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儒学文化东方巨子(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5868400000056

第56章 詹天佑(1)

詹天佑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也是一位才华非凡的铁路工程师。他为发展中国的铁路事业,维护国家主权、弘扬民族精神,呕心沥血,力尽艰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亲自领导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路,无论所需时间、财力乃至工程质量,在当时均属世界一流。为中外人士所瞩目,“给中国人出了一口大气。”

詹天佑于1861年3月17日生在广东省南海县一个没落的世家。曾祖父詹万榜是清乾隆间的太学生,因经销茶叶来到广东。其父詹兴红经营的茶叶庄毁于鸦片战争,因家道中落,不得不离开省城,到南海县乡下落户,以耕田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詹兴红也读过一些诗书,每逢春节,他就为乡亲们写春联,赚些钱以补助家用。

詹天佑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朴实善良、性格开朗、教子有方的普通农家妇女。岳父谭伯村和他父亲詹兴红是要好的同乡,因其家境较富裕,在生活上常接济詹家。谭伯村也经营茶叶,经常往来于广东和香港之间,他非常器重和喜欢詹天佑,认为天佑从小聪明好学,将来必定事业有成。随即为女儿谭菊珍和天佑订下了终身大事。

詹天佑七八岁时,父亲送他去南海的一所私塾读书。当时广东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化日益加深,古老中国的大门,被列强打开了,腐败的清政府改变了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以武力镇压人民。英法等帝国主义列强武装入侵,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同时,还经过香港源源不断地向中国输入鸦片以毒害中国人民,又以极低廉的价格从中国买回农产品和各种工业原料。中国的白银大批的外流。中华民族处于深重灾难之中。对列强入侵与欺压的行径,幼小的詹天佑恨之入骨。而对林则徐的顽强无畏、远见卓识,对关天培英勇献身,为国捐躯的精神,则非常敬仰与钦佩,从小就立下报国之志。他深深地意识到:帝国主义列强所以敢在中国的土地上逞雄称霸,是靠他们手中的“坚船利炮”;中国之所以软弱,是科学不发达,教育落后,缺乏近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使国家早日兴旺发达富强起来,不再遭受列强的欺凌,他下定决心学好科学技术知识以报效祖国。幼小的詹天佑特喜欢搜集各种机器零件,长时间地进行观察与思考。还常常用泥巴仿制各种机械。父亲詹兴红热情鼓励儿子热爱科学技术,喜欢机械肯于钻研的精神,日夜思考天佑将来的前途和出路问题。岳父谭伯村先生经营茶叶,常往返于香港、澳门,每次返回家乡,都忘不了给詹天佑带回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书籍、杂志、报刊和画册,以供阅览。天佑看到自己喜爱的书刊,如获至宝,刻苦学习,潜心琢磨思考,学业大有长进。

1872年,詹天佑年仅12岁。是年,正值清政府派容闳到香港主持“选送幼童赴美留学”在香港的招生工作。当时谭伯村先生正在香港,得知这一消息,特地从香港赶回广东南海乡下,竭力劝说詹兴红夫妇送天佑赴美留学。在岳父和父母的全力支持下,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第一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同年9月抵麻州春田城。美国当局把考取的幼童们分别安置在美国人士家中。当时美国驻华公使罗斐迪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说:“如果我们人民能够给予幼童慷慨及友谊接待,则我们在中国的利益将有更大的实惠,这比增派我们的军舰来此更佳。”

1876年1月,天佑以优异的学业成绩考入了美国纽海文中学。1878年5月考入耶鲁大学,进入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专业学习。在耶鲁大学学习的四年中,詹天佑以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埋头钻研,学业超群,尤其是数学成绩更为优秀。在毕业考试中,名列榜首,荣获全班第一名,并写出了很有价值的毕业论文《码头起重机原理研究》,得到了师长和同学们的普遍好评。

詹天佑于1881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以极其优秀的学业成绩毕业回国。当时在120名全部中国留学生中,仅有两人获得学士学位。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当离开美国之前,曾有人对他说:“贵国贫穷,既无筑铁路之器材,亦无筑路之人才,以君之学识,如应聘在美国,当可宏图大展。”对这些劝告,詹天佑淡然处之。决意回国建设祖国的铁路。

然而詹天佑回国后并没有受到清政府洋务派的重视。清政府和洋务派修铁路只“借洋债”、“用洋匠”,而对本国的优秀铁路人才则不放在眼里,非但不重用,相反有意地加以摧残。竟然派詹天佑去福州水师学堂学习驾驶,这对学有修筑铁路专长的詹天佑来说是个莫大的讽刺。可是詹天佑在强烈的爱国心支持下,接受了这一任务,在水师学堂他努力学驾驶业务,毫不以自己学有专长而清高自负,并以一等第一名的学业成绩在水师学堂毕业。之后,被派往“扬武”兵轮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

