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宝宝因懂事而大受赞赏,而有的宝宝则因为乱摔东西、喜怒无常而让人哭笑不得、手足无措,而有的宝宝从小就表现出有主意,比较任性,令父母“头疼”。其实,宝宝的良好性格是靠平时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作为爸爸妈妈就更加要注意给宝宝做个好的榜样,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宝宝培养一个良好的性格,让宝宝在未来的道路上更能经历风雨,取得成功。
孩子发脾气,大人怎么办
发脾气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幼儿期正是孩子情感发育的敏感时期。孩子由于缺乏一定的控制情绪的能力,所以很容易冲动、哭闹。此时,爸爸妈妈们应该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与心理变化,巧妙应对,不能一味地迁就,也不能认定孩子发脾气就是乱发脾气,不可惊慌也不可跟着大动肝火。更重要的是,幼儿时期的孩子都喜欢模仿,如果家长脾气火暴,不仅不能以暴治暴,反而成了孩子学习的反面典型。
发脾气二三事
宝宝发脾气时,家长总爱想得过于复杂。其实,多数时候都是一些简单因素造成的。比如,马路上人挤人,汽车喇叭叫个不停,我们不知不觉就烦躁起来,稍不顺心,就想找人吵一架。宝宝也是一样。有时候,宝宝发脾气,并不是因为有着什么十分复杂的原因,大人就往最简单的原因上猜:热了?困了?还是饿了?累了?先解决了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再找其他复杂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问题常常在这一阶段就解决了。
发脾气观察
通常,孩子发脾气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3~6岁的婴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想要试着自己去独立地解决一些事情。但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常常弄巧成拙,当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时,他就会着急,发脾气。一是大人强迫他去做一些事情,他不愿接受,于是就用发脾气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由于父母过于娇惯,只要孩子一发脾气,就立刻满足孩子的愿望,从而孩子揣摸透了大人的心理,便会通过发脾气来要挟大人满足自己的要求。
专家方案
(1)如果宝宝发脾气,要先估计一下他是不是饿了,累了,或者有什么基本的要求,先要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
(2)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向其他的内容,待情绪稳定后再加以教育。如果在他发脾气的时候和他理论,他一定听不进去,等事情过去了,他心情平静时,可以和他谈谈,这样效果会好。
(3)发脾气是宝宝想要吸引你注意的一种方法。你越注意他,他的脾气就越厉害。最好的办法是你离开房间,不必担心他会哭坏,宝宝一旦觉得缺氧就会吸口气(但要注意对于乱踢乱喊的孩子,要把一些有危险性的物品移到他拿不到的地方)。慢慢地他会认识到,发脾气并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
(4)如果宝宝好打人,而且通过教育一时难以改正,还可以采取短时间地剥夺其一些权利的方法,比如游戏权利或将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暂时没收等,使宝宝认识到打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不好的,只有不打人了,小朋友们才乐意和他玩,以帮助他改正缺点。
(5)要立一点“规矩”,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常常和他说说,虽然不会立刻奏效,但逐渐他会懂的,这就为他分清对错,知道怎么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切忌因此而大发脾气,使孩子更加急躁,这样不仅矛盾得不到解决,而且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脾气越发越大。家长应耐住性子,循序渐进,慢慢帮助孩子改掉发脾气的坏习惯。
(6)对于宝宝行为转变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家长都应及时给予鼓励,使宝宝明白打人不是好孩子,大人不喜欢,有错就改大人才喜欢。比如,当他表现了一点控制自己的能力时,就要有针对性地表扬,或者本来他发脾气时要扔东西,这回虽然发了脾气,但没有扔东西,也应该表扬。
知识导读
有的宝宝,天生的个人气质就是比较敏感易怒的,对于这样的宝宝,妈妈要做好思想准备,没有妙方可以让他突然转变,只能无条件接受,长期慢慢耐心引导,帮助他逐渐养成快乐的性格。如果宝宝喜欢听故事,那么妈妈可以找一些关于情感方面的故事,讲给他听。并让宝宝在故事中感受如沮丧,紧张,发怒,嫉妒等情感的危害,让它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地看到各种行为的后果,学到平静的沟通,协商和妥协才是解决问题的更健康有效的方法。
TIPS:避免疲倦 挫折
疲倦和遭受挫折通常是孩子发脾气的基本原因。挫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它们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孩子必须要经历一定的挫折,才能树立起坚强的性格。但是,如果孩子在疲倦的时候再遭受挫折,其结果必然是大吵大闹。因为孩子疲倦时,容忍挫折的能力最低。所以,在孩子疲倦的时候,家长除了让孩子休息外,应让他做一些比较简单,容易成功的事情,减少孩子发脾气,并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正确引导,消除婴宝宝嫉妒心
