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海底世界(上)
46516700000045

第45章 强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是一种热带气旋。强热带风暴的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24.5~32.6m/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0~11级。当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风力为10~11级(24.5~32.6米/秒)时,称为强热带风暴。如果强热带风暴继续加强的话,就会形成台风。

首先,需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在这个洋面中,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此外,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在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由于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往往还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所以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还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续向四周散开。这样一来,海水也会从台风文字中心向四周围翻腾。

据测量,在台风里形成的海水翻腾现象会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由于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因此,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的温度必须始终都26.5℃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暖水层有60米左右的厚度。

其次,在台风形成之前,必须先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其实,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台风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由此可见,即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面来供应水汽,但若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的过程,台风也是不可能形成的。所以说,空气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空气上升运动的必要条件就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第三,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当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时,其偏向力就会向两极逐渐增大,而台风的发生地点约在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能够促使周围的空气很难直接流入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第四,在弱低气压上方,其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那么,在北纬20°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就会发生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强热带风暴往往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据有关统计,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损失高达60~70亿美元。此外,由强热带风暴引发的风暴潮、暴雨、洪水、暴风等造成生命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60%。

濒临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属于世界最不平静的海洋,也属于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每年盛夏和初秋,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经常受台风的侵袭。其中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近20次,相当于美国的4倍,俄罗斯的30倍。在我国沿海地区,台风的危害程度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气象学上,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台风的命名由编号和名字两部分组成。

其实,台风的编号也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这样一来,常常会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1959年,我国就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如去年第13号台风“杜鹃”,其编号为0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发生的第13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在气象上,对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是都不编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