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约1212—1272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本姓翁氏,入继吴氏,四明(今浙江鄞县)人。绍定中入苏州仓幕。曾任吴潜浙东安抚使幕僚,出入苏杭一带权贵之门。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重。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
渡江云
西湖清明
羞红鬓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①。旧堤分燕尾②,桂棹轻鸥③,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注释”①重茵:厚毯子,比喻青草。②旧堤句:杭州西湖苏堤与白堤交叉,形如燕尾。③桂棹:以桂木为棹。
“译文”羞红了花面,仿佛轻蹙黛眉,微微含恨,在晚风中还未凋殒,飘落的花片如彩绣点缀着厚厚的绿茵。那苏堤与白堤交叉像燕尾双分,湖面上桂木桨的舟船像轻轻浮荡的水鸥,勒缰的宝马就倚着黄昏的残云。垂杨柳千丝翠碧凝着哀怨,沿着柳径渐渐进入一个花丛环抱如屏的仙境。如入迷津。令人回肠荡气,隔着花丛时时见到,她背面含羞的细腰身。我徘徊逡巡。或题诗门上,空自惆怅,或堕履不弃,牵梦萦魂。多少次幽约密会难有定准。我已发觉这段情缘全靠那留情的秋波一瞬,松宽了衣带全因为萌动春心。到明朝情事变迁,与我相伴只有凄冷烟云,满西湖都风雨愁煞人。远山青翠已黄昏,尘波澹荡,绿水无痕。
“赏析”本篇一说为悼亡词,但据词面意却难下定论。陈洵说:“此词与《莺啼序》第二段参看。‘渐路入仙坞迷津’,即‘溯红渐招入仙溪’。‘题门堕履’与‘锦儿偷寄幽素’是一时事,盖相遇之始矣”(《海绡说词》)。这也是对字面的分析,无有实证。吴氏生平由于史料所限,极难详考,夏承焘有《吴梦窗系年》,认为吴在杭曾纳一妾,不久亡故,二人感情甚笃,故“集中怀人诸作”,若“其时春,其地杭者,则悼杭州亡妾。”清明正是断魂时切。本词一开始便出语沉痛。“羞红鬓浅”,本当闹于枝头得尽天年,词人却毫无护花之意,竟恨其“未落”。这种奇怪的态度会引起读者深揭迷底的兴趣,故本词的中间部分即以追叙为主。末三句与起处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是“西湖清明”,心境一转,景色也大异其趣,《海绡说词》中接着说:“明朝,以下,天地变色,于词为奇幻,于事为不详,宜其不终也。”
夜合花
白鹤江入京①,泊葑门②,有感
柳暝河桥,莺清台苑,短策频惹春香③。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④。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⑤。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⑥。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注释”①白鹤江:在今江苏武进,与运河相逢。②葑门:在今苏州东南角。③策:马鞭。④壶箭:古以铜壶盛水,壶中立箭以计时。⑤吴馆: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的“馆娃宫”,在苏州灵岩山,此指诗人旧馆。⑥银罂:一种大腹小的酒器。
“译文”浓密的柳荫把河桥遮藏,亭苑中黄鹂的叫声格外清亮。短短的马鞭时时牵惹春花的清香。当时和那位美人也曾在这里夜泊,我们相依相偎共入温柔之乡。我的词才显得笨拙,只好尽情地痛饮美酒佳酿。我们共同剪着蜡烛结成的灯花,只嫌漏壶的滴声太快太忙。更难忘,我们终日在一起嬉戏游玩,在绿树成荫的大路上散步谈心,在横塘的水面上泛舟逐浪。一年间恍如一梦,我感到无限凄凉。仿佛是西湖的旅燕远远飞翔,吴国馆娃宫里的旧巢也空空荡荡。重游故地时我感慨万千,和往常一样,呼人连连把美酒斟上。山雨迅急而来,岸上的落花轻狂,伴随着几只归巢的乌鸦,飞向昏暮苍茫。如果再登到与故人同宿过的楼上,还有谁能与我共同凭栏,指点评说着芳草与斜阳?
