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举行的科学发明授奖大会上,国务院和国家科委领导,向我国着名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特等发明奖证书。
1960年,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袁隆平带领几十名学生到雪峰山脉的一个山区农村劳动锻炼,亲眼目睹农民们有时饿着肚子下田劳动,经常有人饿昏在田头。他不能平静。他想,自己是学遗传选种专业的,如果能选育出一个优良的水稻品种,亩产千把斤,大江南北都增产。不就可以解决饿肚子这个问题了吗?
从此,袁隆平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良种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于1964年7月终于在茫茫稻海发现了一株梦寐以求的“雄性不育株”。
他带领科研小组成员,踏遍川滇,奔走桂粤,跋山涉水,南繁北育,经受了许许多多艰难困苦,终于在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附近一块沼泽地里,发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拉开了向“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发起总攻的序幕。袁隆平亲自督阵指挥,夜以继日地干,体重一下减少了十多斤。他的父亲弥留之际,希望能与儿见最后一面,可是他无法抽身,只能眼噙泪水,手捧家书,遥望北国,默默地向父亲诀别,决心用自己的科趼成果来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灵……经过16个春秋,胜利完成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培育出了首批杂交水稻良种,投入了大田生产。这种水稻亩产比其他良种增产100斤以上,使世界各国的最佳品种相形见绌。稻种推广以后,短短5年内,全国累计增产粮食260多亿斤,相当于湖南5200万人民一年的用粮。
1979年冬天,中美双方代表举行首次农业技术交流会议,就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转让问题进行了谈判。杂交水稻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顿时,杂交水稻蜚声科坛,誉满全球。这个深受人们尊重的“天之骄子”,很快成为巴西、日本、阿根廷、泰国、加拿大、西班牙、印尼、菲律宾、尼日利亚等盛产稻米国家的座上宾。被誉为世界“绿色革命中心”的国际水稻研究所邀请袁隆平到该所参加水稻协作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