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已经说过,所谓“场面话”是在一定的场合,当着一部分人的面儿说出的话,而作为有身份的强势人群,领导在现场面对弱势人群(下级)所说的话,大多数是为了应和场景,即时即兴,显示身份,表达威严而说的话。因为是有面子的话,是台面上的话,私下、台下并不一定适用。比如在领导礼貌性的夸奖背后,可能隐藏着内容丰富的“潜台词”。“不错”背后的“潜台词”可能是“马马虎虎”、“不够理想”等。领导有时候碍于面子不直接说出真正的想法,真正的意见是需要追问过后,人家才肯恩赐于你的,让你的计划变得更好。因此,要诚恳地请领导把后半部分的话说完,往往那才是关键。
除了“不错不错”这句话,当你汇报工作时,还有两句话千万别当真。
“你自己决定吧”
因为一个广告创意,高明与领导的意见出现了分歧,他试图说服固执的领导,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理由。领导很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好了,你自己决定吧!”
高明大喜过望,还以为已经说服了领导。结果等他费尽心力做好一个文案,信心满满地交差时,换来的却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
高明不懂察言观色,没有领会领导的弦外之音,结果闹了个吃力不讨好。
当你和领导为一个问题激烈争执时,如果他轻描淡写地说“你自己决定吧”,千万不要以为他已经被你的口若悬河所征服,心甘情愿地把决定权交给了你。其实,他只是对你不能及时领会他的意图感到厌烦。领导的本意是:“你回去好好想想,想清楚了再来和我谈。”
“工作进展如何”
有一天,李莹正在为一个重要方案费神,领导走过来问她:“还好吗?工作进展得怎么样?”她诉苦道:“这客户真够蠢的,艺术感不强,业务经理又耍无赖,太难伺候了。”
这次简短的谈话后,李莹发现自己不再是重要广告案团队的一员了。她请领导解释其中的原因,领导说:“抱怨让你无法专注于工作,还带着挖苦的态度对待客户,我能放心吗?”
李莹显然没有听懂领导的“潜台词”,她以为领导的询问是想了解她真实的状况。其实,领导询问员工“还好吗”或者“工作进展得顺利吗”,他也许只是想表现友善,或者作为正式谈话前的“切入”,或者在提醒你这次的任务很重要,不能马虎,并非想听到你诉苦的话。
场面话小课堂:
要想出色地汇报工作,最好摸清领导的习性,不同的领导性格不同,有些人喜欢有话直说,直来直往,不喜欢拐弯抹角;有的人则比较含蓄,给人留面子,讲话点到为止。即使同一个领导,也往往出现“狗一阵猫一阵”的情形,那么如何猜中领导话中的隐身意义呢?
及时请教法:每个单位都有一些资深而热心的老同事,虚心向他们请教,一定不会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问对人哦,若是问到了有小人倾向的同事,说不定告诉你反的意思,让你出洋相。
集体装不懂法:我以前有个领导,特别喜欢讲话拐弯抹角。后来我们同事们就商量好,集体对她的话装不懂。她说什么都只听表面的意思,经常是误会重重。这位领导在每个人面前都碰了钉子,只好慢慢改变说话习惯。
察言观色法:有位在民营企业担任中层管理者的朋友告诉我说,作为新员工,尽量懂得察言观色,比如一些话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自然,还是显得很奇怪,如果一反常态,十有八九是在表达其他的意思,你要用心琢磨。
没有上司不爱“花”,借助场面话献给他
在古代,一些王侯将相若是立了功,首先不是夸夸其谈,居功自傲,独享荣誉,而是以千里快马把功劳上呈报给皇上。他们绝对不会以为自己立了功,就有了讨好君王、争宠求荣的法宝和资本。事实上,立了功,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要不历史上怎么有那么多人,功成身退了呢?
