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产生
在美国国徽的图案中,有一只威武雄健的猛禽,它的两瓜分别握着橄榄和箭,象征和平和武力,嘴上叼着一条黄色的带子,上乃“合众为一”,意为美利坚合众国由许多州共同组成。而这猛禽便是美国人引人为荣的白头海雕,早在1872年国会定为国鸟。可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春天的田野越来越寂静。鸟儿不见了,连国鸟白头海雕也踪迹难寻;农场里的母鸡孵蛋,却没有小鸡破壳而出;花丛中辛勤的蜜蜂不见了;路旁的花草枯萎了;溪中的鱼儿死亡了……只剩下一个冷落肃杀的春天。
科学家历经周折终于查明,这一切都是农药和工业污染的结果。白头海雕主要以鱼蟹为食,而鱼蟹体内当时含DDT(一种有机农药)竟高达46ppm(ppm为百万分之一),食物链天天给白头海雕输送毒物,因而害了不孕症。蛋壳变软变薄,孵化不出幼雕,成年雕也大量死亡,濒临灭绝。
对此,杰出的女生态学家莱切尔·卡逊对杀虫剂给生态环境投下的阴影深感不安,花费了4年时间研究美国官方和民间关于杀虫济造成污染危害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大量核实工作,在此基础上,写成了《寂静的春天》,立刻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成为家喻户晓的环境科普畅销书,并很快译成各种文字广为传播。《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在世界环境科学界,标志着一个新的“生态学时代”的出现,它正式向人类宣告,环境问题已是摆在人类眼前刻不容缓的需要改善的首要问题。
在此之前,人们对环境的关心仅局限于土壤、森林、河流、野生生物保护等,而环境对人类的危害也一般地认为随着传染病的控制而结束了。但卡逊却独具慧眼,她揭示了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现代生态学研究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她指出“当人类向征服大自然的目标前进时,他已写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坏大自然的记录,这种破坏不仅仅危害了人们所居住的土地,而且也危害了与人类共享大自然的其他生命……”
环境意识的产生是人们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的一次伟大的觉醒,也是环境与人的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寂静的春天》一书向人类敲出警钟,人类必须不断提高环境意识。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讨论,对环境意识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完善,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环境意识最初有这样的一种普遍看法:“就是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判断、态度及行为取向。同时,这种认识、判断、态度和行为取向又能动地作用于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
无论是保护环境,还是发展经济,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人们过上身心健康的生活。《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宣言》指出:“人类处于备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因此,从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个新角度来看,环境意识所反映的社会存在就不仅仅指“生态环境这一特定的存在”。这是地理学上的定义。地理上研究地理环境,即生态环境。但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学上的环境,是文化与环境的层次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它的科学基础不是地理学的,而是环境科学的,或者是人类生态学的。它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
环境问题溯源
地球在宇宙中是处于一种特定环境下的星球。一般地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看,构成地球表面物质的单质态氧,经过地质年代,将会迅速变为稳定的氧化物,从而原始大气由氧和氮的混合物变为CO2和氮的混合物。与此同时,随着气温暖化作用使水分蒸发,物理化学的平衡向更稳定的方向移动。如果外在因素这样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地球早已变成像金星、火星一样的不毛之地了。
但是,对地球来讲,在其物理化学环境中由于生物的作用和太阳供给能量相互作用下,使本来不能长期稳定存在的氧元素以准稳态(即氧气)长期存在于地球表面。这种观点也可看作为:在太阳供给能量的情况下,由于物理化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达到了对生态系统非常适宜的准平衡状态。
正是由于这样的环境才演变了人类的历史。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给上述稳定的环境又增加了新的负荷,从而产生了当今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使地球生态系统的环境由适宜人类生存的准稳定环境向不良的准稳定环境转变,其转变的速度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而加速。
当前的环境状况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毁灭性的原子弹后,更具威力的氢弹等武器相继出现,人们立刻认识到,人类从此可以毁灭整个地球表面,使生命荡然无存,这一切只需要在举手投足的一瞬间就可完成。然而,除此之外,却存在着另一种危险,它的影响面广、形式多样、爆发时间缓慢而且具有隐蔽性,可结果是同样无情的。这就是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带来的环境灾难。人类不断地开发地球,在其表面耕耘、建造各种设施,开采矿产,乱丢弃废物,为了将自然界改造得符合自己的利益而为所欲为,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凭借着强大的科技生产力对自然资源进行无限掠夺和破坏,人类最终将会使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自然平衡置于危险的境地。
环绕我们地球的大气层是薄薄的一层,正是由于有了它,地球上的环境才变得柔和,没有酷热和严寒,适于生命繁衍。然而,这个人类的保护层正处在恶化之中,位于15~25千米高空的臭氧层能够保护我们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过多照射,可是在1985年英国人在南极区发现了一个“空洞”,并指出自1980年以来,臭氧层在持续变薄,预计一直持续到1998年,此层才有望将逐步恢复(自然,这是人类采取防治措施的结果)。但臭氧层的损害仍将延续半个世纪。不仅在南极上空,在北极,在我国部分上空等其他地方,臭氧层也已严重地变薄。
CO2虽是大气层中数量微小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护地球热平衡却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目前,CO2正快速积聚、大气中CO2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180ppm(1ppm相当于百万分之一单位)竟加到356ppm,20世纪80年代末增长率最快,自90年代初期起增长率减慢,近期又呈增快趋势。这些都使人们担心它对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全球气温变暖的后果令人心悸。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上热点问题,环境、人口、能源成为人类面临的三大难题。联合国曾有一句结论性的话:在冷战结束后,环境问题一跃成为民办政治问题的榜首。由此可知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类的十分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可是,作为联合国主管全球环境事务的专门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95年5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第十八届理事会上说:自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的三年间,总的情况是环境退化不但没有放慢,反而有所加快。从这里可以看出当今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控制和治理环境需要长期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人类正在处境艰难的情况而不得不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地球自30亿年前出现了生命之后,曾经产生过25亿种动植物,到1990年已灭绝了其中的99.0%,被灭绝的物种的一半是在近300年内消失的,这一半的60%则又是在20世纪完成的。地球上目前每天有150到200种生物物种灭绝,另外有12%的哺乳动物,11%的鸟类濒临灭绝。
世界大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肺病及窒息病患者人数大增,世界上符合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不足1/3。有些城市曾达到不得不向社会保险部门报警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