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46450100000015

第15章 童话的开始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安徒生

(一)

1834年8月,安徒生回到哥本哈根,此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即兴诗人》的创作中。但与当初的设想相反,这篇作品由中篇变成了一部长篇小说。

《即兴诗人》是一部反传统的自传性作品。小说的情节大致是:

主人公安东尼奥是个有点病态的痴情男人,在慈母养育下度过了童年。随后母亲去世,他便开始过着寄人篱下的悲苦生活。在耶稣教会学校中,他显露出一定的诗歌天赋,但却没有人赏识他。后来,他爱上了他的保护人——一位罗马大官的女儿,他向她倾吐了自己的爱恋,以及他的理想。她对他很友好,可她的父母却决定将她送进修道院,让她在那儿为拯救世界献出她的一生。

另外,他还一贫如洗,她的家里人尽管心地善良,但还是瞧不起他,上流社会动不动就教训他,谁也不相信他是什么天才……

事实上,这些都是安徒生自己真实生活的体验。在小说的结尾,安徒生按照大众的阅读意愿,用一种美好的大团圆结束了小说。安徒生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历尽苦难,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补偿。

在创作过程中,安徒生不仅糅合了自己的人生体验,还有意识地按照当时颇为流行的风格,采用了“造成悬念和情节离奇曲折”的手法,令故事读起来更为引人入胜;同时,他还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对意大利的生活与风土人情做了准确而生动的描绘,使整个作品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小说完成了,安徒生最后为它写了一个题词:

“献给参议员柯林和他尊贵的夫人,我发现他们是我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的家就是我的家。我在这儿献上我所有最好的东西。”

然而,小说的出版并不顺利。

由于批评界一直恶意攻击安徒生的作品,以及上流社会沙龙中有关安徒生“江郎才尽”的传言,令出版商不敢贸然出版安徒生的作品。他们要求安徒生必须先联系至少100个订户,才能进行付印。

安徒生费尽周折,最终也只联系到80个订户。最后,曾帮他出版《阿玛格岛漫游记》的出版商莱采利勉强答应下来,表示可以先出版试一试。

1835年9月23日,《哥本哈根邮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

H.C.安徒生的小说《即兴诗人》将于3月出版。该书已由克隆兹教授译成德文,欲订购者请速到大学书刊发行人莱采利先生处登记。鉴于小说已超出原定篇幅,故零售价将大大高于预订价,即上下两册共一块零六十四个银毫(当时丹麦的货币单位)。

然而,这部作品出版后,很快就销售一空。尤其在意大利非常流行,一些外出旅行的人几乎人手一册。但是,在丹麦它仍然受到批评界的漠视,甚至还有人故伎重演,暗示书中有各种文法错误,等等。

过了一些日子,《星期日时报》上发表了诗人卡尔·巴盖尔的一篇短文。文章的开头写道:

“我很久以前就预言过:诗人安徒生写的作品已经不如以前好了,他已江郎才尽了。也许,某些上流社会恰恰是让诗人初次露面时就受到宠爱,而且几乎被当作偶像来崇拜的地方,然而他并未江郎才尽;相反,如今的他已大摇大摆地登上了以往他所全然不知的地位,凭着《即兴诗人》,他的面前已展示了一幅非常灿烂的前景。”

尽管丹麦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批评声不断,但读者却对该书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第一版很快就卖完了,第二版第三版又在不断重印。

在丹麦之外,这部小说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不仅很快有了德文版和英文版,还有了俄文版和法文版,瑞典的报纸也发表了赞美的评论,英国评论界也对此高度评价……《即兴诗人》为安徒生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也初步奠定了他在丹麦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令安徒生深感意外,同时也深受鼓舞。他说:

“这部作品提升了我已经下降的名气,再次将我的朋友聚集在我的周围,甚至为我赢得了新的朋友。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已经获得了应有的认可。”

(二)