“赏析”吴文英在苏、杭各有一姬,一去一死,本词的“有感”,即是感其苏州去姬而作。上片从姑苏风光落笔,以“短策频惹”交代频频出游,“惹”字,不光是惹动春香,更是揭开了回忆的序幕。下片惊醒,倍觉凄凉。“溪雨急”三句,虽是及目所见,但与其说是词境,不如说是心境。本篇虽是悲感万种之作,却选用响亮、飞扬的词韵,即是借此表现词人急狂、苍茫的失落无依之情。
霜叶飞
重九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①,香噀西风雨②。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③。记醉踏南屏④,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⑤。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⑥,夜冷残蛩语。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漫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
“注释”①荐:献上祭品,祭奠。②噀(xùn):含在口中的喷出。③荒台:即彭城(今江苏徐州)戏马台,为项羽阅兵处。南朝宋武帝刘裕曾于此大会众宾僚。④南屏:杭州西湖南有南屏山,且有“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⑤蛮素:代指爱妾。⑥小蟾:小月。
“译文”残断的云烟呵我的离愁别苦。令我情怀关切的事,是那斜阳映射的一片残红,渐渐隐没于经霜的林木。提了半壶秋水,插上黄色的秋菊,香气喷溢犹带着西风冷雨。纵然放开勒辔驰马飞奔,像翔鸟般轻飞迅疾,谁有心去凭吊凄凉、荒败的古台遗迹。记得曾经醉态朦胧,踏歌南屏,挥舞彩扇,寒蝉悲咽,我倦怠醉梦竟将身边的小蛮和樊素忘记。姑且在重九佳节传杯畅饮,无奈尘埃封闭了信笺,蠹虫蛀蚀了笛管,一首残断的词章,经过一年也懒得将它续完。初月映着东篱的斜影暗暗转移,夜晚冷凄,残剩的蟋蟀发出悲啼。我早早便生了白发,只因愁思万缕。突然惊起的狂风将我的乌纱帽卷去。随意地将茱萸观看仔细,只愿定下明年今日的约期,登到翠雾弥漫的山顶高处舒怀畅意。
“赏析”重五为思亲之日,本词所思显然是一起“醉踏南屏”之人。上片“断烟”一句定下全词基调,陈洵说“起七字已将‘纵玉勒’以下摄起在句前”(《海绡说词》),次句写斜阳,虽然“红”为暖色,只因隐于“霜树”,倍觉清冷。“半壶”二句关合时节,“半”字貌似无心,实已暗含蛮素既去,词人亦身若不全之意。“纵玉勒”二句情绪激荡,下片“慵”字承上“倦”字而来,“残蛩”亦与“寒蝉”相应,只是夜深更见时久。末“但约”二句,仅为无望之望而已,“现在如此,未来如此,极感怆却闲冷,想见觉翁胸次”(陈洵《海绡说词》)。
宴清都
连理海棠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芳根兼倚,花梢钿合①,锦屏人妒。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②。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③。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④,春盎风露⑤。连鬟并暖⑥,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凭谁为歌长恨⑦?暗殿锁、秋灯夜语。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注释”①钿合:即钿盒,有上下两扇。②燕股:钗有两股如燕尾。③嫠(lí)蟾:无夫的嫦娥。嫠,寡妇。④华清:即华清池。⑤盎:池。水盈溢。⑥连鬟:古时女人所梳双髻,叫同心结。⑦长恨:指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一双连理的树干如相依的鸳鸯,支撑出锦绣的篷帐。红花浓密繁茂,情意绵长,绿叶如碧云低垂,护卫着连理的海棠。美丽的树根交相倚护,柔嫩的花梢如钿合相互依傍,引惹得锦屏中的美人嫉妒感伤。和煦的春风中,海棠花如美人熟睡,双双倚卧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进入甜蜜的梦境,玉簪金钗遗落枕旁。多情的人高举红烛,用手把风来遮挡,遍照秾丽的海棠,尽情地细心观赏。月宫中的嫦娥见此情景,更加幽怨哀伤。人世间千千万万的人都感到孤单凄凉,有几人能像杨贵妃那样赐浴华清池,尽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风光。他们在温暖的芙蓉帐,同心共结,鬓发相傍。指天为誓,愿世世代代成伴成双。可为什么生离死别两茫茫,凭谁创作长恨歌,把绵绵此恨永久传唱?幽暗的宫门紧关紧锁,秋夜孤栖何其漫长?对着一盏青灯,只能独自凄伤。盼望着伊人归来,把旧日的盟约践偿。双双化作这连理的海棠,朝朝暮暮,花叶相依相傍,永远成对成双。