嫉妒”已经成为不少宝宝的心理通病,使宝宝吃不香、睡不好,严重损害了宝宝心灵和身体的健康。所以,爸爸妈妈应当帮助宝宝克服这一缺点,引导宝宝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珍惜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把它们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动力。为培养宝宝的好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宝宝嫉妒二三事
宝宝从1岁半开始就已经滋生嫉妒情绪了。几乎所有转移家长注意力或者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大事小情,都能引发宝宝的嫉妒心。内向一点的孩子多会通过吮吸拇指,抚弄头发来缓解这种情绪,而外向一点的孩子则会以尖叫、哭闹或其他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嫉妒是宝贝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说,嫉妒也是宝贝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本能,所以,即使孩子有了嫉妒倾向,也没必要把它看得像洪水猛兽似的过于严重。
宝宝嫉妒观察
嫉妒这种“负面情绪”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专家曾发现,有的不足周岁的婴儿当看到母亲给其他婴儿哺乳时,也会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不安反应,甚至哭闹起来。而长大到学龄前的五六岁时,嫉妒会更频繁地升上心头。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学会了“掩饰”自己的嫉妒。过去,人们通常觉得男孩子心胸比较开阔,不像女孩子那样爱嫉妒,但是,斯坦贝格的统计却显示:在男孩中,嫉妒一样十分常见;嫉妒的对象往往是关系较亲近的同桌、好友甚至年龄相差不多的兄弟姐妹。经常嫉妒他人的孩子,大多性格怪诞、不思进取,缺乏伙伴。一般来说,过分的嫉妒心态可能摧毁理智,扭曲人格。因此,一旦发现孩子表现出嫉妒时,你必须尽最大努力帮助他控制并给予引导。
专家方案
[引导宝宝加强自我意识]对于有嫉妒表现的宝宝,家长要关心其言行,引导宝宝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把它们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同时,客观地对待宝宝的优点和缺点,让宝宝清楚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启发宝宝分析、判断]要让宝宝知道:仅仅对比较结果是低层次的,要帮宝宝分析出嫉妒对象成功的原因,帮助宝宝找出超过对手的途径,避免宝宝因嫉妒而产生自卑、自弃、执拗、攻击等不良心理。
[激发宝宝的竞争意识和自强信念]鼓励宝宝要“追上他”而不是“生闷气”,让宝宝把对手当做目标,开导宝宝把嫉妒心理转变为竞争意识。如果宝宝的情绪已经受到了伤害,父母不妨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他们用积极的情感代替伤害性的情感,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促进宝宝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树立宝宝的自信心]宝宝的嫉妒心多是由于不如别人,所以有嫉妒心的宝宝多少会有自卑感,嫉妒心强者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内耗,父母要帮助宝宝消除自卑心理,告诉宝宝“你也可以像某某一样”,帮助宝宝树立自信心。
[警惕自身嫉妒心理的表露]孩子的性格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因此,父母无意间嫉妒情绪的流露,很可能会成为宝宝效仿的榜样。爸爸妈妈应该有意识地避免在宝宝面前表露“嫉妒”,为宝宝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知识导读
一般来说,在宝宝1岁半之前,暂时还不会表现出妒意,但随着宝宝越来越大,越可能与周围的伙伴攀比,对自己几经努力也无法达成的目标心存不甘,而对“幸运儿”的心理排斥和强烈的妒意就开始显现出来了。从成人角度看,嫉妒面是待人不够宽容,而对于婴幼儿却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是成长的副产品。通常,嫉妒心理强烈的小孩,好胜心也越强烈,愿意为某一方面超出同龄人而付出双倍的努力。所以,从这一观点出发,父母要做的是解决孩子因此而产生的虚荣、攀比、说谎、任性等负面因素,而不是把嫉妒背后的进取动力也一笔抹煞。
TIPS:别不小心“吃”嫉妒
宝宝的饮食营养对宝宝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于是不少爸妈就把“吃”当成排名第一的“硬道理”,只要孩子肯吃饭,什么哄骗手法都用。比如,妈妈总爱说“你再不吃,我就把它送给隔壁的茗茗了”,“你要是不好好吃饭,我就做红红的妈妈了,不要你了”。听到这话,宝宝果然把饭吃了。殊不知,当你在得意这一招儿很管用的时候,可能已经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宝宝吃进了食品,同时也“吃”进了嫉妒。对于婴幼儿来讲,“吃”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父母应尽量用正面的、积极的教养方式,注意不要这样招惹宝宝,避免无意中拔苗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
走进幼儿园,谨防沾染坏习气
一般情况下,孩子到了3岁左右,家长就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里人的看护负担,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习惯等。但是,幼儿园有时也成了孩子们相互学习坏习气的场所,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宝宝,谨防沾染坏习气。
