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成了中华文明的源头。老子就是其中之一,有人对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一生,充满了好奇,也有人把他的人生哲学奉为行动的指南。那么老子的思想到底是什么?他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1883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斯去世,但是在同一年,另一位也叫卡尔的著名哲学家诞生,他就是卡尔·雅斯贝尔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雅斯贝尔斯对旧中国的两个人物给予极高的评价。哪两个人物呢?一个是孔子,一个是老子。
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一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面,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在中国,雅斯贝尔斯提到了两个人物——孔子和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雅斯贝尔斯认为,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在这个时期,发生了所谓的“终极关怀的觉醒”。换一句话说,就是在这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宗教也是在这个时代产生的。上述这些文化和精神创造的突破,实际上是对于原始文化的突破。这种突破也就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和伊斯兰的不同文化形态。
在讲到古代文明的时候,我们知道除了古希腊、印度、中国和以色列,还有巴比伦文明和埃及文明,这些文明由于没有实现类似于在古中国、印度和希腊所出现的精神文明的突破,它们的文明虽然规模也非常的宏大,但是最终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了文化的化石。而在轴心时代所产生的中国文化、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和以色列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中国的这个时代,我们通常称之为先秦时代。秦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秦国,一个是秦朝,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公元前221年之前它叫秦国,公元前221年之后,它把六国全部都消灭了,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这个时候我们就把他称之为秦朝。那我们现在讲的先秦,指的就是先于秦王朝之前,公元前221年之前。在那所谓的列国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圣哲,我们通常称为先秦诸子。
关于春秋战国,孔子和孟子对这两个时代有过描述。孔子是春秋的后期人,孟子是战国的中期人,他们分别都描述过自己所在的时代。孔子对自己的时代显然是非常失望的。他对这个时代有这么两句话,说这个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以前周代的一切政治秩序都已经被打破了,乱臣贼子很多,他在自己所写的《春秋》这本书里面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春秋两百多年里,被杀掉的国君有三十六个,灭亡的诸侯国有五十二个,可见这是一个多么混乱的时代。而战国时代显然比春秋时代的混乱状况更加严重,“战国”这个名字本身,就表明这是一个征战的时代。孟子对于这个时代也有两句话,他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
诸侯们为了争夺土地而发生战争,杀掉的人,可以堆满整个原野;他们为了争夺一座城池而发生的战争,杀掉的人,可以堆满整个城池。
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虽然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苦难的时代,也可以说在政治上是一个很黑暗的时代,但是就像雅斯贝尔斯所说的那样,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其实在中国,在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时代”过去不到一百年,有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问世了,这篇论文的题目叫《论六家要旨》,它是专门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学术文化思想的。“要旨”就是说这六个流派的主要思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汉武帝时代的一个大学者,同时,也是另外一个更伟大的学者的父亲,那就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在《论六家要旨》里面,他总结了先秦主要的六个思想流派,这六个流派是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最后一家是道德家。后来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又加了四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司马谈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德家的思想,给予了全面的肯定。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二千多年以前的司马谈,二千多年以后的雅斯贝尔斯,一古一今、一中一外都给老子以极高的评价。
都说乱世出英雄,正是那个动荡又充满杀戮的残酷背景,孕育了老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那么老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春秋战国那个历史记载贫乏的年代,老子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人物,是否在现存的资料中有迹可寻?这个影响中国历史上千年的思想家有着怎样传奇的身世呢?
老子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老子创造了汉语里一个非常有名的词,这个词我们到现在还在使用,叫“出生入死”。实际上老子这个人,包括他的生和死,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谜。
