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昆虫记
46300400000014

第14章 大孔雀蝶(2)

一共有一百五十只雄大孔雀蝶被吸引到这里。当我想到作为研究对象的大孔雀蝶非常难找的时候,尤其觉得一百五十只实在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虽然我也能常常在自家的附近找到大孔雀蝶的茧,但这毕竟是十分罕见的,因为它们的毛虫常常只是在老巴旦杏树上,但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这种树。大概在两个冬天里,我将附近这些衰老的树木仔细搜索了一遍,无论是树根还是将树根覆盖得如同给树根穿了一双鞋子一样的坚硬草皮,我都没有放过,但是两手空空的情况还是占到多数。如此看来,被吸引到这里的一百五十只大孔雀蝶很可能并不是附近的,它们可能从很远的地方而来,或许是方圆两公里之外或者比这还要远的地方。我很奇怪它们是怎样知道囚禁在我工作室中的雌蝴蝶的呢?

在信息经过远距离而得到传递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三种元素:光、声音和气味。大孔雀蝶通过远距离而得到信息是不是因为感光的视觉元素呢?这个说法当然在蝴蝶们进入到打开窗户的房间之后的情况中是无可非议的。可是在陌生的房子之外,它们真的有这样神奇锐利的视觉能力吗?而且,这种说法成立的前提是必须肯定它的视觉是非常敏锐的,能够在几公里远的距离中一直保持这样的视觉能力。显然,这样的假设有些夸张,没有必要去讨论这些假设,不如让我们讨论一下其他方面吧。

信息传递和声音的关系也不大。虽然雌蝴蝶确实将遥远的情郎吸引而来,但是这位女主人公一直都是十分安静的,它没有发出什么声音。或许它的内心会颤动,在一种十分灵敏的器官协助下能够接收到这种颤动,这并非不可能;可是,要知道的是,接收这些信息的可是远在几千米之外的雄蝴蝶。因此,声音这个元素就不必再考虑了。

气味是另外一个信息传递所要借助的元素。大孔雀蝶是因为某种散发出来的气味吸引而进行远征、匆忙赶来、经过迟疑后发现了自己的倾慕对象。这种解释似乎是很合理的。问题是有没有这样一种被称为气味的物质呢?这种散发出气味来的物质至少是人类难以感知的非常细微的物质,但是嗅觉比我们更加灵敏的昆虫能够感知这种气味。要验证这个问题还需要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一种更为强烈和持久的气味将这种所谓的特殊气味盖住,我们就能够得到一个答案了。

在用来隐藏雌蝴蝶的房间中,我事先准备了很多樟脑,并且在关押雌蝴蝶的金属罩旁边也放了一只盛满樟脑的小圆盘。迎接雄蝴蝶到来的是一股浓浓的奇怪味道。但是这种气味没有影响到雄蝴蝶,它们跟以前一样,找到了房间,从怪味强烈的空气中穿过,十分精确地找到了金属罩,似乎强烈的怪味根本没有对它们起到干扰作用。

实验让我对气味元素的影响也产生了怀疑。而且,我也没有机会再继续我的实验了。因为在第九天时,雌蝴蝶死了,死之前它还产下了很多没有受精的卵。雌蝴蝶的死让我失去了实验对象,这甚至影响到了我今年剩余时间的众多研究计划。

因此,再次对大孔雀蝶进行研究,我一定会非常精心地准备有关大孔雀蝶的实验,把我想进行却没有进行的实验也一并做了。

夏天的时候,我“买”到了一些大孔雀蝶毛虫,每只一个苏①。卖家就是邻居的几个孩子,他们对于我的提议非常感兴趣。当他们在每个周四完成了自己枯燥的动词变位练习之后,便会跑到山上去尽情地玩耍,而某些肥壮的毛虫就会顺便被找到,他们会用小棍子的顶端挑着毛虫送到我面前。看起来他们因为胆小而并不敢用手去拿这些毛虫,所以在我用手将毛虫抓起来的时候,他们是用一种十分震惊的表情看着这一切的。

毛虫们的食物就是巴旦杏树叶,几天之后,它们就变成了好看的茧。到了冬天,我依然没有停下而是去巴旦杏树底下寻找其他茧,作为一种实验储备。搜寻工作也得到了对我的研究感到好奇的人的帮忙。在我四处搜寻、讨价还价的努力之后,我拥有了数量可观的大孔雀蝶的茧,而且有十二只特别大、特别重的茧,我猜这可能是雌蝴蝶的茧。

但是,等待我的是一场我并不清楚的挫折。到了五月份,天气变得异常莫测,这种不稳定的天气最终毁了我的所有准备,让我心烦意乱。应该春光明媚的五月就像冬天一样,寒冷的西北风将所有梧桐树的新叶撕碎,就好像又回到了刚刚过去的寒冷的十二月份。刚刚去掉冬衣的人们又将自家的炉火燃起,又不得不穿上了厚厚的棉服。