幼儿园二三事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送宝宝上幼儿园也是一样:一方面,送宝宝上幼儿园能够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培养宝宝与人、与社会的交往能力;并且能够接受相应的教育,使宝宝以后对学校不至于陌生。但是,另一方面,宝宝在幼儿园里很容易由于相互接触而患病;或者被别的小朋友欺负;再者,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爱模仿的阶段,所以,也特别容易和其他孩子学一些坏习气,比如打架,哭闹,嫉妒等。
幼儿园坏习气观察
进入幼儿园,也就意味着宝宝迈入了社会大家庭。从此,他在幼儿园里呆的时间要比跟爸爸妈妈多。在这里他接触什么样的人,学什么东西,都是父母无法掌控的了。但是,这一时期,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很差,往往看到别人怎样,他就怎样,所以,难免会学来一些坏习惯。比如,在幼儿园里,小家伙可能发现,只要小朋友一哭,老师就会来哄他抱他,一哭就有人关注。因此不觉中,他就把哭当做了武器。还有的宝宝养成了爱啃手指甲的坏习惯,或者在家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甚至还学会了骂人,向人吐口水等。虽然,这些坏习惯可能的的确确是从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那里学到的,但是,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在小朋友们相互的摩擦和碰撞中,以及幼儿园老师的教导下改正过来。
专家方案
[打架]因为幼儿园里孩子多,一旦一个孩子以打架的方式取得“胜利”后,其他的孩子很快就会模仿。在一些幼儿眼中,打架其实是一种社交方法。这是因为幼儿掌握的语言技巧有限,无法准确表达他们的想法,因此,如果他们想表达“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玩儿”时,很可能会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推搡。
解决方法:处理这种情况时,父母需要准确地了解孩子为什么要打架。比如:“你是因为不想让他动你的玩具,才打他的,是吗?这样做可不行!”——用类似的对话了解事情的原委,然后教给他如何与小朋友沟通,比如:“别动我的玩具,否则不跟你玩儿了”等等。当然,父母更要以身作则,以防让他们错误地认为打架是一种正常的社会行为。
[哭闹]很多家长发现,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比以前爱哭了。这可能是因为在幼儿园里,只要孩子一哭,老师就会立刻过去安慰他。所以,时间一长,宝宝便认为,哭是一种很好的武器。
解决办法:家长一定不要迁就孩子的这种习惯,应当采取漠视的态度,即让孩子知道,哭不是万能的。一般让孩子自己冷静一会儿,他自己就会好的。同时,等孩子不哭的时候,告诉他,没有人喜欢爱哭的孩子,有什么要求应该告诉爸爸妈妈,而不是大哭大闹。
[呆不住]玩儿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在很多幼儿园里,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快乐和知识。宝宝自然不知道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只知道玩儿很有意思,所以,不愿意静下来。
解决办法:强化正确行为,坚持正面引导。坐不住的孩子有时若能安心游戏和作业,应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如果乱跑、大喊、恶作剧时则应给予批评或取消某种权利。另外,多培养孩子的兴趣。利用孩子爱玩的特点,让他多参加一些有趣而又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活动,如搭积木、玩橡皮泥、拼图游戏等,延长他们活动的时间,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知识导读
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别人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通常情况下,孩子模仿的都是可以引起别人注意的一些行为方式,这是由于此年龄段的孩子有一种心理:就是喜欢被人关注,所以凡是能引起别人注意的行为,几乎都可以成为他的模仿对象。
TIPS:不要过早把孩子送到托儿所
要像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一定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成熟到足以承受和妈妈分开的程度。对于不满2周岁的孩子来说,只要看不到自己的妈妈,他们就会以为妈妈水远地从自己身边消失了,从而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安。—般来讲,只有当孩子长到3周岁左右的时候,他才能产生“妈妈只是暂时不见了,一会儿还会回来”的想法。而不满2周岁的孩子,表达能力还非常欠缺,很难判断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究竟如何。所以,对于不满2周岁的孩子,尽可能不要把他们送到幼儿园去,以免在他们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当然,每个孩子的差异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即使在2周岁之前送到幼儿园,也不会觉得不安,而有的孩子则可能四五岁了,还是不肯上幼儿园。通常,女孩子在这方面成熟的要比男孩子更快一些。
亲子互动,让孩子乐于帮你干活儿
生活中,你的孩子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吗?比如:铺床叠被、洗袜子、洗手绢……也许他们还做得不够好,叠的被子不整齐,手绢洗得不干净,但是他们一定得有意愿去做。如果他们不愿做这些事的话,那么父母就该检讨一下自己的教育了,因为,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非常重要。
