉悦

花草盛开,美艳绝伦,劳累烦闷的时候,漫步公园花丛,或一瞥案头盆景,看到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花朵会使人精神一振,烦恼顿失。

花的美丽不但能给人美的享受,使人心情愉快,而且,当看到花草长得生机勃勃,鲜艳可爱时,能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2.花可以治病

凡是花大多可以入药,如杏花美容,桂花止咳,荷花消暑,菊花疏风,丁香花理气,豆蔻花和中等等。

花瓣浴也可以治病,因为放入池中的花瓣所产生的鲜花的芬芳,可以带给身心安抚镇静与清新振奋的感受。因为鲜花中大多富含酯类成分,可以令紧绷的肌肉与神经自然放松下来。

在沐浴时,放上几朵鲜花或者一些花瓣,它的香味会直接被吸入体内,鲜花中的营养也会直接被皮肤吸收。其中以玫瑰花瓣浴效果最好,因为玫瑰花有抑制皮肤发炎的功效,最适合干性、敏感性肌肤。

菊花的功效也不错,菊花可以直接放到浴缸内,可以起到净化皮肤、改善肤质的作用;菊花的香气还能凉血解毒,缓和眼睛疲劳、头痛、头晕及烦躁现象;而菊花叶含叶绿素,能够抑制病菌,可以减少皮肤瘙痒现象。

不同颜色的花瓣有着不同的疗效。红色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人变得热情、开朗;粉红色可稳定情绪,促进荷尔蒙分泌,使心情保持舒畅。黄色能舒缓情绪,活化生命力,还有促进食欲的作用。

3.花能健身

花还能食用或医用,像茉莉花茶、菊花晶、玫瑰花露、桂花酒等,还有用花为佐料所做的食疗药膳,从花色中提取的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等。预防保健用的各种药袋、药枕、香囊、药物衣饰等里面都有不同类型的花。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宁静的花园里,容易消除人们神经紧张和视觉疲劳,还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从而改善机体的各种功能。例如,可以使皮肤温度降低1~2℃,脉搏平均每分钟减少4~8次,呼吸放慢而且很均匀,血流减缓,脑部和心脏的负担减轻,嗅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也得到增强。

近来,一种叫做“花粉”的天然食品具有使人体健美的功效,在国内外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花粉之所以有这种功效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植物脂肪、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

花粉对某些病症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糖尿病、肝病、胃酸过多、胃炎、贫血、失眠、便秘等;对于治疗皮肤过敏、雀斑、黄褐斑等也有作用。

花粉的食用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将少量花粉混入鲜奶、果汁、茶水等饮料中就可以饮用。

栽花种草的功效很多,但是如果不进行科学栽培,这些花草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栽种花草的知识,以便更好的养生。

选择好品种

室内最好选择四季常青的花木或吸毒能力强的花草,如吊兰、文竹、仙人掌、常青藤、龟背竹等。

不宜养的花

丁香、夜来香在夜间能散发刺激嗅觉的微粒,会给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带来不利影响;夹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智力降低,长期下去,还会影响睡眠;洋绣球散发的微粒会使人皮肤过敏,发生瘙痒;郁金香的花朵有毒碱,过多接触容易使人毛发脱落;松柏类花木散发出来的油香,会影响人的食欲。

不养“相克”花

玫瑰和木犀草是相克的花品种,如果在一起木犀草就容易凋谢,但木犀草在凋谢前会放出一种物质使玫瑰中毒死亡。兰花、虞美人、石竹花、紫罗兰、百合花等草花和别的花卉也难以相处,一起种植会造成植株死亡。

病人室内不养花

花盆中泥土产生的真菌孢子会扩散到室内空气中,容易引起人体表面或深部感染,还可能侵入人的皮肤、外耳道、呼吸道、脑膜及大脑等部位。原本就患有疾病、体质不好的患者如果受到感染,会使病情更加严重,特别是对白血病患者和器官移植者危害更大。