“赏析”此词咏连理海棠,却与一般的借物寓情的咏物词不同,它并没有明显的主观表露,指涉不确,但若细玩词意,还是能理出一个大致的头绪。上片写乐景美态,令人又妒又羞,下片“华清”五句承上,仍写连鬟同心,然而“凭谁”句转折一落千丈,直至歇拍。按此,则本词先写乐,后写哀,条理井然,只是下片“人间万感幽单”似乎来得有些突兀,陈洵在《海绡说词》中认为此句“将全篇精神振起”,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词人一开始虽极写树姿花态,并借助典故牵入李、杨情事,但言外之意并不限于笔墨之内,“锦屏人妒”等句便是暗示,可见作者写作目的更深更远,可谓措词委折,“其中所存者厚”。
齐天乐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飔乍起①,渺烟碛飞帆②,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③。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④,犹忆分瓜深意。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注释”①飔(sì):凉风。②碛(qì):沙洲,沙岸。③秋镜:指秋水如镜。④柔葱蘸雪:形容白皙的纤手。
“译文”烟波凄迷,我和桃叶在西陵路上相遇,十年间离魂缥缈像随着潮水落去。古老的杨柳如今又重新攀折,轻迅飘忽的鸥鸟忽聚又忽离,我独倚高亭追寻着往日登临的旧迹。凉风骤起,渺茫的烟雾弥漫沙洲,船帆似鸟翼飞起,暮色中的远山横着一道翠碧。只有江边的野花,同我共对着明镜般的秋水,映照着我的形容憔悴。在灯烛暗淡的华堂里送客,她眼波回转,顾盼生辉,犹如芳艳澄澈的流水。嫩葱一样雪白的纤指、凝冰一样素洁的玉臂,还记得跟她一道分瓜品尝的深意。当年她用过的酒杯,我原封保存不忍清洗,空入梦乡,漫洒零落的泪滴,却不见相思爱恋的云雨。可惜秋天的寒夜,在稀疏的秋雨里,蟋蟀杂乱地悲啼。
“赏析”首句提到西陵路,有注家指实为西湖一桥名,按此,则本篇当为怀念杭姬而作。陈洵说:“此与《莺啼序》盖同一年作,彼云十载,此云十年也”(《海绡说词》)。篇首以邂逅之地提起,“十年”句一跌,“古柳”二句先今后昔,“陈迹”句歇步。“‘凉飔乍起’,转身;‘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空际出力;‘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收合”。换头开始追叙,至“清尊”句煞上,末以凄景作结,倍觉伤感。
花犯
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小娉婷清铅素靥①,蜂黄暗偷晕②,翠翘攲鬓③。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④。才知花梦准。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⑤。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鬓鬒⑥。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⑦。
“注释”①靥(yè):酒涡。②蜂黄:形容水仙黄蕊。③翠翘:翡翠头饰。④葱茜(qiàn):青翠色。⑤湘娥三句:相传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即舜之二妃娥皇、女英追之不及,南望恸哭,自投湘水而死。⑥绀(gàn)鬒(zhěn):美发。⑦台杯:大小杯重叠成套。
“译文”如同娇小秀美的仙女,雪白的花瓣带着浅浅的笑纹。蜂黄色的花蕊暗自含羞而微带红晕。碧叶如翡翠的头饰斜在两鬓。昨夜的空庭中寒风凄紧,在朦胧的月光下忽然把你相认。北风凄紧,一阵凉意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刚刚送走拂晓的晨风,友人便送来一盆碧绿的水仙,这才惊诧花梦的准确。是湘水水神化成此花的淡香鲜新,似乎凌波走过很远的水路,尚带有古岸荒云的遗恨。在台阶前如果出现你的身影,淡淡的香气芬芳氤氲。连那经冬耐寒的冬梅,也要悄悄收藏她的神韵。把你放置在熏炉的旁边,忽儿又移放靠着精美的绣枕,以便我可以时刻欣赏美人的丝丝鬟鬓。料想友人也和我一样,对你格外喜爱关心,在清华池馆畔里与你朝夕相守。为你而把清酒连连满斟。
“赏析”本篇咏水仙,却不是纯粹的咏物词,从词题“郭希道送水仙索赋”可知,又是一首酬答之作。水仙清纯娇美,词人将它写得似人似神,空灵轻婉。“自起句至‘相认’,全是梦境,‘昨夜’逆入,‘惊回’反跌,极为送晓色一句追逼;复以‘花梦准’三字钩转作结”(《海绡说词》)。上片词不离花,又关合词题,叙事富于戏剧性。“湘娥”数句点出“水仙”之“仙”。全首将花、人、神有机地杂揉在一起,笔法奇幻,又有人情味。
浣溪沙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译文”那道门隔着深深的花丛,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夕阳默默无语地渐渐西下,归来的燕子仿佛带着忧愁,一股幽香浮动,她那纤纤玉指扯起了小小的帘钩。坠落的柳絮静静无声,春天的泪滴在飘零,浮云投下了暗影,明月含着羞容,东风降临此夜,竟觉得比秋风还冷!