孩子劳动二三事
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舍不得让他一起参与家务,等到孩子大了,才开始指挥、吆喝孩子做这做那,结果孩子参与家务意愿低落。这就是没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或是没有感到劳动的乐趣的原因。专家表示,一岁半至三、四岁左右,正是孩子发展自理能力的阶段,如果发展的好,孩子的自主性会提高,且有助于建立自信的人格。若此时未能建立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将会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在人格的发展上也会出现问题。所以,这个阶段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学习自己动手做事。
孩子劳动观察
在我国,一直以来,家长都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即使是力所能及的也不愿意让孩子插手,以致养成孩子不爱劳动的习惯。但在美国,父母很注意培养孩子勤劳的习惯,不妨看看他们是怎样教孩子做家务的:
贴出每周要干的家务,因为大多数孩子都难于完成需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给某一孩子去干,这样可以增加他的责任感;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做最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和家人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只在吩咐他们做家务;向做家务的孩子道谢,称赞是适于孩子的一种鼓励方式。大部分美国孩子常做的家务劳动有以下几种:帮助父母安装或修理一些旧东西,从中可以学到的技能常与阅读、数学、逻辑、信息和任务的组织能力有关;帮助父母换掉水龙头中用旧的垫子、更换保险丝、安装挡风窗户、修补破损的楼梯,从中可以学到一些生活技巧以及一些物理学基本原理。
专家方案
这里所说的劳动,对孩子来讲,不过是一些简单的家务,父母可以在生活中给孩子提供一些“工作岗位”,从而逐渐地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但父母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让孩子知道做家务是所有家庭成员的事。孩子应该知道做家务是所有家庭成员的事,做家务就可以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和能力。
第二、给孩子分配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让三四岁的孩子做一些如把报纸拿给爸爸,给妈妈拿双拖鞋,把自己的垃圾、废纸丢到废纸篓中去等十分简单的事情。切记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做超能力或他所不喜欢做的事。如果负担过重,责任重大,则会使孩子泄气,对做家务产生厌恶感。
第三、选择“工作岗位”应有的放矢。这里有两个原则值得借鉴:一是“推进”,可以为孩子选择与其长处相关联的劳动。如孩子喜欢看母亲做菜,家长可以让孩子试试手。二是“弥补”,可以选择一些对孩子弱点进行锻炼的劳动活动。如孩子腼腆,可以安排让孩子上街购物等。
第四、使工作变得有趣。劳动不应成为一种惩罚去让孩子承受,那样,孩子只会增加对劳动的厌恶感,变得更加不爱劳动。
第五、要经常鼓励和表扬。当孩子主动地做了哪怕一点事,都要称赞他、鼓励他,这样会大大提高孩子做事的兴趣。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不要唠叨,因为这样常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教导孩子的时候,要贯彻始终。如果父母能够持之以恒,孩子学好就是迟早的事情。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妨让孩子做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料理和家务劳动,给孩子一些机会,让孩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形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知识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或爷爷奶奶的格外疼爱自己的孩子,根本不舍得让孩子动手做家务。其实让孩子做一点简单的家务根本就不会累着孩子,反而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一方面,孩子多参加劳动,等于增加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大大增加,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于以后养成独立的性格也是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TIPS:懒孩子不是天生的
很多家长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懒,什么都不愿做。其实,孩子小的时候并不懒。他们渴望学新东西,认识周围环境,探索新事物,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例如:扫地、洗碗等等,总是跃跃欲试,可是在他们参与劳动或有干活的积极性时,有些父母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怕孩子弄坏东西,弄脏衣服,而加以制止。当他们想勤快一下时,父母硬是加以阻止,这样,就使孩子们失去了尝试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对劳动的兴趣。从此他们便心安理得地等待父母的伺候。直到长大,越来越懒了,父母才像刚刚发现一样地惊呼:“这孩子怎么这样懒!”
