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知的100个科学发明
4625500000026

第26章 水下攻击手

第二十五章水下攻击手

鱼雷的发明

鱼雷问世后,改变了水雷被动作战的局面,在水下积极地向敌舰发起了攻击。

机械怪鱼锋芒初显

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部找到了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委托他设计一种载有炸药的

自推式小艇,这种小艇要靠与发射地点相连的长长的操纵索来控制,冲到敌舰跟前时发生爆

炸,炸沉敌舰。

1867年,罗伯特制成了一种能在水中自行推进的炸弹,因为它的形状像鱼,能像鱼那样在水

中前进,所以人们便把它叫做“鱼雷”。

罗伯特的第一条鱼雷长4.6米,粗36厘米,总重达135千克,由雷头、雷身和雷尾组成。

雷头装8.2千克炸药,雷身内装有压缩空气和一部发动机,雷尾有两个螺旋桨。从外形来

看,雷头是尖圆形的,雷身是两头略细中间圆鼓鼓的,雷尾上装有水平舵和垂直舵,它确实

很像一条鱼。

一发射入水,鱼雷就活了——压缩空气使发动机开始工作,带动螺旋桨转动,推动鱼雷破浪

前进,就像一条矫健的“大鱼”。

不过,当时的鱼雷有着不足之处。一是速度慢,一分钟才能跑上200米,鱼雷发射后,军舰

有足够的时间逃之夭夭。二是航程短,跑上600多米后,压缩空气就用完了,只能浮在水面

上,因此,武器专家认为这玩艺儿在海战中不会有多大用处,就对其弃之不理了。鱼雷在当

时只是成了小孩子的玩具。

可是,也有一些国家对鱼雷有些兴趣,像俄国舰队就配备了这种新奇玩艺儿。没想到一交手

,小鱼雷竟击沉了大军舰。这一下震惊了各国的军事家们,人们开始关注起这名不见经传的

水下

武器来,许多国家纷纷开始研制鱼雷。以后,鱼雷就成为世界各国海军必备的一种重要武器

了。

1877年秋季的一个阴天里,黑海海面上灰黑色的水天交界处,隐约现出了战舰的影子。

战舰越驶越近了,连舰上悬挂的土耳其国旗都已经清晰可见了。这是一个有十几艘,成规模

的舰队,而且,都是当时灰色的铁甲战舰。

土耳其人力图找到他们的老对手俄国黑海舰队,给他们一个打击。

土耳其人如愿以偿。正午时分,他们与黑海舰队相遇了。

双方的距离在缩短,一场短兵相接的恶战在所难免。

“好像是有条大鱼向我们游来了。”“英且巴哈号”前甲主炮的炮长——一位老资格的军士

发现远处的海面上显现出一道笔直的水纹,这水纹正向自己延伸过来。

鱼,越游越近了,长长的、圆圆的,青灰色的鱼脊露在水面上。

舰队司令查哈姆放下单筒望远镜,收回目光,俯身向右侧海面看去。

“啊……”将军倒吸了一口冷气:从高高的舰桥上望下去,他清楚地辨认出,那条“怪鱼”

其实是个机械制品。而且,这机械制品毫无疑问是俄国军舰发出的,俄国人绝不会用它来问

候土耳其人的。简而言之,这只可能是一种武器。

“来不及躲开了。”将军痛苦地闭上眼睛……

巧妙装置胆寒人心

1914年9月22日,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小时内,仅用了4发鱼雷,就把英国的皇家海军的

3艘大型军舰击沉,舰上1459各海军官兵随之丧生海底。

这个使大英帝国皇家海军蒙受惨重损失和巨大耻辱的鱼雷,是鱼雷的第二代,人称蒸汽瓦斯

鱼雷。

罗伯特·怀特黑德的第一代鱼雷由于速度慢、航程短,往往追赶不上敌方的军舰,常常扑空

,所以在20世纪初就退出了海战舞台。代之而起的蒸汽瓦斯鱼雷又称热动力鱼雷,它采用燃

油、压缩空气和淡水为能源,通过燃烧产生蒸汽瓦斯,推动主机工作,主机再带动螺旋桨推

动鱼雷前进。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制造的蒸汽瓦斯鱼雷一分钟可跑上900多米,航程远达8000米

这种鱼雷的优越,还在于它上面有能自动探测深度和方向的装置——定深器和陀螺仪,使鱼

雷能按照事先定好的深度和方向航行,结果命中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陀螺转得越快,它立得也就越稳。陀螺仪中的转子在高速转动以后,转子的轴便能始终指向

