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植物园是我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她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园、所结合的统一机构。园的前身是建立于1929年的孙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所的前身应追溯到创建于1934年的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1950年该所植物部分成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华东工作站。1954年经政务院批准,由该站在植物园的基础上重建,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1960年扩建为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1970年后,改称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亦名南京中山植物园。1993年12月实行双重领导,定名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植物园位于南京东郊风景区,背倚钟山、面临前湖,占地186公顷。丘陵起伏,气候温和,植被茂盛,林木葱郁。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建设,现已成为环境优美的著名风景点,也是我国中、北亚热带植物研究的中心。1978年在全国第二次植物园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全国四个重点植物园之一。1989年成为我国《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编译的四个全国中心之一。
植物园以植物资源和环境研究为方向,以中、北亚热带资源植物的发掘、利用、改造和保护为主要任务,开展植物系统分类、经济植物、植物化学、植物环境和物种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新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与推广。所内共设置6个研究室,还拥有62万份标本的植物标本馆、藏书达4.5万册的图书馆、技术室、中试实验室、园景处和中山国际植物园俱乐部。
植物园的建设体现科学和内容和艺术的外貌,在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普及植物学知识和开展植物学试验研究。目前可供使用、参观的有:园林植物区、植物分类系统园、树木园、松柏园、药用植物园、盆景园和展览温室。
现有职工315人,科技人员163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63名,中级研究人员51名,形成了一支知识密集、力量雄厚的科技队伍。此外,自1980年以来,招收研究生41名,目前已有31名获得硕士学位,在读博士生4名。
植物园重建以来四十二年间、坚持科研为经济生产服务的方针,取得科研成果290项,其中获国家和省的重大科技成果奖71项;共出版专著108册,发表论文1300多篇;1980年开始出版年报《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1992年改为《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级学术刊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加强国际交往和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与世界上60多个单位建立了种苗、标本和图书资料的交换关系。1980年与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建立了我国第一对姊妹植物园关系,该园主任雷文教授为中山植物园名誉所长。近年来又与加拿大UBC植物园和日本东京大学植物园建立了友好关系。植物园是IUCN濒危植物委员会、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和国际植物园协会成员。与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着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主要一些合作项目有:《植物志》英文版编辑,是中国从事本项合作的四个中心之一;还有“东亚和北美对应树种遗传变异研究”;“药用植物资源”;“悬钩子植物资源”;“大气污染的生态影响”;“云台山自然保护区比较生态学”等。1988年主持召开了亚洲史上第一次“国际植物园学术讨论会”;又主办了1993年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协会大会。随着国家改革开放,1992年与加拿大企业主合作成立了“江苏琵琶园艺有限公司”。
杭州植物园
杭州植物园创建于1956年,地处杭州市西湖区桃源岭,占地228.74公顷,园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多波形起伏。大小水池甚多,土壤属红壤和黄壤,pH4.9—6.5,肥力适中。是一所具有公园外貌、科学内涵、以科学研究为主,并向大众开放,进行植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知识普及的地方性植物园,隶属于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
植物园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人(含高级职称者7人,中级职称者13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6人),已初步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科技队伍。园内建有植物分类区、经济植物区、观赏植物区、竹类植物区等专类园区以及为科研、科普、旅游和生产服务的众多设施。