经常听很多人在抱怨自己的领导无能,就算他们真的“无能”,也还是你的领导,除非你辞职不干。既然承认了他是你的上司,是红花,那么你就要甘愿当那片陪衬他的“绿叶”,功劳再大也要放低自己,不要遮挡了领导的光芒。
汉宣帝时代有一名非常能干的人,他叫龚遂。当时渤海一带灾害不断,百姓们由于不堪饥饿便纷纷开始造反,当地官员没有能力平定叛乱,宣帝不得已派了年事已高的龚遂去处理那里的事务。
龚遂到任后,安抚百姓,鼓励农民垦田种桑,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龚遂也因此名声大振。于是,汉宣帝便把他重新召到京城,以表示对他的重视。
这时,龚遂一个姓王的属吏,请求随他同去长安,说:“我对您会有好处的!”其他人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整天吹牛,您怎么能带这种人去呢?”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京城,姓王的属吏还是整日买醉,也不去拜见龚遂。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前去拜见龚遂,问道:“圣上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材,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属吏连连摇首道:“不好!这么说不是夸你自己吗?应该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龚遂进宫以后,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要职。
喜好虚荣,爱听奉承,这是人性的弱点,作为一个帝王更是如此。有功归上,正是迎合这一点。你想谁不愿意让自己功劳显着?尤其是作为君主,哪个能容忍臣下的功劳超过自己呢?所以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个做臣下的,会自表其功。因为大凡是这种人,多半没有好下场。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
古来就有“伴君如伴虎”的经验之谈,所以,如今的我们更要学会如何与领导相处、明哲保身。一些人自以为有功便忘了上司,这特别容易招惹上司的嫉恨。把功劳让给上司,放低自己的能力才是明智的做法,是稳妥的自保。在官场上如此,在职场上亦是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因为好大喜功,而不自觉让上司处在了配角的地位上,这当然会惹得上司不高兴。因为他会觉得我们目中无人,恃才自傲。另外,你的这种优异的才华也会让他感觉到不安全,害怕失去权力,让你后来者居上。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他当然不会让你有什么好日子过。
场面话小课堂:
工作中取得了成绩,或许会给你带来一定的荣耀。但是,你一定要把这份荣誉归功于上司,放低自己,把鲜花让给上司戴,把众人的目光引到上司身上,让领导高大起来,你也跟着沾光。否则,若是你抢了上司的风头,后果就严重了。
用场面话给领导提意见,成功进谏不冒犯
作为一名员工,如果面对的是刚愎自用的上司,我们在献计献策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不受重视、不被采纳的苦恼。尤其是当一个经过自己潜心研究、周密思考,确信是一个非常合理、非常优秀的建议和计划被上司断然拒绝的时候,我们的苦恼会加剧。如何让刚愎自用的上司接受好的工作建议?如何引导他的思维与决策向有利于组织利益的方向发展呢?
把握住三个原则就不难了:回避冲突;不提意见,移植建议;功劳归于上司,收益属于组织。
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有才能、自负,所以他对别人的意见往往瞧不起,要么不采纳,要么根本不予理睬,任何新鲜的意见都被他毫不例外地拒之门外。但是有独一无二的例外,就是他的助理豪斯。
因为他知道,向总统贡献意见的最好方法:避免他人在场,悄悄把建议移植到总统的心中。开始让总统不知不觉地感到有趣,然后使这个计划作为总统自己的天才构思而公之于众。最后,使总统坚定不移地相信是他本人想出了这个好主意。换句话说,不用强调某某计划是豪斯的主意,为了使一个好的计划被总统采纳,他得自愿牺牲版权,而把版权让给总统,并且是悄悄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转让。这样,他的计划就能顺利地被总统采纳了。
也许有人会对豪斯的做法和威尔逊总统的表现颇有微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计划的实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豪斯为自己实际发挥的作用由衷地感到高兴,威尔逊总统也更加喜欢豪斯,对他更加倚重。
如果说给领导提建议还比较容易的话,那向上司提出异议就比较令人为难了。反对上司的主张无异于虎口拔牙,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敢冒这个险,惹上司发怒,是一件棘手的事,不过并不是毫无办法,还是有化解的技巧的。
如何才能做到既提出异议,而又不冒犯上司呢?以下几条规则也许对一些欲言又止的下属们有参考价值:
1.选择合适的时机
在找上级阐明自己的不同见解时,先旁敲侧击地了解下这位领导的性格如何是很重要的。即使你对他的性情全然无知,只要掌握几个关键时候就行了。当上司进入工作最后阶段时,千万别打扰他。当他正心烦意乱而又被一大堆事务所纠缠时,离他远些。午饭之前以及度假前后,都不是找他的合适时间。
2.有火先把它灭掉
如果你怒气冲冲地找上司提意见,很可能把他也给惹火了。所以你应当使自己心平气和,尽管你长期已经积聚了许多不满情绪,也不能一股脑儿地抖落出来,应该就事论事地谈问题。因为在上司的眼里,一个对公司持有怀疑态度,充满成见的下属,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使他重鼓干劲的,这个下属也就只能另寻出路了。