“赏析”吴文英虽是密丽词风的代表,但其小令仍有不少清隽可喜之作。本词为感梦之作。上片记梦,首句即苦不堪言,旧游难再暂有小梦相慰已极可怜,梦中却又有重门深花间阻则倍觉无奈,独立无语。见燕子双归,自然愁绪满怀,“玉纤”句是遥想之辞。因是梦里遥想,更触及心底。下片或云化自“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但此处非花之泪,乃春之泪也,更为抽象、虚幻,覆盖面也较前者为广。本词中先有“无语”,后又有“无声”,绝非疏忽之笔,无言落泪,不知是人类自古及今的实相,还是词人一生参透的禅机。结句陈廷焯认为“情余言外,含蓄不尽”(《白雨斋词话》),显然,春冷于秋是艺术的错觉,在此展示的却是词人的一片真情。
浣溪沙
波面铜花冷不收①,玉人垂钓理纤钩②,月明池阁夜来秋。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注释”①波面铜花:指水面清澈如镜。古代有些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②纤钩:月影。
“译文”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拨,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赏析”前人论吴词,多病其太晦,本词首二句,初读似觉晦涩难解,“波面”句,言水平如铜镜,又因水面涟漪如镜有花纹,故曰“波面铜花”,这还易解。次句言小月纤纤如鱼钩,黄庭坚即有词句“惊鱼错认月沉钩”(《浣溪沙》),这更明了,至于为何言“玉人垂钩”,原因有二。一是以人喻景,陈洵云,“以玉人言风景之佳耳。”又云:“西子、西湖,比兴常例,浅人不察,则谓觉翁晦耳。”(《海绡说词》)。二是本篇为怀人之作,下片即追忆当日晓别情景,言“玉人”是为伏笔,实际上,为下片铺垫的不光是“玉人”二字,“波面”句以铜花设喻,也有明显的指向,所以说本词言辞幻而不晦,文情畅而不涩。
点绛唇
试灯夜初晴①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辇路重来②,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注释”①试灯:元宵节张灯结彩,正月十四日为试灯日。②辇路:帝王车驾径行之路。此泛指京城大道。
“译文”天空澄碧,暗沉的浮云散尽,刚刚梳洗过的月里嫦娥正从夜空向人间俯临。灰尘纤毫不起,美人游春,凌波无痕,月波洒地,溶溶酥润。重游帝都天街,昔日灯前情事依稀犹记在心。难忘她柔情似水呵,独回小楼里薰香拥被,春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赏析”古人写词,强调过变。上、下两阕,以过变为衔接,周济认为过变“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皆须令读者耳目振动,方成佳制”,藕断是句断,丝连是情连,“异军突起”是就造语奇巧、新人耳目而言。本词起句言“卷尽愁云”,实为反话,与“无银三百两”同类,谭献云“起稍平”(《谭评词辨》),其实平为不平之平,怨气已暗藏,“暗尘”句言“不起”,亦是不起之起,“凌波地”三字已机关初露,故曰过变的“辇路重来”,来得而不突然。结句“春梦笙歌里”,与前“临夜新梳洗”对照,是老人、废人悲语。
祝英台近
春日客龟溪游废园①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②,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注释”①龟溪:水名,在今浙江德清。②悭(qiān):吝啬。
“译文”采摘了满把幽香,在荒废的古苑巡访,清冷的竹林,一条小路翠雾迷茫。小溪旁斗草嬉戏,小小的莲瓣足迹印在沙地上。可怜我两鬓已染上秋霜,遇上一年的寒食节,却又远在云山深处孤身惆怅。白昼里等闲虚度,为什么天也吝啬春光,淡淡的阴云便化成了霖雨凄凉。柳树绿荫遮暗了长亭,缠绵的归梦追逐着风中的柳絮轻扬。含情的花影纵横交错,从门内路径传来黄莺的吟唱,它也懂得将我挽留,让我在片刻间驻足凝望。
“赏析”本词为春日游废园抒怀。寒食日,词人正飘零异乡,于是伤漂泊、念故土,叹时序,百感交集。但这首词并没有写得悲抑孤凄、不能自拔,是以艺术家特有的品味,组缀了一系列自然景物、当地风情,笔致轻灵柔婉。“废园”已废,本不能赏心悦目,“天地悭春”,亦本无春色可玩,但久尝苦味之人会觉得苦中有甜,或许会断定苦味人生才是真面目。于是“梦趁飞絮”,于是“花影”有情,美食家忘情品味的并非全是美食。
祝英台近
除夜立春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②。可怜千点吴霜③,寒消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释”①幽素:幽情素心。②镜中路:指湖面如镜。③吴霜:指白发。
