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恰好掉在牛顿的头上,牛顿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从古到今,从树上掉苹果,只有一次吗,却为何只有一个牛顿?
1.机会在于把握
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于每个人以相同的机遇,抓住了它的人飞黄腾达,让它悄悄溜走的人终日庸碌。
机会在于把握。有灵活头脑的人在面对机会的时候一定会好好把握,绝不会让它轻易地从自己身边溜走。
陆肇天夫妇是20世纪60年代从中国内地到香港的移民,既无第二代创业者多少得到父亲和良好的现成社会关系基础,又无本地创业者已在商场血战多年积累的经验,完全是披荆斩棘,历尝艰辛,闯出道路,白手起家,最终创业有成。
陆肇天刚到香港时,由于内地资历香港不予承认,所以被迫出卖体力,做小生意。最后他从一笔刀片订单中开始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终于办起了陆氏实业公司。
陆氏实业公司第一次腾飞是在1976年。当时正是电子计算器萌芽之时,许多大厂家看到这一新产品,但是拿不准,犹豫不敢上手,想再观察清楚再下决心。但陆肇天的小公司却没有那么多顾虑犹豫,看准这是投入电子计算器市场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抓紧生产液晶电子计算器。正因为他及时下手,把握了机遇,竞争者少,在市场上放缰驰骋,获得成功。等到群起效尤,市场饱和,陆氏已饱食远飚,积累了经验和资金,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新的基础。
机遇又一次来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陆肇天得力于来自内地的生活经验,看准了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进行合作的有利时机,看到了内地劳工成本低廉和深圳蛇口近在咫尺,以及对外优惠的有利条件,立即与内地开展合作。
陆肇天当时便看到电视机是内地人民生活电器化的第一急需品,有庞大的需求市场,而率先生产黑白电视机,大量投入当时的内地市场,从而取得极大成功。及至内地人民生活要求提高,他又及时转产彩色电视机。由于已建立起的内地市场良好关系,公司营业额一直稳步上升。产品拥有广阔、稳定、可靠的内地市场。营业额中,85%来自内地。年产量已增至80万台,供应电视机套件给内地装配的厂家亦由7家增至12家。当年纯利润3430万元,可见业绩不凡。同时还不断在设计上推陈出新,如方形机身、平面直角、立体声等吸引客户,成为较早与内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得到有力支持的香港电子业先驱。他的业绩证明其眼光之准、动手之快。
有人说,香港好赚钱,于是争相来港投资插足。也有人说,香港近20年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才智之士,纷纷发达成名,各路英雄占尽关隘要津,各行各业已经“捞到尽”,新人已插足无缝了。这些看法,各有其观察角度,言之成理而又不尽然。因此,这是不同的人对机遇是否存在的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评论陆肇天,说他像个冒险家。但从陆氏的经历可以说明他有敢冒风险的创业者精神,但决不是个冒险家。他的创业精神和鹰一般的眼光是从生活磨练中升华的结果,既得力于先天,更成熟于后天。艰难的生活,海阔天空任其驰骋的环境,最能磨练人,造就人,发挥人的才干。陆氏实业创新的经过在香港、在内地都是个很有说服力的善于把握机会的典范。
要想得到机遇,必须首先正确地认识机遇。机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也是事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所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一种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坐等机遇,守株待兔的方式是注定要失败的。
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为了理想、为了成功而执著追求,奋斗不止的人。
机遇固然重要,但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更重要。因此在乎常做事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学多干多观察,去寻找机遇,去抓住机遇。机遇的确来之不易,一旦抓到了机遇,一定不能放手,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所带来的好处。
历数当今风流人物,非商界巨子而莫属。追溯他们的起家,大都是两手空空,白手兴业。于是,人们似乎对他们的财富并不是那么感兴趣,而想去深究的,则是他们何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创造出那么多的财富。
机遇都降临到了他们身上,并且被他们牢牢地抓住了。
2.见缝插针,匡救一篑
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指出,机会到处都有,就看你是否抓得住。许多人抱怨没有机会,他们说:我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机会。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就看你怎么去抓住它。
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人要抓住机遇,就要善于见“缝插针,匡救一篑”。
所谓“见缝插针”,其实质就是一定要抓住时机,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如果把“缝”看作是一种机遇的话,“见缝”则是要善于发现机遇,捕捉机遇,然后再不失时机地,“插针”,充分利用机遇,实施自己的发展计划,最后达到成功。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见缝插针”一直是许多精明的成功者所信奉的生意经。
