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朱“道学”已成为正宗的明代,先前曾与程朱“道学”相抗衡的象山之学,在长期“泯然无闻”之后,却被王守仁所继承和发展,他一洗陆九渊“无实之诬”,改变,“是朱非陆”的论定,恢复其“圣贤之学”的地位。由于王守仁的这种历史作用,故后人把他和陆九渊的哲学思想并称为陆王“心学”。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会稽阳明洞,世人称阳明先生。
王守仁从小就抱有“读书学圣贤”的志向。曾师从名儒娄谅,听讲格物之学,后随父去京师,遍求朱熹遗书阅读,并按格物致知论,去格竹子,结果大病一场。至此,自委圣贤有分,乃随世就“词章之学”。这一时期,他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开始形成,因为反对宦官刘瑾,被降职为贵州龙场驿丞。后又任庐陵知县。刘瑾被杀后接连被提升。为官期间,他曾在江西一带建立“团练民兵”,实行保甲联防制度,镇压以陈日能等为首的农民起义。
又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并镇压了广西思恩等少数民族起义。同时他阐发“致良知”“破心中贼”等心学思想,并开业授徒,宣讲其学说。嘉靖七年(1592年)在归途中病逝,时年五十七岁。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诏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之为王文成公。
王守仁的着作有《王文成公全书》流传于世。
全书共三十八卷。卷一至三为《传习录》,一部分是他的语录,一部分是他的信札,较集中地反映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