“译文”剪出了含情的红花,裁出了有意的绿叶,应着花期而来的春风吹得钗股上花叶葱茏。除夕的残日恋恋而坠,吹来了带着春意的东风,仿佛不愿放那岁末的年华了终。有些守岁的人西窗夜话,添烛点灯,彻夜不眠,直到天明,在连绵不断的笑声中,传来了元旦黄莺的啼鸣。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伊人的纤纤玉手曾剖开黄柑荐酒,那温柔的香气朦胧,至今萦系着我的心灵。我回到那湖边的梦境,那湖水如镜,留连忘返,我又朦朦胧胧迷失了路径。可怜吴地白霜染鬓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将寒霜消融,更何况斑斑鬓发对着落梅如雨雪飘零。
“赏析”除夜立春,迎来新年新春,“剪红情”三句即是新春气象,“有人”三句,则关合新年,粗看上片,何等欢欣喜悦,然陈洵在《海绡说词》中认为“旧字”乃“一篇精神所注”,这里即讲出了天意人情之不同。巧逢双节,此为天意;“不放岁华去”,则分明人心所致。辞旧,辞而不去,只因“旧尊俎”上飘来若有若无的玉纤柔香;迎新,迎来的是新年新愁,“归梦”二句,即言新年有归梦却无归路,最后唯有“相对落梅如雨”。是篇词笔奇幻,“兼有天人之巧”。
黄孝迈字德夫,号雪舟。生平不详。有《雪舟长短句》。
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①,惟是有、一陂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者次第②,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注释”①翠玉楼:泛指华楼。②者次第:这光景。
“译文”临近清明时分,枝头上翠鸟的叫声凄婉动人。可惜这一片清歌,都付与寂寞的黄昏。想要对柳花低述衷由,又怕柳花轻薄,不懂得人的伤春之心。我独自漂泊在南国楚乡,满怀柔情别恨,有谁能给我一点儿温存?空空的酒杯仿佛在为我哭泣,青山无语宛如在为我伤心,一缕残阳斜照着院门。在华丽的楼前,只有那一池悠悠的湘水,倒映着悠悠轻荡的湘云。无聊的白日是那样漫长,梦境却短得可怜。请问苍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和恋人见面?这情景真令人心酸。就算整个人间,也没有任何一个并州的刀剪,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万绪剪断。
“赏析”《湘春夜月》,词调名,万树云:“此调他无作者,想雪舟自度,风度婉秀,真佳词也。”(《词律》)。全词从清明鸟鸣写起,感叹清歌虽动听,却付与了黄昏,柳花又太轻薄,不足低诉衷肠,无可语,故上片以“谁与温存”结束。换头处空字承上,接着写景,清丽多姿,摇荡心旌。“问甚时”句真情所至,自然点出所思之人。结语沉挚率直。
潘希白(生卒年不祥),字怀古,号渔庄,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宝祐元年(1253)进士,干办临安府节制司公事。宋恭帝德祐初(1275—1276年),以史馆征诏,不赴。今存词一首。
大有
九日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攲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译文”在高台前驰马游乐,在竹篱下采菊酿酒,随着岁月的流转,又是一个登高观览的重九。我正好归来,南山的青翠还是依旧。昨夜隔着门窗帷帘听见风雨潇潇,全不像登临游赏的时候。我像宋玉多情善感惹起一片悲秋情怀,又像卫玠身体病弱十分消瘦。我佩戴了红色的茱萸草,空对着美酒。捣衣的砧杵惊动了秋天的微寒,暗暗侵袭了薄薄的罗袖。秋色已残余无多,早已是败荷衰柳。勉强端整歪斜的帽檐,曾经向着无际的天涯踟蹰搔首。我几次回忆起,故乡的莼菜羹、鲈鱼脍,但见秋霜前鸿雁归去,人归却落在了雁归之后。
“赏析”本词为重九日有感,篇首关合时节,又明知故问,着语沉痛。以下数句用“依旧”与“都不似”对照,暗寓“国破山河在”之慨。下片“秋已无多”等语亦是典型的易代之际的悲叹,到结句,故国风物只能在“霜前雁后”回忆了。查礼赞此词“用事用意,搭凑得瑰玮有姿,其高淡处,可以与稼轩比肩。”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译文”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赏析”本词写社日怀旧的苦况。首句从社日不作针线的习俗写起,慨叹自己独自飘零他乡,春衫著破,泪痕布满。“落日”四句,貌观之,似流于打油恶道,其实因有前文的盘马弯弓式的铺垫,故不觉其干嚎。袈裳评此四句为“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真得词家三昧,非鄙俚朴陋者可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