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人类的触角
45996900000002

第2章 爱迪生(1)

爱问的天性

提到爱迪生我们就要把他和世界的发明大王联系起来。他一生中发明创造的东西大约有千余多种,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这些足以证明爱迪生对人类的举足轻重的贡献。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他的名字好像一颗明亮璀璨的星星,永远闪耀着光辉。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

在他小时候,身体比较瘦弱,也不爱讲话,显得非常文静。安静的他的脑筋却从来没有安静过,他爱思考问题,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总是充满着一种好奇心。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村庄的十字路旁,思考榆树怎么就会冒出了绿芽,秋风怎么会染红了枫叶。他还久久地思索着清晨的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慢慢升起来,傍晚又要从西边的山后落下;蓝色的天空中为什么会有朵朵白云在飘浮……在他5岁那一年,有一天,爸爸许久不见爱迪生,急得四处寻找,找了大半天。最后却发现他在鸡窝里蹲着呢!

“你在这儿干什么呀?”爸爸奇怪地问。

“我在孵小鸡呢。”爱迪生认真地回答着。原来在前一天,他看见母鸡卧在鸡蛋上孵出了小鸡,就想自己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孵出小鸡来。

爸爸又好气又好笑地拉起他来,对他说:“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快走吧!”

小爱迪生皱起眉头,不满意地问:“为什么我不能孵出小鸡,母鸡能呢?”

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好奇的孩子,他什么都想知道,都要追根寻底,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

还有一次,他发现花园的篱笆上有一个野蜂窝。啊,这里面会有什么奥秘呢?他小心翼翼地探头往里看了看,似乎蜂儿都不在家。真是好机会!他心里想,今天我倒要看看野蜂窝里到底有些什么东西。于是便抄起一根棍子就往里边捅。这下可糟啦!一群野蜂“嗡”的一声从窝里飞出,直向他扑来。顿时,爱迪生的脸就肿得跟面包一样,痛得他丢了棍子撒腿就跑。

因为他对邻近的锯木厂、船厂那里的各种工具特别感兴趣,所以常去那里玩耍;他总爱缠着工人师傅问这问那,有时问得别人无法回答,只好说“不知道”。他还不罢休,非追着问“为什么你不知道”。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有点固执,但又不同凡响。在爱迪生7岁的时候,全家搬迁到密执安州的休伦港。在那里,他开始了上学生涯。

在当时学校里只开读书、写字、算术三门课。在课堂上,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稍显不耐烦就会受到老师的惩罚。偏偏爱迪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经常问得老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老师恼羞成怒,还常常当众骂他是一个超级“傻瓜”。

爱迪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眼泪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再也不进学校的大门了。

他妈妈当过教员,比较懂得教育方法。她很同情儿子的处境,生气地说:

“老师不能这样对待学生!”她拉着儿子的手,找到学校,责备老师说:“你教不好这样的学生,只能说明你自己无能!我要自己教育他,让你看看,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妈妈一怒之下,给爱迪生退了学。从此,爱迪生就离开了学校。

回到家里,妈妈叫着他的小名,严肃地对他说:“汤姆,从今以后,我教你读书,你有没有决心学好?”

妈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爱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严肃神情,回答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

从此以后爱迪生更加勤奋好学。在妈妈的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认真学习掌握了英语、算术、化学、地理、历史的基本知识,但其中最吸引他的还是化学。他想方设法找化学书看,并且把自己平时攒下的零用钱全去买了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家里的地窖,变成了他心爱的“实验室”。在他自制的木架上面,有200多个瓶子,里面装着各种药品。每天他在妈妈那儿上完课以后,便飞快地跑进地窖,摸着爱不释手的仪器,做着他心爱的实验。这对爱迪生来说,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有一天,爱迪生抬头看见飞鸟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于是,脑子里马上就浮现出一个念头:鸟能飞,人可不可以飞?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让人也飞上天去?他思索着,猛然想到:如果人的身体里充满了气体,不也会像气球一样可以升上天去吗?经过仔细观察与试验,爱迪生发现,有一种药粉能产生气体。他高兴极了,就去动员小伙伴米吉利来做一次试验。爱迪生把一份大剂量的药粉让米吉利喝下去,不多一会儿,米吉利肚子痛得在地上直打滚,大声哭喊着,把全家人都惊动了。爸爸妈妈问明了情况,非常惊慌,赶紧请来医生,才抢救了米吉利的性命。爸爸气得用柳条鞭狠狠地抽了爱迪生一顿。可是爱迪生一边挨打,一边心里还不服气的想:“米吉利已经试验到一半,但他不肯忍耐,真可惜!”

