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交通瞭望台
46344500000017

第17章 综合运输

综合运输是研究综合发展和利用铁路、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以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一个技术先进、网路布局和运输结构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学科。

研究内容与发展简况

综合运输是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种运输方式,涉及技术经济和组织管理问题的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为: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及其组织运用,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以及运输技术发展方向等问题。当前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运输体系的综合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运输技术发展方向和先进技术的应用。

运输体系的综合发展

运输体系是国民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满足社会生产、商品流通和人民出行的运输需要。运输体系内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每种运输方式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点,适应着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运输需要。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建设一个满足社会运输需要的、效率高、劳动消耗少的较佳的运输体系,需要研究下列问题:①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比例关系。其中包括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客流和货流的流量、流向等;根据运输需要,从社会经济效益出发研究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投资在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间较优的比例关系等。②运输网发展规划。包括运输体系的建设规模、速度、技术设备、投资和实施步骤等。③合理运输及改善工农业生产布局。④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范围及其协调发展。

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

在运输生产中,必须根据每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装备,科学地组织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旅客和货物由起运地至到达地,往往需要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旅客和不同货种时,其采用的运输设备、装卸工艺、经济效益都有差异。因此,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充分发挥每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可用较少的劳动消耗完成运输任务。其中涉及运输设备能力、运输组织工作、管理体制、运输质量、运价和规章制度等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为:①组织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以及水陆联运枢纽和联运中转站换装设备综合配套问题。②粮食、水泥和化肥等大宗货物由包装运输改为散装运输和件杂货物的集装箱运输。③采用运输工具的类型和装卸技术设备配套和运输组织工作等问题。

运输技术发展方向和先进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有运输方式将不断采用新技术,并出现新的运输方式。而每种运输方式,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优越性。尚须在发展过程中,对其技术经济效益和适应性等方面继续研究。现有运输方式的技术发展方向,例如我国铁路牵引动力改革的发展方向、高速列车和重载列车的采用;发展海运大吨位船舶、建设深水码头;修建高速公路和增加大吨位汽车等,都涉及技术经济效益及其适应的地理条件等问题。

展望未来,运输业将加快采用新技术的步伐,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运输能力、运输速度和经济效益。如铁路牵引动力的电气化和内燃化,重载列车的发展,深水泊位的增加,高速公路、汽车运输的比重将大为提高,将建成相当数量的成品油管道,民航机场和航线将有较大发展,运输能力将大大提高,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合运输是在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使交通领域逐渐出现了列车、机动船、汽车、飞机和管道等新型运输工具。采用新型的运输工具,需要配套的工程技术设备和相应的科学组织管理,从而构成了新型的运输方式。资本主义社会运输业由于发展的盲目性,运输企业间竞争激烈,从而造成极大的重复和浪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认识到有从综合角度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及其协作关系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最初,某些国家的政府和私人企业,只是试图对不同运输企业之间的利害冲突进行某些调节工作。由于各种运输方式为完成一定客货运输任务所需的投资和经济效益不尽相同;而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对客货运输的需求也较复杂,因此,根据客货运输的需要,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和综合利用,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50年代开始,不少国家设立主管运输的综合决策部门,并相继建立了若干研究机构,如俄罗斯国家计划委员会综合运输问题研究所、我国国家经济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等,对运输量预测、合理运输、运输网规划、联运、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和技术经济比较以及运输技术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为国家制定运输规划和有效地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运输量及其预测

运输量是指运输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运送旅客和货物的数量,以运量和周转量表示。是运输生产的产量指标。又称运输工作量。

运量

运量又分为客运量和货运量。

客运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它是考核运输部门完成国家客运计划的程度,也反映了运输部门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国际间交往对客运需要的满足情况。目前,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的统计方法不完全相同,如铁路客运量按旅客发送人数统计,交通部直属水运部门的沿海客运量则按旅客到达量统计。

影响客运量的因素主要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国内外旅游事业的发展水平;运输网状况和运输条件。近年来,我国客运量稳步提升,到2003年达到了158.7亿人。

货运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它是考核运输部门完成国家计划的程度,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运输业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数量关系。我国目前对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的统计方法不尽一致。铁路货运量是货物的发送吨数;公路货运量按货物到达量计算;交通部直属水运部门中,长江线按发送量,沿海各线则按到达量统计。

货运量按货物品类分别统计。划分货物品类的一般原则是:①根据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和各类货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②根据各种货物的性质及其运量的大小;③根据各种货物对运输工具和运输条件的要求与影响。目前我国铁路、水路和公路运输的货物品类大致分为煤炭、焦炭、石油、钢铁、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矿物性建筑材料、水泥、木材、化肥及农药、粮食、棉花、盐和其他等14个主要品类。其中煤炭和石油等能源运输的运量在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中占有较大比重。

影响货运量的因素主要是:①工农业生产建设的规模和速度;②企业产品和所需原材料、燃料的运出运入量;③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变化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历史上年货运量最高水平为1936年的1.57亿吨。近30多年来,运输业有很大发展,到2003年,我国的货运量达到156.1亿吨。

周转量

周转量分为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和换算周转量。运量只能反映运输部门承运旅客或货物的数量,反映不出运输距离的因素。周转量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运量与运输距离,即全面反映运输的产品数量。它是考核运输生产的重要产量指标,也是运输部门核算运费、运输收入,计算和分析运输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依据。

旅客周转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和其运输距离的乘积,以人公里计。

影响旅客周转量的主要因素是旅客运量的大小和旅客平均运距的长短。影响旅客平均运距的因素,主要是:国土面积的大小和运输的发展状况;生产水平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生产力布局中劳动力资源的安排与使用;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技术交流,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水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旅客周转量平均每年都有较大增长,到2003年达到13810.5亿人公里。

货物周转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和其运输距离的乘积,以吨千米计。货物周转量包括总周转量、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周转量和分货物品类的周转量。在我国货物周转量和货运量的货物品类的划分是一致的。

影响货物周转量的因素,主要是货运量的大小和货物平均运距的长短。而它们又受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生产力布局的变化,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运输网的发展等的影响。在货运量一定的条件下,货物平均运距决定着货物周转量的大小。货物平均运距反映了各类货物产销之间、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状况。缩短货物平均运距,可以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缩短货物的送达时间,节约运输费用,并且对加速国民经济流动资金的周转,降低商品的流通费用都有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货物周转量平均每年增长较快,到2003年达到53859亿吨千米。

换算周转量是将客、货周转量折合成同一计算单位的周转量,以换算吨千米计。它是全面反映和考核运输部门完成客、货运输任务的一个综合性生产指标,用于计算运输成本和劳动生产率。

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货周转量换算比例不同。我国铁路与交通部直属水运企业,通常将1人公里换算为1吨千米;地方水运企业以座席3人公里换算为1吨千米;公路汽车运输以10人公里换算为1吨千米;民用航空运输的国际航线以13.33人公里换算为1吨千米,国内航线以13.89人公里换算为1吨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