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礼仪大小事
46344300000018

第18章 和残疾人相处的礼仪

在我国目前的人口中有两千多万残疾人。与正常人相比,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他们同样是社会大家庭的成员。在我们文明,博爱的国家里,他们也应受到理解、尊重和爱护。在与残疾人打交道时,应该注意的礼仪有:

1.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关心、热情帮助残疾人。我们周围可能经常要遇到一些残疾人,应该说残疾人中不乏生活的强者,他们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不懈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心境,实现了生活的自立。但无论如何,由于他们身患残疾,活动的空间和自由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实际生活困难比正常人要大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对待身边的这些残疾人,要主动伸出温暖的手,多出一把力,多献一份爱心。

比如,你有一位残疾人邻居,不管家里有没有其他亲人,你都可以常到他(她)家里坐坐,交流交流思想感情,询问一下其生活近况和遇到的困难,力所能及地尽上一分绵薄之力。你的同学中如果有残疾生,要主动接近,视同手足,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给予帮助和照顾。如果路遇残疾人过马路、上坡、过坎、越天桥、逾障碍物等场合,要主动上前搀扶协助;在公共场合排队购物、购票、上车等,应该让残疾人到前面来;在乘车、乘船时要主动给残疾人让座等等。

生活是一个舞台,与周围残疾人打交道的机会很多,只要我们正常人能够以一颗善心和他们相处,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为他们办事,是可以赢得残疾人的信任、好感和友谊的。

2.与残疾人交往时,言谈举止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残疾人由于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在长期的生活中往往容易形成自卑感、敏感、多疑和孤独等等心理特征。

根据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在与残疾人正面交往时,言谈举止要有所讲究和避讳。

一是在称呼上,要避免使用“残”字、“疾”字、“废”字和可能触及对方生理实际缺陷的词语。如“瞎子”、“聋子”、“哑巴”、“瘸子”、“瘫子”、“拐子”等等,其中像“瞎子”、“瘸子”等这种平时近乎是骂人语的称呼一定不能用。即使是称呼“盲人同志”、“盲人先生”、“盲人小姐”、“盲人大哥”等,也会叫人听起来心里别扭,产生反感。妥善一些的称呼,可以叫名字,不知道名字的还可以事先打听一下,如“××同志”、“××叔叔”、“××阿姨”等。也可以变通一下,以婉转的口气或某些生理缺陷以外的特征来称呼,如“这位眼睛不好的同志”,“穿红毛衣的那位女同志”等等。

二是在举止上。若与盲人交往,由于他(他)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只凭自己的一双耳朵来感知其他事物,因此你说话一定要柔和、自然,腔调把握准,不准假腔假调。要边说边注意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通过面部表情这个心灵“窗口”的细微变化来揣摸对方的心理,善处自己的言行。如果和对方拉手,或引导对方行动时,自己的手和他(她)接触要轻重适度,轻了可能会认为你是在敷衍,重了可能又会认为你是粗鲁无礼。对聋哑人,则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情和举止。他们听不见你的话,只能用眼和你“交谈”。在他(她)的面前,你要表现得亲切、自然,举止有礼。如果会哑语,可以礼貌地借助手势和他(她)交流沟通。注意不能有丝毫鄙夷、讥讽或不耐烦的表情留在脸上。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对方猎住“信号”,对你产生猜疑和误解。对肢体有残缺的人,要热情、大方,不能斜视对方,也不能拿眼盯着对方的缺陷部位看,这些都是引发双方交往失谐的常见“导火索”。

三是在交谈措词和内容上。与残疾人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们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但同时又非常忌讳别人在自己面前谈及和“残疾”有关的话题,哪怕是谈话中没有直接谈到这方面的问题,只不慎一句话、一个词就会引起对方对生理残缺的联想,破坏双方交往的气氛,影响情感的沟通。如盲人或一只眼失明的人,就不喜欢别人说眼、和眼有关的话题以及“光明”、“黑暗”、“独眼龙”等字眼。聋哑人,不喜欢说和言语表达有关的问题,如谈及某人口才好或有副“金嗓子”等,就不相宜。腿脚有残疾的人,不愿意听别人说“腿”、“脚力、“瘸”等字眼。上肢和手有问题的人,不愿听有关这方面的拉扯。

总之,每个残疾人,由于其自身生理上这样或那样的残缺,都会有一个内心深处不愿被别人触及到的“暗洞”和“黑箱”。这是同残疾人打交道应该特别注意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