爱迪生的鲁莽,使妈妈非常的恼火,她想,这些化学药品,大都有毒,随便吃下去会有生命危险的,小汤姆太胡闹了!于是,她生气地责备说:“这地窖不许你再用了,也不许你再搞实验了。”爱迪生一听急得都要哭了。他感到自己是做错了,怕妈妈真的不让做实验,所以他苦苦地哀求妈妈:“我要是不做实验,怎么能研究学问?怎么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呢?”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不禁暗暗地吃了一惊。原来孩子的誓言,不是随便说的,这是他铭刻在心里的志向。妈妈收回了禁令,爱迪生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室就这样存在下去了。

爱迪生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在12岁那年,新修的从休伦到底特律的铁路通车了。他不想让爸爸妈妈为自己的实验经费增加家庭消费的开支,决定到火车上去卖报,挣点钱来贴补家用。

爱迪生一边卖报,一边读书。他每天早晨七点钟出门,晚上九点半回家。

火车在底特律要停几个小时,他就利用这个机会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看书,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

有一天,忽然有位先生问他:“我常常在图书馆里看见你,你读过多少书了?”

“我已经读了15英尺书了。”

听了这奇特的回答,这位先生笑了起来,对这个小家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严肃地问:“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你现在手里拿的这本书,内容完全不同,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爱迪生不明白问话的意思,他说:“我是按照书架上的次序读的,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挨着个儿都读完!”

这位先生更惊讶了,他说:“哎呀!你的志向真伟大!不过,读书如果没有目的,什么都看,效果不会很大。希望你先选定一个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才会有收获。”

这次偶然的谈话给爱迪生很大的启发,对他的读书、学习和成长,都具有着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火车上,爱迪生除了卖报,还有一些空余的时间。他不愿意让时光白白流逝,就向老车长请求借用行李车上的一个角落来做实验。老车长虽然脾气暴躁,心地却非常的善良。他同意了这个少年的恳切要求。爱迪生高兴极了,接着搬来了许多化学药品和器具。于是,这节小小的行李车厢很快就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车实验室。

可是,好景不长,这样在火车上胡乱的运用化学药品,使得灾祸降临了。

那天,列车在高低不平的轨道上飞快地奔驰着,震得车厢左右摇晃。只听见“叭”的一声,一瓶白磷被震翻在地上。白磷是一种化学物质,它有两个怪脾气:一是容易被氧化,一遇到空气就和空气中的氧化合,而且马上发热,使温度不断升高。二是燃点很低,就是可以燃烧的温度很低,大概达到摄氏50度,它就自己烧着了。因此,当这瓶白磷被震翻在地时,顿时着起火来,这间小小的实验室里烟火弥漫。爱迪生见势不好,赶紧脱下外衣,使劲扑打,一面大喊:“救火啊!救火!”

老车长和工人们闻讯赶来,顾不上查明起火原因,赶忙灭火。经过一场搏斗,火总算是扑灭了。但是,老车长对此却火冒三丈,他扯高了嗓门,把爱迪生骂了一通,还重重地打了他几个耳光。当时,爱迪生只觉得“嗡”的一下,耳朵就什么也听不见了。原来他的右耳膜被震破了。这位未来的发明家,为他心爱的实验付出了一只耳朵的代价。

不幸的遭遇并没有打消爱迪生进行试验的念头。他不能在火车上搞实验,就打算卖完报纸以后,回到家里去搞。这时候,他的兴趣已经转移到电学方面来了。

爱迪生和邻居的孩子合伙安装了一架结构简单的收发报机。他们在两家之间支起竹竿,拉起铁丝当电线,还找了一些玻璃瓶,当绝缘器,两个孩子常常从晚上练到深夜,有时候,一直练到清晨。

说来也真凑巧,车厢着火以后不久,爱迪生居然得到一个学习电学的好机会。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862年8月的一天早晨,爱迪生正在某个小车站上卖报。猛一抬头,突然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蹲在铁轨旁玩石子,一列货车正朝他飞驰而来。爱迪生尖叫了一声,扔下报纸,奋不顾身地冲下站台,一把抢出小孩。这时候,火车擦着他的耳朵呼啸而过。好险哪!爱迪生抱着小男孩摔倒在铁轨旁,他的脸和手被划破了。值得庆幸的是,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麦肯基,是这个站的站长,还是一位优秀的报务员。麦肯基亲眼看到这惊险的场面,感动得话都说不连贯了:“谢……谢谢,谢谢你救……救了我的孩子!”

爱迪生却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从地上捡起报纸,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登上火车就走了。

第二天,当爱迪生乘坐的火车进站的时候,麦肯基早已在站台上等候着了。他十分诚恳地对爱迪生说:“我没有什么可以酬谢你的。听说你对电报很有兴趣,要是你愿意,我可以教你收发报技术,使你成为一名报务员。”

这番话正说在小爱迪生的心坎上。他高兴地接受了麦肯基的好意,跟着他学习收发电报的技术。

爱迪生学习非常专心,所以进步也就很快。才三个月的时间,他对收发电报的技术已经掌握的很熟练,麦肯基推荐他担任了火车站的报务员工作,这次非常意外的学习机会,为爱迪生以后进行的伟大发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爱迪生16岁到21岁的5年之中,为了寻找职业,他被迫离开故乡,真可谓是在探求中寻找学问的过程,他到处的流浪,经常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但是,只要他有一点多余的钱,马上就去买书和实验用品。

