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多年过去了,他的游记中仍旧汩汨流淌出古老东方的富庶与繁华气息,还有跨越万水千山的壮美豪情;是他给j后来者一个“流浪”的梦。
伟大的旅行者——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1254年出生于威尼斯,这座由一百二十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的城市,由数以百计的桥梁连成一片,因此有“水上城市”之称。
马可·波罗的父亲叫尼柯罗,叔父叫马菲奥,都是威尼斯的商人。大约在1265年夏天,尼柯罗和马菲奥来到元朝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忽必烈热情地接见了他们,详细询问了欧洲各国的情况,决定派使臣出使罗马教廷,并令尼柯罗、马菲奥兄弟二人充当副使随行。
1269年,尼柯罗兄弟回到威尼斯。这年马可·波罗已是一个15岁的少年,父亲和叔叔在外经商旅行的见闻,引起了他的羡慕和向往。他也渴望做一名商人,漫游东方。1271年,当两兄弟再次前往中国的时候,年仅17岁的马可·波罗跟着父亲和叔叔踏上了通往东方世界的神秘旅程。正是这一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经过三年的艰辛跋涉,他们终于在1275年5月到了忽必烈避暑所在的行宫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当时,元正在取代南宋,戎马倥偬,需要客卿,因此,马可·波罗一家留居朝中,受到忽必烈的热情款待和重用。
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骑射,熟悉了蒙古人的风俗习惯,而且擅长辞令,办事干练,所以很受忽必烈的赏识和重用。忽必烈曾多次派他去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借此,他游历了中国许多地方。
马可·波罗等人,在中国整整侨居了17年。因久寓异乡而怀恋故土,于是请求回国。这个时候,碰巧发生了一件事,使马可·波罗等人如愿以偿。1289年,伊儿汗国阿鲁浑汗因元妃伯岳吾氏去世,遣使者三人来元朝请求忽必烈选赐前妃同族之女为妃,忽必烈便以伯岳吾氏贵族之女阔阔真赐之。当时正值西北诸王叛乱,陆路不安全,他们想走海路回伊儿汗国。三名使者见马可·波罗等熟悉海路,便要求忽必烈派马可·波罗等一同护送阔阔真回伊儿汗国。忽必烈答应了这一请求。马可·波罗等三人遂获准随阔阔真西行还家。忽必烈还赏赐给马可·波罗众多的金银珠宝。
1292年初,他们从泉州组队出发,踏上归乡之路。整个舰队由14艘四桅巨艟所组成,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地离开了中国大陆。然而此行仍是充满艰辛,时间长达两年之久。他们先是因气候恶劣而在苏门答腊滞留了五个月。在此期间,为了避免有食人肉之恶习的当地土著人的袭击,他们构筑了一座坚固的营寨,四周围以堑壕,并建成木制了望塔楼,以备土人来犯。但实际上他们似乎与当地土著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气候好转后,马可·波罗一行由苏门答腊起锚,经尼科巴群岛、安达曼群岛,抵达斯里兰卡。马可·波罗形容此地盛产宝石,并说当地的国君拥有一块如人的胳膊一样粗细的红宝石,堪称稀世珍宝。从斯里兰卡,他们航抵印度。马可·波罗对印度次大陆各地状况的描述十分零乱而混杂,而且仅仅只限于沿海地区。他说到过圣托马斯神殿,在印度东海岸的马德拉斯至今仍能看到它。他也提及到位于印度次大陆最南端的科摩林角。他说他还曾到过印度西南的马拉巴尔海岸的奎隆城,说此地气候酷热难捱,并断定此地每一条河流都能煮熟鸡蛋。他也曾去过印度西北的古吉拉特地区,说此地以海盗猖獗和盛产生姜、胡椒而天下闻名。这一描述的确与古吉拉特地区的特征极为相符,马可·波罗不愧为他那个时代见过世面最多的人。
整个使团在驶离中国后不久,就先后死去六百余人。三使者中也,只剩下一人。但是马可·波罗与父亲、叔父却坚持了下来,终于到达目的地。这时阿鲁浑汗已死,其弟乞合都在位。1293年,马可·波罗等人奉乞合都之命,将阔阔真送到阿八哈耳,与阿鲁浑汗之子合赞成婚。
马可·波罗一行完成送亲任务后,继续西行,终于在1295年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威尼斯。
1295年冬季的一天,三个装束奇特、蓬头垢面、衣服褴褛的人来到了威尼斯城圣克立索托马运河岸上的波罗家门口。这三个陌生人讲起意大利语来笨嘴拙舌,守门仆人不让他们讲去。于是,他们大喊大叫,惊动了波罗一家老小出门观看。可是,连他们的亲属也不敢相认。
为了取得威尼斯人的信任,波罗父子摆下了宴席。每道菜之后,他们就换上不同的服装,一套比一套华丽、贵重。最后,他们穿上了抵达威尼斯那天所穿的那套褴褛的衣服。在惊奇的客人面前,他们割开衣服的衬里,呼啦啦倒出了许多价值连城的珠宝。他们就是以这种办法才得以冒着风险带回了这批财富。他们一家由此成为威尼斯的豪门巨富,其住处被称为“百万港”,马可·波罗被称为“百万家私的马可”。
1296年,马可·波罗随舰队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不幸战败被俘,被关押了一年多。在狱中,他讲述游历东方各国的见闻,引起热那亚人的极大兴趣,因而受到了优待。同狱的小说家比萨人鲁思梯切诺,把马可·波罗口述的内容,笔录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后来马可·波罗获释回家,娶妻生女,安度晚年。1324年死于家中。
