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烈鸟又称红鹳、焰鹳,产于地中海地区,在动物界素有“礼仪小姐”的美称,属世界稀有珍禽。
关于火烈鸟名称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由于火烈鸟群体飞行时,玫瑰色的羽毛与阳光相辉映,有如晚霞蔽空,壮丽无比,在带头鸟转移方向时,好像一片烈焰在天际扩展延伸,所以得名火烈鸟;另一种说法是,由于火烈鸟在恋爱期间由粉白色变为火红色,故称火烈鸟。火烈鸟群一起起飞的时候,是一幅非常壮丽的图景,一只只火烈鸟或在空中自由飞翔,或在湖畔引颈远眺,构成一幅粉红色的美丽图画。
火烈鸟是一种美丽而又神奇的鸟,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有着粉红色的羽毛,美艳光鲜,远远看去,宛如一团火球。如果它们成群落在一处,更像一块巨型地毯,遍地通红,光照四方。更奇异的是,无论它的羽毛有多么美丽,一经拔下就立刻变为白色。
火烈鸟常从泥水中捞取各种藻类、原生动物、小蠕虫、昆虫幼虫等为食。火烈鸟吃食的时候是非常有趣的,它们的食物以水中的软体动物为主。当它们吃食时,总是将长颈弯下来,头部向后翻转,用它的弯嘴作勺,从水中撮起贝类来吃。
火烈鸟的成长过程也是嘴形不断变化的过程。火烈鸟的嘴在幼时并不弯曲,以后随着成长而开始由直变曲,并逐渐形成了形态奇特却又运用自如的弯曲长嘴。火烈鸟的嘴和眼生得与众鸟不同:嘴细长弯曲向下,形似仙鹤,色多淡红,基部为黄色;眼睛又细又瘦,与它那庞大的身躯相比,显得很不协调。
火烈鸟共有三属:大火烈鸟、小火烈鸟和阿根廷火烈鸟。其中大火烈鸟生活在美洲的大西洋海岸及墨西哥湾沿岸,在智利有一亚种,生活在内陆。火烈鸟喜欢群居,在非洲的小火烈鸟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群,最大的群体达上万只。火烈鸟在飞行时有一定队形,和雁一样也有带头鸟;但雁行是由单一的个体组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排列,而火烈鸟则不然,是成片飞行的。
火烈鸟毅力惊人,它们善于长途旅行。过去人们一提到火烈鸟,就把它同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联系在一起,以为火烈鸟的故乡就是在这个半岛上。其实,它的老家是巴哈马群岛,特别是大伊纳瓜群岛。这里的火烈鸟大约有2万只,是美洲最大的火烈鸟栖息地。每年年末,成群的火烈鸟都要到佛罗里达半岛旅行一次。
从生活习惯上看,由于火烈鸟是涉禽,所以世世代代都和水结下不解之缘。火烈鸟一般选择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上筑巢,有的筑于泥滩,也有的筑于水里,巢多采用潮湿的泥土作材料。
当它筑巢时,会用喙把湿泥滚成小球,然后用脚把小球一层层砌上去,最后筑成上小下大、顶部有凹槽的土墩。从远处看去,每个鸟巢就像一个倒立的水盆。有时急躁的火烈鸟不等泥干就匆匆搬入新居。
火烈鸟每年营巢一次,新巢多建在老巢上,就像翻盖楼房一样。更有趣的是,火烈岛为了接近水源,常常把它们的巢排列得整整齐齐,七八只鸟巢并排矗立,构成了一个很有秩序的“小村落”,巢与巢之间相距60厘米左右。
火烈鸟一般在10~11月份产卵,每次产卵2枚,卵呈淡白色。幼鸟出壳以后,只要羽毛一干,就马上能下地行走,第二天即可下水游泳。火烈鸟游动时,颈伸直向前,颇似游泳健将。
火烈鸟也是一种命运多舛的动物。非洲肯尼亚纳库鲁湖被誉为“火烈鸟的故乡”,但这里曾经有一大批火烈鸟连续神秘死亡。后来在一群志愿者的努力下,湖里重新聚居了300多万只粉红色的火烈鸟。最近一段时间,这里的火烈鸟数量还在不断地增加。
相关知识全接触
巴哈马群岛
巴哈马群岛是西印度群岛的3个群岛之一,位于佛罗里达海峡口外的北大西洋上,由700多个海岛和2400多个岛礁组成。巴哈马群岛上的原始居民是阿拉瓦克族印第安人,通用英语,首府是拿骚。巴哈马群岛景色非常美丽,旅游业很发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巴哈马群岛上还有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故居,海明威在比米尼这个小岛上生活了3年,写下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