有针对性地养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对下列患者大有裨益。

气虚体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可种人参。人参一年可观赏三季。春季,人参萌发的嫩芽向下弯曲,形态可掬;夏季,伞形的花序上开满白绿色诱人的花杂;秋季,绿叶衬着粒粒红果使人感到悦目清心。人参的根、叶、花、种子都可以入药,对强壮身体,调理机能有奇效。

患有肺结核的老年人,可种百合花。百合花形态高雅,鳞茎与花都可以食用,入药可镇咳、平惊、润肺。

患有风湿、脾胃虚寒的老年人,可种些五色椒。五色椒色彩丰富,赏心悦目,根、果、茎都具有药性。

患有高血压、小便不利的老年人,可种植金银花、小菊花。花朵可以装填香枕,也可以冲花泡饮,有降压清脑、消热解毒、平肝明目的效果。

仙人掌,药性寒苦,可舒筋活血、滋补健胃,对糖尿病、动脉硬化、癌症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米兰、茉莉花香袭人,可以用来泡茶。米兰枝叶可治跌打损伤。茉莉叶花入药可治感冒、肠炎。

(三)书画艺术

1.书画艺术的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也不断提高,很多公共场所、游览胜地甚至家庭都用书画点缀,这很有益于身心健康。古今中外许多书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取得了防治疾病和长寿的效果。人们认为这是因为书画艺术有益于调节情绪,能使心理达到平衡。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所谓七情六欲致内伤,是疾病的绝大部分来源。七情六欲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活动。习作和欣赏书画都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调节了心理,对人体健康很有帮助。

目前大部分人认为愉快是心理的最佳状态,因为它既不过于兴奋,又抑制和冲淡了不良情绪。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愉快可使人们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及对生活的每一印象更易感受,可使身体更健康。练习书画时凝神一致,排除杂念,可以使身心平静,去除烦躁。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乃能立志进取,学习书画理论,研读画册、碑刻字帖,观摩欣赏书画展,以书画诗文会友、交流心得。这些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水平。用功学好书画,才能提高鉴别能力,识别字迹及绘画的优劣,进而可以写好字、绘好画,出精品。一旦有了进步,更会心情愉快。

人们还可以从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诗文、书画中汲取精神食粮。例如画中林、竹、山、云使人赏心悦目、心灵升华,大大有益于心理健康。

研习书画还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人心理上具有高尚情操,乐于助人,与人和睦相处。同时,也调节了情绪,缓解了焦虑,从而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研习书画还能将内心的精神世界诉诸笔端,倾泻在书画之中,可以抒发心中的喜、怒、哀、乐。抒怀畅志,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使手臂和腰部肌肉得到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人体健康。

2.不同书体的作用

不同的书体对人有不同的影响,书体大致可分为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四种。

楷书端正、恬静,能除去烦躁的情绪。周星莲《临池管见》中指出:“作书能养气,以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

隶书沉重稳健,使人气血平和,情绪稳定,可以调节头痛、失眠、高血压、神经衰弱、冠心病等患者的心理状态。

行草欢快、活泼、潇洒自如,刚柔并济,使人感情奔放,情绪高扬,对身体虚弱、心情抑郁、情绪消极、缺乏生气的人尤其适合,能激发其热情,增加其生活活力。周星莲《临池管见》论行草说:“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而淋漓之候,又沉灵心焕发。”

总之,练习书画的好处很多,至于选择何种书体,应因人而异,最好各种书法交替练习,既有利书法艺术的长进,又能体会各种书体的好处。

3.练习书画要求

练习书法时,应精神集中,排除杂念,动作要舒展,或运腕写小字,或悬肘作大字,总之要全神贯注,将全身气力集中于臂时,运动上肢,注入笔端,只有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有神韵,写字时才能通畅全身气血。

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加强上肢的活动功能,而且好像在练气功和太极拳一样,有利于全身脏腑功能的调节和治疗神经衰弱、精神萎靡、动脉硬化、手臂发麻、腰痛背酸等多种慢性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练习画画时,需要凝聚精神,沉静运气,将自己的全部心神和气力送入笔端,所画线条颜色,都应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