1884年8月法国派海军上将孤拔率兵船13艘北上攻击台湾基隆炮台,法军强行登陆,被当时台湾巡抚刘铭传率部还击。法军虽大败,仍不死心,孤拔又率部入侵马尾。

此时负责指挥中国福建水师的船政大臣何如璋胆小怕事,不下令守备海防的陆海军备战,对入侵的敌人也不敢阻击。法海军上将孤拔通知何如璋定期开战,法军大炮齐轰,中国水师只仓促应战,伤亡惨重。何如璋听见炮声即从后山潜逃。

詹天佑这时正在水师“扬武”兵轮上当驾驶官。“扬武”兵轮是中国海军的旗舰。詹天佑已事先看到形势极为不利,暗中与“扬武”兵轮的管带(即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敌人居心叵测,虽奉命不准开火,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备战,否则法军一开炮,我们将会全军覆没!”由于“扬武”兵轮时刻警惕,事先有了准备,法军开炮后,“扬武”

兵轮才沉着地发炮还击。孤拔当即令五艘法舰包围“扬武”兵轮,集中炮火轰击。詹天佑和战友们在敌众我寡,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奋不顾身地抗击敌舰,英勇顽强,无私无畏地扞卫祖国海疆。坚持在福州口外与法军舰鏖战5小时45分。对这一英勇果敢的斗争场面,当时上海的《字林西报》

这样报道:“这次中法海战约经五时三刻,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兵轮上的师生五人中詹天佑表现最为动人,他面临大敌毫不畏惧,并且在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并鼓其余勇,由水中救起多人……”

詹天佑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在中法马尾海战中表现了他对祖国和民族极端的热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法马尾海战之后,詹天佑继续在水师学堂担任驾驶官,教习学员英文和兵轮驾驶等课程。至1888年他的老同学邝孙谋推荐他任唐津铁路工程师为止,他归国后的七年间,一直处于所学非所用的境遇中。这对中国铁路事业的建设,对科技人才的使用,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1888年中国铁路公司总办伍廷芳委任詹天佑为铁路工程师,这是詹天佑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但是当时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只看重“洋人”、“洋匠”,认为“偌大的工程非举外债、用洋匠不可”,他们聘英国人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只是金达的助手。然而,在修筑铁路过程中,詹天佑总是亲临第一线与中国筑路员工一起工作。他勤奋好学,埋头苦干,白天在工地工作,夜晚在油灯下写日记,总结经验教训。在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实践中,逐步丰富了筑路经验,留下了数十万字的日记,成为中国筑路史上十分珍贵的文献。

在詹天佑亲自带领和指挥下,与中国员工们一起日夜奋战80天,终于完成了从唐山到天津间的铺路工程。1888年9月5日,唐山至天津全钱正式通车。李鸿章亲往勘验全线工程,认为“铁路‘平稳’、‘坚实’,桥梁车栈均属合法,计程二百六十里,只走一个半时辰,快利为轮船所不及”。李鸿章对筑路工程质量很满意。但他表彰的不是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詹天佑,却是英国的工程师金达。称赞他设计得法,并继续重用他。詹天佑的老同学邝孙谋对此非常不满,暗中为之鸣不平。詹天佑坦诚地说:“广东有一位陈宜喜工程师,在地方上做了很多事业,也从来没人知道他。自己才到铁路来,应多做些事,又何必争功!”

1890年詹天佑督修从古冶到滦州这段铁路。金达继续被李鸿章任命为总工程师。

而詹天佑只担任分段工程师。在筑路实践中,詹天佑对老奸巨猾的金达和老洋务派李鸿章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与认识,但为了祖国的铁路能多修一寸,他只好把心中的怒火投放在筑路工程中。

1892年,从古冶到滦州间的铁路工程展修至滦河,架设滦河铁桥难度大、困难多,是一项关键性的工程。总工程师英国人金达,采用了公开招标的办法,起初,这项工程包给了要价低廉的日本工程师雨宫。架桥以失败告终;接着又让法国工程师承修,因其勘测马虎,水流湍急,架桥又未成功;后来又请德国工程师鲍尔,结果也失败了。英国总工程师金达害怕误了工期,影响自己的面子,苦于没办法,只好请詹天佑商议。詹天佑果断地承担了这项工程。他以求实的精神全面地分析了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深入调查,仔细研究了滦河河床地质土壤情况,经过缜密的测算后,毅然决然地改变了日、法、德几个工程师的做法,遂请来滦河两岸熟悉水性的青壮年商议。潜入滦河深处,轮番在急流中打桩,同时配合以空气压缩沉箱等方法施工。筑桥工程在英、日、法、德外国工程师妒忌、怀疑、轻视的目光中,在相信科学、相信群众的科学家詹天佑的带动下,工程进展迅速,牢固地奠定了桥基,顺利地完成了滦河大铁桥的全部工程。在事实面前,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更加坚定了靠自己的力量修筑中国铁路的信心;一些自命不凡的洋人工程师不得不承认詹天佑才华过人、本领高强。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特聘詹天佑为英国皇家工程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