承担自己的错误,让孩子认识责任
孩子做事往往只重视行为过程本身,但对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想过。然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责任感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没有责任感的人势必会没有立足之地。而婴幼儿本身缺乏对责任感的认识,也缺乏自控力,如果没有父母的指导,孩子是很难懂得这点的,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就必须让他们习惯于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责任感二三事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以后,为了培养小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都会养一些小宠物。但养宠物有时会带来很多麻烦和危险,比如小猫小狗会让家里变得更脏乱,加重了妈妈的负担,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看护不到抓伤孩子。因此,如果要为孩子养宠物可以选择一些有自己专门小房子,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活动的小动物,这样可以避免孩子直接接触,而且这种小动物比较懂得照顾自己,也比较爱干净,最主要的是这个小家伙很可爱,比如:小金鱼,小白鼠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责任感观察
生活中,有些孩子受到一点委屈,便离家出走,更有甚者,竟然自杀。心理学家分析认为,孩子有这些极端行为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就是孩子,有什么责任感可言,长大后责任感也就自然会有。其实不然,孩子就像一株幼小的树苗,只有呵护和关爱是不够的,还要修理多余的侧枝和摘除染病的叶子,不然,等树已定型,就像孩子的心理已经形成某种定势,要改变孩子根深蒂固的观念就困难了。父母还应针对孩子的脾气和性格,适时正确地引导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凡做任何事都要想好前因后果,特别是后果,更要想清楚。只有长期努力不懈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才能在孩子做“傻事”时会想到后果,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对父母负责任。
专家方案
到底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几乎是每个家长都想知道的,为此,专家建议:
(1)孩子在3~4岁时,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一个大好时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常十分执拗,什么都要自己做。此时可让孩子自己独立去完成“工作”,如收拾自己的玩具、整理自己的房间,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等等。
(2)签订责任合同。孩子做事多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让他明白什么该做、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
(3)对有责任心引以为荣。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责任感都要进行表扬和称赞。这样就激发了孩子对事情负责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
(4)自己的事自己负责。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让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补救自己的错误。对孩子来讲,做错事是难免的。如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自己买了还给人家,这样能让孩子懂得,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就该由自己负责。同时,父母也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他们负责任。
知识导读
在许多家庭里,父母希望通过日常琐事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而事实上,如果强制坚持让孩子做这些日常家务,结果可能会是孩子的顺从,但于培养责任感无益。因为责任感只能从内心产生,由从家庭中和社会中吸取的价值观中慢慢培养和指导。
尽管孩子可能很礼貌,把自己和房间都收拾得很整洁,家庭作业也做对了,但是他们还是会作出不负责任的决定,特别是那些很少有机会自己作出选择、培养自己内心标准的孩子,更容易作出不负责任的决定。价值观不可以直接传授。孩子只会被那些他们爱戴、尊敬的人同化,进而吸收他们的价值观,并且成为孩子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孩子责任感的问题就回到了父母的价值观问题上。
TIPS:别让爱掩盖了孩子的责任感