这样绘画的人才能深入画中,领略作画之美,既能娱乐身心,又能强身健体,起到利关节、通气血、调阴阳、陶冶情操、抗老延年的作用。

(四)收藏与鉴赏

厅堂的墙面上,悬一幅中国画,乃修身养性的好途径,看一幅好画,风雅是表,悦目怡心是真,进而驱躁散虑,渐入平淡天真。

在通常的艺术品收藏活动中,老百姓习惯于将所收藏的艺术品,尤其是书画作品称做“特健药”。也就是说,书画藏品是有益于养生、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而且具有特别的功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这副“特健药”呢?

从广义上来讲,传统的书画艺术大多追求平淡天真的意境,或宁静致远,或淡泊明志,一般很少有强烈冲动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对于日常穿梭于名利场中的人们来说,不啻是一帖清凉散,是一个超尘脱俗的“世外桃源”。

工作之余,沉浸于此,足以安顿劳累疲惫的心灵,陶冶高尚风雅的情操。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竞争日趋激烈,每一个人的工作压力都相当沉重,如果不能加以排遣、解脱,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有可能导致精神的焦虑和抑郁。

排遣、解脱的方式当然是多种多样,如旅游、逛商店、打保龄球、看戏、看电影、唱卡拉OK等等。而收藏、玩赏书画,无疑也是一种有效而且方便的方形,因为它不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可以反复地鉴赏。

从狭义上说,则是因为它确实具有实际的疗效。

一个人生了病,通过玩赏书画作品,使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甚至痊愈的例子,古往今来,可以说万胜枚举。

例如宋代的秦观出任汝南郡学官时,患肠疾,卧舍中,他的朋友高某携王维《辋川图》来探病,对秦说:“阅此可以愈疾。”秦观便让他的两个儿子在床头舒展画卷,阅于枕上,恍然如与王维一起入辋川,度华子冈……幅巾杖履,棋弈茗饮,赋诗自如,觉水光山色,绝迹天机,而忘其身之病匏于汝南,不消几日,一点感觉不到病痛的折磨,竟康复如初了。

又如清代的王时敏,康熙庚戌年春得嗽疾,久治不愈,恰好他的学生王石谷画了一幅《秋山红树图》,拿来请老师雅正。王时敏见此图虽仿王蒙,而用笔措意全以王维为宗,风骨高迈,精彩绝伦,一时间竟爱不释手,饱玩终日,嗽疾也不治而愈。

这些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些神奇,其实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我们知道,现代医学上有所谓“音乐治疗法”,也就是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疾病,播放相应的音乐给他欣赏,对于疾病的治疗,有一般的手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诸多功效。

收藏鉴赏的特殊疗效

其实,鉴赏古玩名画也可以作为疗疾,悦目赏心的功效,与“音乐治疗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鉴赏,就是指人们用审美的心理、用审美的眼光,对客体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赏和体味。鉴赏能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悦和满足感,人的心灵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与调适。同时,鉴赏还能开阔人的视野,充实生活并增添情趣。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状态与肌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鉴赏往往能够带领人进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这对于身心健康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收藏和鉴赏除了能够疗疾和愉悦身心之外,还具有其他的养生功效,下面以集邮这种收藏活动为例加以说明。

集邮有益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集邮爱好者从邮票上可以看到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科学发明、锦绣河山、名胜古迹、优秀儿女、丰富的物产……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和民族,可以丰富科学文化知识。邮票题材十分丰富,集邮爱好者从邮票上还可以获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历史、天文、地理、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乐趣。

有利于陶冶人们的情操。邮票是思想性很强的宣传品,爱憎分明,人们在收集和欣赏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培养自己高尚品德和良好情趣。

有利于培养美的心灵。每枚邮票都是一件小型艺术品,画面上有周密的构思,生动的形态,美丽的构图,鲜明的色彩,深刻的内含。人们反复欣赏,可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获得美的享受。

