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读心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谋略
45980300000019

第19章 层层递进,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

能够完美地说服别人是成功交际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当人的内心充满疑虑和筑起坚固的防备围墙的时候,你一言洞穿所有的行为并不能完全取信于人,相反,还容易引起对方的警惕。这时候应该采用层层递进的策略,一点点让对方放下心理包袱,一步步开始赞同你的观点,最终被你说服。

来给我当编辑

怀特洛·利德是《纽约论坛报》的主编,在赫拉斯·格里莱手下工作。他想要找一个助理编辑,这个助理编辑不但要业务能力强,而且还能帮助格里莱成为《纽约论坛报》的所有者和出版人。

利德将眼光放到了年轻的约翰身上。这个小伙子浑身上下充满了激情、活力和智慧,当时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完成任务归来,准备动身去伊利诺伊州做一名律师。如何说服约翰,让他放弃去做律师的念头而来报馆做事情呢?

利德诚恳地邀请这名小伙子去智慧俱乐部吃饭,庆祝他圆满地完成了在马德里的外交任务。整顿饭期间,利德都没有提想要约翰来自己身边工作的想法。吃过饭以后,他邀请约翰去报馆玩。

到了报馆,闲谈之间,利德从诸多的电报中抽出了一条十分重要的消息递给约翰,并说:“我们报馆负责国外新闻这一块的编辑刚好出差了,我也不是很擅长这方面的东西,你能帮我给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个消息的社论吗?真是拜托了。”作为好朋友和后辈,约翰自然不好推辞,当下就帮助利德完成了任务。

第二天,利德将约翰写的社论拿给格里莱看。“写得太棒了,我非常满意!”格里莱由衷地称赞。于是利德打电话给约翰,态度非常诚恳地邀请约翰再待几天,原因是报馆的那位编辑要一周之后才能回来,自己手上没有像约翰这样写得出如此好的国际新闻的人,他在老板面前很难交代,希望约翰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上帮帮他,度过这个困难期。约翰同意了。

接下来,约翰每天到报馆来帮利德的忙,将国际新闻这一块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一个星期过去了,格里莱专门表扬了约翰。负责国际新闻的编辑似乎因为新的任务继续在外出差,利德又一次诚恳地邀请约翰再留一周。

就这样,一周,一个月……约翰成了报社的一名编辑,他彻底放弃了回乡做律师的计划,一心一意留在《纽约论坛报》,并最终帮助格里莱成就了大事。

利德采用的正是层层递进的策略,他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愿,而是先让约翰帮一点小忙,然后再一步步加大,最后让约翰进入了自己设计好的“套”中,主动地留了下来。

说服百万富翁到苏联投资

1921年,美国百万富翁哈默听说苏联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就打算到苏联去看一看,看能不能把美国的粮食卖到苏联,再从苏联买进美国缺少的毛皮、白金、绿宝石等。这样的交换是一笔不错的交易。

在哈默来到苏联首都莫斯科的第二天早晨,列宁就让人将他请到了办公室,同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哈默把粮食问题说完之后,列宁真诚地说:“我们真的很希望您能够在苏联投资,经营企业。”

西方国家对于苏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并不看好,存有很深的偏见,甚至做了很多恶意的宣传,这些都让哈默心存疑虑,所以他沉默不语。

列宁将哈默的表情看在眼里,他接着说:“苏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挥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也很希望建立一个国际平台,让更多外国人能通过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

列宁详细地为哈默解释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苏联吸引外资企业所承诺的平等互利的原则。哈默的眉头渐渐有些舒展了,可是他又想到自己曾听说苏联政府机构是人浮于事,手续繁多,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拖拉拉,非常麻烦,于是又有些犹豫起来。

这点犹豫同样没有逃过列宁的眼睛,他主动问哈默:“如果不是因为担心新经济政策的话,那么您现在担心的是不是投资的手续以及后续问题呢?”

哈默有些尴尬地笑了起来。

列宁说:“没错,官僚主义的确是我们最大的祸害之一,治理迫在眉睫。您这边我会专门指派几个人成立特别委员会,全权处理此事,他们会向你提供一切帮助的。”

可是哈默依旧很担心,作为外商投资的先驱者,会不会成为苏联发展新经济的“炮灰”?也就是苏联方面是否只顾着发展自己的经济潜能,而不注意保证外商的利益,以至于外商在这里根本没有多少实惠可言。

列宁了解到哈默的担忧,耐心地说:“我们必须制定一些硬性的制度来保障外商的权益,这一点是必需的,也是最起码的。在商言商,来这里投资不是来这里搞慈善,如果不能赚到钱,相信任何商人都不会选择在这片土地上投资的。”

就这样,列宁对哈默所有的疑虑和不信任一一作出解释,每件事情都交代得很清楚,而且态度斩钉截铁、干脆利落,给人一种很值得信任的感觉,最终说服了哈默,让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不久之后,哈默就正式开始了自己在苏联的生意,成了第一个在苏联办企业的美国人。

本来哈默是抱着疑惑以及不信任的态度去苏联看看的,当时的他并未决定放手投资,因为新政策刚出台,很容易让先驱者成为最吃亏的人,特别是在根本不了解新政策的情况下。而列宁呢,也是采用了层层递进的心理策略,一点点地向哈默解释清楚,慢慢地用自己坚决、清晰的态度打消哈默心中的疑虑,最终说服他在苏联投资。

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学习利德和列宁的策略去说服他人,埋下伏笔,步步为营,最终彻底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