《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被辗转传抄,并译成多种文字,马可·波罗也随之名声大振。这本书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及亚洲知识的重要来源。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一些地理学家根据这本游记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绘制出早期世界地图,其中中亚部分,基本上是取材于《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对后世数代的探险家们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是欧洲第一部对东方地理进行全面论述的著作,而在此之前,欧洲有关东方的著述大都是以亚历山大大帝远征的故事为依据,不足为信。1492年,伟大的哥伦布在远航美洲时,《马可·波罗游记》就一直伴随在他的身边!
育证据表明,在很早以前东西方之间就有看海上交往,但人们从19世纪70年代起才认识到有一条横穿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它起自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某绿洲,到达喀什城,在此地来自各地的商人们汇集一处进行各种交易。然后,他们跨越帕米尔高各地的商人们汇集一处进行各种交易。然后,他们跨越帕米尔高原抵达波斯和西方各地。马可·波罗本人就曾沿着这条丝绸之路的部分路段前往中国。他认为喀什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从这开始,中国的第一个欧洲人。一个中国史料文献记载着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马尔克斯,奥利厄斯曾派遣官方使团到过中国。
七下西洋,他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中国人浓墨重彩的一笔。最终他精疲力竭倒在归途中,永远地葬在了远离故土的地方。
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中国航海家郑和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人。1371年郑和出生时,元朝已被推翻,可是云南仍处在元朝所封的梁王的统治之下。就在郑和出生的那一年,明朝收复四川,明升(当时割据四川的夏国国主)投降,云南的政治局势即刻紧张起来。1381年,明军开始进入云南。次年,明军平定了云南。正在这一年,郑和的父亲病故,这时他才12岁。由于地方上新经战争,创伤未复;加上他的家庭又遭大变,生活更加艰难困苦。在这种境况下,郑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宦官。
在封建统治下,宦官是被人鄙视的。郑和在做宦官期间,因为聪明伶俐、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此时,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在朱元璋死后,朱允文即位。他一心想要巩固自己的皇位,接连削废了五个藩王。面临削藩威胁的燕王朱棣,靠自己拥有的一支强大军队,以“靖难”为名,兴师南下,渡淮河、跨长江,经过激烈交战,朱棣攻取了南京,王宫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因此,朱棣登上皇位以后对郑和愈加信任。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
朱棣攻进南京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建文帝的下落。后来,他又派人到全国各地寻找,可连一点儿音信也没有。这时,关于建文帝的传说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离奇。有人说,建文帝并没有被大火烧死,他趁宫中起火,从地道里逃了出去,现在他已经在一个寺院里当了和尚。也有人说,建文帝乘坐一只小船,跑到其他国家去了。朱棣决定选派一个合适的人率船队出访各国。
当时印度洋沿岸各国都信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领船队去完成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一路上郑和几经生死,危难重重。郑和船队到达旧港(今苏门答腊岛的巨港)的时候,突然遭到海盗的拦截袭击。这群海盗的头子叫陈祖义。陈祖义本是广东人,洪武年间跑到现在的南洋,召集一伙人占领了旧港,常常打劫路经此地的商船,许多国家的商人都深受其害。这一次,陈祖义见郑和船队船多兵众,不敢贸然下手,就假意向郑和投降,暗地里却准备打劫船队。郑和及时发现了陈祖义的阴谋,立即部署对策。等陈祖义率众人来抢劫时,他指挥将士们把海盗打败,杀死了五千多人,烧毁了海盗船只十艘,俘获七艘,还活捉了陈祖义。