有一次,爱迪生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城市里当夜班报务员。白天,他在旧书店里买了几十本书,准备下班以后带回家去。

清晨,三四点钟,爱迪生下班回家了。他扛着沉甸甸的一大包书低头走着。夜间巡逻的警察远远看见他打着大包,走路匆忙,疑心是贼,大声喊他停步。可是爱迪生因为耳朵聋,根本没有听见,还在匆匆忙忙地赶路。警察误认为他要逃跑,举起枪就放,直到呼啸着的子弹掠过他的耳旁,他才站住,并立即卧倒。这时候,警察赶来把他抓住了。

经过盘问以后,警察才知道他是个聋子。再打开包裹一看,里面全是旧书。警察说:“孩子啊,算你有运气!要是我的枪法准,那你就白送了一条命!”

1868年的初冬,爱迪生经朋友介绍,到波士顿城的西方联合电报公司当报务员。这里的报务工作十分繁忙,电报经常大叠大叠地积压着,不能及时发出去。爱迪生想:要是能在一条线路上同时发送两份电报,效率不就提高了一倍?但是,他试验了许多次,都没有成功。有一次,他得到公司经理先生经济上的支持。于是,便日夜钻研起这个双重发报的方法。

他的生活是多么紧张啊!虽然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全花在工作上,但是由于对发明的执著,他宁愿如此。

一天晚上,他买到一部《法拉第全集》,等到一下夜班,他就爱不释手地读了起来,从半夜一直读到第二天上午。同屋的朋友问他:“你肚子不饿吗?”

爱迪生抬头看了看,摇摇头,说:“人生太短促了,要干的事情那么多,我怎么能不分秒必争呢!”

法拉第的著作打开了爱迪生的眼界,使他得到极其丰富的电学知识。他曾对人说,这是他读的书当中受教益最多的一本。从此,他搞实验的劲头更大了。在第二年,春雪还未全部融化的时候,他成功地制造了一架双重发报机。

爱迪生的名字开始在报纸上出现了。

在爱迪生的一生当中,穷苦的生活经常伴随着他。在1869年的一天,爱迪生坐汽船到纽约,他身无分文,特别想找一份职业。在纽约的第一顿早餐是乞讨来的一杯红茶。

奔波了一天,他总算找到一位朋友,借了一元钱,才得以找到一个歇脚的地方。

经朋友介绍他到金价交易所的机器房里借宿。在机器房的角落里,他铺上几个麻布袋作为自己的床铺。

在交易所里,有一架电动金价标示机,能自动显示当时当地的黄金牌价。标示机的枢纽部分就在这间屋子里。爱迪生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他都仔细地研究这架机器。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他到纽约已经三天了,还没有找到职业。他只好每天静坐在机器房的屋角里,两眼注视着那些机械的动作。

在当时,美国的金融界十分混乱,黄金价格的涨落直接支配着全市的物价,因此金价标示机自然就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偏巧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金价标示机坏了。报道黄金牌价的通讯联络切断了。顿时,人群潮水般地拥到交易所门前,连叫带骂,吓得管理机器的技师连故障出在哪儿都不知道,急得经理劳斯在一旁直跳脚。这时候,聪明的爱迪生却在一旁沉着地观察着,他已经看出了毛病所在,便插嘴说:“机器里面有一个接触弹簧折断了,掉进了两个齿轮中间。”

劳斯听见有人找出了原因,虽然他并不认识爱迪生,却连忙说:“装好它!装好它!赶快!”

爱迪生赶快拆开机器,按正齿轮,把断了的弹簧取出来。他整整忙了两个小时,机器又正常地运转了。

劳斯非常感激爱迪生,打听了爱迪生的来历以后,马上在一堆化学、物理书旁,对爱迪生进行了严格的考试。劳斯很欣赏这个青年人,发现他不仅对这架机器的构造了如指掌,而且还想了许多改善的办法。劳斯决定雇用爱迪生,负责管理机器的全部技术工作,月薪300元。爱迪生喜出望外,因为他从来没有挣过这么多钱。从此,他就可以买到更多的书籍和实验用品。而且这个工作还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得到发挥。后来,爱迪生创造性的发明了一种新式的商情报价机,报酬是4万美金。但是爱迪生没有被金钱引诱去过花天酒地的生活,而是用全部钱开了一家工厂,一心一意地从事发明工作。

发明家的生涯使爱迪生更加辛苦,他常常日以继夜地工作。他曾经对别人说过:“睡眠是对研究工作的最大妨碍。人反正都有一死,死了以后就可以长眠,所以生前用不着多睡,活着的时候应该多做一些工作。”

重大的发明

随着岁月的推移,爱迪生的发明事业也逐渐的扩大,1876年他创立了门罗公园研究所。一些重大的发明如炭素电话机、留声机、电灯……都是他在这个研究所里研究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