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管理学
4635600000082

第82章 管理创新(8)

(1)要求改变传统资源配置模式。在整个20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曾作为传统的社会资源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进入21世纪,在知识化社会中,知识、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知识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及其载体都是人,所以,知识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源取代传统资源而成为战略性资源,人才决定一切。知识在资源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对传统资源配置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2)要求改变传统的激励机制。20世纪,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促使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主要驱动力。进入21世纪,物质财富日益充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类越来越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个性的尊重、自主性的发挥、成就与认可等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管理者采用创新型激励模式,更好地激发人的活力和进取精神。

(3)要求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设计。20世纪,作为经济组织形式而存在的经济主体——企业,追求在规模扩张中的利润增进,与之相适应,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趋于膨胀。21世纪,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以往巨大规模的僵化组织终将因其不能灵活地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走向衰亡。这就迫使管理者们重新思考组织设计问题,构建具有弹性、能够灵活应变的组织结构。

(4)要求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20世纪,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使企业经营理念中充满浓厚的“功利色彩”。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显着变化,必然要求管理者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经营理念等作相应调整,要以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取代传统的片面追求“功利”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诚信、双赢、社会责任等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管理者决策。

(5)要求改变传统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20世纪的经济发展,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让今天的人们饱尝大自然报复之苦。这一切不但有悖于人类发展经济的初衷,也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如何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发展战略,以适应可持续发展大潮的要求。

3、知识经济为管理创新奠定了现实基础

(1)知识经济为管理变革与创新创造了技术条件。信息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是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和基本内核。知识经济运行的基础要素之一就是通过网络扩散知识。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不断地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被编码化和传播,从而为管理变革和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因为厂商和用户,可以经常性地以供给者和需求者的身份在网上交换信息,在此期间,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管理变革与创新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展开。

(2)知识经济为管理变革与创新创造了精神环境。在网络中,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交换着各种管理变革与创新的资源,使多主体协同实现管理变革与创新成为可能。特别是那些创新意识较强的人们集中在网上进行交流时,相互激发,相互学习,相互争辩,往往能够通过思想碰撞形成有价值的思想火花,产生创新契机。可见,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不但为不同行为主体之间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沟通,相互作用,相互激发创新智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创造了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参与创新活动的精神环境。

(3)知识经济为管理变革与创新准备了雄厚的群众基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物质财富的极大涌流,使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人们逐渐产生强烈的更高层次的需要,更看重责任、参与、胜任、成就,更热衷于参与创新活动。在此期间,传统社会中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的诸多种限制逐步减少甚至消除,从而为人类自由发展、充分而主动地发挥潜在的创造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管理变革与创新既是必要的,迫切的,也是可能的,知识经济发展本身为之准备了很好的技术条件和精神与物质基础,所以,管理变革与创新具有客观必然性。

三、知识管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着重于员工的内在需要。每位员工无论其能力大小、贡献多少、职位高低,都希望被认为是真正有思想、有价值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见和需要能得到尊重和重视,都希望成为管理的主体而非客体。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起开放和信任的企业内部环境,从而使得员工自愿合作,共享和开发知识资源去完成更艰难的任务,达到更高的目标和产生更好的效益。

(二)知识管理的特点

1.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人、资金和技术的大量投入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知识管理成本巨大,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计算机和通信系统,又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引进和培训专门技术人员。

2.知识管理需要博弈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由于知识经常与权力、金钱以及个体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所以知识管理是一项高度“政治化”的工作。如果不存在各种力量的博弈,谁都得不到知识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为不存在博弈,就不会产生迫切的需求,也不会促成知识所有者与潜在使用者之间的交易。当博弈达到白热化状态时,知识管理的效率往往会最高,知识才会被最大限度地利用①。(①:张海峰等,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发展,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73~76)3.实施知识管理,需要专门的机构

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需要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只有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地采集、分类,建立面向知识的技术基础,并监督知识的流向和使用。

4.知识管理要针对市场来进行

知识所有者希望知识被有效利用,并使之市场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知识管理要面向知识的市场。在现实中,只有知识的创造者才了解知识体系的结构,所以,必须将知识“市场化”,使知识的潜在使用者能够了解其应用价值,并将知识应用于价值创造过程。

5.要改变知识的工作模式

知识的经济价值需要通过生成、利用和共享的过程得到体现,但这一过程目前只局限在少数工作中,要实现知识的经济价值,必须加大其推广力度,在组织中进行全面知识管理,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设计与升级、订单分配和定价等各个环节。知识在组织中的传递过程无非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在此期间,中层组织作为知识传递的中间环节非常重要,所以改善中层组织的工作方式对实施知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知识管理的原则

1.参与原则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各种事务的机制和氛围,员工的参与可以使员工之间相互交流思想、修正他们的观点,从而得到一个集体的更好的意见,进而得到一个更好的决策,员工的参与还可以减少执行决策的障碍。

2.解释原则

如果管理者能够耐心细致地解释一项决策的由来,就可以增强员工对管理者的信任,从而支持那些自己没有参与讨论的决策,减小执行决策的阻力。

3.澄清原则

一项新的决策作出后,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澄清新的规则,包括决策目标是什么?

谁负责贯彻此项决策?奖惩如何?员工明确了这些规则之后,也就清楚了解了自己的职责,在执行决策过程中会采取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和合作的态度。

4.知识资本化原则

知识经济时代,经营管理的资本将让位于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根本力量。知识管理中必须把知识作为企业资本体系中的核心要素,遵循知识资本化原则。

四、流程再造——管理变革与创新的最新构想

(一)流程再造构想的产生及其基本含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增强,顾客需求日新月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经营面临的环境迅速变化,按照传统分工理论设计的组织形式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管理领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管理变革与创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流程再造”就是适应这种客观环境产生的管理变革与创新的最新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