还可以养成节约习惯。集邮爱好者省下一些余钱,购买邮票,积少成多。一方面增加自己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由于邮票每年都可以增值,坚持长期收集,自己也积攒了一笔可观财富。

收藏和鉴赏虽然对养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好处,可如果采取不适当的收藏和鉴赏方式,同样能够影响人的审美情趣,从而达不到养生的功效。

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收藏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注意增长意识

收藏是一种智力实践,不一定要具备深奥的学问,但收藏爱好者应千方百计增长自己的收藏知识,才能在收藏领域里拥有发言权。

要多钻研收藏专著和报刊以及因特网上有关收藏方面的图文资料,多请教收藏界前辈和藏友,要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应当明白“功夫在藏外”,“到处留心皆学问”,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收藏知识,便获取了研究收藏品和辨别收藏品真伪技能,便也就有了在收藏品海洋里畅游自由,从中陶冶性情,充实人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事业上的成功。

注意依法收藏

收藏是一种文化,收藏品体现着一定的文化积淀,人民的收藏文化事业,体现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收藏爱好者要永远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法令下进行交流,依法收藏,合法经营,对社会负责,对大家负责,对自己负责,切不可随心所欲,无视法律。

注意广交藏友

收藏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文化活动,藏品多是在民间广大藏友手中,收藏爱好者必须广泛结交收藏界的朋友,积极参加藏友之间的学术交流,方能获取更多收藏方面的信息资料,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收益。

注意量力而行

收藏需要投资,是投资就要承担风险,如果经济能力有限,千万不要贪大求全。“宜量力而行,忌好大喜功”,这实在是收藏家的至理名言。

注意随时整理

收藏需要耐心细致的管理,对于收藏方面的各种资料、各类藏品,都要随时进行整理,建立详实的档案资料,不仅要有适当的存放条件和环境,还要有周到的保养措施和技能。做到对收藏品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使收藏品保存得当,崭新如故。

注意持之以恒

收藏即收集历史遗存,收藏本身又是一项历史活动,收藏爱好者应该立下大志,长期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定能赢得成功。我国著名集邮家、邮学家郭润康老先生已85岁高龄了,他从15岁开始集邮,70年风风雨雨,始终如一,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终成为我国邮坛泰斗。

注意人弃我取

我国民间收藏历史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规律,许多国宝级收藏珍品,居然是从废铁堆、废品店、旧书摊、破烂推里抢救出来的,人弃我取,见微知著,无论什么收藏品,不因其渺小而置之不理,不因其破旧而随地丢弃,有责任的收藏爱好者应当是独具慧眼,在大千世界中寻觅先人生活的蛛丝马迹,甚至从人们认为弃之无用的“废品”中发现有价值的藏品并予以收藏。

注意藏品共赏

收藏者得到收藏品,切忌束之高阁,秘不示人,也不应藏之深闺,孤芳自赏,要多在各种展览、观摩等场合与收藏界同仁交流、切磋,使死藏品变成活藏品,甚至撰文拍照,通过媒体向社会推荐,扩大知名度,做到收藏品共赏,使更多的人们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和美的享受。

注意藏品研究

任何一种收藏品,都有其复杂的背景和专门的学问,务必认真考研,验明正身,对其产生的背景、原因、生成经过、发现地点、真假鉴别、价值价格等,尽可能有明尽的研究,再将研究成果通过媒体广而告之,促进收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才是收藏的意义之所在。

注意主次分明

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孕育和培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林林总总,各领风骚,收藏门类,多逾千种,而任何个人的收藏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只能在做好主集项目的基础上,兼集其他若干品种,做到主次分明,有轻有重,保持主集收藏品在质量、数量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在研究方面多下些功夫、多出一些专题研究成果,才是正确的态度。

鉴赏同样也要有注意事项,才能实现养生的目的。主要来讲,鉴赏物件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小心鉴赏物品携带传染病菌的危害

