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学校条件实在太差了。昏暗的教室,白天跟黄昏时差不多。傲慢的白人老师高兴则来,不高兴就不来给同学们上课。
这一切都未能阻止布朗求学的决心,他始终坚持认真勤奋地学习。
布朗家里很穷,晚上一般不点灯。晚饭后到睡觉之前这段宝贵时光,如不利用来看书学习,实在是太可惜了。
布朗常常因晚上没灯无法学习而苦恼。有一天晚上,布朗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无意中他从窗口向外张望,远处的一盏路灯令他思路开朗。嘿!有了,明天我就到那盏路灯下看书去!打那之后,布朗每天晚上都要坐在那盏路灯下默默地看书学习。刮风下雨,从不间断。雨天,布朗撑着一把雨伞来到路灯下,借着昏暗的灯光,坚持不懈。
小学时候,布朗的同学差不多都是黑人,他们彼此同情,相互关心,关系不错。他们相互支撑着,度过了不幸的童年……14岁那年,布朗的父亲劳累过度,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为了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布朗中途退学,经营父亲留下的那间小五金店。这期间,布朗边工作边自学。1929年布朗得以复学,仅用一年时间便读完高中。
1933年2月,布朗进了一家市立短期学院的电机系。这时,布朗看了一部《普通化学》,从此迷上了神秘奇妙的化学。他选择了“定性分析化学”
和“定量分析化学”两门课程。不久,布朗考取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考试,以插班生资格直接入化学系三年级就读。毕业后布朗留校任化学教师。
布朗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发表了700余篇论文,写有4部著作,并培养了100余位博士生。
1967年起,布朗发现有机硼化物不但可以作为高选择性硼氢加成反应的试剂,还可用于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且操作起来非常简单。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79年布朗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家里的小女孩儿
1867年11月7日,在华沙一个中学教师的家里,大伙儿正为新生的小女孩儿热烈地祝贺着。这个小女儿是谁?她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爸爸叫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一位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他们一共有五个孩子,居里夫人最小。爸爸妈妈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人喜欢用爱称,所以,小时候,全家都亲热地喊她玛妮雅。
小玛妮雅的童年是很不幸的。妈妈得了非常严重的肺病,因为怕传染给小女儿,从来没有亲过她一下,是大姐素希雅代替母亲照顾她长大的。在小玛妮雅还不满10岁的时候,大姐和妈妈就都病死了。从此,这个小女孩更没人来照顾了。爸爸斯可罗多夫斯基性格耿直,有强烈的爱国心。当时,波兰早已被俄国、德国、奥地利三国瓜分了,华沙处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残暴统治之下。爸爸由于不肯作沙皇的驯顺“臣民”,被降职降薪,受到特务们的监视。外国统治者的残酷压迫,使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十分愤懑。这个教书先生本来就不会管理家务,妻子死后,他带着4个十几岁的儿女过日子,生活中充满了艰辛。玛妮雅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从小就磨炼了非常坚强的性格和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玛妮雅渐渐长大了,已经是个中学生了。她像父亲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那时候,俄属波兰成了沙俄的一个省,广大人民十分痛恨侵略者的头子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就在这个暴君被刺杀、沙俄政府强迫全体波兰人哀悼的时候,玛妮雅却高兴极了。她竟敢在教室里,和一个女同学热烈地欢呼着:
“万岁!万岁!”并且围着课桌跳起舞来。
玛妮雅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她从上小学开始,每门功课都考第一名。1883年6月,玛妮雅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了,那时候,她才15岁。
中学毕业以后,她到乡下住了一年多。后来,回到华沙,又热情地参加了爱国青年的秘密组织——“流动大学”的活动。她经常到一个缝纫机工厂的宿舍去,帮助那些深受压迫的女工读书识字……玛妮雅对学习有着特殊的爱好和强烈的兴趣,从不轻易放过一切学习的机会。她利用空余时间读了许多书,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
19世纪的时候,科学还不算太发达,一般青年人既不重视,也不愿意终身从事科学技术工作。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早先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虽然他没有能够把很多知识教给小女儿,但是,他对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却深深地熏陶着小玛妮雅。玛妮雅从小就非常喜欢父亲的各种实验仪器。那些精巧的玻璃瓶,五颜六色的药水,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激起了层层浪花。这两年,她又读了许多有趣的自然科学书籍,更使她充满了幻想。她是多么渴望到科学世界去探索,去揭开大自然的一个又一个秘密!玛妮雅急切地盼望着能够早日去上大学。可是,当时,华沙所有的大学都不招女生。玛妮雅听说巴黎有个索尔本理学院,这个学院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学府,而且接受各国有才华的男女青年入学。她真想去啊!可是,钱在哪儿呢?而且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也快到退休的年龄,只能靠领取微薄的养老金过日子了。家里的生活已经很困难,哪里还有钱供给玛妮雅去巴黎上大学!况且,二姐布罗妮雅更盼望去巴黎学医哩!怎么办?