在写完《即兴诗人》之后,受到鼓舞的安徒生一发而不可收拾,随即便于1836年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OT》,1837年又出版了第三部长篇小说《只不过是个小提琴师》。

这两部小说都带有浓烈的安徒生个人经历的色彩,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甚至是主人公的名字,都能够清晰地显露出其自传性的特点。

两部小说出版后,也深受读者的喜爱,销量都非常可观。

现在可以说,1835年是安徒生人生旅途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一年的3月,出版了为他带来荣誉与信心的《即兴诗人》;5月,又出版了为他带来世界性声誉与终身成就的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童话》。这一年,安徒生刚好30岁。

其实,早在几年前安徒生就开始写童话了。1830年问世的第一部诗集,就已经附有他的一篇童话《鬼》(后来改写为《旅伴》)了;1832年,他还发表《老约翰尼的故事》、《跳蚤与教授》、《开门的钥匙》、《跛子》、《牙痛姑妈》五篇童话故事。《即兴诗人》也有一定的童话性质。

不过,在《OT》和《只不过是个小提亲师》出版后,丹麦文学界又开始对安徒生的作品唱起了反调:

“安徒生写诗的天赋我们是承认的,但他写了《即兴诗人》之后,就开始自鸣得意了,接连又写了几部小说,那些作品并没有任何新意。”

但他的这两部作品在国外同样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安徒生苦心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中,他丰富的想象力、深邃的思想及敏感的诗人天赋,都清晰地表现出来。尤其值得敬佩的,是他从贫苦的境遇中挣扎出来,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可以说,就是一种高洁的品质。正因为这样,他所描写的人生,恰恰含有深远的意义。”

1837年,也就是安徒生创作《只不过是个小提琴师》的这一年,他到瑞典去访问。

到了瑞典后,瑞典的作家朋友都热情而诚挚地欢迎他。安徒生就像遇到亲人一样高兴,他按捺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写了一篇《斯堪的纳维亚赞歌》。

在这首诗中,安徒生对瑞典、丹麦和挪威这三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国民倍加推崇,热情地歌颂他们的美好品德。直到现在,这首诗仍被三国的国民歌咏着。

尽管此时的安徒生已经拥有了很高的荣誉和地位,但没有任何援助,只靠稿费来维持生活,让安徒生的生活依然贫困。因为在当时的丹麦,稿费是比较低的。安徒生要想维持生活,只有不断地进行创作才行。但这样一来,不但糟蹋了身体,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作品。

随着出版作品的增多,安徒生在文学界的朋友也一天天多起来,而且不少都是大人物。尽管依然有不少人攻击他,但对于交友方面的命运,安徒生不得不感谢上帝。

丹麦国王又决定,给予安徒生长期的津贴补助,让他可以以艺术家的身份到国外进行研究旅行。这也是丹麦国王菲力德烈克六世在位期间,丹麦政府设立的一个荣誉制度。

“这样,我就不用再因生活而被迫写作了。从此,我就能写一点像样的作品出来了。”安徒生对国王给予他的帮助感到非常感激。

新的生命旅程在安徒生面前展现开来。这一年,安徒生35岁。

(三)

在《即兴诗人》出版两个月后,安徒生又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童话集,其中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小意达的花儿》以及《豌豆上的公主》等四篇童话;同年12月,又出版了他的第二部童话,包括《拇指姑娘》、《旅伴》和《顽皮的孩子》三篇童话。

从此,童话也成为安徒生的重要创作形式之一。直到去世的前两年,安徒生整整写了43年童话,几乎每年都要在圣诞前夕出版一本童话集,作为送给孩子们的节日礼物。

但是,当时的安徒生正处于其小说、诗歌等作品刚刚获得社会承认的关头,可以说正处于文学创作比较顺利的情况,尤其是《即兴诗人》的大获成功,更是为他赢得了极高的荣誉。在这种情况下,安徒生为何要放弃小说创作,而转向童话呢?

