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戏里戏外看甄嬛:品古诗词的意境
46301900000036

第36章 亲情可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唐)杜甫

国一破二山河在,城三春草木深四。

感时五花溅泪,恨别六鸟惊心。

烽火七连三月八,家书九抵万金十。

白头十一搔十二更短,浑十三欲十四不胜簪十五。

【注释】

一、国:国家。

二、破:破碎。

三、城:长安城。

四、深:茂盛;茂密。

五、感时: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六、恨别:恨别的情景。

七、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这里指战争中烧掠的情景出现在周围的城市乡村。

八、连三月:连续多个月。

九、家书:平安信。(当时杜甫家住鄜州城外羌村)

十、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抵:值。

十一、白头:白头发,老态。

十二、搔:抓,挠。

十三、浑:简直。

十四、欲:想,要,就要。

十五、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语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多月,

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从诗词看甄嬛】

观历史之事都言乱世出英雄,时局动荡之时,就总有些热血之人会乘机揭竿而起,旌旗猎猎,意图为江山、为社稷、为民众,也为自己某一个美好未来、锦绣前程。只是往往这些事情难免引起一番战乱,而战乱的最终成也好、败也罢,烽火连城苦了的,终究是那些因为战乱而被迫离乡背井、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平凡民众。

唐朝末年,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杨国忠误导唐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直捣黄龙,轻易攻下了长安。仓皇之间唐玄宗带领嫔妃皇子,与一众大臣们逃往灵武。之后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名号“肃宗”,就在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五言律诗便是杜甫于次年三月所做。

回望当时的长安城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疮痍。杜甫看见这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陷逆境、思家情切之际,禁不住触景伤情,满腹深沉的忧伤和一腔无限的感慨由此而发。

山河一片依然存在于苍茫天地之间,可是此刻繁华的长安城却早已沦陷了,昔日昌盛的国家亦随之破碎了。浑然不觉之间春临大地,万物复苏,唯独偌大一座长安城中空空荡荡、人踪寥寥,犹如空城。满城之中唯见草木茂盛浓郁,不似春天的欣欣向荣,却凭添阴森几分。

此时此景,置身于这样一座昔日繁华如今不复而再的空城之中,回忆往时再看眼前,心情该是何等悲壮啊!一个“破”字怵目惊心,一个“深”字满目凄然!

然而大自然却始终是恒定不休的,它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原本的规律。春天的脚步,照样翩翩地降临到这座破败的空城之中。大自然的万物在春光之中蓄势待发,孕育着无可估量的生命力,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明显对比,让杜甫更为强烈地感受到内心的荒凉与寂寞,哀愁由心而生,以至于眼前所见一切景致只剩下山河草木、空廓一片。

杜甫心中感伤国事,乃至于面对眼前繁花一片,却毫无半点喜悦之情,甚至禁不住涕泪四溅。亲人离散了,再不见往日促膝长谈、其乐融融,此时此刻孤身一人聆听树林之中鸟儿的鸣叫声声,竟然觉得是这般的心惊忐忑,离恨骤生。假若花鸟懂性,亦会因为此情此景而泪流悲啼吧?

细细数来,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中众人此刻可是安好?自那日匆匆一别,从此有如天涯陌路,音讯隔绝。倘若此时天边鸿雁能稍来只言片语,告知家人安好,那将是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百倍的啊!

愁绪满怀,纠缠不休,苦闷之中唯有不住地搔头思考,渐渐地满头白发也在不知不觉间越搔越短,慢慢脱落,骤然发觉,已是既短又少,就连想要将它们梳成一个髻,再插上一根簪子都不行了。

从来游子在外,家中之人安好的消息就是对他极好的安慰,无论自己身在何方、如何漂泊劳累抑或身缠万贯,最宝贵、难舍的,始终是那一抔来自故乡的黄土、一枚树叶、一张照片、一封家书。

对于此时此刻的甄嬛来说,从养尊处优的皇宫妃嫔一落千丈成为甘露寺中无人问津的一介娘子,那种凄然,可想而知。更何况她还要忍受着与刚刚诞下的女儿生生分离,与自己至亲的父母家人天涯永隔的痛苦。如此的心理落差,如此的刻骨煎熬实在是非一般常人所能够忍受的。

这个时候,她收到了一封由果郡王亲自带来的家书,上面别着一朵代表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以及表示平安的粉色荷花的信笺。信中虽然只有寥寥几语,却是由家人的眷眷之心凝结而成,各自天涯,各自珍重。

这样的家书于甄嬛来说无疑是极为珍贵的,它的价值连城之处,在于它如一条细细的丝带,将本已离散的甄氏一家又重新维系在一起,给彼此鼓励,给彼此勇气去面对日后的一切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