40多年来,杭州植物园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种子、种苗交换。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俄罗斯等43个国家397个单位引进植物;与国内28个省、市的有关单位建立了种子、种苗交换关系。至今全园已收集国内外植物3800余种(含品种),分别隶属于226科、1007属;压制收藏正号蜡叶标本70000余号,隶属于221科,1024属,正、副号标本达110000余份,是浙江省植物标本收藏最多的单位。园内收藏中外文科技图书一万余册。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及来园教学实习的农、林、医、园林等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120—150万人次。
40多年来,杭州植物园共取得100余项科研成果,完成和发表大量论文、著作和科普文章,有80余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一项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丽江高山植物园
丽江高山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英国皇家爱丁堡植物园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丽江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于2001年合作复建的。丽江地理位置独特,植物种类繁多。中国有三个特有植物分区,云南就占两个,被誉为三分天下有其二,而丽江就是其中之一。该园就位于云南省丽江著名的玉龙雪山脚下,毗邻玉水寨,东经100度,北纬27度13分,从丽江县城到玉龙雪山仅有15公里。占地面积271.52公顷,海拔从2600米玉水寨到主峰扇子陡5596米,高差达2996米。玉龙雪山地区生物物种资源十分丰富,特有种类繁多,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十大热点地区和中国种子植物的三大特有中心之一,是研究和保护中国植物资源不可多得的地区,根据该园址的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该园山地低海拔的森林植被与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相似;亚高山以上的植被以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为主;地处现代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杜鹃、报春、龙胆等高山植物的形成和分化中心并富有特有种属。据统计,藻类植物约有31科、72属、196种;地衣植物约有17科、17属20余种;在苔藓植物中有苔类45种、藓类130种,分别组成水生、木生、土生、石生等植物群落;蕨类植物有220种;种子植物有145科、758属、3000多种,以玉龙雪山命名的植物有139种。由于丽江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具有中国优先保护的物种,具有“关键地区”的特征:(1)具有大量的物种和生态类型;(2)特有现象明显,特有种较多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森林植被类型——长苞冷杉林、丽江云杉林等;(3)玉龙雪山植被垂直带分布是横断山脉地区典型代表之一;(4)生长具有特殊价值或重要意义的物种如:玉龙蕨、银杉、白豆杉等。作为种子植物模式标本产地的植物有800种左右,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20多种;该地区同时也是高山花卉的主要产地之一,有杜鹃花68种,龙胆50余种,报春60多种,百合20多种,绿绒蒿8种,牡丹4种,兰花70多种。早在20世纪初,GeorgeForrest,JosephRock和F.Kingdon-Ward等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就长期在滇西北特别是在丽江进行过植物考察和标本、种子的采集工作。
复建的丽江高山植物园是一个以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研究基地。因此,在园区规划上以“一园”“一站”两区的模式进行。园艺展示园占地400亩,高山野外工作站100亩,3472.5亩的主体园是原始林植物资源展示保护区,100亩的实验管理区。展示园主要融会人工园林园艺,将建成高档次生态旅游景点,主要展示云南八大名花如杜鹃、报春、龙胆、牡丹和药用植物,将建设高山植物科普馆,通过各种方式向人们普及高山植物知识。主体园主要体现保护的功能。野外工作站和实验管理区的主要目标是引种繁殖各类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有经济价值的野生高山、亚高山植物,成为开展植物引种驯化、植物生殖生理、植物生态学和濒危植物就地和迁地保护等相关学科的野外研究场所,同时也是展示园内植物材料的繁殖场所。
丽江高山植物园除就地展示丽江玉龙雪山的高山植物外,还将逐步收集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高山亚高山地区的珍稀特有植物,计划在5年内收集保存2300种27000份高山亚高山植物种质资源,同时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收集的中国植物中回归中国杜鹃花20种,初步建成横断山地区高山亚高山植物的种质资源圃、高山亚高山植物集中的科普展示和生态旅游园区。在10至15年内,全园植物种数将超过5000种。丽江高山植物园除对珍稀特有物种进行就地和迁地保护、研究、栽培繁殖和利用外,并对园艺观赏植物进行集中栽培展示,使其成为科普教育、环境、生态、物种保护的宣传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使游客在观赏千姿百态的植物时获得美的享受中,激发和唤起人们对保护生态、爱护环境、保护物种、保护植被、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和意识。
丽江高山植物园野外工作站已于2002年9月竣工,对云南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园艺研究展示基地、植物科学研究基地和生态保护旅游基地,是植物资源的活的高山亚高山种质资源库,同时也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高山植物园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