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礼仪大小事
46344300000020

第20章 参加殡葬的礼仪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新陈代谢过程,这是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无法抗拒的。作为大自然万物之灵的人,一个人身体再健康,生命再长寿,也终有一个百年之老的时候。这也是唯物论中矛盾对立统一的一个体现。当一个人蓦然辞世,告别了人生的舞台,而长眠于另一个世界的时候,那些昔日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的亲人和至朋好友,其悲怆、难舍的情感是可想而知的。古往今来,为了深切缅怀先人,寄托生者的哀思,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区域的人们都以各自不同的风俗,隆重地举行各种殡葬活动。在我国,人们对祭奠先灵的殡葬一直很看重,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殡葬风俗。青少年参加殡葬活动的场合和机会不一定很多,担当的角色也不一定很重要,但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殡葬礼仪、风俗还是应该的。

1.丧礼程序。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封建历史悠久,因而有关丧葬的仪规习俗非常复杂。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大力推行了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针对传统的殡葬礼仪习俗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变革,摒除了其中的封建残余和陈规陋习,纯洁和净化了世风,使丧事新办蔚成风尚。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般丧礼的程序是:为故者换“寿衣”,家属为遗体守灵、戴孝,择定殡葬日期,向亲朋好友发出丧事通知,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遗体火化,安葬立墓等等。

2.怎样向亲朋好友报丧。亲人如果不幸去世,要及时向亲朋好友报丧。报丧一般有口头、书信和讣告等几种形式。对离家较近的亲友,适于口头形式,由家中成员亲自前往,不要捎口信。报丧人需要注意的事项有,着装要素雅,神情、举止要沉痛、庄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同时,也要尽力节哀,不致因伤悲过度而失去自控。对远在他处的亲友,可以发快信、拍电报,有条件的还可以电话通知。如果是发信,要选用白色信封,使用黑色字迹,在收信人姓名的后面要加缀“礼启”或“素启”两字;拍电报,篇幅有限,但注意要把事情简要地介绍清楚;打电话,是一种彼此不见面的直接沟通,要把握通话的时间和感情的宣泄,避免失之于度;发讣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报丧形式,发送的渠道较多,既可以张贴、传送、邮寄,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或报纸、杂志等宣传舆论媒介对外实施发布,篇幅字数上也伸缩性较大,可长可短。不管是采用哪种报丧形式,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应该通知到的亲友不要漏报、迟报或误报,最迟的也要在故世者火化前通知到,以便对方做一些必要的安排和准备。二是写信报丧和发讣告,文字要准确无误,格式要正确规范。如写信要言简意赅,勿需冗长、繁琐,要注意交代清楚写信人和故去者的关系、故去者的故因、故期和追悼的地点、时间等。拟写讣告,一般要包括讣告题头,故者姓名、身份、故因、故期,故去地点和终年岁数,故者生平,凭吊及追悼会的地点、时间安排,发讣告人及发讣告日期等。

3.怎样向故者家属致送唁函、唁电。在接到故者家属的丧事通知后,作为对方的亲友,要及时做出反应,表达自己的悲痛心情,对故者的亲人、家属进行劝慰。距离较近的可以在获悉噩耗后,赶赴其家中、医院或祭奠场所吊唁。但远在外地者,不管能否亲自赶回卦丧,都要注意抓紧向故者的家属致送唁函、唁电。准备出席葬仪者,要告知起程时间。唁函、唁电的内容,首先要表达闻讯后的悲痛心情,追念自己与故者交往的骨肉情,缅怀故者的生前恩德和功绩,交代自己在悼念之余的打算等,最后要对故者家属劝慰节哀。如果尚有请人代办事宜,如代送花圈等,也应在文末一并写明。发唁函、唁电时,要注意四点:一是语气要诚恳,情感要真挚;二是内容除去上面说到的几点以外,其他与此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情不要随意提及;三是唁函笔迹要工整、清晰,文末落款除年高位尊的长辈外,其他人一般都要有相应的称谓;四是对唁电的礼仪要求较为严格,必须采用电报的形式,不得以电话或捎送口信等方式替代。

4.怎样敬献花圈。向故去的人敬献花圈,是目前各种悼念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礼仪方式。献花圈,可以以单位或组织的名义,也可以是家庭或个人,可以几个人联名送,也可以个人送。不管如何送法,最主要的是要按照规范、正确的程式,写好花圈缎带或白纸带上的挽词。一只花圈一般设一左一右两条挽带,上联挽带要写的称谓,如对师长、同学可写“沉痛悼念×××老师(同学)”,“×××老师(同学)安息”等;对家人、亲戚可以写“×××(称谓)千古”,如对父母则只写称谓不提名字,如“尊父亲大人千古”。下联挽带写明关系,如对师长、同学一般可以写“学生(同学)×××敬挽”,对亲戚可以先写称谓,后写姓名,如“侄×××敬挽”,还可以用“哀挽”、“泣挽”等词。对父母亲,可以用“敬挽”,但在以前的旧俗中却不能用这个词,要用“泣奠”、“泣血”、“泣血拜奠”等。花圈要提前到殡葬品专营商店预订好,在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时,带到吊唁和追悼现场。

