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不单行,越国借口说他篡权诸侯,出兵攻打齐国。田成子一看慌了手脚,急忙召集幕僚商量对策。有的说:“越国来犯,实属欺人太甚,我国虽兵力不如越国强大,但可以动员全国军民,共同迎敌。”有的说:“时下国内人心浮动,许多臣民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到大王的恩惠。如果倾城出动,恐怕难得民心,难以服众。”有的建议:“大王何不效仿他国,割让几个城池给越国,或可免动干戈。”争来争去,田成子都觉得不是破敌良策。他心里捉摸:倾城出动迎敌,不仅耗费国力太大,而且仅靠一批善战勇士带领老百姓去打仗,不一定能获胜,现在自己地位又不太稳定,闹不好还会出现反戈一击的局面。割让城池也非上策,自己刚刚掌权,就舍城丢池,将来难以建立威望,后患无穷。
正当他苦思冥想时,他的哥哥完子向他献计说:“我请求大王准许我率领一批贤良之臣出城迎敌,迎敌一定要真打,打一定要战败,不仅战败而且一定要全部战死。如此,可退越兵,保全国家。”此言一出,满坐皆惊,田成子不解地问:“出城交战似可准许,只是交战一定要败,败还一定要死,这我就不明白了,请问何故如此呢?”完子从容回答:“王弟现在占据齐国,老百姓不了解你的治国本领,没有看到你的政绩,有的私下里议论纷纷,说你是窃国之盗,不一定愿意为你打仗。
现在越国来犯,而贤良之中又有不少骁勇善战之臣,认为我们蒙受了耻辱,急于出兵迎战。在我看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齐国已经很令人忧虑了。”“王兄所言极是,可为什么非得你去主动战死才能保全国家呢?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吗?”田成子面对仁爱而又勇敢的哥哥仍苦思不得其解。完子说:“越国出兵无非是要在诸侯面前抖抖威风,捞个正义的名声,况且,以它现在的实力完全吞并我们还不可能。我带领一批贤良之士,出兵迎敌,战而败,败而死,这叫以身殉道,越国一看杀死了大王的兄长,‘教训’我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随我战死的那些人也为国尽了孝心,没有战死的也不敢再回到齐国来,这样一来,国内的人心也就稳定了,所以,据我看来,这是惟一的救国之道了。”
田成子边听边流泪,只好听从兄长的建议,哭着为他送别。果然,完子以身殉道,救了齐国。
在这个故事里,完子正是在权衡各方面利弊后,果断做出以己之死,而保国安的决心,李代桃僵,使齐国得以安定。
包公巧断案
宋朝的包公,铁面无私,清正廉明,屡断大案、奇案,至今脍炙人口。这里说的是包公用李代桃僵,智断合同案的事。
汴梁关外住着刘家兄弟二人,老大刘天祥和妻子杨氏,还有一个杨氏嫁来时带的一个女儿叫定奴。老二刘天瑞和妻子张氏,还有一个自己生的儿子叫安住。由于两个孩子同岁,又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在他们两岁时,两家父母就给他们定了娃娃亲。
时逢大灾之年,官府不开仓放粮,反而让百姓出外逃荒。老二念其哥哥年纪大,就让他们家留下守家,自己带着一家大小外出谋生。当时两家尚未分家,但老二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于是老大建议:“兄弟,咱们兄弟俩再见,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万一我们再见不着面,孩子们将来也好回来给咱们刘家继续香火,趁大家都在,还是立个分家文书吧。”老二同意,找来了和刘家交情很深的邻居李社长做证人,当下就立好了合同文书,哥俩人手一份,证人存了一份,然后,兄弟俩泪别。
十八年后,老二夫妇病死,儿子安住做了一家财主的过继儿子,生活很能过得去,他想起父亲临终时的遗言,向财主说明情况后,带着父母的骨骸回原籍安葬,并带着分家的文书作为身份证明去见大伯、伯母。谁知老大的妻子杨氏一见他就起了坏心,这杨氏本是刁钻之人,知道安住不认识大伯、伯母,便假装要看文书,拿到手后,反而不认安住,安住要合同文书,她还赖账说没有拿,安住上前讲理,反而遭到杨氏一顿棍棒毒打,直打得鲜血直流。老大知道后,因为不认识侄子,又听杨氏一番恶人先告状,真以为安住是骗子,也没有相认。
情急之中,安住想到父母说的证人李社长。李一看安住头部直流鲜血,急忙用布给裹上。
为了证实安住的身份,李社长让他背一遍合同,安住一字不漏全部背下。确认安住的身份后,李社长十分气愤,他写好状子,第二天,带着头部受伤的安住来到开封府向包青天告状。
“升——堂!”一声高叫。开封府大门打开,李社长带着安住直奔大堂而去。
“包青天,包大人,小民有冤屈,请大人做主。”李、刘二人一边下跪一边大声喊冤。
“堂下何人,递上状词,起来说话。”包公接过衙役递上来的状子,仔细看完说:“状上所说,可否属实,待我验过。”说着下堂来亲自验看安住的伤,又仔细询问了李、刘二人。“状告有理,待本官为你审断,左右,传刘天祥夫妇。”
不大工夫,老大夫妇被带上堂来。包公喝道:“刘安住告你夫妇,骗走合同,不认亲侄,毒打其身,可有此事?”