作为父母,关心、爱护孩子是天生的本能。可是,很多父母在关心、保护孩子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是需要学会负责任的。他们总是怕孩子辛苦,有的家长替孩子做值日,为孩子洗衣服、袜子,有的甚至替孩子做作业……长期这样,孩子不知道怎样自己照顾自己,更谈不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了。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由于受到过多的呵护,因此不用自己动脑筋,从吃、穿、用到上什么学校、报考专业、选择工作,都有家长的关照。这种孩子多数会变得自我意识很强,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而不管不顾别人的感受;同时,因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得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漠不关心,缺乏基本的责任感。所以,父母的爱也要适度,别让爱掩盖了孩子的责任感。
放开手脚,给宝宝一方自立的天空
自立是宝宝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依恋、安全感、恐惧感……很多的感觉都会对宝宝的自立产生强烈的影响。如何才能让宝宝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强自立其实有很多的窍门,关键看父母如何针对宝宝的特点,采取特别的方式向宝宝“传授”这些窍门。
自强自立二三事
很多家长可能都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天宝宝要求自己玩游戏了。其实,这种独自游戏是宝宝自立的萌芽。爸爸妈妈一定要放手让他们自己玩,给孩子独立的私人空间。这并不等于说父母可以对宝宝大撒把,而是在必要的指导和引领之后,远观孩子、“解放”孩子。父母可以尝试让小宝宝体验自己“当家作主”的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玩什么和怎么玩会有更多的花样,单独游戏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对父母的依赖会越来越少,距离自强自立也就越来越接近了。
自强自立观察
父母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自强自立的精神。然而我们看到的却很令人担忧,比如:有的孩子依赖性太强,凡事依赖父母,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不会做;有的孩子缺乏上进心,整天疲疲塌塌不见起色;有的孩子经不起一点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有的孩子玩心太重,玩起来劲头特别大,一坐下来读书就无精打采,甚至厌学、逃学……
孩子不自强,不能全怪孩子,有三个主要原因应重视:
[怀疑孩子的能力]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总是持怀疑甚至认为孩子不行的态度。
[打击孩子的自信]否定评价和责备太多,肯定孩子的评价实在太少。
[限制孩子的自由]包办、代替太多,孩子自主性被严重束缚。这些原因积以时日,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弱,没有了自信,谈何自强?
专家方案
随着宝宝渐渐长大,他们会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想要尝试自己去做事,学会自立。那么,爸爸妈妈如何帮助宝宝的自立梦想变成现实呢?
[安全的家庭港湾]真正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就要允许他不断地去探索周围的世界,适应不同的氛围。所以,家庭内部的安全性对于宝宝的自立尝试是非常关键的,要注意把家里所有危险品都束之高阁,代之以安全有趣的玩具,这样既可以给宝宝更大的自主权,你也会更加安心。
[一切由宝宝做主]有的时候设限是必要的,但有的时候让宝宝成为家庭领袖,也是一种新鲜的尝试——即使他的决定听起来很幼稚可笑,宝宝也有了学习和认知的机会。比如六月份,他却决定穿滑雪服。随他去好了——聪明的他怎么会不知道热呢,自己就会脱下来了。
[及时引导有助自立]成功的做好一件事情,会让宝宝很有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你也需要细心仔细地引导他:把整件事情分成几块,协助宝宝逐一完成。
[邀请宝宝参与家务]当宝宝想参加你的劳动,不要拒绝,邀请他一起来工作!当然要想好让他做些什么,既不会帮倒忙,同时满足他的好奇心。
[给予自由勿插手]如果你为宝宝安排了一项工作,就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你很着急,比如早上要上班等,你可以给宝宝一个时间限制——这样会比你代他完成,更让宝宝有成就感。
[表达你的爱意]不断让宝宝感觉到你浓浓的爱,不断鼓励他独自去尝试新鲜事物,会在你的鼓励中逐渐树立起自信心。不过当他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千万不要推开他,你才是他最坚实的保护者。
知识导读
面对娇嫩的新生儿,很多父母简直都有些不敢碰触。其实,婴儿的生命力之强有时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不小心将软软的头颈向后仰了,并不会伤着他;未闭合的卤门总叫人担惊受怕,但它被粗帆布一样的薄膜覆盖着;当他有近4kg体重时就开始自行调节体温了;他们饿了会哭,尿了会闹,困了会睡;甚至对大部分病菌也有良好的抵抗力;而且他们每时每日地成长着。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即便是在刚出生不久、极度需要照顾、依赖成人的条件下,婴儿仍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内在成长力是未来独立的基础。因此,只要父母加以正确的引导,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自强自立的好孩子。
TIPS:抓住成长转变期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经历过,一个本来恬静的孩子,现在常哭闹不休;一个乖顺的孩子,现在什么都说“不”了……这就是幼儿心理发展的转变期,是心理成长的表现,故称为成长转变期。