很多值得鉴赏的东西大多有一定的年限,因此,我们在审美的同时要戴好防护工具,以免被不知名的病菌侵袭,造成自身身体的损害。

鉴赏时别太较真

鉴赏原本是一项舒缓身心的活动,如果把鉴赏当成一种心理负担,那么将会适得其反,增加自身心理的压力,时间一长,就会产生难以控制的恶果。最主要的表现是偏执狂,即沉迷于某一类鉴赏对象,想入非非,结果心理极度倾斜,最终无法自拔。

在鉴赏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以及广交朋友

鉴赏既有个人行为,又存在集体行为。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鉴赏活动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使自己的个人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获得提升;另一方面,要形成自己健康的人际交往行为,通过鉴赏活动广泛地结交各类朋友,并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不断修正自身存在的毛病或者心理问题,从而再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来。

(五)电视消遣

电视是传播文化和信息的重要工具。电视节目富于教育性和娱乐性,也是知识的来源。坐在家里就可知道国家和世界的大事。

看电视现在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有的人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而且还不活动。结果使自己头昏脑涨,疲乏无力,医学界称为“电视病”。

看电视可能会得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眼球症

长时间盯着荧光屏,会使眼球充血,还会造成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同时还会出现眼球干燥,引起视觉障碍,造成植物神经紊乱。

2.癫痫症

电视节目可以使癫痫发作,病人会突然不省人事,跌倒在地,眼球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挺直,继而抽搐,可持续数分钟。

3.电视兴奋症

该症状多见于老人或多愁善感的人,他们会因一些电视节目而产生联想,引起过度的悲哀和兴奋,影响身心健康。

4.肠胃病

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会使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甚至造成胃下垂。

5.斑疹

电视荧光屏表面有大量静电荷,其聚积的灰尘借光束的传递射击人们的面部,如果不及时清洗面部,就会生出难看的斑疹。

6.电视孤独症

3~7岁儿童长时间看电视时间,会养成一种非常孤独、难以与人沟通的性格,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如果想要在欣赏到电视节目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身体健康,我们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看电视要注意保护视力。看电视时眼睛与荧光屏的距离要合适。荧光屏离眼睛越近,就要求眼的调节力度越大,眼睛就越容易疲劳,长期下去会发生近视。一般14英寸电视机距离最好不小于1.5米,25英寸的电视机,距离不应小于3.5米。

第二,在黑白电视机屏幕前加淡蓝色滤色膜,这样的话,电视的其他刺眼光线就会被透明滤色膜吸收,看起来就不那么刺眼了。

第三,看电视1小时后,最好有短暂的休息,可以闭目养神,也可以做眼保健操。室内如果有弱光照明,如开一个3瓦的小灯泡,可以减轻荧光屏与周围的黑暗背影形成的强烈对比,有利于保护视力。

第四,电视机放置高度一般以荧光屏中心高度比观看者的眼睛稍低一些为宜。屏幕中心位置如果处于与人眼水平的位置或高于人眼的位置,人的头部就会不自觉地被迫后仰,这就会使后脑肌肉发硬,或引起脖子和背部疼痛。

第五,看电视要注意姿势,既不要躺着看,也不能趴着看,而应该端坐观看;另外要注意不能长时间以一种姿势看电视,因为如果总是以一种姿势,特别是不正确的姿势时,时间长了会造成体形变化,如驼背、畸形等,尤其是儿童,有时甚至会影响其骨骼的正常发育。

所以看电视时,最好坐在椅子上,而且高低要适中。因为椅子有靠背,不容易疲劳。

第六,收看电视时最好不要同时干其他事情,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或打毛衣等,这样的人体中的血液就会串流。吃饭时,大量的血液要进入消化器官,如果同时看电视,大脑神经活动也需要许多血液。

这样,一方面会影响消化器官的正常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另一方面,大脑由于供血不足,造成缺氧,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疲劳,严重时还会出现头痛、神经衰弱等症状。所以一般应饭后休息20分钟以后再看电视。

此外,我们还应该在看电视的同时多做一些小运动,具体有这么几种方法:

