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影响一生
46816600000016

第16章 成功是一种状态,习惯是维持状态的精神(4)

3.逆向思考

这种方法是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从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常常是指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状态关系等方面做反向思考。这样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任何人都可以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美国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

我们日常使用的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会来回摇晃。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但当初刚设计出来,让其高速旋转时,不仅不平稳,而且还产生了很大的噪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加粗转轴,无效;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于是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

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诞生的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要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去探索,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你不仅可以解决许多难题,甚至因此会有所发现,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来。

反其道而思之

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以“出奇”来达到“制胜”。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是令人大吃一惊的,让人喜出望外,别有所得。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巧妙利用逆向思维的例子。

某时装店的老板不小心在一条高档呢裙的裙摆处烧了一个小洞,这样一来,高档的呢裙就不值钱了。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如果被顾客发现还会损害商店的声誉。后来老板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将其改名为“凤尾裙”。由于市面上没有这种风格的服装,顿时,“凤尾裙”销路大开,许多外地顾客也都专门冲着“凤尾裙”来到他的小店。

在创造发明当中,更需要突破常规的思维方法,更需要利用逆向思维,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好方法、好产品。

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压碎冰块的,因此它的头部都采用高硬度材料制成,而且设计得十分笨重,转向非常不便,所以这种破冰船非常害怕侧向漂来的流水。前苏联的科学家运用逆向思维,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新的破冰船设计得非常灵巧,不仅节约了许多原材料,而且不需要很大的动力,自身的安全性也大为提高。遇到较坚厚的冰层,破冰船就像海豚那样上下起伏前进,破冰效果非常好。这种破冰船被誉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破冰船”。

1994年,我国发明家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也是逆向思维的成果。那时,国内外的发电机共同的构造是各有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定子不动,转子转动。而苏卫星说,我来个逆向思维,让定子也“旋转起来”。于是,他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定子也转动,发电效率比普通发电机提高了四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既可以由因及果,也可以由果到因,并没有固定的程式。只有突破习惯性思维定式的束缚,才可以充分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出奇制胜。

历史上还有许多运用逆向思维,出奇制胜的战例。比如,项羽的“破釜沉舟”,本来打胜仗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具备稳定的交通工具和后勤保障,但项羽却砸锅、沉船,结果以少胜多,打破秦军;韩信的“背水列阵”,打破排兵布阵常规,看似犯了兵家大忌,其实正鼓舞了士气,“兵置之死地而后生”,大获全胜;诸葛亮巧设“空城计”,一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常规思维,只用一座空城巧妙退敌。

1.反转型逆向思维法

反转型逆向思维法就是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包括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逆向思维。比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这种发明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结果达到了消除油烟的目的。

2.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在解决某一问题时,由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受阻,这就需要转换一种思路,或转换思考角度,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比如,司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3.缺点逆用思维法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不去克服事物的缺点,相反,它正是去利用缺点,化弊为利,从而找到解决方法。比如,金属腐蚀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末的生产,或进行电镀等其他用途,反而变害为利。

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能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

有个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一两天就会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都相同:“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的彩票中一次大奖吧!”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祷告。如此周而复始,总是祈求着同样的问题。他跪着祈祷道:“我的上帝啊,为何您听不到我的祷告呢?就让我中彩票吧,只需一次,让我解决了所有的困难,我情愿终身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发出一阵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在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应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心动不如行动,要想成功,就要把希望放在明天,把计划放在今天,把行动放在现在。养成“立即行动,踏实做事”的成功习惯,勇敢跨出第一步,踏实走好每一步,那么你收获的就会是成功。

勇敢踏实地迈出第一步

俄国着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人的理想容易确定,但难的是去迈出第一步,去实现它。

梦想就等着你跨出第一步,只要你认准了方向,得到了良好的机会,那么就要勇于迈出你的第一步,迟迟不见行动,只会将你的梦想、激情、成功统统抹杀。因此,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有助于你迈出宝贵的、成功的第一步。

俄国诗人普希金在《青铜骑士》里写道:“只有踏实地累积实力,才能为自己赚得独立与荣耀。”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养成踏实做事的习惯,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眼高手低、揠苗助长、好高骛远的人,纵使目标再大、理想再高,也只能与失败为伍。

有两棵大小相同的树苗,被主人同时种下,且种在环境相同的地方。主人一视同仁地精心照料着两棵小树苗。然而,这两棵起点相同的树苗,在其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却大不相同。

第一棵树苗在努力地吸收着养分,并仔细地滋润着身上的每一根枝条,充分地累积能量,它想的是如何让自己健康茁壮地成长。

另一棵也同样在很努力地吸收养料,不过它的目标却与第一棵树不同,它将养分都尽力地供给树冠,一心想着如何及早开花结果。

第二年,第一棵树如期吐出了嫩芽,它在努力地让自己的主干长得又高又壮;另一棵也长出了嫩叶,不过它却迫不及待地挤出了花蕾,做出了开花结果的架势。

这让农夫感到非常吃惊,因为第二棵树这么快就要开花结果了。然而,当果实逐渐长大时,这棵树没有长壮的枝条一时吃不消,把自己累弯了腰,而所结的果实更是因为无法充分吸收养分,比别的树上的果子酸涩许多。

由于它长得较低,且树身弯曲,因此许多孩子都喜欢把它作为攀爬的对象,并且拿那些还未成熟的果实扔来扔去做游戏。在这些折磨下,这棵树身心都受到了很大伤害,逐渐失去了生长的活力。