玛妮雅是一个有高度自我牺牲精神的姑娘,她非常愿意帮助别人。19岁那年,她决定到职业介绍所去找个长期做家庭教师的地方,赚钱供二姐去巴黎上大学,等二姐毕业后有了工作,再帮助玛妮雅到巴黎去读书。当她把这个计划告诉二姐的时候,布罗妮雅感动极了!她想小妹妹将为她付出多大的牺牲啊!
诺言是不能改变的。给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除了教小孩儿学文化,还得兼做一部分佣人的活儿,十分劳累,常常受到歧视。尽管如此,玛妮雅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了。她自修了各门功课,一直到布罗妮雅在巴黎医学院毕业,当了医生。
勤奋苦学
1891年11月,已经24岁的玛妮雅才来到巴黎,开始了她盼望多年的大学生活。
1891年11月3日,巴黎大学理学院在索尔本开学了。来自欧洲的学生当中,有一位穿得十分朴素、情绪非常饱满的波兰女学生,当她在入学报名单上,用法文端正地填写着自己的名字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时候,心情无比激动。是啊!经过长期的艰难的路程,她终于来到了这所向往已久的有名的学府。
这个渴望学习的异国女子,开学以后,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作每一道题。她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非常刻苦。玛丽最喜欢听李普曼教授的课,并且在他的指导下做实验。保罗·阿佩尔教授的课,也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
这位学者,知识渊博,想象力丰富,好像整个宇宙都掐在他的手心里一样。
他在讲天体物理的时候说:“我拿起太阳来,再把它扔出去……”玛丽听得都入迷了,她那浅灰色的眼睛里,闪动着兴奋的光芒。她想: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学习科学枯燥无味呢?还有什么能比掌握支配宇宙的规律更吸引人?能比发现宇宙的不变定律有更大的乐趣呢?……玛丽集中全部精力学习,她非常需要有个安静的环境。自从到巴黎以后,她一直住在二姐家里。那时候,布罗妮雅已经结婚,姐夫也是一个医生。姐姐和姐夫待她非常好,她们生活得很亲密、很和谐。可是,不管白天还是夜晚,二姐家的病人和客人都多极了,影响她学习;再加上住处离理学院太远,每天必须坐公共马车去上学,花费也太大了。玛丽终于说服了二姐夫妇,同意她在学校附近的拉丁区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
这是一家有钱人家的住房的顶阁,在7层楼上,过去是仆人住的地方。
这间小阁楼又窄又暗,但是很安静,租金也很便宜。玛丽的学习环境虽然有了改善,但是,生活却过得更加艰苦了。这时候,她每天的生活费只有三个法郎。在1892年的巴黎,这算是相当低的生活水平了。为了节省灯油和取暖费,天一黑,她就跑到附近的“圣日内维埃尔图书馆”去,那里成了玛丽的“幸福收容所”。图书馆里有明亮的煤气灯,也很暖和,这个不知疲倦的姑娘,每天坐在那张长方形的大桌子前面,手抱着头读书,一直到晚上10点图书馆关了门才走。回到小阁楼以后,她经常学习到深夜两点,实在困极了,才上床睡觉。冬天,屋里冷得很,冻得睡不着,把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身上,还是不顶用,她就提起一把木椅子压在被子上。这位世界上少有的天才物理学家,竟然天真地幻想从重量中求得一丝温暖!
