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科学新知丛书)
46351000000010

第10章 计算机硬件(1)

在人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创造出各种工具和器械,这些工具和器械是人们五官的延伸。比如,钳、锤、锹、镐、车床、吊车等是人手功能的延伸,车、船、飞机是人腿功能的延伸,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等是人眼功能的延伸,电话、收音机等是人耳功能的延伸。

电子计算机,人们又把它称为“电脑”。“电”就是“电子产品”的电,那么“脑”呢,是人类大脑的“脑”吗?不错,就是大脑的“脑”。计算机最初设计是为了记录数字和运算数字,今天的计算机除了运算以外,还能够处理各种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因此,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而高效地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够按照程序引导的确定步骤,对输入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存储或传输,以便获得所期望的输出信息。由于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可以代替一部分人脑的劳动,人们把它看做是人脑的延伸,所以人们把计算机称为“电脑”,把微型电子计算机称为微电脑。

在电子计算机出现初期,人们把它当做一种高级的计算工具,用它来代替人工进行繁琐、精密的数字运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功能已越来越强,它大量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信息收集和分析处理、图像识别、文章翻译等非数值处理方面。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微型电子计算机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娱乐的好助手。那么电脑是怎样工作的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人脑是怎样工作的。

人的活动由人脑支配,人脑的功能主要是处理信息,即信息收集、信息的加工以及信息的传递。

人对信息的收集,主要靠口、鼻、眼、耳、手五种器官。手可以感觉冷热、硬软,耳可以分辨声音,眼能识别文字、颜色、形状、记号,口、鼻能辨别气味等。

由五官所感觉到的信息,送到脑子里被记忆起来,就是信息的输入和存储。人的头脑构造是非常奇妙的,认为需要的事就可以记住,而且又能够根据需要把它重新回忆起来,还具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计算、比较、判断和加工的能力,这些能力称为信息的输入、存储、记忆和运算功能,人脑可以对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脑子里处理过的信息还可以根据需要输送出来,用手以文字和图画来表示,或由嘴以语言来表达。用眼也可以输送信息,不管怎样说,用眼睛传递眼色来表示口中之词的事也是常有的,这些都称为输出功能。只有有了这些功能,人才能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

大脑把上述的输入、记忆、运算、输出等各项功能巧妙地结合起来,就可以进行预期目的的信息处理。另外,更加重要的一项功能,即整体的功能。此项功能主要是依赖神经系统的作用,把必要的指令传递给口、鼻、眼、耳、手等各个功能器官,控制信息处理。如上所述,人具有以头脑为核心的输入、输出、记忆、运算和控制等五种处理信息的功能,并能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人能灵活地处理各种事物。但是,如果耳、口、手、眼以及头脑都只是物理地单独存在,也就达不到处理信息的目的。实际上为了处理信息,必须对五种功能器官发出某种动作指令才行,也就是说,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应该了解其处理方法。例如,为了预报天气,有必要掌握有关知识作为分析判断的根据,如果遇到了低气压,就是要下雨的征兆;而见到了晚霞,则说明第二天可能是晴天。所有这些的工作,就是人类的信息处理。

为了完成信息处理,只靠手、眼、口、鼻、耳五大器官这样的硬件还不行,还必须具备必要的方法、规则和知识,这些方法、规则和知识统称为软件。人对输入信息的处理方法主要用的是比较法,也就是说拿新收集到的信息与人脑中已有的知识比较,相同的、相似的就认识了;从来没有见过的就要进行学习,学会了就会存在脑子里,再遇到类似的就能认识了。算术也是一样,要让小孩做乘法,就要首先教他乘法规则,即软件。因此,脑子里知识越多,也就是软件越丰富,处理信息的能力越强。这样一来,人在日常活动中,要想处理信息时,在功能方面就可以满足要求了。但是每个人在处理信息的速度、正确性以及经济性方面,由于情况不同、差异很大。例如,分析一下输入情况。有视力为1.5的人,也有近视的人;有念书速度快的人,也有念得慢的人;耳朵有灵敏的,也有迟钝的。即使所有的人在上述方面都存在着相同的性能,而从眼和耳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也是有不同的。不过,输入速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受限制的,这主要是为了和人的脑子在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保持平衡。一般认为,我们头脑中有140亿个记忆元素,这个数字是巨大的。但是,人的记忆运算信息的速度如果追不上输入速度的话,那么,两者之间就产生了不平衡,从而引起某些功能的混乱。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根据头脑中信息的再生速度、运算速度、记忆速度等,与输入/输出处理在时间上保持平衡。有时我们把不能全部记住的或者一时用不着但以后有用的内容记录下来,而当我们查阅记录时,就弥补了我们记忆上的模糊和遗忘,这些记录也可以叫脑外存储器,以帮助脑记忆。我们平时所用的账簿或报表,就是用来代替脑子的,以弥补我们脑子记忆力的不足。

人的计算和判断能力差别很大,判断速度也因人而异,其判断的正确与否也因人而不同。我们为了弥补计算和判断能力的不足,通常都要使用台式计算器、计算尺和算盘等工具。通过人脑的判断,信息中的错误成分得到去除,正确的东西则进行传递,这就是所谓输出,写和说是输出的主要形式。写字快、慢或整齐、潦草因人而异。另一方面说话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为了弥补输出功能上的这些欠缺,人们常使用打字机和复印机,或者电话和扩音器。

总之,只靠人自己所具有的信息处理功能,在现代复杂的社会里,不能应付的事情是很多的。为了对大量的信息准确、快速而又经济地处理,把结果提供给别人,就至少不得不使用计算器、算盘、电话、打字机以及复印机等小工具。

