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阴符七术
一、盛神
盛神①五龙②盛神中,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⑦,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⑩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瑏,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瑏,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注释】
①盛神:盛,充沛。神,精神。
②五龙:一指角龙、微龙、商龙、羽龙、富龙;一指皇怕、皇仲、皇叔、皇季、皇少。
③五气:指神、心、德、道、术。
④神为之长:工气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精神状态。
⑤德为之人:有德使人成其为人。
⑥一其化端:万物之变化的产生都源于道。
⑦十二舍:目见色,耳闻声,鼻臭香,口知味,身觉触,意思事,互相停会,称十二舍。
⑧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自我修炼,学而知之,是圣人。
⑨以类知之:以一般推知个别,触类旁通。
⑩化物:随物而化。
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在感知活动中产生疑惑,要通过冷静的思考去作理性的判断。
存而舍之:吸收与储存。
同天而合道:与天相同,与道相合。
行威势者:运行影响力的。
【译文】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须效法五龙。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信托之所。只有道德才能使精神伟大,所以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
道是天地的开始,道产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万物的创造,天的产生,都是道的作用。道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前便形成了。没有谁能看到它,没有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只好叫它做“神灵”。
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根源,一是变化的开端。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里能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道术是根据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心气按规律活动的结果。精神是道术的使者。人体的九窍,人体的器官,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都由心所总管。
直接从上天获得本性的人,叫做真人。真人是与上天结成一体而掌握道的人。通过专心学习磨炼而掌握道的人,叫做圣人。圣人是触类旁通而掌握道的。
人类的肉体与性命,都是出于天地的造化。人类了解各类事物,都是通过九窍。如果有疑惑不解的地方,要通过心的思考而运用道术判断;如果没有道术,一定不会通达。通达之后,五脏精气得到培养,这时要努力使精神保持镇静专一。这便叫做“化”,即合符造化的精妙境界。五脏精气达到了化的境界,便产生志向、思想、精神、道德,精神是统一管理这四者的。
宁静平和便可以养气,养气便可以使得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四者获得和谐,永不衰败,向四方散发威势。什么事都可以办到,长存不散,这便叫做一身达到了神化的境界,这种人便叫真人。真人,是跟天与道合—■的,他能够坚守“一”,而且产生并养育万物,怀着上天之心,施行道德,他是用无为之道指导思想而发出威势的人。游说之士通晓了这一点,精神旺盛充沛,才能培养志向。
【感悟】
天地间的道理博大精深,有些道理用现在的科学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天地间存在某些不同的气,有些人秉这种气而生,因而天生就有某种特殊禀赋,高人一等。但是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后天不断地学习而懂得天地玄机。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欲,平常精神就被这些情欲分散掉了,因此人做事必须专一,专一能把人分散的精神集中起来,使各种感知潜能发挥出来,产生某种特殊的能力,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养志
养志①法灵龟②。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⑦;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
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⑩。
【注释】
①养志;
淘汰汰俗的欲望,确定正确的追求。
②灵龟:
龟名,用以卜测吉凶。
③志者,欲之使也:
志是欲所产生的。
④思理:
思维。
⑤乱气:
思维紊乱,心绪不宁。
⑥分职:
职责。
⑦心气不固;从语气上看,“心气不固”前应有谓稳定、坚实。
⑧应对不猛:反应、对答不迅猛,不敏捷。
⑨丧其神:丧失精神力。
⑩分之:指分威震物。
【译文】
培养志向要效法灵龟。之所以需要培养志向,是因为如果不培养志向,心的思想活动便不会畅达。如果有了某种欲望,都是放在心里考虑,那么,志向便被欲望所役使。欲望多了,心便分散;心分散了,志向便衰弱了,思想活动便不畅达。
心的思想活动专一,欲望便无隙可乘;欲望无隙可乘,志向意愿不衰弱,思路便会畅达。思路畅达,和气便流通;和气流通,乱气便不会在胸中烦乱。所以,对内要培养志气,对外要了解人。培养志气就会心里畅通,了解别人就会职责明确。
如果要把培养志气之术用于对人,就一定先要考察他是如何培养志气的。了解别人的志气的盛衰状况,就可以培养他的志气;观察别人的志趣爱好,就可以了解他的才能。
如果不培养志气,心气就不稳固;心气不稳固,思路便不通畅;思路不通畅,意志便不坚实;意志不坚实,应对便不理直气壮;应对不理直气壮,就是丧失志向和心气衰弱的表现。
志向丧失和心气衰弱,说明他的精神類丧了。精神類丧,便会恍惚不清;神志恍惚不清,就不可能专一地探求、领会事理。由此可见,培养志向的重要。如何培养志向,培养志向的初始是什么呢?首先要从使自己镇定安静开始;自己镇定安静了,志向意愿便会充实坚定;志向意愿充实坚定,威势就不会分散。精神明畅,经常固守,就能够震慑对方。