老子的生平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我们就要去问另外一个人了,那就是司马谈的儿子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里边,专门给老子做了一篇传记——《老子韩非列传》,在这篇传记里,司马迁对于老子的生平、出身都做了一些介绍。他的第一句话就讲到了: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这句话看起来介绍得非常详细。哪个国家?我们知道了,是楚国。哪个县?我们知道了,是苦县。哪个乡?我们也知道了,厉乡。甚至哪个村我们也知道了,曲仁里,“里”就是村。姓也有了,姓李,名也有了,叫耳,而且字也有了,叫聃,官职也有了,守藏室之史。我们说这一段介绍,看起来非常明白,但实际上我们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有很多不明白。为什么呢?我们看看有这么一些问题。
第一、姓名问题。既然司马迁讲到了他姓李,名耳,字聃,那么我们叫他李耳,或者叫他的字,叫李聃就可以了。为什么不叫李耳,不叫李聃,也不像我们对其他的诸子们称呼的那样,用他的姓加上一个尊称“子”,称他为李子?为什么我们称他为老子呢?这个老字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么一个关键的问题,司马迁竟然没有交代,那我们只有做猜测了。为什么称他为老子?大概有这么一些不同的猜测。
猜测之一大概是因为他长寿。老子寿命很长,司马迁在老子传记后面也讲到了,说他活了二百多岁。司马迁也有一点被老子弄糊涂了,因为司马迁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思想家,他写到著作中去的,是他认为合理的。他对于那些不可理喻的、不符合经验的事情,往往都是摈弃不取,不写到书中去。可是写到老子的时候,他竟然说到他活了二百多岁,这样不可信的语言,他也写进去了。老子的寿命是否一定很长?这个我们已经不可考了,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认为,像司马迁所说的活到二百多岁,那是绝不可能的。
这个“老”字,实际上跟另外一个字非常相似,就是“考”,考试的“考”。在汉语里,有这样一种有规律性,字形相似的字,往往它们的内容也有相近的地方。我们看这个“考”字,这个一勾往下面一勾就是“考”,往上面一勾就是“老”。在汉语里有一个词,长寿,我们叫寿考。老子到底是不是因为长寿才被人称为老子呢?这是一种可能性,但是司马迁没有告诉我们,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疑团。
后面的人对老子为什么称之为老子的说法更神秘了,葛玄在《道德经序》里面,讲到这么一句话:老子生而皓首。
什么叫“生而皓首”呢?就是一生下来,满头白发。甚至有人说,不光头发是白的,眉毛、胡子也是白的。生下来一个婴儿,竟然是白头发、白眉毛、白胡子,那真是非常令人震惊,让他的父母也非常紧张,非常害怕。他们就根据生下来的这种特征,给他取名叫“老”。这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
不过,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这个一生下来就满头白发的婴儿,不仅仅是关于老子个人的经历、心灵和智慧的隐喻性象征,更是关于我们这个早熟民族心灵与文化的深刻隐喻。马克思曾经讲过,中华民族是一个早熟的民族。那么老子应该说是这个早熟的民族的一个早熟的儿童。这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隐喻关系,我们历史悠久,我们饱经风霜,我们少年老成,我们甚至在童年时期,就变得老奸巨猾。这是第二个说法。
第三个说法是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上面提出的一些传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迺割左腋而生。
老子在他的母亲子宫里面,怀胎八十一载,这更加神秘了。在母亲的子宫里面呆了八十一年,而且最终还不是从产道生下的,是老子的母亲在一棵李子树下,割开了自己左腋生下了老子。所以老子为什么姓李呢?因为他是在李树下生的,这是一个说法。在《史记正义》里面,还有另外两个说法: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
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其中有一个说法是老子的母亲叫玄妙玉女,玄妙玉女梦见天上的流星,一下子飞到她的口中去了,然后就怀孕了,怀孕了多少时间呢?怀孕了七十二年才生下老子。我们来看一看,这三种说法都是比较神秘的,而且都是有一些荒诞的。不管是老子活了二百多岁也好,还是老子一生下来满头白发也好,还是老子在母亲的子宫里面,呆了八十一年或者七十二年也好,这都是荒诞不经的。
还有一个说法,倒是试图给一个合理的解释,有一个叫张君相的人说,老子者是号,非名。老,考也。子,孳也。考教众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物,善化济物无遗也。
他认为“老子”这两个字,“老”是考的意思,但是这个“考”不是寿考的意思,是研究、学习、探讨的意思,这个“子”是孳生的“孳”的意思。那么把这两个字合到一起,意思是什么呢?就是研究天下的道理,然后孳生万物、教化人类。这个意思和老子思想家的身份倒是符合的,但是这种说法,实际上也都是一种猜测。
“老子”这个名字,是我们对这位道家学派创始人的尊称,然而根据《史记》的记载,老子真实的名字姓李名耳,字叫做聃。这个名字有着怎样的含义?和老子的长相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老子为什么生下来叫李耳,字聃呢?“聃”根据古文的解释:聃者耳大也。
耳朵很大叫做“聃”。这倒是好理解,因为古人给孩子取名字比较淳朴,往往根据孩子一生下来的一些特征,来给他取名字。比如说孔子生下来,他的头顶四周高、中间低,坑洼不平,像一个丘陵一样,所以孔子的父亲就给他取名叫丘,孔丘。那么如果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老子叫李耳,字叫聃,意思是耳大,很可能老子一生下来耳朵很大,所以就叫李耳,并且字聃。我们现在看到,古人给老子画的画像,包括老子的塑像、石刻,耳朵都很大,一直垂到肩膀上,这个倒是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的。我们中国人现在老是讲,耳大有福气。西方没有这个说法,为什么中国有这个说法?就因为我们有老子,这个大思想家又那么长寿,所以我们就认为耳大有福,这个文化传统是来自于老子。
说完老子的姓名问题后,司马迁的记录里边还有第二个问题,就是老子的官职问题。司马迁说他是“周守藏室之史也”。“周”就是周朝,“守藏室”是什么?“史”是什么?“史”是官职的名称,就是史官,那么“守藏室”是什么呢?现在很多人说,“守藏室”就是图书馆,这个说法不大准确。因为在那个时代,不可能有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图书馆。实际上这个是周王朝的国家档案馆。当然在这样的档案馆里边,会有一些我们今天的图书馆的一些功能,因为它也肯定会收藏那个时代很多的图书。那么老子的职责我们知道了,他是专门负责掌管政府档案的。所以说,“道家出于史官”这是很有道理的。
这是我们对于司马迁的《史记》里,关于老子的姓名、出身、官职,做的一些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