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你的领导与对方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你完全可以接过酒杯。但是,如果对方是你的领导的至交,那么领导会给你暗示的,告诉你可以不可以喝这个酒。
如果对方级别比你的领导高,那么这个酒你绝对不可以接,领导上级敬的酒,必须领导自己喝。
2.你的领导的下级给他敬酒
这个酒必挡无疑。但是第一轮的酒你不要挡,因为,领导毕竟要对下属安抚一下,体恤下情,那么从第二轮酒,你完全可以替领导挡酒了。
3、对方与你的领导有隔阂
这个酒原则上是可以挡的,但是,也要看具体情况。因为,替领导挡酒有很微妙的意思,你替领导挡酒是一种讨好的、善意的行为,但是如果领导和对方处于剑拔弩张的情势下,你替领导挡酒就是一种较量,与对方酒量的较量,你可要量力而行,多加小心,好好思考如何才能既维护领导的面子,又巧妙地保护自己。
总之,场面上应酬一定要记得多揣摸领导的心思。跟领导出去应酬,在酒桌上一定要记得少给领导添酒,不要乱替领导挡酒,如果得到领导代酒的指令,你要拿出赴汤蹈火的勇气。跟领导出去吃饭,最悲催的事莫过于领导醉了,你还好好的。
场面话小课堂:
如果酒桌上是按瓶喝酒的,未经允许,你千万别从领导的酒瓶中倒酒,以免酒瓶中的玄机被别人发现,而且,如果领导没有让你代酒,你自己却很积极,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酒场上不要爆料自己宽阔的社会关系
前些天回老家,一次聚会上,我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几杯酒下肚,他就开始“卖弄”了。你或许会问一大老爷们儿有什么可卖弄的?他卖弄的不是色相,而是社会关系,这局长,那主任,甚至是县长、市长的,他都认识。还拍着胸脯责怪我上回遇到麻烦怎么没找他,他一个电话就能给摆平了。我为这位朋友惋惜,也为他提及的那些熟人担忧,这位朋友为人豪爽且讲义气,主流层面是好的,可是在酒桌上管不住嘴巴很容易出问题呀,而且他那些“场面上”有身份地位的朋友就这么轻易被他出卖了。
看在酒场朋友的份上,我事后找机会专门提醒了他。听过我语重心长的教诲,他自罚三杯又敬我三杯,虽然没有直接说什么,但他绝对冒虚汗了。这也从侧面证明我的话入理,他吸取了教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圈子,都有一些十分可靠并得意的社会关系,往往这是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本,说不准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但这一资本,万不可拿到酒场上炫耀。靠爆料过硬的社会关系博得羡慕,企图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让宾客对你刮目相看,他们会觉得您这是在显摆、吹牛。再往深处评价,觉得你太虚伪、太轻浮、不可靠,从而给对方留下极差的印象。
把社会关系当成下酒菜端上桌面,除了落个“不靠谱”的坏名声外,至少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隐患:
1.完全暴露自己的家底
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场上与陌生人共饮,彼此都有窥视对方的心理,以便掌握酒场主动权。或者善意地讲,根据爆料人的个性,有针对性地烘托气氛避免冷场。如果自己和盘托出你的社会关系,对方可以通过你的社会关系来猜度你,那么,你会很被动。
2.给自己揽上麻烦事
现代人躲事还躲不过来,都不愿意多管闲事,替别人出力。显摆社会关系的人,其实就是显摆自己的人脉。也许他只是信口开河,但是别忘了古训,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或许,酒场上的其他人日后有事会找你帮忙,到时,你帮不上,就说不过去了。
3.容易失去别人的信任
我认为酒桌上轻易提社会关系的人,可以鉴定为肤浅、没脑子。有些人不愿意被别人在酒场上提起,免得日后摊上麻烦。如果酒桌上对杯论交情,还没等互相认可,你就把自己的社会关系如数家珍地交代得一清二楚,酒桌上的其他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虚浮,不值得深交,他们就会对你不信任。
4.有可能不知不觉地得罪人
酒场是交朋友拉关系的最佳场合,在互不清楚之前,一定不要主动提及自己的社会关系,这是底线。如果大家不提社会关系,酒可能喝起来有滋有味有交情,万一你提的社会关系中与桌上的某人不对眼、有过节。这样非但不能加深交情,还在不知不觉间被人提防,更可能弄巧成拙,因提错关系而得罪人。
5.给关系人带来不利影响
提社会关系的人,无非想通过关系自抬人气提高身价,因为事先不知关系人与在座其他人的关系,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尴尬场面。比如,内心想说关系人好,可是没等说下文,对方开骂了;再如,不经意说出关系人的坏话,或者传到关系人的耳朵中,让关系人生怒;或被听者恶意更改后传播,败坏了关系人的形象。
因此,经常出入酒场串饭局的人,一定要注意酒后谈吐,切忌在公众场合信口开河,只图一时痛快。
场面话小课堂
