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世界上只存在着一个统一的海洋,但人们为了诸如航海等的需要,曾对大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划分。
关于大洋的划分,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分别将世界大洋划为三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四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甚至还有的把世界大洋划分为七个部分,即北冰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太平洋北部、太平洋南部、印度洋和南冰洋。
最早对世界大洋进行科学划分并正式命名的是1845年由英国伦敦地理学会发表的方案,此方案将世界大洋划分为五个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其中规定南大洋以南极圈为界,北冰洋以其周围大陆岸线以及通过大西洋北部的北极圈为界,而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这三大洋的名称,也只是1845年才最后确定下来的。原来,北大西洋称为北大洋,而南大西洋称为南大洋,太平洋从前有些时候被叫做西大洋。
20世纪初,有些学者建议把世界大洋划分为三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并建议将原来划分出的北冰洋改成大西洋的北极地中海和边缘海,同时将南大洋也相应并入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以南大洋作为这三大洋的南极海域。
1928年和1937年设在摩纳哥的国际水道测量局根据海道测量和航海的需要,先后两次发表世界大洋的划分方案。这些方案基本上认可了原先伦敦地理学会关于五大洋的划分和命名的方案,并规定在各大洋之间以及大洋与附属海之间的毗连水域,当没有明显的自然界线的情况下,以适当的经、纬或海图上的等角航线为界。
1953年,国际水道测量局又发表了一个划分方案,这个方案取消了南大洋,并规定以赤道为界将太平洋和大西洋一分为二,分别命名为南、北太平洋和南、北大西洋。由于此方案特别适用于航海和海图测绘作业,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7年颁布的《国际海洋学资料交换手册》中采用了1953年的方案。
目前人们常采用四大洋的方案,将世界大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太平洋与大西洋毗连水域的分界线是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经线;大西洋北以冰岛—法罗岛海丘和威维尔—汤姆森海岭与北冰洋为界;大西洋与印度洋毗连水域的分界线是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至南极大陆的子午线(东经20度);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是横越马六甲海峡,再沿巽他群岛西部、南部边界和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横越托雷斯海峡以及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子午线(东经146度51分);太平洋与北冰洋毗连水域则以白令海峡为界。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海洋学家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部相互连接的广大水域是一个具有独特自然特征的地理区域,应该单独将其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大洋,即南大洋。然而,对南大洋的北界,许多学者尚有不同的意见。近年来有关文献多采用“南大洋”名称,并以“副热带辐合带”(一条环南极的海水等温线密集带)为其北界,此线变化于南纬38度~南纬42度之间。
关于大洋的划分,各国不完全一致。例如,我国一般称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而前苏联则划分为五大洋,即除了上述四大洋外,还有南大洋。
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名称由来是这样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10月至1521年3月从大西洋通过现在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在航行期间天气晴朗,海上风平浪静。这样,他就把他们所渡过的这片海域命名为“太平洋”。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美洲之间。该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水最深和水温最高的大洋,也是世界上边缘海、岛屿和海沟最多的大洋。太平洋的东西最宽为19900千米(从巴拿马到中南半岛的克拉地峡),南北最长为15900千米(从白令海峡至南极洲的罗斯海)。太平洋的面积约为1.8亿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8.8%,占地球面积的35.2%。其面积之大,可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它的面积大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总和;二是地球上所有陆地面积加在一起,比它还小。太平洋的容积约为7.1亿立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957米,最大深度(位于马里亚纳海沟)达11034米,年平均表层水温为19℃,较大西洋高2℃,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为35‰。
太平洋的轮廓略呈圆形,东、西、南岸海岸类型差异明显。东海岸与沿岸山脉走向平行,海岸多平直陡峭,大陆架十分狭窄;西海岸岸线曲折,多岛弧、海沟、边缘海,大陆架十分宽阔。太平洋岛屿众多,岛屿总数达10万余个,约占世界岛屿的45%,这些岛屿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中部和西部。该洋以多海沟著称,世界大洋中水深超过6000米的深海沟,有20条分布于太平洋的边缘。
太平洋洋底地形复杂多样;其东北部是太平洋中最大的海盆,分布了一系列雄伟的纬向断裂带。其东南部主要是太平洋海隆,长1.5万千米,高出洋底2~4千米,宽约2~4千米,面积约占太平洋的1/3;其中部是海岭、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它们多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夏威夷海岭,它绵延4500千米,主要由链状火山组成,有的露出海面成为岛屿,高出周围海盆5千米;其西部主要是岛弧、海沟和边缘海。
巨大的太平洋水体在大气环流和洋盆轮廓的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水文特征,现仅就太平洋表层环流简述如下:太平洋表层环流在盛行风系的作用下,在南、北太平洋洋面上形成了一个以南北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环流。北太平洋顺时针环流,由北赤道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组成;南太平洋逆时针环流,则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在这两个环流之间是由西向东流的赤道逆流。另外,在中高纬地区,北太平洋逆时针环流由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又称“亲潮”)和北太平洋暖流组成;南太平洋则由顺时针西风漂流、绕南极大陆环流及其以南的极地东风漂流组成。太平洋的边缘海包括白令海、阿拉斯加湾、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和马来群岛诸海。
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名称由来大体是这样的:英语大西洋一词源于希腊,意思是希腊神话中擎天巨神阿特拉斯之海。大西洋原指由地中海出口直布罗陀海峡向西南至加那利群岛的一片海域,后来泛指整个大洋。在有些拉丁语的文献中,大西洋也称为“西方大洋”。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与美洲之间。大西洋的轮廓略呈“S”形,其南北长约1.6万千米,东西最窄仅为2400余千米,总面积约为9165.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597米,最大深度为9218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大西洋东西两岸大体平行;南部岸线平直,内海、海湾较少;北部岸线曲折,沿岸岛屿众多,海湾、内海、边缘海较多。大西洋洋底最重要而突出的地形是大洋中脊,它又称大西洋海岭,也称中大西洋海岭,全长1.7万千米,宽约1500~2000千米(约占大西洋宽度的1/3),平均水深4千米,其面积占大西洋面积的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