老大说:“我从来没见过我侄子,全凭合同为证,如今这小孩硬说是我侄子,咬定说我妻子骗走了合同,我妻子也咬定说没见过,我实在没办法定夺。”
包公又问杨氏,杨氏一口咬定,不曾见过什么合同。盘问再三仍不松口。包公对刘安住说:
“你伯父、伯母如此无情,现在我准你使劲打他们一顿,以出你无辜被打这口怨气。”
安住一听不禁怆然泪下,说:“大人,万万使不得,哪有侄儿打伯父、伯母的道理?我本是认亲葬父,行孝而来,并非争家产,叫我干这种逆伦之事,至死难从。”
包公一听此言心里明白了几分。但是,只有人证,没有物证,如何判定杨氏骗了合同?思来想去,包公心生一计,他决定采取李代桃僵之法,让杨氏自己招认。
包公假意对老大夫妇说:“看来是这小厮拐骗于你们,情理难容,你们先回去安歇,我把这厮押在牢里,改日严刑审问。”杨氏心中暗喜,乐不颠地拉着老大回家去了。只有李社长和安住心里嘀咕,不知包公葫芦里卖什么药。
包公一面悄悄吩咐牢子不要为难安住,要好生待他,一面派得力手下从山西把认安住为过继儿子的财主请来,详细询问了情况,还让他看了安住。
次日,包公再审此案。他先让财主和杨氏对辩。暗中吩咐牢子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堂上二人争持不下,杨氏仍然咬定没有见过合同。包公大喊:“将刘安住带上堂来!”只听一个牢子回许:“刘安住病重将死,动弹不得。”不一会又有人报:“刘安住已经死了。”这时,只听杨氏长出一口气说:“索性死了,真是谢天谢地!省得连累我一家。”财主一听号啕大哭。包公说道:“立即查
出死因,速速回话。”片刻,验尸人说:“看尸体,约18岁,太阳穴有它物所击之伤,死者因此伤而死,伤口周围有青紫伤痕。”包公一听说:“杨氏,你把人打伤,如今弄出人命大事来了。你和他可是亲友?”杨氏仍矢口否认。包公大声说道:“那好,若是亲友,你为大,他为小,纵然打伤致死,也不过是误杀子女,不致偿命。若非亲友,杀人偿命,借债还钱,左右,把杨氏拿下,押到大牢,秋后闻斩!”只见包公一声大喝,两名衙役暴雷似的应了一声,抬过一个枷具,就要往杨氏脖子上套。
杨氏吓得面如土色,声嘶力竭地喊道:“包青天,包爷爷!他是小妇人的侄儿。”包公喝住左右,问:“说他是你侄儿,有何凭证?”杨氏急忙答到:“有合同文书为证。”说着从内衣掏出了合同。包公看过合同说:“既是你侄子,我让人抬出尸首,你要回去埋葬。”“小妇人明白。”
“带刘安住上堂。”只听包公话落,一个好端端的刘安住走上堂来。包公说:“刘安住,你的合同已经拿回,赶快回去安葬你的父母去吧!”刘安住叩头道谢。杨氏却羞得恨不能钻到地底下。
包公利用杨氏害怕偿命的心理,假造刘安住死情,设了一个让杨氏李代桃僵的计谋,让杨氏在“是亲友,不偿命。不是亲友,偿命”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杨氏终于说出实情。
【后记】
李代桃僵,出自《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公元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古今中外,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每当局势出现不能求得全部胜利时,当事者往往要采取李代桃僵的办法,主动放弃一些局部的小利益,以求得全局或大部分的胜利。损失一部分,保全大部分,以小的付出,换取大的胜利,既是谋略问题也是运筹问题。
李代桃僵,不一定作为既定之策,往往作为应变之计,至于是否有价值,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看当事者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能力了。