这还要从《即兴诗人》说起。《即兴诗人》获得成功后,随后的另外两部小说也大获成功。这让安徒生开始思考,他的几部小说都是先从国外产生影响,然后才在国内出现反应。但是,安徒生的作品并不是为国外读者创作的。他还曾写过几部戏剧,但都没产生什么太大的反响。安徒生认为,戏剧是富人享受的艺术,而小说是给广大市民阅读的。写戏剧,对场景、舞台语言等方面都要求较高;写小说则重在情节,关键是要把一个好故事生动有趣地讲出来。

说到讲故事,那简直就是安徒生的强项。童年时,安徒生就喜欢听故事,也喜欢给别人讲故事。他出版的几部小说,从众多肯定的评论中来看,大多数读者也都是称赞他能够将人物的命运与生活中的故事糅合在一起。这些评价,也让安徒生开始对自己的讲故事的本领自信起来。

安徒生清楚地记得童年时精神病院里的老太太们给他讲的故事,还有在采啤酒花时听老祖母和农民们讲的各种故事。

每一次听故事,小安徒生都听得特别认真,不漏掉一句话。她们讲的鬼故事,总是让安徒生又怕听又想听。这些童年时代听来的故事,也成为《老约翰尼的故事》等几篇童话的素材。

安徒生的童话也让他和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成了孩子们崇拜的人物。他的眼睛总是放射出慈善、温柔的光芒,嘴角流露出幽默、欢快的笑容,两颊显得也很有生气。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美好的童心。孩子们既喜欢他的慈爱友善,也喜欢听他给他们讲的童话故事。

有一次,安徒生到诗人蒂勒家中去做客,看到蒂勒6岁的小女儿意达正在发愁地望着一束凋谢的花儿。

“我的小花儿真的死了吗?”意达眼泪汪汪地问安徒生,“昨天晚上,它们还那么美丽呢;可现在,它们却全都蔫了。是什么东西让它们变成这样了呢?”

说着,意达还用小手儿指了指那束凋谢了的花儿。

“亲爱的意达,它们是生病了。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它们是怎么生病的吧,”安徒生说,“你看,这些花儿昨天晚上去参加了一个舞会,一直玩到很晚才到家。所以,它们才累得无精打采的。”

“可是,花儿是不会跳舞呀。”小意达惊奇地说。

安徒生觉得小意达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同时也让他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小孩子并不是好欺骗的。

于是,安徒生就抱起意达,将她放在沙发上,然后用一只手搂着她,即兴地给她编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说花儿是怎样变成了一只只蝴蝶,彼此之间是怎样交往、怎样谈话的。

小意达听得简直入了迷。这是多么奇妙的故事呀!

此后,安徒生又将小意达的花儿的故事讲给其他孩子听,他们一样听得那么入神。后来,安徒生就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童话《小意达的花儿》,并念给孩子们听,孩子们还是百听不厌。

就这样,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都是先口头讲述给孩子们,然后再写成作品,同时还保留了口头讲述的语气及其他特点,令故事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

安徒生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成为民间故事财富的继承者,他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各类素材,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方式,写出各种独具特色的童话故事。而且,安徒生还将长篇小说描写人物独特性格的手法,创造性地运用到了自己的童话故事创作当中。

这些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并且富于哲理。而且,故事通过不同的人讲述出来,由于讲述人不同,讲故事的方式也会不同,这也令每个故事都各具特色。

虽然安徒生的童话很受孩子们欢迎,但哥本哈根评论界的大人们却对它们不屑一顾。有一份名叫《丹诺拉》的评论性杂志,居然劝安徒生不要在童话故事上浪费时间了。就连安徒生的好友爱德华·柯林都不理解他的做法:

“汉斯,你现在怎么糊涂了?难道你是返老还童了吗?”

只有奥斯特对此持不同的观点。他在安徒生的《即兴诗人》和第一部童话集出版之前,就对安徒生说过:

“您瞧着吧,《即兴诗人》会使您名闻遐迩,而童话将使您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