社会关系是自己的人力资源联络图,正常来讲,这张图应是私密的,不能轻易示人。倘若你的社会关系一旦曝光,无疑将自己的敏感部位裸露出来,对别人无隐私可言。虽然酒是感性的饮料,喝下去容易表现得快言快语,但是该说的不该说的要心中有数。有些酒场纯粹瞎应酬,有些酒场玩热闹,有些酒场办正经事,还有一些酒场具有其他特点,完全没必要拿社会关系炫耀。实在避不开,也要注意轻描淡写,一笑置之。再说,保持些让人琢磨不透的社会关系,更会让他人对你敬畏、重视。
会周旋,不喝酒也能牢牢掌控话语权
酒场是专门喝酒的场所,尽管它的功能严重超越酒场自身的职能,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酒。我们固然不能以喝酒多少论英雄,不过酒量大爱喝酒的人们,具有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内存许多牛人的资本,这些人理应列入牛人的目录。
可是我认识的还有一种更牛的人,这种人不用喝酒,就能被人惦记;不花钱埋单,却能经常组织酒场。饭局中,他们总能搞活酒场气氛,把喝酒的人劝美敬多。
我认识一位律师老郭,他特别喜欢热闹场面,有事没事总爱串通酒场。看老郭的热心劲头,十有八九以为他是超级酒鬼。其实你误解了人家,老郭属于滴酒不沾的那种,他就是想到酒场找乐,看别人开心自己也跟着开心。
撺掇酒场要付出代价,按照一般的定式,基本上谁撺掇谁掏钱。老郭也不怕花钱,只要想起来叫谁,谁不推托到场,就是对他莫大的支持。但他是聪明人,总能找到转嫁“东道主”的方法,自有人愿意看他的面子掏钱。他不但能顺利地把人召集全,还能找到心甘情愿埋单的,多数时候还能主持酒场事务,使酒局面朝着他指引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圈内,老郭是有名的神人。
某次遇到一位难缠的主较上劲,人家质问老郭自己不喝酒光喝水靠啥支撑酒场,而且还水话连篇,不喝酒的人没资格说话,想说话先喝杯酒取得话语权。老郭不愠不火不急不怒,笑呵呵地自嘲,大概这就是气场的秘密吧,大伙儿喜欢围着他转悠找乐子,并且还反问一句,没他甘居人中的精神,大伙儿何以走到一块儿?难缠的人一时被温暖,竟然改变思维模式,连称老郭是高人。其他人又分头解释表白,酒场残存的疑虑也化掉,一致认可了老郭的不喝酒行为。
思想统一起来后,便任由老郭百般花样激活酒场,他得心应手地操作酒场技术环节,充分调动大家喝酒的积极性。老郭开始发挥他的过人之处。他手端白水或清茶,照样充当酒场大哥大,形成以他为核心的酒场机制。他既可以端水杯打硬圈,又可以劝满杯,还可以单独敬三杯。老郭幽默指数并不高,调侃的能力也很一般,但并不影响他的影响力发挥,基本上指哪打哪不落空。
大凡游走酒场的人,都抱着用酒说话的信条,想不喝酒或少喝酒,就少说话或不说话,大玩特玩低调游戏。有人觉得不喝酒还说话,并且主导酒场局势,有悖酒场潜规则,是不识趣不懂事的表现,所以见到不喝酒又滔滔不绝的人很反感。可是神人老郭却不按套路出牌,用酒场上低调的奢华推翻了这一定论。
做到这点需要几个硬件支持,一要有比较高的身价,大小多少地管点事。二要有较强的组织操持能力。比如老郭,他的确没多少过人之处,然而总有一些人团结在他周围,甘愿听他的酒场调遣,甚至周围人请客,也喜欢交给他操持,由他出面主持,交办者心里踏实。三要有副热心肠,喜欢酒场式的热闹气氛。四要有很好的人缘,很高的威信,有一定的号召力,人们都会买账。以老郭为例,凡事和他打上二次酒场交道的人都有这种感觉,不但认可他的不喝酒行为,还能生发酒场外的信任感,老郭的酒场号召力,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又像是被周围人捧出来的。五要有丰富的酒场经验和以水劝酒术。
假如具备以上一个或几个硬件,你有老郭的架子,有他那本事,有他那气场,你也能做到不喝酒而能牢牢掌握话语权。
场面话小课堂
和老郭的例子相反,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在酒场上的号召力,抢夺话语权,在酒场上表现得很浮躁,叽里咕噜嚷嚷个不停。其实,花开半夏,酒喝微醉,喝的醉醺醺未必是能耐,适量饮酒才能真正领略酒的甘醇。要想在酒场上不出丑,要掌握以下四忌:
一忌“自醉”。嗜酒者,有的善于自制,饮之适量,但有的贪杯无度,饮则必醉。时下,瘾君子不少,豪饮狂喝,不醉不休。这样的行为很不文明。
二忌“媚醉”。有的人,一有机会与领导喝酒,便认为是表现自己的良机,百般献媚取宠,逢人敬酒,最后醉得一塌糊涂。
三忌“劝醉”。敬酒劝饮,本是敬意,“劝者尽其意,饮者尽其量”就是了。但有些人,在这方面认识有误,似乎不把人放倒就不够“意思”。于是,不管客人酒量如何,死磨硬劝,而有些被劝者,或是觉得盛情难却,或是为了显示酒量,往往有劝必饮,来者不拒。结果喝伤了身子,乐极生悲。
四忌“赔醉”。有些人喝酒,不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而是互相逞强,针锋相对,彼结果二人都深受其害。
酒场上的话多半不可信,谁信谁傻×
不止几人十几人问过我,酒场上的话有多大可信度。是否酒场上没有半点诚信,说的话完全是信口开河,不可当真。
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要看说话人的品行,也要看他是喝到什么程度说的。凡是经常出入酒场的人肯定遇到过说话算数的喝酒人,但更肯定的结论是,遇到说话不算数比说话算数的人要多得多。因而许多人对酒场的话形成固执态度,宁信其无不信其有,主要是深究细研每句话,弄不清哪句是真哪句是假,那又何必费这个工夫?
