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会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但说些无伤大雅的场面话却是你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中生存下去所不得不学会的一种本领。
工作之中、交际场上,一个人不能完完全全地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我们也不能对别人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信以为真。
场面话是可说不可信的,一旦你违背了这一“天条”,善良便成为愚钝,真诚也会成为伤害自己又危及他人的利器。
中国人喜含蓄,不懂“应酬话”会把自己搞衰
现实中,职场上,我们常常作假,说谎成习惯。这并不是人心险恶,而是一种处世技巧,一种交际文化。
刚听朋友说过一个故事:一对中国夫妇应邀到巴黎参加一个法国朋友的聚会。这对夫妇特意做足了准备,穿着盛装来到朋友家。朋友很好客,将这对夫妇迎进门,问他们需要喝点什么饮料。夫妻俩赶紧客气地说:“不用,不用,你忙你的,不用管我们,不渴,不渴。”
主人正好忙着招待其他客人,听他们这么一说,便什么饮料都没拿给他们,以示对他们的尊重,转而去招呼其他客人了。这对中国夫妇的客气和法国朋友的率真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晚上这两人都没能喝到一口饮料,口干舌燥却又只能强忍着。
若是这对中国夫妇是在国内过客,就不会遭遇这种尴尬了,中国人的某些含蓄是共通的,彼此心照不宣,通常都能明白对方的意思。比如中国人家里来了朋友,主人要倒茶时,客人通常也会客气推辞,连声说“不渴不渴”,但主人往往明白那只是客气话,所以茶水还是要端上来,客人也还是要喝茶,习惯了客气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别扭;而如果家里来了一位老外朋友,通常主人要倒饮料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客气推辞,而是向主人道谢,有时还会告诉主人,他想要品尝一点什么饮料。
这是中外民族心理的差异,外国人说话做事通常比较直率,而中国人则比较含蓄,喜欢心照不宣。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文化的古国,底韵深厚,思维发达,在四书五经、庄子论语的熏陶下,黄皮肤、黑头发、软笔写字、摇头背书的国人,从远古一路走来,虽脱掉了汉服,剪掉了辫子,升空了飞船,但血脉中传承的最具本质的东西却千古未变,那就是中国人的含蓄,以含蓄为美。这种特色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的特色性格。古诗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绘画中的“深山藏古寺,酒香巷子深”,书法中的“藏锋悬露,虚实留白”表现的就是这种艺术效果。中国戏曲中的仕女形象,讲究笑不露齿,行不露足,莲花碎步,行云流水,回眸一笑百媚生。含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标签。
而西方文化就不是这样了。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们中国人即使说不出它的意境,也能从内心体会出她的美感,如果翻译成外语,就只能表述为“两个小鸟在唱歌”了。因此,西方没有格律诗,没有对仗、平仄,有的只是长短句:“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吧”,张扬,但直接。外国人送礼,即使是一个很小的书签,他也会说,这是我精心为你挑选的,请你收下。我们中国人送礼,就是送一盒金砖也会赔着笑脸,极为谦逊地说:“小小东西,不成敬意,请笑纳”。如果一个外国男人,见到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他主动赞美那位漂亮的妻子:“啊,你的夫人真漂亮,我都被她迷倒了!”中国丈夫的回答是:“哪里,哪里。”假使老外不懂中国人的含蓄,还会进一步解释:“鼻子漂亮,眼睛漂亮”,中国丈夫的回答依旧是:“哪里,哪里”。老外心想:“怎么还问哪里啊?头发漂亮、身材也漂亮”,中国丈夫的回答照旧是:“哪里,哪里”。假如外国朋友不懂中国人的含蓄,恐怕他此生都绕不出这语言迷宫了。
场面话小课堂:
外国人可以对中国人的一些曲里拐弯的含蓄表达非常不理解,但作为中国人,你必须理解,并且还要迎合这种含蓄、谦虚,才能在人际场上驾轻就熟。
不会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你得学会猜,得察言观色,得细品,否则,你一走一个错。在判断失误的前提下,你的所有言行都是错的,你不可能在社会上混得好。
比如对方说不渴不渴,你得说:“喝点吧,尝尝茶”。假如你若当真,像外国朋友那样让人家渴一晚上,很有可能他出了门就掏出手机给你们共同认识的朋友打电话损你:“唉,在他家连口水都没喝上”。
比如对方说“你媳妇儿真漂亮”。你应该说“哪里哪里,比嫂子(或弟妹)差远了”。若你当真以为是夸奖你而受着,他背过头去就会努嘴瞪白眼,心里不知道怎么嫉妒与恨呢。
比如对方夸你成功富有,你应该说:“好什么呀,混口饭吃”。若你真的点头自认,他会心里嘀咕:“有什么了不起呀,不就是多几个臭钱嘛”。他可以夸你,但你不能夸自己。
以上是最基本的处世哲学。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得懂!否则,你就可能栽跟头。
中国人好权谋,听不懂“假话”就会平地里栽跟头
