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交通瞭望台
46344500000009

第9章 水路运输(1)

水路运输是指以船舶、排筏等作为交通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沿航线载运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历史悠久。人类在上古时代已经使用天然水道从事运输。最早应用的水上运输工具是独木舟和排筏,后来制造出木板船。据记载,公元前4000年就有了帆船。15~19世纪中叶,是帆船的鼎盛时代。1807年用蒸汽机驱动的船舶出现后,水路运输工具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目前世界商船队中已有种类繁多的各种专用运输船舶,水路货物运输仍是一些国家国内和国际货物运输的重要形式。一些国家水路运输的货物周转量在各该国家各种运输方式总货物周转量中所占比重约为1/5~1/8,个别国家超过1/2,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水路运输的特点与分类

水路运输的优点是运载能力大,成本低,生产率高,能耗少,投资少。欧美一些国家的内河货运密度比铁路高2~3倍;水路运输的单位运输成本为铁路的1/8~1/4;内河运输全员劳动生产率比铁路高50%以上,而海运比铁路高数倍;内河内燃机推船油耗量为铁路机车的60%左右;内河每千吨千米所占用的固定资产约为铁路的1/3。我国水路运输,尤其是海运,在运载能力、成本、生产率、能耗、投资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都优于其他运输方式。但是水路运输也有弱点:速度慢,环节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机动灵活性差等。

水路运输有多种分类方法。按贸易种类,水路运输可分为外贸运输和内贸运输。外贸运输系指本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运输;内贸运输系指本国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运输。

按航行区域,水路运输可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内河运输、湖泊(包括水库)运输。远洋运输系指国际间的运输,以外贸运输居多;沿海运输系指几个邻近海区间或本海区内的运输,以内贸运输为主;内河运输系指在一条河流(包括运河)上或通过几条河流的运输,一般为国内运输,但如属于流经数国河流,例如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等,在这种河流上也有国与国间的运输;湖泊运输系指一个湖区内的运输,大多属于国内运输,但在像美国、加拿大两国间的五大湖这样的湖区内也有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运输。

按运输对象,水路运输可分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旅客运输有单一客运(包括旅游)和客货兼运之分。货物运输按货类分有散货运输和杂货运输两类,前者系指无包装的大宗货物如石油、煤炭、矿砂等的运输(有时散货运输是专指干散货如煤炭、矿砂等的运输);后者系指批量小、件数多或较零星的货物运输。

按运输工具,水路运输可分为船舶运输和排筏运输(包括木排和竹排)。按船舶营运组织形式,水路运输可分为定期船运输和不定期船运输。定期船运输是选配适合具体营运条件的船舶,在规定航线上,定期停靠若干固定港口的运输;不定期船运输系指船舶的运行没有固定的航线,而是按照运输任务或按租船合同所组织的运输。定期船运输和不定期船运输两种营运组织形式是相辅相成的。

基本设施与经营管理

基本设施

水路运输的基本设施包括船舶、港口和航道。

1.船舶是水路运输的主要工具。据统计,到2003年,我国有机动船16万多艘,驳船4万多艘,驳船4万多艘,净载重量7000多万吨,载客是不是80多万客位。内河运输船舶数以千万吨计。运输船舶按运输种类可分为客船(包括客货船)、杂货船、液货船(包括油船、液化气船等)、散货船、兼用船、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冷藏船、多用途船、自卸船、重件运输船等;按有无自航能力可分为机动船(货船、拖船、推船等)和非机动船(驳船);按动力装置可分为蒸汽机船、内燃机船、汽轮机船和核动力船等;按推进装置可分为螺旋桨船、喷水船、水翼船、气垫船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对运输船舶的船舶性能、动力装置、推进方式、船舶设备、船舶自动化、通信导航、打捞救助、船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更新,取得很大的发展。

2.港口是水路运输中船舶停泊、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的枢纽。2003年,我国用于国际贸易的港口有200多个,其中上海、大连等8个港吞吐量达亿吨。港口码头有专用码头和通用码头之分。专用码头系指用于装卸单一货种如石油、煤炭、矿砂、集装箱等的码头;通用码头系指用于装卸几种货物的码头,一般以杂货居多。为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一些国家还建有专用的客运码头。各国在新建或改建港口时,都很重视港口的合理规划,从近期和远景的客流、货流分析,确定港口的总体布置,包括进港航道、港池、泊位、锚地、防波堤等的布置。设计码头时,应着重注意装卸工艺、装卸机械、仓库堆场、集运疏运、防止污染等问题。

3.航道是水路运输的基础。全世界内河通航里程约50万千米,一些航运发达国家较早进行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统筹考虑航运、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大力整治航道并使之渠化,重视内河航道网的建设,制定分期实施的长远规划。我国内河航道里程12万多千米,近年来制定了主要通航河流的近期和远期航道规划,进行了有计划的治理,以提高内河航道的通过能力。为适应海洋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各国对海港的进港航道和港池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疏浚和拓宽工程。

经营管理与发展趋势

国家的水路运输以计划经济为主,实行计划运输、合理运输和负责运输的原则。水运企业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允许集体和个体运输企业的发展。西方国家的航道和港口大多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控制,航运和装卸企业以私营居多。在水运经济和管理工作中,航运发达国家对于航运调度、计划编制、财务会计、业务统计、科学技术情报资料的整理和检索等方面,都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现在,计算机控制电在我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整体发展趋势