而大孔雀蝶们自然也无法逃脱这种诡异的天气。它们孵化时间比正常时候长了很多,而且当蝴蝶孵出来之后也明显没什么精神。雌蝴蝶们仍然被我安排到了钟形罩里,我按它们的出生顺序进行了标示;可雄蝴蝶光顾罩子周围的时候却非常罕见,甚至根本就没有。这周围并非不存在雄蝴蝶,在我收集的那些茧当中,只要雄蝴蝶们孵化出来,经过我仔细辨认并记住它们之后,就会被我放生到花园里。但结果令人失望,重新回来的蝴蝶少得可怜,就算回来了也毫无激情。它们走马观花地在这里绕上一圈,向参观博物馆一样,然后就飞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或许是因为低温导致了蝴蝶们散发的气味不能很好地传达。如果天气炎热一点或许就不是这样的结果了,而寒冷只会削弱这种气味的影响。总之,这一年的心血基本上没有价值了。唉!实验被季节和气候限制,让我觉得这项研究实在是太艰难了!

第三次实验准备还是继续进行了。我到处寻找虫茧,除此之外还饲养了很多幼虫。当又一个五月到来时,我的虫茧数量已经很庞大了。这一次比上一次幸运得多,天气非常合乎我的想象。众多的雄蝴蝶破茧而出,就如同当初它们不请自来到我家做客时一样,只不过那一次我非常震惊,而这一次则是我期望看到的。

每到晚上,雄蝴蝶们就成群地飞到我家里,十二只,二十只,甚至会有更多。雌蝴蝶仍然在钟形罩中一动不动地等待着,它好像不是很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也好像没有发出什么气味;至于蝴蝶是否发出了声音,我也没有发现。我在实验中发现的是雌蝴蝶完全不动,只是静静地等待。

雄蝴蝶三五成群地朝钟形罩圆顶飞去,它们的翅膀一直在挥动着,不时地拍打着圆顶。它们彼此之间似乎没有矛盾,也没有什么争斗,它们所有的心思只是想进入到钟形罩之内。最后当然没有成功,这时它们放弃了,然后飞走,像其他在房间里没有目的地飞舞的蝴蝶一样,它们也加入到了其中。还有几只则有些灰心地从打开的窗户飞走了,不过这并不影响前来拜访的其他蝴蝶。直到晚上十点钟,金属罩圆顶周围总是出现各种雄蝴蝶,它们一直在尝试,也一直感到厌倦,就这样不断地重复着。

我会在每个晚上都变换一下金属罩的位置。有时我将金属罩放到房屋北面,有时放到南面;或者把它放到住宅右侧的底楼或二楼;要不就把它放到住宅左侧离房子约有五十米的地方;还有一些时候我会将它放到露天的环境中或者放到一个非常偏僻的房间里。所有的变化都十分突然,就算比较熟悉我家格局的人找起来都有些困难,而这正是我的目的:我就是希望雄蝴蝶不能轻易地找到金属罩和罩子中的爱人。

它们不是靠记忆寻找爱人的。虽然雄蝴蝶能够在前一天夜里准确地找到关押雌蝴蝶的地点,但是它们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第二天,当我再次变换地点时,虽然有一些雄蝴蝶是在我这里过夜的,可是它们完全不知道我是怎样变换金属罩的位置的。这些雄蝴蝶尽管寿命短暂,却仍然有足够的能力去继续寻找自己的爱人,它们甚至连续三次不顾黑夜地进行远行。我很想知道的是这些朝生暮死的痴情者再次开始寻爱之旅时会先飞到哪里。

它们能够准确地找到前一夜的地点,记忆或许起到作用。这些寻爱者如果没有发现自己的爱人在那里,便会飞到他处进行寻找。可事实不是这样的。它们之中没有哪一只会先飞到前一夜的约会地点,更没有哪一只要在那里停留一下。或许记忆没有为它们提供什么信息,不过之前热闹的约会现场如今确实非常冷清。另外一种系统将它们吸引到了另外的地方。

雌性大孔雀蝶直到现在依然是暴露在金属罩中的。或许那些从黑夜中飞来的访者,是凭借人类无法分辨的弱光找到爱人的。要是将雌蝴蝶关进一个完全不透明的地方,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如果是一个质地不同的容器,将信息进行传递的媒介如气味是否还能顺利传播呢?

我们知道,由于物理学的发展,人类如今已经知道了电磁波也可以传递信息。那么,大孔雀蝶会不会有比这个更加先进的传播手段呢?或许雌蝴蝶为了使得自己周围的同类都充满激情而通过我们尚未了解的电磁波或者其他手段将信息传递给了这些风度翩翩的雄蝴蝶?它们能穿越一些屏障的阻隔,而另一些屏障也同样无法阻止它们。总之,蝴蝶们是不是有一个独立的无线电报系统呢?我觉得这并非不可能,因为在昆虫的世界中还有很多人类未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