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影响一生
46816600000013

第13章 成功是一种状态,习惯是维持状态的精神(1)

很多人都梦想成功,都想像比尔盖茨一样,像李嘉诚一样,像杨利伟一样!但又有谁能说清成功是什么呢?一千个人肯定有一千个说法!其实成功就自身而言只是达到自己最理想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则需要习惯的维持。

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于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美国畅销书作家奥格·曼狄诺

美国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曾起草过《独立宣言》的富兰克林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天晚上都要对白天所经历的事回想一遍,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他曾为自己总结出13个很严重的缺点,比如浪费时间、为小事烦恼、和别人起冲突等。在富兰克林看来,除非他能克服这些缺点,否则就不可能取得什么大的成就。

此后,他每天都选出一个缺点来进行“搏斗”,然后再把每天的的结果做成记录,进行反思。到了下一个礼拜,他会挑选出另一个缺点去“搏斗”。正是这一自我反省并主动改正缺点的习惯,使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缺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敬重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

每个人都渴望有种好的命运,渴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你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不用太看重学历,不要太指望家人,只要培养和具备了走向成功的良好习惯,你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走向成功的通途。

习惯在由幼苗长成巨树的过程中,被重复的次数越多,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它们也就越难以改变。

比如对于时间这个问题,一个人要么习惯于准时,要么习惯于迟到。准时是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如果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准时,无论是在约会、会议,还是什么别的方面他都总会体会到这种习惯给他带来的好处。

名人们的一个习惯

如果足够细心,你就会发现:成功的人仿佛有一种魔力在驱赶着他走向成功;而失败的人似乎永远都在失败,仿佛他天生就注定是个失败者。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呢?难道是上天的安排?当然不是。许多研究行为科学的学者和研究成功的励志大师给出了我们答案:是“习惯”在起着关键的作用。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成功;如果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一事无成。

那么,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行为。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习惯经过我们的反复行为,会不知不觉变作我们本能的一部分。习惯是一种能左右我们的神奇力量,它决定着我们的成败。

着名学者顾颉刚有一种习惯,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在挟书阅读,即使陪夫人看病也不例外,若有所得,回到家后便记在笔记本上。35年间,他竟然记了160册之多。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书斋里摆满各式各样的陶罐。每个陶罐都贴有标签,里面装有他平时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每隔一段时间就倒出来,把它们整理成篇。据说,《白氏六帖》就是这样完成的。

唐代诗人李贺,每日出门,他总是背着个布袋,灵感一来,就随手把诗句写在纸条上投入布袋中,晚上回家再整理成篇。

元代作家陶宗仪编写了一部30卷的《南村辍耕录》,内容是杂记元代的掌故、典章、文史等。据说最初是写在树叶上的。他每天下地干活,总是随身携带书籍笔砚,累了就在大树下看书,并把所感记在树叶上。经过十多年呕心沥血,得树叶笔记数缸。后来经整理成为这部很有学术价值的书。

近代诗人龚自珍用一个竹簏来储存自己的诗作。1839年,龚自珍辞官回故乡杭州,在南方逗留一段时间后返回北方,历时八个月,行程九千里。旅途中,他每有诗作就写在纸上投入竹簏中,旅行结束后,他打开竹簏,整理诗作,共315首,取名为《己亥杂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北朝学者任末虽然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因为无钱买纸,就拿自己的衣服当纸做笔记。他的学生十分珍视老师的这种笔记,所以,往往都抢着用新衣裳来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如果说,成功便是“千里之行、九层高台、合抱之木”的话,那么习惯就是“足下、垒土、毫末”,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可以积少成多,成就辉煌。

1.尽己所能,培养好习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既然好习惯可以通过培养来取得,我们便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毅力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即让优秀与成功成为我们的习惯。

2.从细节中培养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素质。毋庸置疑,注意细节、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做出来的工作一定能抓住人心。而这种工作态度形成习惯后,不仅会让你出类拔萃,也一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