但是,这些小工具归根结底只不过是部分地把眼、耳、手等的功能稍微增加了一些,而在信息量飞速增长、处理的内容极其复杂的今天,只依靠这些,是不可能完全把信息处理好的。

于是,人们制造了优良的信息处理系统来代替人的信息处理功能,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和人脑的工作过程十分相似。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银行里原有200元,现在又存入50元,以后又取出20元,问结余多少?这是一个简单的加减计算。计算这个问题,如果用算盘作为计算工具,用纸和笔作为记录工具,整个技术工作在人脑控制下进行,需要下面四个步骤:

第一步,先把三个数200、50、20记录在纸上;

第二步,记录算法200+50-20;

第三步,按照算法在算盘上进行运算,得到结果230,在纸上记录下230的结果;

第四步,把这个过程用账单的方式写出来,以便看清楚。

现在我们用计算机完成上述工作。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相当于第一步;在控制器的指挥下,数据从存储器转到运算器进行运算,所有的运算都在这里完成,这里是电脑的技术中心;所有运算完成以后,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打印或显示出来;控制器起着人的大脑的指挥作用,它指挥计算机做一系列动作。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用计算机来完成这个存款结算问题与用算盘来完成是类似的,只不过计算机在工作之前必须将题目的原始数据、解题步骤、方法等全部存入存储器,控制器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部件发出适当的命令。一切的运算和信息加工都在运算器里完成,最后将结果输出。

由此可知,电子计算机系统与人相似,它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人们把组成电子计算机的一切电器设备,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计算机本身的物理机构称为计算机硬件,简称硬件。然而,如果只有硬件,计算机是不能工作的。要使计算机能够顺利地运行并计算和处理各种问题,必须给它编各种程序及相关的文档资料,这些程序和文档资料统称为计算机的软件。计算机的软件主要包括:各种计算机语言的汇编或解释、编译程序,计算机的监控管理程序、故障检查和诊断程序,程序库,操作系统,各种应用程序等。软件与硬件的紧密结合才成为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的“心”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把脑的功能误说成心的作用,比如记在心上、心中有数、心想事成等。事实上,我们是用脑在记忆,用脑在计算,也就是说我们人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由大脑来控制的,大脑才是我们人类工作的核心部位。对于计算机来说,它工作的核心的的确确是“心”,这个心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它由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组成,电子计算机进行自动化运算,都是CPU这颗心来控制完成的。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它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可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负责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确定指令类型,并对指令进行编译保证各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从而正确完成各种操作。控制器就像是计算机的指挥部指挥着计算机的各个部分进行工作,它的指挥是靠发出一系列的控制信号来完成的。控制器负责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确定指令类型,并对指令进行编译,保证各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正确完成各种操作。控制器就像是计算机的指挥部指挥着计算机的各个部分的工作,它的指挥是靠发出一系列的控制信号来完成的。

寄存器是CPU内部的暂时存储单元。在控制器中用于保存程序运行状态的寄存器称为状态寄存器,用于保存数据的寄存器称为数据寄存器,用于保存数据地址的寄存器称为地址寄存器。

计算机的好记性

人是靠脑记忆细胞记忆东西的,人利用脑记忆细胞记忆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创造。和脑记忆细胞的作用一样,计算机的存储器也承担着存储信息的重要作用,计算机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工作。

计算机要进行工作所需要的全部信息,都是在计算机开始工作之前就已输入到其内部的,这些信息包括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规定,对输入数据进行加工的一系列指令、原始的输入数据、经过初步加工的数据以及最后出来完成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都是计算机要记住的,那么计算机为什么会有神奇的记忆力呢?这得归功于它那非同寻常的重要部件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或暂存部件。根据在计算机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存储器可以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简称为内存和外存。在计算机主机内部,直接与CPU交换信息的存储器称为内存储器。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它是计算机的“现役部队”,由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以及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组成。RAM可以直接由计算机读写,运行时各个存储单元的内容可通过指令随机访问;ROM只能从中读出数据,即它存放一次性写入的程序或数据,只可以读出。只读存储器(ROM)又可以分为: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PROM)和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只读存储器的特点是用户在专用的写入器上写入,以后就不可以再更改。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人们在RAM和CPU之间增加的部件。由于CPU的工作速度比RAM读写的速度快,CPU读写时需要花时间等待RAM进行读写,这造成CPU读写速度下降,为了提高CPU读写程序和数据的速度,于是人们增加了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RAM通常存放要经常变动的程序和数据,ROM则存放固定不变的程序和数据,有时这种存有软件的ROM称为固件,它兼有硬件和软件的特征。计算机中用的最多的是RAM,RAM按存储信息的物理方式又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目前PC机的动态RAM存储器(DRAM)一般做成条状,它将芯片直接焊接在具有插脚排的条形电路印刷板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存条。内存条的容量有每条4兆字节、8兆字节、16兆字节、32兆字节、64兆字节之分。

存储器的容量也就是计算机存储程序的数据仓库的大小,是标志计算机性能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方便计算,通常用8位二进制作为一个单位来计算存储器的容量,8位二进制就是我们通常说的1个字节,1024个字节叫做1K字节。内存容量的大小标志着计算机可以存储程序的大小和数据的多少,内存容量愈大,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愈强。计算机字长的增加和内存容量的提高与集成电路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1965年,Intel公司的奠基人之一莫尔曾经预言:计算机的“心”(芯片)的功能、速度和容量,将每隔18个月增长一倍,而在同一时期内,成本减半。这就是著名的莫尔定律。30年来它一直有效,尽管它到底能继续有效多久,仍是某些争论的根源。

由于结构和价格等原因,内存的容量受到了限制,这大大影响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为了满足计算的需要,人们采用了大容量外存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