水路运输的发展趋势分述如下。

1.客运方面。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岛国的水路客运仍将在现有水平上有所发展;发达国家的水路客运将以旅游为主。

2.货运方面。大宗货物的散装运输,件杂货的集装箱运输,将是水路货物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向。世界各国对石油、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实行散装运输已很普遍,对件杂货采用集装箱运输的比重日益增加。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研究对煤炭、矿石实行浆化运输。

3.船舶方面。海洋运输船舶今后仍将沿着专用和多用途并举的方向发展。内河运输船舶则视航道条件、货物种类和批量大小,发展分节驳顶推船队和机动货船,在一些地区拖带船队将继续使用。客运船舶除旅游客船外,高速的水翼客船和气垫客船将得到发展。

4.港口方面。港口建设将同工业区的发展紧密结合,将建设大量深水专业化码头。装卸设备和工艺将向高效率和专用化方向发展。通过疏浚,进出港航道和码头前沿水深将获得改善,将开辟较宽广的船舶调头区和锚泊地。突堤码头将会拓宽,以保证有足够的仓库和堆场。顺岸码头后方将辟出足够的陆域。水陆联运、水水联运将得到发展,以增大港口的集疏运能力。

5.航道方面。在通航河流上应以航运为主,结合发电、灌溉、防洪、供水、渔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航运网的规划和建设会受到充分重视。将重视现场观测,采用河道港口工程模型试验,应用电子计算机,来确定航道疏浚和整治以及港口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6.经营管理方面。船舶选型、装卸工艺和设备选型以及运输组织方案的确定,均将从全局出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通过技术经济论证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优方案。应用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方法进行科学管理,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电子计算机收集、储存、处理水运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信息,进行水路运输计划的综合平衡和技术经济预测,力求在水路运输生产过程中以最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水运事业的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海岸线14000多千米,流域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有5000多条,大小湖泊有900多个。

我国是世界上水路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据记载,我国在公元前2500年已经制造舟楫,从事水运。早在商代即已出现帆船运输。春秋吴国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开凿了世界上第一条运河——胥溪,全长100多千米。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挖成长30多千米的灵渠,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灵渠上的斗门(又称陡门),堪称世界上最早的船闸。举世闻名的大运河,肇始于春秋吴国,以后经历代特别是隋、元两代的大规模开凿,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长1794千米。8~9世纪,唐代对外运输丝绸及其他货物的船舶,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北宋时为增加粮食载运量和提高结构强度而建造的对槽船,是当今航运发达国家所用分节驳船的雏型。12世纪初,我国首先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15世纪初至30年代,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巨大船队七次下西洋,经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凡此表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水路运输事业不论在对本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或是在开展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尤其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帝国主义入侵以后,我国水运事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水运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所有指标均有较大的提高。其他诸如航务工程、船舶和港口机械修造工业、通信导航、救助打捞、船舶检验、港航监督以及水运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等等,也都有较为迅速的发展。在全国各种运输方式总货物周转量中,水路运输的比重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不到20%增加到现在的40%以上。海港和河港的对外贸易货运量在总吞吐量中占有的比重,由50年代后期的1/7增加到现在的1/4,沿海港口达1/3。目前我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港口。我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

水运成本

水运成本是指航运企业为完成一定量的客货运输任务而支出的费用总额。它是反映航运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劳动生产率水平,固定资产利用程度、燃料与物料消耗水平、货币资金运用情况、运输服务质量、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都能在水运成本中有所反映。因此,水运成本既是考核航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作出企业经营上最优化决策的依据。以尽量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创造尽可能多的运输产品的成本管理,是航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成本管理

水运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①成本计划:费用支出发生以前,以货币的形式为航运企业完成一定的客货运输量规定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限额。它用于指导、监督、控制、考核和评价航运企业的经济活动。②成本控制:对成本计划中某些项目,如燃料消耗、物料消耗、人员编制等,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从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定额,并结合奖惩制度,对费用开支进行控制。③成本核算:按照航运企业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对已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归集和计算。④成本分析:根据成本核算的资料,对比成本计划,从各费用要素的增减变化和成本的结构变化,对影响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和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成本分析,可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既是检查和监督成本计划和各项定额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成本分析、编制新的成本计划和制定新的定额的主要依据,因此是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核算是指按照费用的性质和用途,以航运企业所经营的不同业务(或不同船舶、不同航线、生产周期)为对象,在各项业务间归集费用,并计算表明各项业务总的费用水平和费用结构的总成本,以及表明单位产量或工作量的成本。

航运企业所经营的主要业务是运输业务,因此,首先以单一的运输业务为对象归集费用,综合计算运输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除此以外,根据生产过程、生产周期和生产组织的特点,以及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需要,水运成本核算还可是:①以营运船舶为对象,分船归集费用,核算单船成本。②以不同的运输业务为对象,分别按客运和货运归集费用,核算客运成本和货运成本。③以营运船舶就航的航线为对象,按航线归集费用,核算航线成本。④以一个生产周期即航次为对象,按航次归集费用,核算航次成本。由于船舶是航运企业的基本单位,而且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归集费用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单船成本是上述几种成本核算的基础。有了单船成本,即可计算客运成本和货运成本,以及航线成本。航次成本是单船成本按航次的分解。远洋运输航线长,航次时间也长,不同航线的不同航次、同一航线的不同航次的航次成本差别很大,加以大宗货的运输多数是以航次租船的方式承运,因此,航次成本核算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在远洋运输中仍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