5.怎样举行吊唁和追悼仪式。按常规,吊唁和开追悼会是两个彼此独立的殡葬礼仪程序。近几年国家对有关殡葬制度进一步进行了改革,中央领导人带头做起,规定今后凡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只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再另行举行追悼会。各地也照此精神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目前,社会上较为流行的做法是,把吊唁和追悼会合二为一,搞一次总的活动。活动大体的程序是,预先布置好吊唁和开追悼会的场地,场地多安排在殡仪馆或火葬场。在场地的前方中央安放遗体和遗像,遗体和遗像旁摆放有亲朋好友及各界送来的花圈和挽联,遗像上方悬挂黑色或蓝色横幅,上贴用白纸、黑字书写的“×××同志(先生、女士)追悼会”字样。在追悼会正式开始前,由故者的亲属在会场门口迎候亲朋好友的到来,并向他们发放白花、黄花、黑纱。一切准备就绪后,由主持人宣布追悼会开始,会场奏哀乐。继而由故者家属代表、来宾致悼词、哀词,众人向遗体三鞠躬,环绕遗体一周向遗体作最后告别,然后向到场的故者家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最后在哀乐声中将遗体送往火化,追悼会结束。

需要指出的是,从殡葬礼仪的角度讲,参加吊唁和追悼会的人都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注意服装。在过去,办丧事时对丧服的要求和讲究很多,现已简化,在左臂上戴一块黑纱就可以了。虽然现在的讲究不多了,但在追悼会这样沉痛和肃穆的场合,穿着还是要与气氛相吻合。—般可以穿深色或素色的衣服,在衣服的左胸部位佩戴白花或黄花,千万不能穿大红大绿、色彩鲜艳的衣服。二是要注意仪态和举止。来到追悼现场,要先主动迎上去和故者亲属握手问候,如果还随带了花圈或挽联,要郑重其事地献在故者的遗体旁。接过故者家属递过来的佩花和黑纱时,要轻轻点头致谢。在追悼会期间,每个人的神情要肃穆,态度要沉痛;走路脚步要轻,说话声调要低;不要满场乱转,眼睛东张西望;见到熟人只需轻轻点头或握手,不要过于张扬,喜形于色,或聚堆攀谈;当主持人宣布追悼会开始后,要停止说话或走动,在指定的地方站好,要注意保持应有的站姿;奏哀乐时要保持静默,不要情绪焦躁;不得中途无故退场等等。三是在劝慰故者家属时,要注意分寸,讲究方式方法。要想办法让其减轻心理失衡,节哀止悲,而不是越劝越悲,越慰越痛,以至悲痛欲绝,痛不欲生。首先,要针对故者家属的悲痛心理,多从正面开导,让其看到生活中光明和愉快的一面。如开导故者家属亲人虽然不在了,但膝下的子女都已长大成人,在学业上有了长进,在社会上成了气候,家业兴旺,后继有人,亡亲也会含笑九泉等等。其次,针对故者家属可能遇到的生活困难,尽力伸出热情相助之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许诺为其解决部分生活困难。如故者家属在亲人过世后,失去了经济收入来源,作为亲朋好友,可以答应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帮助渡过暂时难关,以消除其对可能陷入生活窘境及“人走茶凉”的担忧。四是对故者家属在操办丧事过程中的疏忽或担待不周的地方,要主动予以谅解,积极搞好配合,不要在人家已经非常悲伤的情况下,再表现出不应有的举止言行,使人雪上加霜。

6.安放骨灰的礼仪。亲人遗体火化后,一般要举行安放骨灰的仪式。骨灰盛在骨灰盒中。骨灰盒如果是安放在殡仪馆和火葬场的骨灰存放室,礼仪可以从简,可在骨灰盒前放置小花圈、花环、点心、果品和烟酒等,同时由众人行礼致哀。如果骨灰盒安放在墓地,一般要竖立一个墓碑,墓碑正面刻有墓中人的姓名、碑文、立碑人及立碑时间。安放时,由故者的子女手捧骨灰盒缓缓放入墓穴,故者亲属及到场的亲朋好友肃立墓前,然后众人捧土封穴盖顶。封穴毕,献上祭祀礼品,行礼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