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是西方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咖啡树,这一热带雨林气候孕育的绿色灌木,自其种子在南美大陆被发现可以冲食饮用以来,很快受到人们的喜爱,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我们国家素被冠以“茶乡”的美称,茶文化源远流长,家家户户习惯于饮茶,渐渐形成了以茶待客的传统,咖啡则少人问津。20世纪初叶,随着西方思想和文化影响的加深,咖啡在我国逐渐得以种植、传播和饮用。但总的来说,还未形成气候,仅为少数殷实、显贵人家所享用,远没有达到被大多数人认可,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程度。咖啡在我国真正得到人们的首肯,开始沸沸扬扬,形成登上“大雅之堂”之势还是近些年的事情。说到这里,青少年朋友们或许还清晰地记得,美国麦氏和雀巢两家全球闻名的咖啡销售大公司,在中央电视台黄金广告时间轮番播放的极具诱惑力的商业广告。也正是“味道好极了”和“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两句撩人心旌的广告语,打动了上千万的电视观众,结束了中国老百姓对咖啡的陌生和迷惘,点起了千千万万家庭对饮食咖啡火一样的热情和追求。从此,各式各样、品位各异的咖啡制品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涌入了商场、宾馆和各种公共饮食、娱乐场所,并走进了老百姓的家庭,成为和茶叶、啤酒并驾齐驱的消费热门。喝咖啡,作为一种时尚的饮食来说,有其独特的礼仪规范程式和要求,下面逐一地介绍一下。
1.咖啡杯的拿法。在宾馆、娱乐厅等正规的社交场合,用于盛放、饮用咖啡的杯子一般都小巧玲珑,属于“袖珍”型的,杯子上的杯耳也较小,通常手指稍粗就不易穿过去。所以咖啡杯的正确拿法是,拇指和食指配合,捏住杯把把杯子端起,这样的动作显得十分雅致。但有的青少年朋友拿茶杯或“大肚”杯子拿惯了,用起“体型”“纤细孱弱”的咖啡杯感到别扭,往往要情不自禁地想把手指从杯耳空隙中穿过去,这样反倒会“邯郸学步”,弄巧成拙;或不加讲究,伸开手掌大把去抓,也有失儒雅风度。即使你用的杯子较大,也不要动作轻易“走形”。另外,端杯子时不要连同托碟一起举起来,也不要用手去托杯底;如果在没有桌几等依托物的情况下,可不妨照此办理。当然,如果是自己或家人、熟人在一起饮用,也不一定要严格地“循规蹈矩”,可以放随意一些。
2.加糖的方法。由于咖啡本身带有一股淡淡的苦涩味,所以在正式饮用时一般要向咖啡杯中添加少许糖。如果是砂糖,可用角匙舀取加入杯内。如果是方糖,要先用专用的糖夹子把方糖夹到咖啡碟的近身、顺手一侧。比如你习惯使用右手,可以放在右侧,如果是“左撇子”,就可以直接放左侧。然后再用角匙把方糖加到杯子里。在正规的饮用咖啡的场合,无论是他人为你加糖,还是自己进行“自助”式自我服务,都应该按照上边的操作方式来办,不能动作表现得鲁莽、粗俗。如添加方糖,即使手边暂时没有糖夹子、角匙等专用工具,也要主动向主人或服务小姐(先生)索取,不要动手就抓,抓在手里顺势向杯中一掷,搞得“浪花四溅”,弄不好还要溅到他人和自己的身上,既不卫生,也不规范,显得缺少涵养。
3.汤匙的使用。喝咖啡时往往要配一把小汤匙,主要是用来搅匀咖啡和其中添加的糖。在使用汤匙搅动咖啡时,要均匀、缓速、轻盈,不要风风火火,急不可耐;如果是嫌杯中的咖啡过热烫口,可以静心地等一等,也可以用汤匙轻轻搅动散热,但不要用嘴靠上去吹;用完汤匙后,要把上面的残液轻轻甩干,然后把匙子放到碟子的一侧,不要随手一扔;端起杯子喝咖啡时,不要把汤匙滞留在杯子里;也不能因为平时用勺喝汤习惯了,喝咖啡将汤匙当勺用。
4.“喝”时要注意的问题。前面我们提到的如何拿杯、加糖和使用汤匙,实际上都只是一个“序曲”和“铺垫”,而真正的“细活”则是“喝”。喝要讲“喝相”,这包括品尝时不能心急,不要只呷了一口,杯里已下了一大半;不能追求“豪饮”风度,一杯咖啡仰起脖颈就一饮而尽;特别是有许多人在场的情况下,你的杯中提前“亮底”,是非常不礼貌的。也不要喝了一口后,就老端在手里不放,等着再喝下口,应适时地把杯子放回托碟去;喝时不要丝丝或啧啧作响;也不要对咖啡的品味随意加以褒贬;当然也不能“云里雾里细细品,不知何时天放晓”,这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