发射方向。陀螺仪便能定向航向。

有着这样巧妙装置的鱼雷,当然就能成为一种令人胆寒的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蒸汽瓦斯鱼雷曾威震大西洋,很是风光了一阵子。可也暴露出了缺点:

它入水后,由于从雷尾向水中排出大量不溶于水的废气,结果就像喷气式战斗机在空中拉出

长长的白烟那样,也在鱼雷经过的海面上形成一条明显的轨迹,好像拖了个长尾巴似的。敌

舰员发现后可以迅速躲开。而且白色泡沫的终端就是发射鱼雷的潜艇位置,倒给敌舰指明了

攻击方向。

随后,德国海军司令邓尼茨研究出一种新型鱼雷,这种鱼雷是用电能来驱动的。在鱼雷里面

装有一组蓄电池和一部直流电动机。这种电动机和普通的电动机不同,它的定子和转子能同

时反向旋转,因而能带动鱼雷尾部的前后螺旋桨作相反方向旋转,推动鱼雷前进。

不久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电动鱼雷有了一露峥嵘的机会。

1939年10月12日深夜,在英国海军舰队的锚地——苏格兰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外,海底下

静静地卧着一艘潜艇,这正是风尘仆仆赶来的德国“U47号”。10月13日深夜,“U47号”潜

艇浮出水面,开始为它的新式鱼雷寻找战机。

当艇长普里恩认出距他2400米远的一艘大型军舰是“皇家橡树号”时,心不由狂跳起来:这

艘排水量33000多吨的巨舰是英国第二舰队的主力舰只,上面装有4座双联装381毫米火炮,

四周有330毫米厚的装甲,是一艘战斗力极强的军舰。

14日零时58分,“U47号”占据了有利的发射阵位,一条电动鱼雷瞄准了“皇家橡树号”。1

时02分,斯卡帕湾内出现一道耀眼的闪光,接着传出低沉的爆炸声。鱼雷击中了“皇家橡

树号”的舰首。

1时22分,“预备——放!”随着普里恩的攻击命令,3条鱼雷窜出了鱼雷发射管。同时,“U

47号”掉头急驶,逃离斯卡帕湾。

“轰隆、轰隆”,在一连串剧烈的爆炸声中,“皇家橡树号”倾斜,最后翻转,没入

了冰冷的海水之中。786名官兵,包括布格罗夫将军,全部葬身鱼腹。

“皇家橡树号”成了电动鱼雷的第一个牺牲者。

独立作战舰船大患

在经过不断的改进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鱼雷的品种已经很多,威力也更加显示出来

了。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击沉的运输船总吨位的89%是被鱼雷击中的;击沉

军舰162艘,占被击沉军舰总数的49%。可见,鱼雷在海战中的作用是何等之大。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同样也显示出鱼雷的威力,在这期间击沉运输船1445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

位的68%;击沉舰艇369艘,占整个作战期间被击沉军舰总数的39%左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武器专家们便已制得了能自己控制深度和方向的自控鱼雷。但这种

鱼雷不能自动寻找和跟踪目标,如果发射方向有偏差,或是目标及时躲开了,鱼雷也就不起

作用了。

“能不能让鱼雷跟踪目标自动追击呢?”军事家对武器专家提出了要求。

武器专家想到,舰船在航行的时候,螺旋桨要不停地打水,这必定会产出声音,不是可以用

“听”的办法来跟踪吗?

路子找准了,发明也就比较顺利了。武器专家在鱼雷的雷头前部装上了左右两个接受器,就

像人的两只耳朵。

人的两只耳朵能从听到声音的先后不同,判断出声音发出的方向和位置。例如,如果你的左

耳比右耳先听到蛐蛐叫,就能确定蛐蛐在你左边。同样道理,鱼雷上的两只“耳朵”也能判

出目标的方位。当它们接收到舰船螺旋桨打水的声音之后,就把声波信号变成电信号。两只

“耳朵”感受到的声波强度不同,转变成电信号之后电压也不相同,形成了电位差,便可以

指挥垂直舵调整角度,使鱼雷向左、右转弯,始终对准目标前进。

装有两只“耳朵”的鱼雷就叫自导鱼雷。它发射出去后,如被敌舰发现,要想规避时,就会

动调整航向,紧盯不放。即使发射时有些偏差,问题也不很大,它会自己调整方向,向敌舰

奔去。显然,这种“独立作战意识”极强的鱼雷对敌舰的威胁是非常大的。

一直到现在为止,鱼雷仍然是海战中的重要武器,经过不断发展,鱼雷无论在性能方面,威

力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许多新型的鱼雷又连续不断地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