3.养成正确的培养好习惯的方法

好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培养好习惯的好方法,这是一种思想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培养好习惯,就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你的好习惯越多,成功就会离你越近。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美国教育家曼恩

习惯(habit)一词原来的意思是一件衣服或一块布。在以英语为主的国家里,人们现在还说tidinghabit(骑马服)和habiliments(服装),这反映出了习惯的真正内涵:习惯完全是我们的个性的外衣,它们不是偶然的或偶发的。我们的习惯就像衣服一样合身。习惯同我们的自我意象,同我们的整个个性模式相一致。当我们有意识地、小心翼翼地培养新的好习惯时,自我意象就会不适应旧的习惯,而需要换上新的“款式”。当新的款式变得合身时,新的好习惯就养成了。

我们的自我意象和习惯是结合在一起的。其中一方改变了,另一方也会自动地改变。可以说习惯仅仅是我们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而不需要“思考”或“决定”的反应,是由我们的创造性机制来执行的。

无论何时,都可以改变和培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表现、感觉和反应足有95%是习惯性的。钢琴家用不着“决定”该触哪个琴键;舞蹈家用不着“决定”脚往什么地方移。他们的反应是自动的,是不假思索的。同样,我们的态度、情感和信念也容易变成习惯性的。只要我们认为是面临“同样的环境”,我们往往按照同样的方式来思考、感觉和行动。

对此,大多数人认为习惯必须从小培养,而长大成人后就不可改变了,“习惯成自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觉得重新培养已为时过晚。其实不然,无论何时,习惯都是可以改变和培养的,关键问题是你是否想改变现状,以及是否愿意付出改变现状的代价。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极普通的大学读书,成绩也很一般。毕业前夕,她也是四处投简历,但只得到了一次面试机会。她很珍惜,积极准备。面试的那一天终于到了,当经理看了她的履历后,没有表情地说让她回家等通知。而这通常就是拒绝的意思。当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走出经理的办公室,准备离去的时候,发现在走廊的地面上有一团纸屑,便随手捡了起来,扔到了旁边的垃圾桶里。这一切做得很自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是女孩的习惯。当经理看到这一切后,便叫人把她喊了回来。她被聘用了,而且毕业后也留在了那家公司。

在一件很细小的、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上也能体现出责任感的人,能获得成功是毋庸置疑的。正如例中的女孩,她的举动虽然是那么地平凡和普通,但是却很自然,很符合自己的实际,丝毫没有做作的成分。正是因为这个合身的习惯帮助女孩结束了她的漫漫求职路。

确实,良好的习惯可以充分地反映出一个人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优秀品质。毋庸置疑,在注意细节、有强烈的责任感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工作才能赢得他人的肯定,才能抓住人心。而这种工作态度形成习惯后,不仅会让你出类拔萃,也一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

你穿鞋时,习惯上不是先穿右脚就是先穿左脚。你系鞋带时,习惯上不是把右手的鞋带从左手的鞋带背后绕过来,就是反着绕。明天早上,你想好要先穿哪只鞋、怎样系鞋带,然后,你有意识地下决心在21天里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先穿另一只鞋、相反的方向系鞋带。而且,在以后的每天早晨,你都要用这种方式穿鞋、系鞋带,并用这种简单的行为提醒自己:我要在今天这一天的时间里改变其他的习惯性思考与行为。

其实,穿鞋先穿哪个后穿哪个,鞋带先系那个后系哪个并不重要,关键是哪种方式更适合你。当然,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对于我们想要养成的好习惯,我们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既不可过高,又不可过低,也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然后从制订计划后的第一天就开始实施。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选定了适合自己的习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不断克服自己的惰性,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就会养成自信、勤奋、诚信、坚强、有教养等好习惯。而这些好习惯会使你受益终身的。

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从现在就开始着手找到适合自己的习惯,然后行动起来,努力培养自己的那些好习惯。