而第一棵树却正好相反,它没有急着开花结果,尽管不被人们看好,但它却越来越茁壮,而且在耐心等待后,花蕾终于绽放了。因为养分充足、根基稳固,所以它结的果子也比其他树上的更大、更甜。

成功是需要踏踏实实去做,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坚持的,如果急于想成功,就难免失之浮躁,而没有打下扎实的根基,纵使表面华丽、夸张,那也不会有多大成功的,最后还可能失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就像第二棵树一般,在还没有扎牢根基的前提下,便急于表现、出头,到最后却只能落得个伤痕累累。

因此,我们要养成“踏实迈好每一步”的成功习惯,不论是钻研知识、学习技能还是追求成功,都要像第一棵树一样,逐步吸收、累积养分,踏实培养自己扎实的能力,让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为未来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勇敢迈出第一步

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时,就立即行动吧!其实,当你开始做后,你会发现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这样不断做下去,你会发现你离成功的目标越来越近。

2.专心做好一件事

如果有很多事时,就选择最重要的事,每次只做一件,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这样你就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在做每件事前,要了解你所承担的责任和你的极限,有目的、有步骤地去做,而不能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做得少一点,做得好一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培养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所谓“十年磨一剑”,是说只有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并且持之以恒,才能使自己的做事效率得到最大的发挥,才能取得成功。我们不能因为从事并不紧要的事情而分散了我们的精力。为了做好一件事,必须摒弃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东西,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向自己的目标努力。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英国科学巨匠牛顿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当牛顿在谈到这一重大科学发现时,他说出了一句值得世人思索的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牛顿的这句话并不只是谦虚,他发现这一定律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是“苹果落地”瞬间的辉煌,而是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的伟大“超越”。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胡克的“太阳吸力”等,牛顿都在万有引力定律中继承了。

无独有偶,爱迪生发明电,是看到了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而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则受益于美国化学家戴维的《电与磁》理论;瓦特发明蒸汽机,实际上并不仅仅是茶壶盖的功劳,而是两个关键性技术环节的作用,而这两个关键性技术数据正是从学习别人的成果中得来的。

纵观人类的整个文明历史进程,任何一种知识都是在不断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增值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人类长时间共同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知识、科学发现如此,为人、处世、做事也莫不如此,聪明的人总是善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拿来为我所用,成为了积极的“拿来主义”者。

可见,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借鉴成功人士的经验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养成与成功者为伍、借鉴成功人士经验的习惯,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拿别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每个人的体内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同一般的潜能,只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把自己当作了普通人对待,所以总是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所以成了普通人中普通的一员。

可是,一旦你体内的潜能被激发,它就会从酣睡中惊醒,促使人们做出一番事业来。而这个媒介点可能微不足道,也许是一句格言,也许是一个故事,也许是一场演讲,也许是一本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的成功潜能被激发出来,并且与那些成功人士为伍时,你不仅可以感受他们创业的激情,而且还能学到他们宝贵的成功经验和智慧,从而,成为自己成功路上一些不可缺少的成分。

有一个贫困的犹太人,见一个富人生活得很舒适,很惬意,这位富人还经常表现出一种高傲的神气。他在羡慕对方富有的同时,心里却有了别样的想法,心想:“哼!走着瞧,总有一天我会比你更富有,会比你过得更好。”

于是,他找到富人对他说:“我愿意在您家里为您工作3年,我不要一分钱,只给我吃、让我住就行了。”

富人觉得这真是少有的好事,便立即答应了这个穷人的请求。进入富人的家后,穷人不仅像其他奴仆一样,勤勤恳恳做下人该做的事,他还努力观察富人的一举一动,企图学到点什么。3年过去了,穷人离开了这个富人的家,不知去向。

10年过去了,那个昔日的穷人已经变得非常富有。而以前的那个富人,在他的面前却显得寒酸了很多。于是,富人想和昔日的穷人做一笔交易,他愿意出10万元买他变得富有的经验。

那个昔日的穷人听了后哈哈大笑,然后又很自然地说:“我能挣到大量的钱还得谢谢你呢。我在你家做工的那三年,正是从你身上学到了一些致富的经验,现在你怎么又要用金钱来买我的经验呢?”

根据由穷人变富人的犹太人的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智慧来自于学习、观察和思考的理论。所以说,要想成为富人的第一途径就是接触富人,和富人看齐,向富人学习。故事中的穷犹太人就是通过给富人家当奴仆,近距离接触富人,学习他的致富经验和智慧,才使自己也具备了成为富人所必须的条件,近而拥有了大量的金钱,成为了超过越来富人的富人。

调查发现,很多现在的大企业原本只是业绩一般的小型企业,而企业家原来也并不成功,只是他们善于学习,当他们有机会拜访或参观过一些知名大企业后,就会受到激励,学到一些宝贵的经验,进而才获得了腾飞的动力。

所以说,成功人士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有拿来为我所用,并实现超越,你才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1.了解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一方面,人都会追求成就感,都有被他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人确定了要以哪个人的某些行为为榜样,就会从心理上敬佩他,这样就会有学习的动机。

因此,一方面你要打消害怕不被人接受的顾虑;另一方面,你也不要觉得向人学习就是低人一等,其实这正是上进的表现。

2.时刻寻找接触榜样的机会

当你发现别人有你没有的长处和优点时,就要想方设法增加你和对方接触的机会。而这个榜样可以是同学、家人、朋友,还可能是成功人士,更有可能是你所谓的敌人。只要你创造了大量的接触机会,你就可以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