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法绘画(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5868700000030

第30章 柳公权

学习楷书,都要接触“颜筋柳骨”这个词。

“柳”是指唐代楷书大家柳公权,“骨”是指柳体楷书的基本特色。许多人学习书法是从柳体楷书人手的。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陕西耀县人。

柳公权出生在家学深厚的官宦之家,祖父和父亲在陕西任过宫职。幼年的柳公权天性聪敏,喜好读书。十二岁时就能填词作赋,并写就一手好字,显示出超人的才华。柳公权书法上产生飞跃乃是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那一年他中了进士,进入仕途,任校书郎。

任职期间,柳公权刻苦临写古代名帖,已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师承东晋二王,借鉴唐初虞、欧、褚诸家以及颜真卿书法渐入佳境,也有了不小的名气。他应邀为佛门寺院抄写经文,为同僚录写碑铭,有人上门索要墨迹,柳公权有求必应。这些初期的书法创作,如同平时的练兵,大大有益于日后“柳体”风格的形成。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是柳公权的族亲,一位擅文,一位工书,《柳州大云寺记》便是二人合作的产物,一文一书,堪称“双璧”。这块碑刻是目前能看到的柳公权最早的作品。

柳公权出生于晚唐,晚唐的政治和经济逐渐走下坡路,书法艺术的极盛时期也已经过去。从唐初到盛唐,楷书已发展到十分完美的程度,书家林立,比颜真卿整整晚七十年出生的柳公权,要超越先贤,独领风骚,又谈何容易。

柳公权堪称是善于继承,又富有创造性的大书法家,他有意识地创造具有个人风貌,又具有较强排他性的书法风格。他学王羲之,得其遒媚之韵;学习欧阳询,得其严谨之法;学习颜真卿,得其劲拔之气。兼收并蓄,从善如流。柳公权以其博学聪颖和敏捷才思,集众家之长,以锻造自家“柳体”。

“柳体”,是地地道道的自立门户,它以焕然一新的面目称着于书坛。柳公权克服了二王以及初唐书法的柔媚,以刚挺出之;避开了颜体过于丰满茂密,而以瘦劲出之。变内蕴为外拓,用笔斩钉截铢,结构严谨规矩,骨力非常,不可随意,从而形成了刚健遒媚、瘦硬清劲的自家风格。柳公权成为继颜真卿之后唐代书坛的第二位革新家。

柳公权在书法上名气日隆,被调入皇帝身边负责文字书写工作。他言行谨慎,敬业合群,淡泊处世,一直受到皇帝的器重。他从元和十五年入宫,历任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六朝皇帝的随身文官。在书法上,柳字名扬天下,朝廷上下人争仿效,公卿显贵千方百计请柳公权为其祖宗书写功德碑,以示尽孝。外国来使纷纷携带专款来京师,洽谈购买柳体墨宝。柳公权在书法上的影响已超出国界、远播海外。

据史书载,喜好玩乐的穆宗皇帝曾向柳公权寻问用笔之法,柳公权答道“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借谈笔法来规劝皇帝,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笔谏”故事。穆宗皇帝闻后为之“动容”。后人将此加以引证和发挥,认为柳公权将人品与书晶、道德与艺术的关系阐述得十分透彻。

柳公权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为俗称的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之一。“颜筋柳骨”是这两家各具的特色,雅俗共赏则是两家共同的风格,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将“颜柳”并列起来对待。一千多年来,取法“颜柳”的书法家难以计数。

柳公权的传世碑刻着名者有《金刚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大唐迥云观钟楼铭并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