很多人都对“权谋”二字鄙夷不屑,认为是害人、狡猾、欺诈的伪善之术,是封建糟粕,是古代宫廷斗争、官场倾轧的产物。其实,你若把权谋看作一种处理人际关系时的灵活机动的变通做法,“权谋”会顿时可爱起来。
什么是权谋之术?字典上解释为权变的谋略,人际学上,我们把权谋解释为一种生存竞争的技巧,也是最具体、最实际的一种盘活人际关系的技巧,是达成目的的一种处世智慧。
生活离不开权谋,小到家庭琐事,中到人际经营,大至事业成功,任何领域都离不开权谋的应用。以家庭琐事为例,夫妻关系的协调,婆媳关系的相处,母子关系的理顺,不动动脑子,直来直去,通常是不会收到良好效果的。比如老公和老婆一起开车,方向盘在老公手里,明知老公走错了方向,聪明的老婆也不会直言“你走错了”或者“你真笨”,而是让他将错就错,这样一方面维护了男人的面子,另一方面也让他吸取了教训;如果老婆不留情面一顿指责,很可能酿成一场夫妻战争。
再以事业为例,权谋运用得好,可以大大增加成功的概率。如果不懂权谋,就算已具备了几种成功素质,成功离你也远如十万八千里。在《康熙王朝》电视剧中康熙在利用李光地扳倒明珠、索额图后,说了一句场面话“现在的台澎知县做事轻薄,远不如魏东亭”,李光地立刻心领神会,表示“臣愿做一辈子台澎知县”,并请旨“永远不要让臣回京”,康熙答应了,之所以把他放逐到台澎县,是因为李光地“用心狠毒,但才能卓着。用他除恶,当之无愧。若要用他行善,那可就难了”,李光地表示“臣知罪,但臣无悔”。与康熙朝其他大臣相比,李光地的归宿算是比较好的,他在合适的时机抽身而退,躲过了皇上的猜忌和政敌的报复,避免自己身败名裂、晚节不保。李光地真的一辈子愿意在台澎做知县吗?当然不是。非常君臣,假话也要当作真话听啊!听话听音是多么重要啊,这才是聪明人!
不过,有些人仍自诩高尚,不屑于借用权谋之力,非要在现实中碰个头破血流才知道悔悟。小贾就是个例子。
小贾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一家日企工作。因为学历的关系,加上能力不错,领导对他很器重,同事们也很尊敬他。小贾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公司的未来之星。一次,公司有一个去日本培训的机会。这回本来不该小贾去,可同事们都极力推荐他。小贾也没多想,就高高兴兴去日本了。
等培训回来,小贾这才发现,他所在的部门里面,一下升了两个主任,而这两个人都曾热心地劝说小贾赴日培训。也就是说,本来最有升职潜力的他,却没希望升职了,下次机会还不知等到何时。为此,小贾着实郁闷了好长时间。后来,部门经理,也是部门里的老大,和上层领导闹矛盾,准备出去单干。这时,部门里的人纷纷表态,先是为老大抱不平,然后又说要坚决跟着老大走,一起辞职。小贾一直觉得和老大挺能谈得来的,因为老大也是研究生学历,而且对小贾也不错,于是,合同一到期,小贾就辞职跟随老大去创业了。
等小贾辞职后才发现,部门里为老大辞职的就他一个人,其他人则开始为空出的经理一职蠢蠢欲动。可小贾不在乎,他要做个仗义的、实在的人。再说如果创业成功,老大肯定亏不了他。因此,小贾跟着老大创业时,什么都没谈,工资从原公司的8000元变成3000元,小贾也无所谓。
好容易熬过了两年,老大的公司开始走上正轨。此时,小贾才猛然发现:公司的车子不是他的,公司的房子不是他的,公司的分红也没有他的,他只是一个老资格的员工而已。小贾非常失落,向朋友大倒苦水,说要找老大大吵一架,数落一下他的不是。
朋友听了小贾的倾诉,除了安慰他,也给他分析了他落得如此下场的原因——不懂权谋。小贾以前对权谋一说十分不屑,觉得那是政治阴谋,跟做人做事无关。他要凭能力吃饭,才不去搞什么阴谋诡计。可朋友的一番分析,让小贾心服口服。原来,权谋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拒绝权谋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如今,小贾也学会了权谋之术,要做一个让上级信任、与同级和睦、令下级信服的人,在应对别人手段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得到自己应有的权益。
场面话小课堂:
我们有幸或不幸地生在这个竞争激烈残酷的时代,而我们大多数人,既无背景,更非“富二代”。所以,我们更想成功。而要成为成功者,就必须懂权谋,学习善辨法则,分清哪些是可用的,哪些是不可触碰的,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做个懂权谋的人,就要会点场面上的功夫,审时度势,心中有数,对于他人心里掖着藏着的那些小伎俩要有所察觉;耳朵要灵,不能人家说啥你就信个啥;练就一双慧眼,辨别真伪;嘴巴上再挂几把“刷子”,能把人际关系层面的坑坑洼洼摆平。总之就是要做个有“心计”的人,有“心计”的人,一般都能赢得好人缘,但这不等于说有“心计”的人不讲原则不讲立场。恰恰相反,有“心计”的人是因为其眼明、心亮、嘴巴严才会受到别人尊重。一个人如果看不透事,不辨是非,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那他就可能得罪一些人,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都会不利。
再重申一遍,智慧与权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使用的人才有好坏之分。
中国人要面子,给别人说“面子话”
就是赐自己“黄马褂”
俗话说:树有皮,人有脸。由此足以看出人人都是有自尊心与虚荣心的,人人都要面子。人活脸,树活皮,当你不给别人面子的时候,你就伤了他的自尊心,就满足不了他的虚荣心,让他觉得丢人、难堪。那么反过来想一想,以后,当你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会帮助你吗?你既然不给他留面子,他还会顾及你的面子吗?