坐在椅子上,伸直身体,两肩举起并向后用力使背肌收紧,两肩胛骨靠拢。保持此姿势4至6秒钟,重复4至8次。该动作有强健肩背肌力和预防肩背肌僵硬及酸痛的功效。

身体紧缩收腹,双手用力支撑,收紧臀大肌,使臀部从椅子上微微抬起。保持4至6秒钟,重复4至8次。该动作可强健上肢、腰腹、臀部的肌力,有预防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功效。

双手叉腰,左右转动腰部至最大幅度。重复8至12次,该动作可使腰和脊柱得到活动,并可强健腰腹部肌肉和柔韧性,防止腰痛,有助于祛除腰腹多余的皮下脂肪,还可以健美腰围。

坐在椅子上,双腿屈膝抬起,双手抱紧小腿,尽力往回使膝盖贴近胸部。重复4至8次,该动作可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有预防下肢肿胀的功效。

坐在椅子上,双腿轮流快速屈膝向上提起,双臂屈肘于体侧,前后交替摆动。重复30次。该动作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防止“久坐伤肉”的功效。

(六)麻将娱乐法

麻将是中国的国粹,中国人总是爱以“搓八圈”或是以“桌上游泳”来称呼它,近来更有医学研究发现,打麻将有一定的健身功能。

首先,打麻将可以消除孤独寂寞。许多人在工作之余,常有一种失落感,而且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样的空余时间越来越多,很多人无所事事,容易产生空虚与孤独的感觉,这对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如果大家聚在一起打麻将,可以形成一个小小的社交圈。这种社会小群体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既能消除人们的失落感和孤寂冷落感,又可以扩大社会交往,多结识几个朋友。打麻将不仅可以消磨时光,更重要的是能调节情绪,活跃情感。

其次,打麻将有益身体健康。打麻将洗牌时,麻将会接触到手掌上各个穴位,可起到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叠牌时,能锻炼指关节的灵活性,避免指关节的过早僵化,增强关节的活动能力。

再次,打麻将有益于活跃思维。打麻将可以锻炼人们的大脑思维能力,增强记忆力、判断力和综合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打牌时,不仅要看自己的牌,还要记住谁出了什么牌,更需要判断别人可能要什么牌不要什么牌,以便做出自己该出什么牌、吃什么牌、和什么牌等总体决策。由于打麻将时需要不断观察牌局的变化,大脑要不停的思考,这种思维活动对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打麻将虽然对心身健康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沉迷于其中,甚至用麻将来赌博,就会危及健康,甚至危及家庭。

过度打麻将影响生活、危及健康的主要表现是:

1.大脑超负荷运转,身体疲劳不堪

这是由于打麻将可使人上瘾,特别是带赌博性质的,更有刺激性。赢时兴奋不已,以致心跳加速,输时垂头丧气郁郁寡欢,又拼命想翻本,于是沉迷其中,靠烟酒提神,为输赢而苦战、激动,最终身体会受不了。这样很容易导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中风,冠心病病人发生心肌梗死而猝死。

2.长时间打麻将会使腰肌劳损

搓麻将一坐半天是常有的事,由于长时间坐在椅子上,致使腰背挺直,椎间盘和腰间韧带长时间处于一种紧张僵持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腰背疼痛僵硬,影响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出现两腿麻木和肌肉萎缩的现象,特别是膀胱和肛门部位,形成重压,长时间不活动,血液循环就会变得非常缓慢,形成充血乃至发炎。

不少人搓到兴致极高时,甚至大小便告急也得强行憋着,这样做可能导致代谢废物中毒。

3.打麻将时间过长会造成饮食不规律

整天沉湎于搓麻将,打乱了饮食起居规律,使肠胃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胸闷腹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等症。

此外,还有些人手摸的是牌,心想的是赢,一旦输了,还想着如何扳回来,以至于肠胃神经传出的饥饿信息被大脑的高度兴奋所淹没;而一旦感到饥饿时,再猛吃一顿,同样有损于健康。

4.容易感染病毒细菌

据检测,一只麻将牌上能沾染800多万个致病微生物,其中有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和各种病毒,搓麻将时用手摸牌,手上沾染了很多细菌,如果再用手和嘴接触,极易感染上肝炎、肠炎、痢疾、肺结核等传染病。

