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的生态哲理是受传统的哲学思想所支配,而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却又是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因此,对中国传统民居生态精神的探索,追根寻源还必须从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来分析和研究。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近代生态哲学的提出历史并不长,但在哲学中融合着生态的观念,在以中国代表的古代东方文化体系中却早已明确地具有这样的思想。
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重要的基本观念。这里“天”是无所不包括的自然,是客体;“人”是与天地共生的人,是主体。天人合一是主体融入客体,形成二者的根本统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是指天地人均有其内在的机理,但最终均要服从于运动不息的自然规律。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天人同构,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大天地,而人是一个小天地,大自然的天象变化与人体的变化活动有直接相互感应的共通规律,人的生命是不断和自然界进行能量、信息交换而维持其运动的。天,地,人之间是一个有机循环和有新陈代谢的整体系统。英国李约瑟博士对中国古代这一天、地、人的有机整体观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中国发展了有机的宇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大自然的生命在于阴阳的结合,阴阳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两种力量。它是深层次的关于物质世界结构的最终原理。“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万物由阴阳结合而生成。阴阳结合则为太极,它是生命的种子。“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阴阳是对立统一的法则,并具有互补依存,均衡协调的机制。五行是将世界本质归于物质元素的朴素惟物主义思想。五行被认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属性。宇宙万物均按阴阳五行法则组织成一个大系统,同时又各自形成一个小系统,依照统一的节律来运行。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事物,都存在着与阴阳五行同构和具有宇宙整体相类似的全部特征。在这种宇宙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上就很自然地形成了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传统哲学中涉及生态问题的尚有“气”是传统哲理中重要的范畴之一,“气”被认为是万物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其细无内其外无大”(《管子心术》),在历代哲人的理论观念中,“气”的内涵与外延不断被发展而变得非常宽泛。用现代的观念来看“气”似量子场中的场,将气场外延也可成为心理场。传统哲学认为天地间万物交互感应都是“气”的作用,在居住环境中,自然、建筑、人生都会交互影响,对人的生命存在与精神活动和审美观念都有不同的影响和产生不同的结果。违背了其中的道理,破坏了人生之气和自然之气的和谐便会得到不良的效果。“气”是中国风水理论之精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之不散,行之使之有止,故谓之风水”(《葬经》),风水是以气为主。
正是上述朴素的生态哲理在宇宙一体化与强调整体功能原则和以人为中心的天地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主张人们在自然变化未发生之前对自然加以引导和改造,在其变化之后应尽量与它相适应,从而做到天遂人愿,人不违天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哲理和现代生态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但在时空上却大大地超越了现代生态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