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
——(宋)江奎
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一。
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搔头二。
【注释】
一、九秋:九年。汉张衡《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唐刘禹锡《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历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傅尃《次韵和湘荃、梦蘧联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梦,一夜西风满地霜。”在《茉莉》诗中,代指茉莉的花香淡雅、花期很长。
二、玉搔头: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清郑燮《扬州》诗:“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
【语译】
好一朵淡雅的茉莉花,就这样落落大方地迎风而放在万丈尘寰之中,没有天姿国色、雍容华贵的风姿,却有优雅怡人的清香,令人久久难忘。我忍不住要问你,淡雅的茉莉花啊,你是从何而来的?莫非你便是那传说之中醉了酒的仙女在匆忙回宫的半路上不慎掉下来的玉簪么?
【从诗词看甄嬛】
江奎,宋朝诗人,生平不详。从史料记载来看他的作品较多,但是传世作品却很少。现今流传他的代表作为这一首《茉莉》。其中有一句名句:“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是赞誉“盈白如珠,幽香袭人”的茉莉花的诗句。
茉莉花清素淡雅,没有绚丽的色泽,也没有妩媚的姿态,可是它珠圆玉润、芳香浓郁,花期长久,为其他花卉之冠。
关于茉莉花的原产地,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的,姜夔有诗:“灵种移来自越裳。”说明茉莉花原产于国外,后移植到中国。关于茉莉花原产地有两种说法,有一种说法,道是茉莉花原产印度,宋代王梅溪诗:“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佛国”即印度,所以它的名称是梵语,在佛经翻译上又有“抹利”、“鬟华”、“抹厉”等称号。尚有另一说法指明,茉莉花祖先在亚洲西南。所以王梅溪又诗云:“西域名花最孤洁,东山芳友更清幽。”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说,“那悉茗花与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域移植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竟植之”。又据史志记载:汉初在广州称王的赵佗与汉代分庭抗礼,汉代派大夫陆贾向赵佗劝说,陆贾完成使命后回到京都,着有《南越行记》,内有茉莉花的记载:“南越之境,百花不香,惟茉莉素馨花特芳香,女子以彩线穿心,以为首饰。”
在人们的记忆中,茉莉便是这样的清新脱俗,它没有牡丹的繁华,没有玫瑰的妖冶,没有芍药的艳丽,却偏偏就是那样安静无争,在纷繁芜杂的尘世之中,犹如天外仙子般的令人爱怜。
所谓世人所说的“越简单越美丽”,这个世间,姹紫嫣红色彩的太多,长久地置身其间,往往会令人感觉审美疲劳。正如深宫别院之中,争奇斗艳、搔首弄姿的女子层出不穷,所以当这位如茉莉一般清丽脱俗、与世无争的方淳意——淳常在出现时,她赋予人们的印象,是这般的舒坦自然。
“淳”字释义朴素、诚实。如淳朴、淳厚等。又可作“纯”字之解,单纯、纯粹。《潜夫论·本训》中有“以淳粹之气,生敦庞之民”。《隋书·经籍志》中有“至于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这所有的解析,都直接映衬了方淳意质朴、单纯的性格。正因为她的这种性格,甄嬛对她是极度喜欢的,每每见到她,便会想起家中的妹妹,这种感觉格外亲切,在甄嬛的眼中,淳常在与其说与自己一样是皇上的妃嫔,还不如说是自己的“妹妹”来得确切。
方淳意十三岁进宫,正是稚气未消、天真浪漫的年纪。她为人开朗,活泼可爱,从不与人争宠,不爱华丽的珠宝首饰,却唯独对各色美食流连忘返。刚入宫时甄嬛要送她精美华贵的首饰作为见面礼,可谁知她偏偏不甚喜欢,最后她选择了一堆琳琅别致的糕点满心欢喜地离开了。这样的性格,在后宫之中实在犹如“另类”。甚至有时,我会怀疑这样的可爱脱俗的女子,是不是直接从外星球空降到皇宫后院中来的?难怪人总说淳意如茉莉,是仙女不慎落入人间的玉搔头,与脱俗的茉莉一般盛开在深宫之中,不染俗尘。
当然,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像方淳意这样不谙世故的单纯女子,是难以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之中生存的,那日无意之间,让她在捡拾风筝时撞见华妃收取他人贿赂,又中了曹贵人使出的计谋,暴露了行迹,被华妃狠下杀手灭了口。
一次无心的偶然竟成致命。也许所有的一切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就如那日淳意抽到的那支花签:“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以及那行隐喻为“戴孝”的小字“天公织女簪花”。
方淳意这朵晶莹纯洁的茉莉花陨于污浊不堪的后宫,实在让人为之伤心不舍,但是转念一想,这样的结局,也未尝是不幸的,至少她能“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漫漫红尘,她将永远活在疼爱她的姐妹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