父母应当抓住幼儿成长转变期细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独立意向,为其成为自强自立的好孩子打好基础。一旦发现孩子有了独立意向,家长一定要敢于放手让他做想做又能做的事,对他经过努力做成的事给予适当鼓励。这样,让孩子在成长转变期的独立要求得到满足,就会使转变期顺利过度到稳定期。
抓住时机,教育会事半功倍
在教育的内外环境皆不尽如人意的前提下,家长们常常为教育孩子的问题犯愁。确实,教育子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家长如果能处处留心观察,准确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适时地对子女进行引导和教育,也完全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性格健全的人。
教育机会二三事
春节大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了,因为宝宝会收到压岁钱。而这时也是教育宝宝的一个好时机。因为是习俗,宝宝常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如何抵消宝宝这种心理呢?过年前,父母可以让宝宝为亲朋好友准备一点“礼物”,让宝宝自己决定送什么,可以是宝宝自己做的贺卡或卡通书、小玩具。这样宝宝收压岁钱的时候,就能接受明白这是“礼尚往来”了。另外,父母带宝宝拜年的时候,一定要给宝宝表现的机会,让他知道他也是你们全家拜年行动的一份子,这很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性格教育观察
目前,不少婴幼儿家长不是把教育的注意力放在对婴幼儿潜能的开发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上,也不是放在对婴幼儿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做事能力的培养上,而是过早的、片面的进行认知教育。殊不知,让父母沾沾自喜的“聪明”宝宝的脑子里却是一片茫然,孩子对从自己口中说出来的东西根本不知其然。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严重者还会造成智力障碍。当然,有些孩子确实因为早期的认知教育而谋得了一只较好的饭碗。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和将来,现在的婴幼儿将来所面对的将不再是如何应试,而是怎样做事。即使分数再高,没有一个良好的性格,也很难适应高度的竞争;即使智商再高,没有情商的支持也难成大业。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和性格。
专家方案
[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进一步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既可防止孩子过于骄傲,又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
[感受到委屈的时候]家长要主动以冷静、宽容、同情的态度去帮助解释,进行宽慰,孩子就会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
[老师来家访的时候]家长不宜单纯地告状,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这样孩子不会在小伙伴面前自卑。
[困难失败的时候]这时,家长应首先肯定其成绩,然后对不足之处给予点拨,帮助孩子重新建立信心,走出困境。
[有较大过失的时候]除了明确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家长要理解、体谅孩子。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会变得畏首畏尾。
[对某一事物怀有浓厚兴趣的时候]不能打击、扫兴,应积极支持、鼓励。要知道兴趣能推动宝宝寻求知识,激励宝宝深入钻研。
[有集体活动的时候]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孩子集体观念的好时机。
[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家长要抓住这时机,对孩子加以鼓励,提出适当目标要求,既避免了孩子嫉妒心理的产生,还可以让孩子满怀热情地努力。
[外出作客或家中来了客人时]这种场合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应多谈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恰当地提出自己的希望。
知识导读
方法很简单,就是听到宝宝哭时自己要沉住气,先和他说说话,告诉宝宝你在做什么,等一分钟妈妈就来陪他,宝宝能从妈妈熟悉的声音中得到安慰、消除内心的恐惧;如果宝宝仍旧哭,索性让他哭上一会儿,这有助于培养他的耐心。等你把事情告一段落再看看他是饿了、尿了,还是困了。如此操练一段时间,宝宝对“延迟呼应”的态度就会从“愤怒”变为平和了。宝宝最初的反应可能会很激烈,不必担心,这是小家伙和父母进行心理较量的必经阶段,他巴不得用哭声将你迅速吸引到自己跟前;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终将也能扛得住,并接受等待。而且,适度的哭还能增加宝宝的肺活量,对孩子的健康很有好处。
TIPS:教育要保留童心
