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的24个悖论
46248100000016

第16章 归纳悖论——成功是独立事件,为什么阅读别人的故事?(1)

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我们的知识并非天生存在于头脑中的,而是来自对世界上重复现象的归纳。其实在孩子的眼里,整个世界变幻莫测,一种现象接着另一种现象,其间没有任何规律性和必然性。后来,婴儿慢慢地长成大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断重复的现象并进行归纳,形成了各种知识理论,世界变得有条有理,秩序井然。人们碰见几个奸商就得出“无商不奸”,无数次看到乌鸦的羽毛是黑的,就归纳出“天下乌鸦一般黑”,可是这样归纳的结果可靠吗?

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休漠对归纳所形成的因果必然性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归纳不能带来必然性,只是或然的,相反的情形也可能存在,人们千万次看到乌鸦的羽毛是黑的,但无法断定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羽毛的。

休模认为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所有认知都来自最初的“印象”和“观念”,甚至连“心灵”和“自我”也不是一个实体,而是“知觉束”,是“那些以无法想象的速度相互接续着的、处于永远流动着的知觉的集合体。”这样,“印象”就成为认识源头,也就成了检验一切知识的标准。某种结论或归纳是真还是假,就看能不能在最初的“印象”中找到它的根据,如果能,这种知觉就是真实的,否则这种知觉就是虚假的。

看来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比如,阅读成功故事),能够获得某种在先的、通常被称为“原因”的那种现象(比如“某人努力”),也能够获得紧随其后的、通常被称为“结果”的另外一种现象(比如“成功”);这两类现象都能够在“印象”中找到来源,因而都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即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能不能感觉到呢?显然不能。在人们的感官“印象”中,只是一种现象紧随另一种现象产生,但是前者促使后者产生的必然性力量却是不见得存在。

休谟得出结论:归纳所得到的知识,表面看是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实质上只是或然的,是一种心理习惯,而“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人类总是习惯于用过去的方式来处理现在的事情,并且为自己的做法寻找客观依据。就像现在那么多成功励志的书,有那么多的人阅读,人们就是试图从那些成功人士,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身上寻找成功的规律。

其实职场中的成功故事都是独立事件,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想要成功的人总是要参考以前的结果?大部分人相信成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找到其中的规律那么,就可以遵循他人成功的路径,达到自己的成功的。但是,即便是参考了别人的成功经验,自己成功的几率还是很低。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阅读了教人如何成功书结果自己还是停留在寻找成功的道路上。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参考别人的成功经验?因为很多人相信某一独立事件的概率要受到过去不断重复的影响。比如在战争中,士兵们相信,躲在新弹坑里比较安全,很多老兵亲历多次战争后的经验:炮弹两次打中同一地点可能性不太大。这也许有一点道理:大炮每次射击,都可能会因反作用力使炮位稍稍移动,弹着点也可能略有偏差。但是这也只是无稽之谈,因为毕竟不止是一门炮在射击。

很多情况下,人们因为前面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他们或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或是凭借研发一种新产品而达到成功。殊不知,每个人的“运气”都独立于他人的“运气”,并不因为前人没有成功你就多了成功的机会,也并不因为你参考了前人成功的经验,你就能在职场中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比如前面10个人抛硬币,没有一个人抛出了正面,现在轮到了你,难道你抛出正面的可能性就大于其余他人吗?显然这种想法与独立事件出现的概率不受过去的影响是相背离的。抛硬币出现正反面的决定性因素是硬币的质地和你的手劲,每个人抛的那一次,都“独立”于其余的人。相信依照广大彩民的智商,如果谁告诉你他可以准确寻找到下一次中奖的规律,那么他就是完全背离了独立事件出现的概率不受过去事件影响。可是生活中好像也有独立事件会受过去事件的影响,比如职场,每一次职场的出现都是一次“独立事件”,想要恋爱的人总是在参考别人的职场故事,希望从别人的职场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自己恋爱时犯同样的错误。这显然是独立事件受到以前事件的影响,但是自己的职场尽管吸取了别人的经验,那么是不是必然就能避开别人职场的结果?通常职场的结果,不外乎三种:一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漫长的婚姻中,两个人的激情慢慢褪去,职场演变为亲情,这是最好的结果;一种是职场过程中,热恋褪去,发现了对方所不能容忍的缺点,于是两个人其中一方移情别恋;还有一种是相爱的两个人因为外在的因素,比如父母不同意或者一方出国等等因素导致相爱的两个人不得不分开。显然,尽管人们不断地参考别人的职场故事,但是这几种结果可能都是无法避免的。

可见,参考别人的职场故事,尽管能够避免一些错误,但是不能改变职场可能的结果,就像每一次摇奖都是独立事件,选择成功的人还是乐此不彼的参考以前的结果一样。

别人的成功路径,不是你的模板

每一次职场都是独立事件,同样的职场故事再次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可是职场中的人还是喜欢阅读别人的成功故事,为什么?就是因为职场中的人幻想着阅读了别人的故事,就会像别人一样走向成功。可是不但职场是一个独立事件,职场中的各种交往,每一次小的事件都是独立事件,再次发生的概率都是小的不能再小,所以,不要参考别人的职场。

他们的职场:

依赖别人成功的路径是一种归纳悖论,路径依赖指的是某种制度经过不断的重复,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选择,就好像进入某种特定的“路径”,制度任何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即便是好的路径一时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而进入良性循环;但是并不意味着适合每一个人。不好的路径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低层次状态下。

志刚工作很努力,也有明确的目标——成为所在外企的CEO。他的条件也不错,知名大学的管理学博士,会好几门外语。但是他周围的人都觉得志刚是个怪人,行事风格忽冷忽热,一阵子很冷淡一副惜字如金的样子;一阵子有很健谈,走过他身边的人都被拉着聊半天;又过了一阵子,动不动就请大伙吃饭;可是没过一个月,又呈现出一副君子之交谈若水,同事结婚,大家都凑份子,唯独他送了一对幼稚的手机链。没有人知道志刚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志刚每天都会阅读成功人士的励志书籍,并且将其中成功的要点都记了下来,及时在职场中去试行,今天看到牛根生散财聚人的故事,就动不动请同事吃饭;明天看到通用的总裁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也觉的很有道理,于是就君子之交淡若水。好在同事们都知道志刚步入职场不久,也就原谅他不成熟、忽冷忽热的表现了。

每位成功的人士都有自己独特的路径,可是同样是成功人士,但是路径却截然相反,如果照搬别人的路径,就会出现志刚怪异的行事风格。别人成功的故事都是在他们特定的背景环境下,加上个人的运气、灵活度以及努力等等综合的因素决定的,即便是要参考也要结合自己的环境和具体实践来调整运用。所以别人成功的路径,并不是职场中随意可以套用的模板。

你的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