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匡救一篑”的意思是,探求别人之所以功亏一篑韵原因,寻求“为山”所需要“一篑”,深入开掘,锲而不舍,进而获得九仞之效。“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九仞高的山,就差那么一筐土却不能完成,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
世界著名的饮料品牌“可口可乐”,其发明、宣传等可以说是“见缝插针”,而为了击败竞争对手所散布的种种有关“可口可乐”的谬论,又可以说是“匡救一篑”。
雄霸世界饮料市场百余年之久的“可口可乐”,以其诱人的风味,吸引着当今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大消费者,每天销售量超过三亿瓶,年营业额近百亿美元,稳坐世界无酒精饮料之王的宝座。
可口可乐的发明者,是美国亚特兰大市一家杂货店的老板约翰·彭伯顿。这位老板是位业余药剂师,有点闲工夫总喜欢摆弄实验用的玻璃器皿和五颜六色的各种药水,期望能碰到好运气,发明一点新的药剂。1886年5月的一天,彭伯顿将几种提神、止渴、清心的药剂糖浆混在一起,又加了一点咖啡因、糖和普通汽水,经搅拌后就呈现出清新的浓绿色,且口感很好,回味无穷,最早的“可口可乐”就在这看似无意间产生了。
“可口可乐”名称是“古柯”和“柯拉”两词的谐音。因“可口可乐”的主要成分是从南美特有植物古柯树叶和柯拉树籽中提取的,故发明者将其命名为“可口可乐”。可口可乐自从发明的那一年定下由14种原料组成的配方,一直被密封在亚特兰大市银行的保险柜里,成为秘不外传的专利。“可口可乐”问世百余年来,五易其主,日趋完美。
仔细研究一下可口可乐长盛不衰的原因,我们会发现,除了以高质量取胜以外,其精美别致的商标、独特的风味和装璜、廉价的广告以及巧妙的市场对策,是可口可乐得以风靡全球并经久不衰的主要秘诀。
“可口可乐”的商标,是由其发明者彭伯顿的会计、出色的书画家鲁滨逊精心琢磨绘制而成的。迄今为止,虽已经过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但原商标却一直沿用至今,并被翻译为各种文字,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商标成为“可口可乐”的传统象征,得到了各国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说到可口可乐独特的风味和装璜,就要首先从它的发明者彭伯顿说起。这位可口可乐的第一位主人,对他在无意间发明的这种饮料的销路是非常有信心的,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将其推向了市场。但由于消费者一时难以习惯可口可乐的味道,加上彭伯顿没有及时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他仅仅经营了一年便宜告破产。不久,他就在不名一文中郁郁而死。
正值彭伯顿危难之际,药品杂货商阿萨·德勒以283美元的代价买下了可口可乐的专利,成为可口可乐的第二个主人。康德勒不仅是个药剂师,而且是个善于言辞、经商有术的生意人。他细心分析了可口可乐销路不佳的原因,经过苦心孤诣的反复尝试,在助手们的努力下作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增加原料,把糖浆溶进液体,改变饮料的味道和颜色;二是改变装璜,设计出美观大方的细腰身玻璃瓶。经过这些改革,可口可乐的风味适应了消费者的需要,同时,新设计出的别具一格的瓶子,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可口可乐,而且拿在手中的手感很舒适,又不易被别人所仿造。
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可口可乐很快被亚特兰大市的居民们视为“圣洁的水”,接着整个佐治亚州都很快地盛行起来。到了20世纪初的1902年,可口可乐的销售量骤增为36万加仑,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成了最热门的美国货,康德勒也因此迅速地成为了百万富翁。
在可口可乐的发展历史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当数伍德鲁福,他也被美国人誉为“可口可乐之父”。伍德鲁福在1921年32岁时,成为可口可乐的第四位主人。正是伍德鲁福经过六十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使可口可乐夺得“世界无酒精饮料之王”的桂冠。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特别提一提的是伍德鲁福看准了时机的广告宣传和制定巧妙的市场对策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可口可乐在法国等欧洲国家的销售量十分有限。二战爆发以后,精明的可口可乐公司总裁伍傅鲁福看准了这个廉价的广告宣传时机,他宣布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为美国三军人员销售五美分一瓶的可口可乐,这一举措就连当时美国陆军总部也深信可口可乐是提高士兵士气的最佳饮品。美国最高当局向制造商提出了巨额定货,要求他们以优质高产的服务“支援”反法西斯战争。这使可口可乐达到了世界饮料生产的最高记录。从太平洋东岸到易北河边,美国士兵们沿途一共喝掉了100多亿瓶可口可乐。这样,可口可乐就如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着美国军队飞到了欧洲许多国家,客观地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果然,没有过多长时间,可口可乐在英、法、瑞士、荷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在市场上迅速畅销。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可口可乐的年销售量已经增加到50多亿瓶,光是生产可口可乐瓶子的厂家就增加了64家。从此,可口可乐公司一跃而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企业。