3.鲜明地阐明争论点
当上司和他的下属都不清楚对方的观点时,争论往往会陷入僵局,因此下属提出自己的见解时必须直截了当,简明扼要,能让上级一目了然。
在纽约市政部门任职的一名科长克莱尔·塔拉内卡很少与上级有摩擦,但并不是说她对上司百依百顺,她会把自己的不同意见清楚明了地写在纸上请上司看。“这样能使问题的焦点集中,有利于上司去思考,也能让上司有回旋的余地。”她解释说。
4.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通常说来,你所考虑到的事情,你的上级早已经考虑过了。现在他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你能提出来,足见你对公司的关心和对工作的重视,他还是会感激你的。
5.站在领导的立场上
要想与上级相处得好,重要的是你必须考虑到他的压力和目标,如果你能把自己摆在上级的位置上看问题、想问题,做他的忠实合作者,上级自然而然地也会为你的利益着想,有助于你完成自己的目标。
场面话小课堂:
有时,如果领导坚持认为他的思路是正确的,你就没必要据理力争了,反正公司是他的,出了事他负责,你何必得罪他呢?再说了,偶尔让他尝试下失败的教训,让他体会下失败的打击,也有利于他的精进。
和领导称兄道弟,他必定不会让你春风得意
你和领导关系要好,他是你的好亲戚真朋友亲哥们儿,这都是你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不可滥用,滥用就会遭到惩罚。如果你仰仗着这些私情私交在单位或者公共场合放弃警惕,随心所欲地和领导称兄道弟,你有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朱元璋从一介草民经过拼杀终于坐上了皇帝宝座。当上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亲戚穷朋友到京城投靠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苦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他的形象及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一位与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的穷友,听说好朋友当上皇帝后就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为了和朱元璋套近乎,一见面,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便大叫大嚷起来:“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地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卡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
这位穷友丝毫没有看出朱元璋的脸早已拉得老长,还在那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大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还没听完朱元璋就命人将其推出去斩了。
说话要估计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要分场合,这位穷朋友正是因为说话不分场合,和老朋友称兄道弟不客气,结果惹来杀身之祸,真是太愚昧了。他不仅冒犯了上下级关系,以下犯上,还不知天高地厚地揭皇帝的短处。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啊。在古代,他的人头落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说我们不一定要把企业组织弄得像封建王宫或军队一样等级森严,但对于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也要划分得清楚,不可有搪塞马虎、得过且过的想法。与领导相处时轻率随便的态度,往往给人无法信赖的感觉,而且会让领导自身产生缺乏威严的错觉。
在企业组织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混淆,常有冒犯而不自知。年轻气盛的员工,为了凸显自己的个性,往往不知礼貌,动辄直呼领导姓名,或者与领导干脆称兄道弟,这些不分尊卑的幼稚行为,都是职场上的忌讳。
场面话小课堂:
为了维护领导的威严,保障组织的运行,上下级关系还是要好好维护的,举个较为浅显的例子:行进间如遇上级,必须等领导通过自己再行进;上、下台阶时遇上领导必须先停止,打招呼或者微笑点头示意后再随后前进。
上级有事召见时,切忌推三阻四,耍“派头”,给人造成不够自信、扭捏、成不了大事的印象。尤其不可打断他人的谈话,有意见时必须待他人告一段落后再表达自己的意见。
交谈对象若为上级,不可省略对他的职称,必须冠以“某某科长”、“某某主任”等等称谓。
饭桌上给领导“打补丁”,领导才能赠你好前程
在朋友圈里,我也算是半个交际专家,曾有很多朋友问我和上司在酒场上怎么说话。我举不出自己的相关实例,不过周围要好的同学有过经历,并向我倒过苦水,使我从中悟出许多道理,可以与大家分享。
我有个在电力部门供职的老同学,他不太注重细节,尤其8小时以外与同事及上司吃饭,说话非常随便,不看上司眼色,只图自己痛快,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不知不觉中得罪了上司,惹得上司很不高兴。上司不高兴,有时表现在脸上嘴上,有时暗中作手脚,吃亏挨整的自然是当事人。为此老同学付出不被看好的代价,凉到一边歇菜许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