【感悟】
一个人没有志气就容易欲望泛滥,欲望泛滥,今天想做这样,明天想做那样,结果精力分散,一事无成。即使有了志气,也要不断地加以培养,否则也不坚定。培养志气当效法灵龟,沉着镇静,心神守一。要了解一个人,从他的志向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意志是一个人各种内在精神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种,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没有坚定的意志,精神就会散乱,精力一分散,什么事情也就干不成了。纵观古今,没有一个伟人不是拥有坚定的意志的人。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意志的关键时期,应该加强意志锻炼。
三、实意
实意①法塍蛇②。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③,虑深远则计谋成。
神明荣则志不可乱④,计谋成则功不可间⑤。意虑定⑥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⑦,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⑧。
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⑨,听之候之也⑩。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
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注释】
①实意:丰富思想蕴含。实,充实。意,意念、意蕴。
②媵蛇:神蛇。
③神明荣:指思维能力强。
④乱:游移、紊乱。
⑤间:乘间,引申为扰乱。
⑥意虑定:意念坚定,思虑成熟。
⑦所行不错:行为不乖谬。
⑧言无由心矣:难讲真心话了。
⑨待人意虑之交会:意谓待人接物时,其意念、思虑要与客体相符―。
⑩听之候之也:意谓听言要详审,期待捕捉的目标要明确。听,审言。候,侦机。
无为:自然、净化。
五脏:指心、肝、胆、脾、肾。
六腑:指小肠、胆、膀昽、大肠、胃、三焦。
应于无方:即应付各种状态,各个方面。无方,即无常,^方。
神宿:达到神明境界。
【译文】
要使思想充实,必须效法媵蛇。思想充实,产生于气的思考活动。心要求安静,思考要求深远。心一安静,精神便会爽朗充沛;思考一深远,谋划事情便能周详。
精神爽朗充沛,志向就不可扰乱;谋划周详,事业的成功便没有阻隔。思想坚定,心里便顺畅;心里安静,他所作的一切便不会有差错。精神满足得所,便会专一集中。如果思想活动不安定而游离在外,奸邪之徒便可凭借这种状况干坏事,欺诈阴谋便可乘机迷惑自己,于是说出话来便不会经过心的仔细思考。
所以,要使心术真诚,必须坚守专一之道而不改变,等待别人开诚相见,彼此交流,认真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计谋是关系国家成败的关键。如果思想不交融,听到的情况便不周详;接受的东西不恰当,计谋就会发生失误。那么,思想上便没有真诚可信的东西,变得空虚而不实在。
要自然无为,使得五脏和谐,六腑通畅,精、神、魂、魄都能固守不动。这种便可以精神内敛来洞察一切、听取一切,便可以志向坚定,使头脑达到毫无杂念的空灵境界,等待神妙的灵感活动往来。
从而可以观察天地的开辟,了解造化万物的规律,发现阴阳二气周而复始的变化,探讨出人世间治国方法的原理。这便叫做,不出门户便可了解天下的万事万物,不把头探出窗外便可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没有见到事物便可叫出它的名称,不走动便可以达到目的。这便叫做“道知”,即凭借道来了解一切。凭借道了解一切,可以通达神明,可以应接万事万物而精神安如泰山。
【感悟】
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人只有在心神集中的情况下,思路才能够明晰畅达,思考问题才能具有深度,有利于找出问题的关键,使问题得以解决。如果心神不定,做事就不得要领,说话也是脱口而出,错误百出。
人必须心情淡泊,神思宁静,而后才能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事物的来龙去脉,探究宇宙的道理,然后再据此提出合理的主张,制定可行的计划,达到成功的目的。
四、分威
分威①法伏熊②。分威者,神之覆也③。故静固志意④,神归其舍⑤,则威覆盛矣。威覆盛⑥,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
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⑦。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⑧,无能间者。审于唱和⑨,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
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⑩,乃为知形势。
【注释】
①分威:施威慑敌。
②伏熊:意谓要扩散影响力,应像熊那样,先伏后动。
③分威者,神之覆也:意谓分威就是扩大精神影响力的覆盖面。
④静固志意:别本作“静意固志”,当是。意思是说要意念安静,志尚坚定。
⑤神归其舍:意即精神集中。舍,宅。
⑥盛:充溢而未发。
⑦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此动则彼必随之,此唱则彼必和之。意指分威震物。
⑧动变见形:动变,指此动彼变。见形,指成为现实。牌无能间者;意谓不会有间隙被人利用。间,间隙,此处作动词用。
⑨审于唱和:审慎于此唱彼和之理。阳以间见间;因其间隙而见之。
⑩神存兵亡:即“神存于内,兵亡于外”,指精神的无形的影响力还存在,但有形的外在力量已不再存在。
乃为之形势:才形成强化影响力的气候。
【译文】
发挥威力,要效法伏在地上准备出击的熊。只有在旺盛的精神笼罩之下,威力才能充分发挥。所以,要使志向坚定,思想安静,賴神集中,威力才能盛大。威力盛大,则内部充实坚定;内部充实坚定,威力发出便没有谁能抵挡。没有谁能抵挡,就能以发出的威力震动别人,那威势像天一样无不覆盖。
这便是用坚实去对付虚弱,用有威力去对付无威力。这就好像“饈”我“铢”比较一样,相关悬殊。所以,只要一动便一定有人跟从,一唱便一定有人附和。只要弯动一个指头,便可看到其他指头的变化。威势一发出,就可使情况发生变化,没有谁能够阻隔。对唱和的状况进行周详考察,可以发现对方的任何间隙,明了活动变化的情况,于是威力就可以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