自从搬进小阁楼,玛丽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可是,她的身体健康情况却越来越差了。她没有去过肉店,舍不得花时间做肉汤。她生活得十分节俭,只要有块面包,抹点黄油,喝杯茶水,就很满足了。由于营养不足,本来挺健壮的一个姑娘,很快得了贫血症。有一天,玛丽正和一位同学在一起,突然晕倒了。当二姐夫闻讯赶来,气喘吁吁爬到小阁楼的时候,他看到玛丽又在预习明天的功课了。她面色有些苍白,二姐夫一边细心地给她检查身体,一边详细地询问她的生活情况。原来,从头一天晚饭起,她惟一的食品就是一把小萝卜和半磅樱桃。她慢慢地嚼着这两样东西,学习到凌晨三点。中午放学回来,又嚼剩下的小萝卜,后来就晕倒了。二姐夫听完以后,又生气又难过,他埋怨玛丽不爱护身体,也埋怨自己对她照顾得不周到。他命令玛丽跟他一块回家去,玛丽笑着“抗议”。最后,这位医生姐夫只好像“绑架”
似的,强迫她带上书籍和笔记本,暂时离开了小阁楼。二姐布罗妮雅心疼极了,想方设法地给她增加营养,玛丽这才慢慢地恢复了健康。
在索尔本理学院的几年时间,玛丽始终是这样刻苦地攻读。她的学习成绩使同学们羡慕,使教授们惊异。每个学期考试,玛丽都名列前茅。入学后两年,也就是1893年,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当中,她得了第一名。
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人生的巧遇
1894年初,法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出了一个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的题目,请人完成。学习物理成绩优异的年轻大学生玛丽勇敢地接受了这个科研项目,这是她第一次独立进行科学实验和理论探讨。这项研究,不但对提高她的科研能力和增强信心很有好处,同时,还能得到一笔报酬,使她越来越困难的生活,得到一些改善。
为了完成这项研究,她急需有一间大点的实验室,以便分析各种矿质,并且收集各种金属样品。正当这个女大学生为没有实验室而十分苦恼的时候,一位名叫比埃尔·居里的理化学校教师,帮她解决了难题,给她借到了一间大实验室。这位居里先生,当时已是法国成就突出的青年物理学家。他和玛丽一样,也是个对科学事业着了迷的人。他的一切,都被酷爱物理科学研究的神圣感情所支配。他已经35岁了,还没结婚。然而,生活是多么奇巧啊,他遇到了天才的玛丽,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贫穷的波兰女学生。他钦佩她有崇高的志向,顽强的进取精神。玛丽也爱这位举止安详、淳朴真诚的理化教师。决心用科学去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终于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了。
1895年7月间,28岁的玛丽结婚了,从此,人们都尊敬地称她居里夫人。
每天用8个小时搞科学研究,两三个小时料理家务,晚上还要根据当天的支出情况计划一下今后的生活如何过得更节俭。然后,玛丽专心准备大学毕业后的职业考试,居里埋头思索新理化课的教学大纲。只有当深感疲倦的时候,他们才抬起头来,相互凝望着,会心地微笑着……这就是居里夫妇的日常生活景象。
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在中等教育界的任职考试,并且领到了任职文凭。
1897年,居里夫人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写出专论,得到了好评。这一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世了,取名叫伊瑞娜(后来成了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这时候,居里夫人正好30岁。
居里夫人生完孩子以后,身体刚刚复原,就开始了她伟大一生中的新征程。她不满足已得到的两个学士学位,决心考博士,并且确定了研究方向。
现在,她正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起步走前人未曾跋涉过的路。然而,这时候她要做母亲,抚养女儿;要照料家务,烧菜煮饭;还要从事科研,拿出成果。这是多么艰难的事情,需要何等坚韧的意志,要付出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研究放射性物质
1903年6月的一天,36岁的居里夫人经历了一场很不平常的考试。
这一天,风和日丽,索尔本理学院的一间平常的教室里,却是格外肃静。
在一张长桌前面,坐着三位主考人,他们正在听居里夫人高声朗读一篇博士论文。
居里夫人穿着一件黑色的连衣裙,站在主考人的对面。她那纤瘦的身材,蓬松的金发,深邃的眼睛,再加上宣读论文时,她那热烈的情绪和精辟的见解,这一切,都强烈地吸引着桌前的主考人。他们微笑着,交换着赞许的眼色,当居里夫人刚刚答辩完,三位主考人立刻一致通过了论文,并且决定:
授予居里夫人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