心理学家提醒说,在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多保留几分童心。因为只有符合了婴幼儿的心理,他才能接受你的教育,如果一切都是按照大人的模式来进行,孩子一定会因不能适应而反抗。所以,家长应尽量避免使用带“不”的堵塞式语言,要多使用带“应”字的疏导式语言;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这样才不会在孩子天真地心灵里蒙上谎言的阴影;如果要纠正孩子的错误,最好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或者用儿歌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这样,即易于被孩子接受,还让他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用婴幼儿的心态去理解婴幼儿的行为,用婴幼儿的眼光去看婴幼儿的世界,用婴幼儿的语言去和婴幼儿交流,这样,孩子才更愿意接近你,才更容易接受你的教育。
家长做榜样,让孩子乐观开朗
我们可能都有体会,具有活泼开朗性格的人能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够大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而且兴趣广泛、积极向上,能够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必备。但是,乐观开朗的性格需要从小培养,所以,如何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就成了家长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乐观开朗二三事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戈登教授曾提出过“莫扎特效应”的理论。通过一个想像力测试,戈登教授发现,测试前听过莫扎特音乐的孩子,大脑活动将会增强,思维更敏捷,行动更有力。而且更为奇妙的是,孩子的性格也更加开朗。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莫扎特音乐不单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更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EQ”(即情绪智商,简称情商)。EQ好的孩子开朗,爱笑,容易沟通,容易教养,不会动不动就哭闹。所以,想要你的宝宝心理更健康,具有良好的情绪智商,不妨让他常听听莫扎特音乐。
乐观开朗观察
孩子都是天真活泼的,到处给爸妈惹麻烦,可是有些宝宝却不爱说话,不喜欢和旁人甚至别的小朋友来往,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被别人骂了还会长时间记仇等。根据生理学的研究,婴幼儿性格可归纳为三种:易激动型、易抑制型和拒绝癖型。上面讲到的孩子属于第二种,从其气质来讲,属于抑郁质。抑郁质的宝宝往往性情脆弱、动作迟缓,回答别人问话总是含糊其辞,显得拘谨不安等。抑郁质的幼儿容易形成细心、谨慎、自爱、谦让、温和、有想像力等品质,但也容易出现怯懦、多疑、孤僻、无自信等缺点。一旦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由此倾向,应当及时加以引导,让宝宝早日回到活泼开朗的队伍中来。
专家方案
(1)切忌对幼儿公开指责,即使孩子确实没有做好,也不要在众人面前喋喋不休,并根据他们的能力适当调整要求,鼓励他们勇敢前进。
(2)培养宝宝的主动性,尽量让宝宝经常同与他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和交谈,特别要让他多参加集体活动,以培养他与人相处的能力。
(3)父母可要求幼儿园教师在宝宝参加集体游戏时,注意鼓励和夸奖他,使之有信心,不致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感到羞怯和自卑。
(4)培养宝宝的胆量,可能的话,可以让他离家,独自在亲友处住上一个时期,锻炼他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5)用游戏放松宝宝的心情。在游戏中宝宝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来创造和指导游戏,想胜则胜,想败则败,没有压制和约束,使他们的心情放松,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有利于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
(6)父母要做榜样。父母在处理问题时的乐观态度,对孩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渐养成乐观品质。当孩子遇到不利事情而悲观时,父母应带领孩子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衡量,并让孩子明白她的思想中存在的逻辑错误。
知识导读
影响乐观的因素很广,但最主要得有两点,一是孩子的天生气质,一是家庭的整体氛围。前者就是孩子本身的先天气质,受到遗传因素影响;后者也就是父母本人的人生观,如果父母本身较为乐观,做事总能从积极的方面去想,那么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就会比较乐观,反之,如果家长本身对待周围的一切比较悲观,那么孩子也很难乐观起来。
TIPS:健康的身体是活泼开朗性格的体质基础
如果你注意观察,不难发现,性格开朗的孩子一般身体状况都很好,对于同一个孩子来说,当孩子在健康的时候情绪通常比较好,而如果生病了,他的情绪和活动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平时很好,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按照规律去做,可是一场病之后全变了,这是因为生病时他受到了许多不同的待遇,容易打破他原来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让孩子有好的营养、充足的睡眠、足够的运动,以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为孩子拥有一个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