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儒学文化东方巨子(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5868400000031

第31章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促晦,晚年自称晦庵,南宋时期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曾拜二程三传弟子李侗为师,通过李侗,他全面把握了二程的理学。他为官的时间不长,这期间还重视着书与讲学,曾重修白鹿洞书院与岳麓书院。在学术上的重要论争有发生在淳熙二年(1175年)的“鹅湖之会”。此时朱熹与吕祖谦合编《近思录》,吕祖谦出面欲调和朱熹与陆九渊双方学术上的矛盾,两派门人也有人参加,同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相聚,会上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不欢而散。晚年他被反对派攻击为“伪学”,并被剥夺官职,但朱熹毫不畏惧,仍然坚持讲学,朱熹的着作很多,主要的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仪礼经传通解》《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义》;还有他的学生将他讲学的问答编成《朱子语类》。其他的文章奏折经后人编成《朱子大全集》。包括《文集》一百卷,《诗集》五卷,《别集》七卷,又有《朱子遗书》。

作为一位博学者,他在训诂、考证、注释古书、整理文献资料方面,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多成就。他博览经史、治学谨严的学风,对后来的一些学者也有较大影响。杨慎、王廷相、王夫之、颜元、李添、戴震等,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理”与“气”“道”与“器”“致知”与“格物”“天理”与“人欲”等的有关思想,开辟了清代的儒学风气。

总之,朱熹的理学作为时代产物,继承唯心主义的思想传统,总结了以往唯心主义在与唯物主义作斗争时的经验教训,把我国的唯心主义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尽管在他之后,唯心主义理学家辈出,但无论从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很少有人超过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