在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起初赠送了许多礼物给明朝,表示两国修好。哪知在见到郑和船队装载了大量金银之后,起了贪念,便假意请郑和到他的宫殿。盛宴招待之后,他再次向郑和索取金币,暗地里却发兵去劫夺郑和的船队。郑和沉着冷静,了解到锡兰山的大部分兵力已派去攻打船队,都城空虚,就火速传令,调来了两千多将士,出其不意地攻打了锡兰山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官属。领兵打劫船队的将领听说明军回攻都城,赶忙下令撤兵回救。郑和的军队乘胜杀了个回马枪,又把敌兵打得溃不成军。他们只得向明军投降了。郑和当场释放了投降的将士兵卒,只把亚烈苦奈儿和几个重要官属扣留在船上,然后继续访问其他地区。
当郑和的船队到达木古都束时,国王亲自去迎接,并且设宴款待。郑和向国王和王妃赠送了丝织品、陶器和茶叶。国王送给明朝皇帝一只珍贵动物,叫做“麒麟”,也就是非洲长颈鹿。郑和回来的时候,不仅带回来了十七国的使节、他们的王子、王叔王弟、还带回来了忽鲁谟斯的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阿丹国的麒麟、长角马哈兽;木古都束的花福禄和狮子;卜剌哇的千里骆驼和驼鸟。
郑和在国内休整了一年多时间后,永乐十年十一日,成祖又令他再次远航西洋诸国。这次正好赶上了东北季风时节,郑和的船队顺风而行,不久就到达苏门答剌(今印尼苏门答腊岛)。
苏门答剌刚刚经过一场大的事变,使郑和的访问遇上麻烦。原来,苏门答剌的西面有个那孤儿国。1408年,那孤儿国和苏门答剌打了一仗,苏门答刺国王中箭身亡。王子年龄尚小,不能替父王报仇。王后却复仇心切,她晓谕全国:谁能领兵打败那孤儿国的军队,替先王报仇,就嫁给他,并请他当国王。一个有本领的渔夫奋勇领兵打败那孤儿国的军队,杀了他们的国王。渔夫娶了王后,当上了苏门答剌国王。老国王的儿子长大以后很不甘心。他培植了一伙心腹勇士,乘机杀死了渔夫,自己登上王位。郑和到达苏门答剌后,向新国王赠送了许多礼品。
渔夫有个儿子苏干剌,想替父亲报仇,发兵攻打苏门答剌,企图争夺王位。没想到反被新国王打败了。他只得逃到一个叫邻山的地方,自立一寨。他听说郑和赠送给苏门答剌新国王许多礼物,却没有送礼给自己,心中又忌又恨,就带领几万兵众,袭击郑和的船队。在苏门答剌新国王的配合下,郑和指挥将士英勇还击,把苏干剌的兵众打得大败,乘胜追击到一个叫南渤利的地方,活捉了苏干剌和他的妻子、儿子。到永乐十三年回国后,永乐帝下令把苏干剌杀了。
1430年,明代的第五个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又一次派遣郑和、王景弘率领船队,访问了忽鲁谟斯等二十来个国家。因为这次访问的国家多,地域广,路程远,因而时间也就很长,到1433年才启程回国。不料船队返航至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的科泽科德)时,63岁的郑和积劳成疾,不幸辞世。王景弘命人把郑和的遗体妥为装殓,准备回国安葬。当时已进入夏季,热带气候酷热,船队航进爪哇(今印尼爪哇岛)时,眼见郑和的遗体难于保存,已不可能运回国内安葬,王景弘只好决定埋葬在当地。
郑和下西洋前后共七次,历时28年,到过亚、非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扩大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东岸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铺设了中国通往西方海上的丝绸之路,在中外关系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明代造船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明前期,官府造船业极为兴盛。大批技术高超的工匠集中在官营造船厂,他们各专其能,生产上有明确的分工,加之不需计较成本,因而所造船只质量较高。郑和出使西洋前两年,明延开始大造海船。到永乐十八年(1420),还在南京设宝船厂,专造下西洋所用宝船。明成祖死后,仁宗曾下令停止制造宝船。宣宗即位后,又命恢复宝船制造工作j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宝船规制远远超过前代。空前鼎盛的造船业为郑和下西洋这一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打下了基础。
他向往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壳,并为此付出孜孜不倦的努力。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在他面前徐徐展开的却是另一片大陆。
发现新大陆的人——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
克里斯托夫·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海滨城市热那亚,是一位懒散的梳毛匠兼客栈掌柜的大儿子。关于他25岁以前的情况人们知道得不多,只知道他在家干些梳理羊毛和纺织的活,再不然就是出海。当时热那亚是一个航海业兴盛的城邦,来往船只很多。这显然给这个精明能干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他学到了不少航海知识,并学会了绘制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