以前,我也很相信酒场上的话。记得有一次,我去青岛参加同学聚会,临行前一天的欢送晚宴上,有位官场上的朋友拍着胸脯跟我说了再说:“明早九点,你在房间等着,我让司机送你去机场”。这话说了不下五遍,临散场的时候又给我叮嘱了一遍,我就信以为真了。第二天早上,我还真乖乖在房间里等司机来接呢。结果呢,当然是落空了,航班也误了。从那以后,对于酒场上的话,我是宁信其无不信其有了,伤不起啊。
对于酒场上失信的人,一开始我很有怨气,很讨厌。对于言而无信的人,我基本上都不会再理会,为此我失去了很多朋友。后来当我了解了更多的酒精的作用后,我变得宽容了。要知道,酒精的刺激严重影响着人的思维,一些平时默不作声的人,只要喝上几杯酒,往往话就多了,言多必失难免出现水话。不仅仅是性格内向的人,性格外向的人也经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酒喝到深处喝多喝醉,思维基本失控,他说过的话可能全都忘记了,怎么能保证句句兑现呢?所以,许多人酒后的第二天早晨起床,大脑经常出现失忆空白状态,担心昨夜说了些不恰当的话。不过想起酒后的话大概没人信,也就勉强地原谅自己的信口开河了。
如果有人追问上面所言比较虚假,我完全可以讲点实质性的原因。
原因一:酒场上讲假话是出于礼貌和客套。酒场是社会交往的礼仪小平台,形形色色的人们围坐在桌边,为了显得文明礼貌热情友好,难免要讲些礼节性的客套话应景话。像欢迎再来呀,有啥事尽管讲吧,把这当家别客气,办事直接到单位找啊。有时候这类话说得既实在还真诚,无非显示说话人对酒场的重视,以及对听话人的尊重。但千万别把这种逢场作戏当真,你若当真了,以后遇事找对方去帮忙了,对方可能早不记得你了,这样双方就会很尴尬。即使记得,对方也不一定非帮你不可啊。所以,千万别把酒场上的话当真。
原因二:酒场上说假话是话赶话的需要。经常喝酒的人都知道,在酒场上,很多话都是为了应景助兴的。几杯革命小酒下肚,场子就热闹起来了,这个时候进行话语交流,你说天大他说地大,他说你够哥们儿你说他很义气。你说过几天出门想借车,他说没问题全包了,到时他派司机送过来。又插进来第三者求助,他准备贷款,你大包大揽说银行有朋友帮助人家搞定。此时,酒场就成了信息发布会现场,彼此间或公开或私下或大声或窃语地交流。由于话赶话根本没进入大脑程序,所以求助什么事都变得很容易,甚至别人无求于你,你却主动求人家求你办事。事情揽到手,愿也许出去,其实有些事情你根本不能办也办不了,只是为了保持交流的连续性火热度。这种没有把握的许愿,当然成不了真,只能说说玩玩图个乐呵。答应别人事的人,你自己还不知道找谁办呢。
所以,酒场上大伙儿乘酒而喜乘喜而诺的话语,多数是镜花水月,不必期待其真实性,听着哈哈一乐就行了。
场面话小课堂
酒场上还活动着一种人,说他们没一句真话有点冤枉他们,但确实没多少真话实话,堪称习惯了说话不算数。如果碰到这种人,莫说指望他们说真话实话,只要别被他们欺骗了就算幸运。这种人有时是下意识的,说过的谎话太多,自己都无法自控;有时则是故意的,他们说真话不舒服,不说没影的话也不舒服。与这种人同桌共饮,要立足于当看客的心态,无论他们说些啥都别往心里去,让那些话自生自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