5.影响工作和学习

这是由于打麻将成瘾后,会经常通宵达旦,这样易使大脑皮质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之中,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头晕目眩、精神疲乏、记忆力下降等现象,会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如果是以赌博盈利为目的,危害会更大,它不仅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助长个人私欲,而且有可能使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此可见,玩麻将必须适可而止,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给家庭带来阴影,甚至造成家庭破裂,给社会带来不安,给人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对于经常打麻将的人,必须加强养生保健措施,方法如下:

一是加强精神保健。不少玩麻将的人是为了赚钱,所以打麻将者的精神一直处于异常紧张的状态中,传统中医学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玩麻将的人,常常是大大耗损了脑力、精力,“人身三宝,精气神”,神既耗失,就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常打麻将的人,在不打麻将时,应闭目养神使大脑处于一种安静、休闲的状态。

另外,既然是为了玩,为了娱乐,就不要把输赢看得太重,最好不要赌钱,以免提心吊胆,全身高度紧张,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最易患心身方面的疾病。

二是要注意吃好。最好多吃一些健脑补脑的食物和药物。

脑组织是由脂质、糖、蛋白质、钙、磷等物质构成的,大脑在活动时还需要多种物质参与代谢。因此脑力劳动者除每日摄取必要热量外,必须补充某些特殊营养物质,这样才能保证大脑正常工作。下面介绍几种健脑的食品和药物:

健脑营养素

钙和磷是神经细胞不可缺少的矿物元素,一旦缺少将发生神经过敏、失眠、焦躁和痉挛症。镁是保持良好记忆所必需的矿物元素。含上述元素的食物有:坚果仁、奶类、蛋类、鲜鱼、动物内脏及海产品。

健脑药物

经常打麻将的人,在平时可以服用一些健脑药物。如人参制剂对健忘、头晕、神经衰弱症等有神奇的疗效,还可用于纠正用脑过度产生的低血压、低血糖、心肌营养不良、心绞痛等病症;对于老年人来说,人参可防治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老年痴呆症。人参具有益气通脉、开心益智、还精补脑的功效,但高血压者不宜服用。

此外健脑方同样有效:胡桃仁1000克,龙眼肉500克,蜂蜜2000克,将这三样东西捣碎,拌匀密封保存,每次服50克,每日两次。

再好的娱乐也要适度,更何况打麻将这种娱乐方式还有许多危害,因此,需要我们采取明智的态度来对待这种既有利又有弊的事物,不仅要玩得开心,而且要玩得健康。

(七)电脑的利与弊

电脑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效率,但是它的危害也很大。有些人甚至成为了电脑互联网的奴隶。

有些职业,如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员、软件工程师等,他们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每天都要盯着电脑屏幕,在网络中游走,人们将这种人称为“网虫”。

作为每天与电脑打交道的网虫们,如果不注意的话,天长日久就会有出现一张电脑脸。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因为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与人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神情木讷的“电脑脸”,这样会影响日常的人际交往,进而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碍。

除了“电脑脸”外,有的网虫还长了一双“鼠标手”。

“鼠标手”的医学名称为腕管综合征,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在进入手掌部的经络中,受到压迫所产生的症候,主要会导致食指中指疼痛、麻木以及拇指肌肉无力。

现代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长时间地接触、使用电脑,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的动作,手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会逐渐形成腕关节的麻痹和疼痛,使这种病症迅速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代文明病。

“鼠标手”的早期表现是手指与手关节疲惫麻木,有的关节活动时还会发出轻微的响声,类似于人们平常所说的“缩窄性腱鞘炎”的症状,但它累及的关节却比腱鞘炎要多。

手外科专家认为鼠标比键盘更容易造成对手的伤害,因为人们使用鼠标时,总是反复集中机械地活动一两个手指,为了配合这种单调轻微的活动,还会拉伤手腕的韧带。其他可能造成类似影响的职业,如音乐家、编辑记者、教师、建筑设计师、矿工等,因为他们都频繁使用双手。