随着可口可乐在世界饮料市场上的声誉和地位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可口可乐最大的竞争对手是1899年新崛起的“百事可乐”。百事可乐饮料公司利用可口可乐配方绝对保密的这一点,在东方穆斯林国家散布说可口可乐原料中混有猪油;在反对以色列的国家又说,可口可乐公司将由犹太人领导;在一些别的国家还传出了喝了可口可乐即暴死,某儿童喝了可口可乐头发变白等谣言。果然,可口可乐的销售量一度下降得非常厉害,部分阿拉伯国家停止从美国进口可口可乐。面对这些困境,伍德鲁福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反击,并利用上层人士、社会名流喜欢喝可口可乐来现身说法,进行正面的宣传,就连美国前总统卡特都到处说喝可口可乐有益于身体健康。在卡特等社会知名人士的支持下,可口可乐重新兴旺了起来。
到了20世纪后期,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为22.5%;而百事可乐市场占有率为16.9%,可口可乐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于是,可口可乐公司拿出对策,在美国和加拿大向25万名13至59岁的消费者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有55%的消费者反映说可口可乐不够足够的甜。以此为据,可口可乐董事会决定于1985年4月改变可口可乐配方。不料这一决定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反对,成为当时轰动全球的特大新闻。可口可乐公司每天都要收到无数抗议信件和反对的电话,在美国旧金山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全国老可口可乐饮户协会”,并举行了抗议新可口可乐的游行示威。为了争取更多的用户,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恢复老配方可口可乐,并将其更名为古典可口可乐,同时决定新配方继续生产。消息传开后,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应声猛涨,而百事可乐公司的股票却一路下跌。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竞争直到今天还没有结束,但从可口可乐饮料的发明以及维护其无酒精饮料的“大哥大”们所采取的手段,很值得我们希望自己能成功发展的人学习和借鉴。
“见缝插针”的关键是要有“缝”可“插”,这可插针的“缝”就是我们常说的机遇。机遇不是单纯的幸运,它往往潜藏在平凡的现象背后,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掩盖着。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即使机遇就在你的面前,你也未必能够发现她的存在。只有精明的有心人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夺质,抓住人们常常忽略的潜在的机遇,在人们所忽视的“缝”中穿插自如。
对于任何一个发展者来说,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允许失败。失败为成功之母,从这个意义上李说,失败与成功同样的重要,同样有价值;而善于从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更是聪明中的聪明者也。“功亏一篑”的这种现象,往往缘于发展者的毅力不足,或者因外部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或者缘于心理的承受能力不足,思维的角度有误,等等。
作为我们,只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施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即“一篑”,幸运之神就可能站到你的一边,
那么,你就能发展成功!
3.“现在”已是你做好事情之时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但人的生命有限,你有多个“明日”?不如现在就开始,“现在”就是你成功的开端。
英国作家毛姆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国王,登基时急于公正地统治他的国家,便广招天下的智者,命令他们把世界上的智慧搜集成书,以便他阅读学习,做一个好国王。智者离开了,30年后回来,身后的驼队驮着5000本大部头的书籍。国王专心治国,无暇也无法阅读如此多的书籍,于是他又命令他们将书本浓缩。15年后,智者们又回来了,身后的驼队只带回了500本书。国王仍嫌太多。几年之后,智者带回来的书不过50本。但国王已老眼昏花,精力不济,就又令将书浓缩为一本。5年后,等到智者们将他们辛苦的成果进献给国王的时候,他们的国王已经奄奄一息,再也没有时间读这本书了。
毛姆借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把握了现在,也就是把握了契机,把握了成功,把握住了我们有价值的生命。
时间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但他要我们以生命为代价!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渴望成功发展的人。
但是,我们在生活听得最多的话之一,恐怕就是“明天再说吧!”“这些事情明天再做吧!”之类,似乎“明天”无限。其实,上苍在这方面是十分吝啬的,他给我们的“明天”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