1.每天早晨,睁开眼就告诉自己:我要保持精神的愉快;2.穿衣服时,告诉自己:我要对别人的话语和行为尽量友善;3.出门前,对自己说:我要试着至少对三个人微笑;3.公交车上,提醒自己:我不会过多地在意别人的错误、过失或冲撞,要学会容忍;4.工作中,对自己说:我要尽可能地表现得对成功有信心,哪怕受到挫折也不要灰心,并且展现我独特的个性;5.我不会给眼前的事物蒙上悲观或消极的色彩,即使处境对我不利;7.不管发生什么,我都要尽量保持理智和冷静。

对上述行为练习21天,仔细地去体验这些行为,看看自己的烦恼、忧虑、不快或敌意是否减少或消失了,看看自己的自信是不是增强了。

成功就等于目标,其他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

——美国潜能学大师博恩·崔西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他们将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等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发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以后25年,他们穿越“玉米地”。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人们对成功的理解,往往只是对结果的认知与把握。而事实上,任何意义上的成功都是点滴的累积,都是丰富的过程内容的积淀与凝聚。诸如财富的积累、学业的成就、卓越企业的经营,无一不是如此。

然而,引领成功的却是目标。正如一首乐曲的音调决定于起首音。而对于成功来说,起首音就是目标,就是对目标的规划。

继续走完下一英里

维亚康姆主席桑姆纳·雷史东说:“看准目标,不断进取,就这么简单。我无法想出获得成功的其他答案了。”

任何意义上的成功与进步,都是渐进螺旋式的。其间必然经历无数风霜雨雪,但只要意志坚定,目标不变,不断地努力,一定会穿越沼泽,到达成功彼岸的。

美国着名的作家兼战地记者西华·莱德先生,曾在《读者文摘》上撰文,记述了他走向成功的历程。他在文章中写道,在他的一生中,他所收到的最好忠告就是:咬紧牙关,继续走完下一里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跟几个人不得不从一架破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结果被迫降落到了缅甸和印度交界处的原始森林里。当时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印度走,全程长达140英里,而且必须在8月的酷热和季风所带来的暴雨侵袭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才走了一个小时,我的一只长筒靴的鞋钉就狠狠地扎了另一只脚一下。傍晚时双脚都磨出了泡,并且出血了,都像硬币那样大小。我就这样一瘸一拐地走完140英里吗?别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甚至更糟糕。我们以为完蛋了,但是又不能不走。为了晚上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别无选择,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走完下一英里路……最后,我们居然走完了。

当我推掉其他工作,开始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心一直安定不下来,我差点儿放弃一直引以为荣的教授尊严,也就是说几乎不想干了。

最后,我强迫自己只去想下一段该怎么写,而非下一页,当然更不是下一章。

在整整六个月的时间里,我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写作以外,什么事也没有干,结果居然写成了。

几年以后,我接了一件每天写一个广播剧本的差事,到目前为止一共写了2000个。如果当时签一张“写作2000个剧本”的合同,一定会被这个庞大的数字吓倒的,甚至把它推掉。不过好在只是写一个剧本,接着又写一个,就这样日积月累真的写出这么多了。”

“继续走完下一里路。”便是这位着名地战地记者的成功之道。目标的作用不仅是界定追求的最终结果,它会影响着整个人生旅途。目标是成功路上的神灯,它在引导着我们前进。

虽然目标是有待将来实现的,但目标还能使我们有能力把握现在。为什么呢?因为要实现目标,就必须一步一步地去实现。可以说,每个重大目标的实现都是几个小目标、小步骤实现的结果。所以,当你明白现在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将来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于当前的工作时,那么你就能获得成功。

1.为自己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

成功应该首先从确立长远目标开始。为自己确立一个切合实际,且有望达到的长远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只要能保持朝着目标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的激情,并将之应用到你的生活和事业上,那么不论你做什么,都会取得成功的。

2.为自己设定一个有效的目标

一个有效的目标首先需要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化,明确自己想达到的具体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这个目标。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并定出最后期限,细心规划各时期的进度,因为有组织的工作及持续的热情是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