与电脑接触频繁的女孩子更应该注意,因为女性是“鼠标手”的最大受害者,其发病几率比男性高3倍,其中以30岁至60岁的人居多。这是因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经更容易受到压迫。

腕管综合征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症,病情较轻的人可采用药物或使用腕背屈位夹板法治疗,病情较重的就要施行腕管切开手术来治疗了。

那么,对于深受“电脑脸”和“鼠标手”困扰的现代人,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为克服常用电脑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以及身体上的损害,专家们指出他们要注意的问题有三点:一是使用电脑期间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注意自我心理调整;二是学会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千万不要将与电脑交流的准则引入人际交往中;三是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另外,还要注意调节饮食,以便治疗网络综合征。

黄花菜是“网虫”首选食品。研究资料表明,电脑一族大都缺铁,因而变成了不苟言笑的“电脑脸”。所以,要想治疗“电脑脸”,必须补铁。人们都知道菠菜含铁量丰富,其实,黄花菜中所含的铁是菠菜中的几十倍。因此,黄花菜应成为网虫们的必吃食物。

除了黄花菜外,葱头、蒜头也是网虫们要常吃的食物。

众所周知,蒜头、葱头具有杀毒作用,但人们可能不知道的是,蒜头、葱头对紫外线还可产生一种叫做“有丝分裂辐射”的反应,并且在身体内能释放出古氏射线。这种射线尽管很微弱,但能够使某些堆积在身体内的废物、毒素脱落从而被排出体外,同时还可以刺激细胞再生。

网虫们每天对着电脑屏幕散发出的射线,确实非常需要排毒。

黄瓜汁配合胡萝卜汁,服用数小时之后也能排除身体内部分毒素,还可以起到净化血液的作用,网虫们也可以多吃。

长时间上网和做网络工作的人视力一般都不好,经常会出现视物模糊、眼干眼痒,甚至眼痛、结膜充血等眼部不适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久视伤血”、“日久伤肝”。所以,保养眼睛很重要。下面几种食品有助于保护眼睛:荠菜、芥菜、苦瓜、香榧子、胡萝卜、无花果、动物肝脏、白鱼、青鱼、蚌肉、螺蛳。

网虫们还可以多饮菊花茶。一般地说,网虫们由于时常熬夜,第二天早上起床眼睛就会浮肿出现“熊猫眼”,民间有一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用棉花蘸上菊花茶的茶汁,涂在眼睛四周,很快就能消除浮肿现象。

中国自古就已经注意到菊花能保护眼睛的健康,除了涂抹眼睛周围可消除浮肿之外,平常就可以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消除眼睛疲劳症状,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菊花茶,对恢复视力也有帮助。

菊花的种类很多,有些人会选择花朵白皙、且大朵的菊花。其实又小又丑而且颜色泛黄的菊花反而是上选。菊花茶其实可以不加茶叶,只将干燥后的菊花泡水或煮来喝就可以,冬天热饮、夏天冷饮都是很好的饮料。

菊杞茶也是上好的护眼饮料!菊杞茶即在菊花茶中加入枸杞,菊花与枸杞都是中药里护眼的药材,还有一种像黑色米粒的决明子,如果煮成茶汁来喝,也是很好的护眼饮料。

蜂蜜也是网虫们必不可少的饮品。因为蜂蜜性味甘、平,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益气补中、解毒等功效。因此,作为电脑族,每天早晚冲上一杯蜂蜜水,既可润肠通便、又可预防感冒,还有清除体内毒素的作用。使用时只需冲服,不需煎煮。

除了注意饮食外,电脑族还要注意的是每天要在电脑桌上放一杯热水。

一般电脑工作者,在专注屏幕时眨眼次数会由每分钟22次降至7次,不知不觉中会使眼球表面的水分蒸发过多,因此干眼症会更加恶化。

而在电脑旁边放一杯热水,可以增加周边湿度,以便减轻眼睛不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