曾经有一位文化界的人士,每年都会参加某单位的杂志评鉴工作,此工作虽说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难得的荣誉。我们知道大多数人都有虚荣心,凡是能够得到某项荣誉,就感觉自己很有面子,自尊心得到了维护,虚荣心也就得到了满足。当时也就因为此项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参加了一次或者两次,便再也没有机会了,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稍后你就会明白了。那为什么这位文化界的人士,年年有此“殊荣”呢?也有不少人问过同样的问题。他在届龄退休,不再参加此项工作之后才公开了“秘密”。
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还强调说他的职位也不是重点,他之所以能年年“有今朝”,岁岁有“殊荣”,是因为他很会给“面子”。他说,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一少两多。何为一少两多呢?就是少批评多鼓励、多称赞;但会议结束之后,他会找来杂志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编辑上的缺点。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也就因为他总是顾虑到别人的面子,时刻想着给他人留下面子,因此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社的编辑人员,大家都很尊敬他、喜欢他。一个受人尊敬与喜爱的人当然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当今社会,“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面子”的问题,有些人轻则翻脸,重则大打出手,有些人由朋友变为敌人等,类似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如果你是个对“面子”不屑的人,那么你很可能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的“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有一天会吃暗亏。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性格,与人相处时存在差异,发生矛盾或者转为争执,这些都是极为平常的事。关键是在这个时候,千万不可得理不饶人,说话做事要给人留点面子,给别人留面子,就等于是给自己留“梯子”,事后他也会感激你的,如果你做到了这些,又有谁不愿与你交往呢?
场面话小课堂:
你我都是在现实社会的人性丛林里讨生活,给人“面子”既是处世基本功,又是生活调味剂。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注意给人“面子”,他们会铭记在心的。其实给人“面子”很简单,多说点好听的“面子话”就是了。
人总是有点虚荣心的,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就没有一点儿虚荣心?也许有些人认识不到自己的虚荣,但这并不代表虚荣不存在,虚荣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的,只不过有些人的虚荣心比较强,有些人的虚荣心没有那么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顺耳之言人皆喜之。年轻人喜听他人夸阳光活泼,中年人爱听别人说成熟睿智,老年人爱听众人夸自己春秋鼎盛。姿色平平者喜听人说她有气质,半老徐娘也求一句资深美女。别满眼里都是别人的缺点,多说说别人的好话,在照顾他人的自尊感的同时,你也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废话”也是场面话的一种,说好了广受欢迎
曾记得,刚工作没多久,得知后勤部主管吴姐是公司人缘最好的人。打量过她,其貌不扬,但每天中午在员工餐厅吃饭时,总有人端着餐盘往她身边凑。无论男男女女,都乐意跟她一起共进午餐。后来问同办公室里的一个同事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吴姐,她想了想说,可能是因为吴姐是个废话匣子吧。我有点懵了,这是什么理由?因为废话,所以爱她?匪夷所思。
我这人好奇心强,为了揭开这个谜底,也主动成了吴姐的“粉丝”。慢慢跟吴姐熟了之后,我发现她真的是喜欢说废话“服人”。有天早上我早到了,就在中庭的绿化带散步,她远远地冲我招手:“小美女,一大早就在这儿吐纳,你可真会保养!”我客气地跟她说我了解一点点中医,她马上从中医说到韩医,顺带着对韩国人宣称中医是他们发明的论调唇枪舌战……15分钟的时间就在她噼里啪啦的废话中一眨眼过去。
我说得少听得多,但心里的确放松了很多。听她讲那些废话,似乎颇有点宁神静气的效果。于是,我也慢慢跟她成了朋友,并且我越来越愿意整天听她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
一次我们一起吃饭,我得知这个看起来性格外向、滔滔不绝的吴姐竟然是爱尔兰某国立大学的“海归”。但她却搞笑地说,在爱尔兰留学那几年,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历学位,而是学会了做个“废话小姐”。她说爱尔兰被称为世界上最爱说废话的国家,爱尔兰人的口号是——无废话,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